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
第1篇:生命里纪录片观后感
想把图片配的温暖点,以至于在碳带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的沉重。面对死亡,是痛苦地活着,还是有尊严地死去,=。其实这个问题朔夜说不清,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心很痛,你能够体会的它都会告诉你。
最初,朋友们给我推荐《生命里》时,我没有马上看,而是把它放在收藏夹里。我知道,不仅因为没时间,也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我害怕如此直接地面对死亡,我害怕看到这么多将死之人会难过。
可是,当我真的去看的时候,我的害怕并没有发生。我跟随片中的人们悲伤,遗憾,还有感动,却没有害怕。
当我去面对我感到害怕的事物时,害怕就变了:有时是变小了,有时是消失了。
其实,很多时候,害怕源自我不想去面对,源自我执着于自己想要的而不想看见事实。一旦我决定去面对、看见事实,害怕就消失了。
《生命里》的主角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平静、快乐,没有痛苦,有尊严地死去。
一个人有尊严地死去,是一件既不简单又不容易的事。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六条中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尊重本人的意愿,按照他的意愿做出选择。如果无法了解他的意愿,你将自己置身于他的境况中,感受下如果你是他,会怎样选择。
第二,为他们提供身体护理:缓解疼痛,尽可能干净、舒适、有隐私、有尊严。
第三,和他们一起回顾生命里的美好和重要的事情。
第四,尽量帮助他们完成未了的心愿,让他们不留遗憾地离开。
第五,向他们道歉、道谢和道爱。可以用“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四句话来作为表达的开头。
第六,用心照顾和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不仅是身体的护理,更要有心灵的陪伴。
第2篇:纪录片《天命之女》观后感
01
通过免费的教育去改变贫困家庭的孩子,再由这些孩子去改变他们的原生家庭,乔治博士的这一做法真的很伟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最终通过努力考上大学的孩子,在与周围不同环境长大的孩子相处时还是充满了自卑,在这种阶级观念极强的印度,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要完成改变家庭的使命,绝不仅仅是努力考上大学这么简单,还要克服自卑和别人的眼光。乔治博士改变了这些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但是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还是很难实现,但希望至少可以唤醒印度*和整个印度社会。
02
最振奋人心的就是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以后能接受他,并坚持做自己,我不知道这些女孩子的内心得多强大才不会产生愧疚和面对自己,我一直挺排斥期待和向别人*自己这种字眼儿,但这部真的会影响到我对这方面的看法,谁能说不是期待让你变得更好更有意义让你变得更充实和与众不同,痛苦对面往往是纯粹的快乐,这点也是确定的吧。还有不要去想着改变一个人这个是谁都无法做到的,就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想法然后顺其自然,复杂的事情总会变得简单。对于他们的办学理念我是很支持的,毕竟是面对现实。所以就会想到那些富有争议的影片里一些好的事情在某个阶段出现问题或者面临破产的时候觉得批判*是不是可以不那么激烈,毕竟电影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讲述,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总的来说,希望自己变得客观而不冷漠又富有感情,果真呢我还是纪录片最治愈。其实我一直看一部关于印度男人的生活,客观公正而不是说剪辑的都是恶棍形象的,他们对生活的无奈之类的吧,之前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是没有感情的动物对家人很冷漠,随心所欲的样子。果然啊还是纪录片最治愈,也是我最喜欢的片种。
03
奇葩大会上得知新东方和好未来联手做了一个亿的公益,叫做情系远山,关于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现在还查不到太多的信息,听俞敏洪的意思是,请最好的老师根据留守高中生的受教育水平集体讲课,希望能够普遍为他们提高40—50分,提高他们的大学入学率。虽然这并不是留守儿童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但应试教育考上大学是他们提高社会地位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比起香提巴旺的教育来说,情系远山显然受众面更广,表面看上去受益的人更多,但我觉得影响力并不一定比得上香提巴旺。香提巴旺并不仅仅是提高分数进入大学,而是从小就向孩子们灌输了回馈社会,帮助家人的观念,他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对一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生理、心理状态、品行、观念、家庭,虽然把孩子和他们在家里的生活完全割裂开了,但是在这个世界塑造了完整的人格。即便这样,初入大学的孩子们都会觉得迷茫,不安,落差,更别提情系远山项目只是从应试教育着手。这样的项目并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走出大山的孩子如何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生活,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如何成为有用的人以及帮助改变更多的人,没有后续的引导这个项目也不过是提高了升学率罢了。做教育当然需要资金支持,但更多的是人,教书的人很重要,育人的人同样重要。
