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历史文化故事
第1篇: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历史文化故事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明朝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曾七次下西洋,到达西南太平洋、南亚、印度洋、东非等地,历经30余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据《明史》记载,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率领大小船舶200余艘,官兵27800余人,其中大型宝船62艘,最大者长44丈,宽18丈,设有九桅十二帆,最远航线达6000海里以上,绘制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图。郑和船队,规模之宏大,人数之众多,组织之严密,是15世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
关于郑和下西洋船队的规模,各家着述记载不一,出入较大,兹将诸书所载,有关郑和历次出使的人数,综合排比如下:第一次是永乐三年(1405年),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是27800余人。《明史。职官志。宦官》记载是2万人。而查继佐《罪惟录》记载是永乐四年(应为三年),37000人。
第二次是永乐五年(1407年),各书均未记载。
第三次是永乐七年(1409年),根据曾随郑和同下西洋的费信《星槎胜览》和陆容《菽园杂记》的记载,是27000余人。根据郑晓《皇明四夷考》(此文收在《吾学编》中)的记载是3万人。
第四次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根据曾随郑和同下西洋的马欢《瀛涯胜览》的记载,是27670人。
第五次是永乐十五年(1417年),人数未详。
第六次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人数未详。
第七次是宣德六年(1431年),根据祝允明《前闻记》的记载,是27550人。此外,没有载明年代,却记载郑和下西洋人数的,有《郑和家谱》,它的记载是27411人。明代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记载是38600余人。《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对郑和下西洋时,使团的具体人员的编制、组织情况记载最详。据此书记载,郑和某次下西洋时,使团人员的组织是:总兵官一员,挂征西大元帅之印;副总兵官一员,挂征西副元帅之印;左先锋一员,挂征西左先锋大将*之印;右先锋一员,挂征西右先锋副将*之印;五营大都督:中都、左都、右都、坐都、行都,各挂征西大都督之印;四哨副都督:参将、游击、都事、把总,各挂征西副都督之印。指挥官100员,千户官150员,百户官500员,管粮草户部官一员,观星斗*阳官10员,通译番书教谕官10员,通事的舍人10名,打干的余丁10名,管医*的医官医士132名,三百六十行匠人,每行20名,雄兵勇士3万名有零,神乐观道士250名,朝天宫道士250名。郑和船队组织得如此严密完备,体现了*人的智慧和航海经验的丰富。
郑和船队,据《三室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所述:第一种是宝船,有36艘,长44.4丈,宽18丈,九桅,为正使太监郑和等坐船。第二种是战船,有180艘,长18丈,宽6.8丈,五桅,是船队中的战舰。第三种是坐船,有300艘,长24丈,宽9.4丈,六桅,作载运兵员用。第四种是马船,有700艘,长37丈,宽15丈,八桅,为运输用船。第五种是粮船,有240艘,长28丈,宽12丈,七桅。共计1456艘。这些数字不免有夸大之处,但也可见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宏大。
我们再同欧洲的几位着名航海家作一比较:1497年至1499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领100个水手,分乘四艘帆船,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只有三艘帆船,人数约90人。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海员麦哲伦率领五艘帆船,265名水手,作环球航行,最后回到西班牙只有一艘,剩下10人,麦哲伦本人也死在菲律宾。郑和船队,7次远涉重洋,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了我国*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他同世界上地理大发现时期的几位着名的航海家相比,时间要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不仅是我国早期最有成就的航海家,他的业绩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根据现在可看到的各种郑和下西洋的史料,有关使团人员的记载,分歧较大,有2万人、27411人、27550人、27670人、27800余人、2.7万余人、3万人、3.7万人、38600余人,而其中以2.7万余人的着述较多。而各家着述的作者多系明朝人,而且有的是跟随郑和同下西洋的人,他们的记述当有所本,因而难以断定孰是孰非。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原来藏于明朝*机构的兵部,可惜在成化年间(1465至1487年)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焚毁,使今天难于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因而郑和下西洋时,规模究竟有多大?使团人员究竟有多少人?四五百年始终无法弄清,这个谜可能永远无法解开了!
