三国演义人物赏析300字

赵宏旭

看着流离失所的百姓,你心痛!那一刻你便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幸福,选择了素不相识的黎民百姓。

你进入了董卓的世界,开始你自己的使命。你打扮的妩媚至极,穿着华贵的服饰,戴着耀眼的金簪,婀娜的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妖艳的像一只斑斓的蝴蝶。

你成了天下共识的董卓宠姬,也成了一粒棋子,你用绝世无双的美貌诱惑吕布,用着甜言蜜语哄着董卓,挑拨了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

当初那个青春、天真的貂蝉还在吗?

你嘴角的微笑绽开的瞬间,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面对当初的选择,你后悔了吗?你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你放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至于生命已经不重要了。

不知美貌有何错误,因为错的不是你,而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惜,你成为了政治集团利益争夺中的牺牲品。

篇二:《三国演义》人物赏析——荀彧

刘梦瑶

我在三国前十回中最喜欢的荀彧。虽然作者只在第十回中简要的介绍了他的出身和姓名,但不代表他日后不会发挥巨大作用。

我觉得荀彧的才学不亚于诸葛。曹操都曾将荀彧比做张良。用钟繇的话来说:“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曹操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几乎都是荀彧出谋划策。是他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劝曹操在官渡苦苦支持,是他断定袁绍终会败于曹操。

而且,他还能够举荐有才之士,像谋士郭嘉、程昱都是因为他的慧眼才能在曹操帐下

运筹帷幄。

更重要的一点,也是荀彧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可以洞察一切。第十回中写道:“旧事袁绍,今弃绍投操。”要知道,那时的袁本初可是威震八方,而曹操不过是在山东刚刚组建起的一小股势力。荀彧定是知道袁绍无大志,只有妇人之仁,不过是坟中枯骨罢了。

三国第十回中,仅仅提到他弃袁投曹,但暗示的太多太多,剩下的,就等着我们去慢慢发掘了。

篇三:《三国演义》人物赏析——吕布

张梦媛

读《三国演义》前十回我对吕布这个任务最感兴趣。首先是吕布出场——三叉束发紫金冠与戟、容貌、衣着等,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帅啊。

又有李肃送赤兔、王允送美人等,都与吕布有关,当然张飞的一声“三姓家奴”将吕布这个人物本性说的淋漓尽致。仅些珠宝、宝马、美人等身外之物就让他倒戈弑父,可以说是反复无常、唯利是图之人。但身处那样乱世,谁人能完全不为自己利益考虑,所以也不要太绝对。

另外“三英战吕布”这一情节也算是用了笔墨,谁人能在刘关张三人夹击下全身而退?吕布的武艺也实是高超。

另吕布杀丁原原是为了个人利益,历史上没有人没做过吧。吕布杀董卓,三国中对董卓也有描写,董卓随意杀人、暴躁、甚至掘先帝坟墓、烧宫阙……也并非是个正面人物,所以吕布除了他也算是大快人心。

所以对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应是客观的、多方面的、一分为二的评价。

篇四:《三国演义》人物赏析——吕布

丁许轩

在《三国演义》前十回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当然是吕布。吕布,字奉先,他本是丁原义子,后拜董卓为父。

在三英战吕布中,把吕布描写的可是威风凛凛,作者颇费笔墨描写吕布外貌:头带三叉束发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但是把吕布描写的这么完美,也不能掩盖他的人性缺点。“三姓家奴”就是张飞赠他的最好评价了。

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猛将,同时他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李肃拿着金银珠宝去游说,吕布就杀死了他的义父丁原,投奔了董卓。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局势动荡,群雄并举,谁不想号令天下呢?但吕布这样寄人篱下又祸害人家的人,是走不远的。吕布总是依附着某个军事集体,但是后来,抢了刘备的徐州,又酣战曹操,惹的事也太多了。所以,吕布这种人是学不得的。

篇五:《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之刘备

王奕然

刘备可以从一名无名小辈成为三国中的要员,是绝不可能没有原因的,他虽为一名布衣,但在看到榜文之后也仰天长叹,他心中有着统一乱世的心愿,这不单是壮志,他身为布衣,也知道天下百姓之苦,他是为了人们而立志的。他有着强大的人心聚合力,没有太久便桃园三结义,他听闻青州被围,马上便去营救。得知董卓被困,刘备也带领人马去相救,被董卓白眼之后,张飞想要一杀了之,是他在极力相劝,张飞怒鞭督邮,是他紧忙制止,尽管善行以后留下的不一定只有善报,还有恶报,但却都可以看出刘备的仁心。

刘备的战不是为诸侯般的野心作乱,而是真的为了民众们着想,董卓作乱,刘备听闻忙便去相助,三英战吕布,刘备默许了张飞的破口大骂,一同助战,可见其耿直。

在这乱世之中,大部分人都为了权势相争,血流千里,还有谁真的是为天子民众而战?孙坚便是一味只思得城池与荣富,最终如他所说死于乱箭之下,头破血流死不瞑目。最终站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总有几分本领。曹操善用人才,好使诡计,而刘备,是靠自己的行动征得了一席之地与大家的心!

篇六:《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之董卓

乱世奸雄,三国首霸

张子涵

提到董卓,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的斑斑劣迹——他宠爱貂蝉而因小失大,他多疑专行而滥杀无辜……他残暴,狠毒,鼠目寸光,是一个十足的反面人物。

公元189年,在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的洛阳城中,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少帝退位,陈留王登基,是为汉献帝。而这一切都在董卓的掌控之中。他有着蓬勃的野心,但是没有作为政治家所必备的对局势的敏感;他防住了皇权,但没有看见台下群臣此时对他刻骨的恨意……自此,东汉这艘早已千疮百孔的破船,被董卓顶着浪,逆着潮,无所顾忌地开着;他没有看见乘客们紧握着的拳头,依然坐在船头谈笑风生,怡然自若……从逼迫少帝退位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推进了坟墓。

公元190年,董卓面对着洛阳日益难以控制的局势,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迁都。数百万人民被当牲口一样赶着,走进早已成为废墟的长安城;洛阳宫殿、房屋全部烧毁,死者数不胜数……自此,董卓便彻底与底层人民和各路诸侯分庭抗礼。他坐在华丽的高台上,做着美梦,喝着美酒,幻想着这样的生活可以永远持续下去,而却没看到,这高台已经摇摇欲坠。他执政数年,没有抵御入侵,没有造福人民,没有振兴政权,有的只是无限的玩乐与享受——这样的领导者,何德何能受到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192年,董卓受陷于连环计,被吕布杀死。士兵高呼万岁,百姓载歌载舞,人们纷纷买酒买肉来庆祝。船长死了,高台塌了,人民高呼万岁,却看不见前路依然是望不到边际的黑暗。昔日威风凛凛的董太尉,今日却酿得如此的悲惨结局。

在这三国乱世,每个人都胸怀自己的目标。刘备的目标是复兴汉室,曹操的目标是一统天下,而董卓的目标就简单多了——坐拥金钱和权力,仅此而已。他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但却因与整个社会背道而驰,失掉了所有人的支持,从而把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名誉,对这句话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