第2篇:郑和的宝船究竟有多大历史文化故事
郑和访问亚非各国,船队中的大海船称作宝船,是船队的主体。郑和下西洋时,使团领导成员所乘坐的,以及所携带的各种物品和从西洋换回来的奇珍异宝,都装在这种船上。宝船究竟有多大?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分歧很大,至今还是一个谜。
根据《明史。郑和传》、《郑和家谱》、马欢《瀛涯胜览》、顾起元《客座赘语》、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古籍记载:“大船修四十四丈,广*丈。”有人根据明代工部尺1尺相当于0.311米,明代造船习惯用淮尺,而1淮尺合现在0.342米。因此大型宝船长度约合151.8米,宽61.6米。这么大的船体,堪称“体势巍然,巨无与敌”。
从事造船史研究的专家,从船的长度与宽度推算“宝船”排水量约3万吨,比我国现代的万吨轮还要大,在古代要造这样大的船,是难以置信的。他们曾对我国各地的木帆船进行广泛调查,考察了*苏、浙*、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及长*各口岸的许多木帆船。调查了不少造船厂,访问了许多熟悉木帆船制作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认为要造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根据木帆船厂老工人估计,郑和宝船长60米左右,宽11米左右,排水量1000吨左右,是较为切合实际的。
上海交通大学杨?┙淌谌衔??雍胶S朐齑?嵌确治觯??4丈、宽18丈,这种长度与宽度之比过小,不适于航行与*纵,因而推断史籍记载有误。*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周世德认为,广18丈中之“*”二字,可能是“六”字分开抄写之误。
山东大学历史系邱克从*图书馆首先查阅到《三宝征彝集》。这是一部过去只闻其名、不见其书的孤本,书里写着“宝船陆拾叁只,大者长肆拾肆丈肆尺,阔壹拾捌丈”,数字都是大写,不可能是传抄错误。而这个尺寸却与《瀛涯胜览》等古籍记载相吻合,因而排除了认为“*”系“六”字分开抄写之误。同时认为《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以*徒而随郑和使团三次奉使西洋诸国,任通事(即翻译)之职,他耳濡目染,身履“宝船”,所见所闻应是第一手资料。在明*说集本《瀛涯胜览》记载着:“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丈。”应属可信。
浙*卢英?、新疆华卫疆等,从古代汉语修辞学角度来加以解释,认为《明史》中关于宝船修44丈、广*丈的记载,“修”、“广”不能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长”、“宽”。“修”、“广”在古代是指物体的体积大小,而不是用来衡量物体的长短。《明史》中采用“修”、“广”二字作为宝船建造工程的术语,既表示宝船的高大壮观,又能与长宽有所区别。并推算出,宝船的长度为18丈(约合60米),宽约4丈(约合13米)。
管劲丞撰《郑和下西洋的船》(载《东方杂志》43卷1号,1947年1月商务版),认为明史所载郑和的宝船,长40丈,宽18丈,长宽之比约为7∶3.根据近现代各种不同吨位的船只长宽之比推测,断无此种长方形的海船。作者根据《龙*船厂志》所附海船图,船四桅并立,每桅张帆三叶,与明代费信《星槎胜览》中所记载“张十二帆”相符合。推算宝船长度,充其量不过20丈。
1983年我们曾到南京市下关三汉河附近的中保村明朝制造宝船的龙*船厂遗址,作实地调查。共有平行的七个“作塘”,现在第四、五、六作塘保存较好,其中尤以“四作”保存得最好。1953年,在“四作”曾出土长达10余米的方形无孔木料;1957年,曾在“六作”出土长11.07米的巨型舵杆,是铁力木制作的。据当地农民说,近几年还常在作塘的水下发现大的木料。
从巨舵杆长度和结构分析,这样的舵杆上安装的舵叶高度为6.35米,而安这样巨船舵的船长度,应在48丈到56丈之间,因此,这个巨型舵杆,很可能配制于下西洋的“宝船”。
曾随郑和四次出使西洋的南京人巩珍,其所撰《西洋番国志》中记载:“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由此也可推知,郑和的宝船是非常巨大的。
1984年10月,武汉长*轮船公司仿造了郑和下西洋的帅船,长60余米,宽10余米。为拍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之用。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原藏于明朝兵部,在成化年间,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焚毁,使今天难于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全貌。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大小,目前历史学界运用古籍和出土文物,坚信史籍记载是可信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而科学技术界结合造船业的发展史,对古籍记载持怀疑态度,认为古代不可能造出这么大的宝船,只能造60米左右长,10余米宽的船。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有多大,现在争论较为激烈,各派坚持己见,互不相让。看来,在短期内这个谜底还是不能揭晓。
第3篇:郑和的故事造船
明朝时候,有个着名的航海家,曾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他们历尽千*万苦,战胜过数想不到的困难,先后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过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传播了我国古老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和亚非各国文化、经济的交流,这些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这个航海家就是郑和。
郑和是云南昆阳人。小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乘着大船,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驾着一条船去远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驾驶不了大船,他就经常做些小船玩。
小郑和找来纸,叠了许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让微风把它们吹向远方。他目送着顺水飘荡的小船,心中有了远航的愿望。郑和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渐渐地,郑和不再叠纸船了。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的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
这一天,郑和捡了一些碎木条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来啦!
郑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别的事情都丢在了脑后边。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没用多少天,郑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郑和的欢喜劲儿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运到湖边,用绳子一只一只地连起来,郑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看着自己造的小木船排成了队,郑和高兴地又蹦又跳,嘴里喊着: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伙伴们好多天没看见郑和了,听到他的喊声,都跑过来,一看:嗬,郑和造了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个个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郑和一本正经地说:我的船队就要出发了,你们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远航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愿意!愿意!
郑和让伙伴们上了大船,他自己当船长,等伙伴们拿起船桨,就大声说:现在起航!
孩子们一齐划起船来,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条长龙似的在水面上游动。郑和挺着小胸脯,站在船头,不断地下着命令,可威武啦!
这一年,郑和才10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