香提巴旺的运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能够进入香提巴旺对于那些原本没有受教育机会而是要在家承担家务琐事,长到刚刚发育的年纪就嫁人甚至嫁给自己的亲人的低种姓“贱民“来说真的可以说是天命之女了。但我觉得不少女孩子工作后会被原生家庭拖累,即使自己已经成为了律师、护士、工程师,但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家庭贫穷的本质以及家人思想的落后,他们赚的钱可能要拿来做姐妹的嫁妆,养不用出去工作的兄弟。
片中的五个女孩子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那个,似乎一直在动摇着要背离香提巴旺教育的初衷,她想追求自己11岁时起的梦想,她想做一个音乐人。直到创始人说出如果孩子们将来只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不去帮助别人的话那我的项目就彻底失败了。我才恍然大悟,香提巴旺从来都没有让孩子们做自己,因为低种姓的人还没有权利做自己,他们必须在彻底提升整个种姓的社会地位后,他们的后代才有机会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天命之女的概念不是他们享受了无需担忧的生活和接受了高等的教育,而是她们背负了打破种姓制度这一任务的枷锁。社会制度带来的深深的无力感又一次裹住了我。
04
《天命之女》,在一个种姓制度延续千年的地方,有一个有抱负的老人,他曾经拥有世界五百强公司,为了自己心中最初的信念,他买了掉了自己的公司,投身于改变印度根深蒂固的观念。有时候真的庆幸自己生在了现在的*,不是100年前,也不是在印度这种阶级如此固化的国家,其实人们在出生之初都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出生后被注入的阶级,限制了你的发展,正如记录中的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自己,而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这也就限制了他们的成长,这是阶级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印度维持这种现状的方式。越来越理解那句玩笑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思考,让我们失去了想象的权利”。但在这其中,有人是有信念的,他想改变这种状况,建立了一所只为最低等级儿童建立的学校香堤巴旺,在这里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能接受最开放的教育,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我在*不会看到的教学模式,他们教给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教育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不停的忙碌,却不知道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更好的生活吗,我们真的这样就满足了吗,还是这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追求的是什么。在香堤巴旺有自己的信仰,他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们是为了他们的家庭,是为了改变印度这种制度,结合自己不同的现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在工作之前都经历很多,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也像一部长篇小说,命运的挣脱与顺从,两个地方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他们真的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人生导师,这是现在的我们所不具备的,*的思想教育还需要大大的加强啊,摆脱形式,更好的引导学生们。
第3篇:纪录片《生命里》观后感范文
《生命里》是一部关于生命最后时刻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了上海一家老年护理医院里,走到生命尽头的人们,如何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这家医院有一个舒缓疗护病区,专门接收癌症晚期患者,他们的预期寿命不到三个月。他们有的已经八十多岁,也有的才四五十岁。医院的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这些病人,在生命的弥留时间里,在想些什么?他们记得什么,牵挂什么,有什么心愿,有什么遗憾?
陈晓*半躺着病床上,对医生护士说,他有两个愿望,一是不要疼,而是能活动。为此,他愿意多挂吊瓶,希望吊瓶里的营养能够帮他止疼,让他站起来。医生告诉他,他的肿瘤*腰椎神经,无法拿掉,即使拿掉了,神经也已经压坏了,站起来是不可能站了。听到这些,他无力地叹了口气。女儿经常来看他,细心地给他刮胡子,剪指*。他说自己养了个好女儿,卧病几年,都是女儿照顾,可是女儿30岁的人了,只考虑父母,从没考虑过自己。他说,要是能再多活几年,看着女儿成婚,看到婚礼的场面就好了。说着说着,他就哽咽起来。在生命的最后两天,他经常陷入昏迷,却强撑着要立遗嘱,把平时藏着的钱都留给女儿,他用颤抖的手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就沉沉睡去。
黑子叔87岁了,总是讲述他年轻时的事情,他回忆起45年抗战胜利,他站在水塔上向下看,看到部队扛着盒子*开到孙中山铜像那里去。他说现在条件好了,武器装备先进了,希望永远不要打仗。鲁奶奶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新疆兵团的日子。她说新疆最美是七*月,麦子熟了,有白面吃,而西瓜哈密瓜是最甜最好吃的,吃的时候呜呜地吃过去,像吹口琴一样,回到上海以后,好几年她都不吃上海的瓜,因为比新疆差的太远。
春节到了,黑子叔坐在轮椅上,出外到酒店参加了昔日弄堂老邻居组织的新年聚会,看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鲁奶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出去了,老伴和孩子们决定在病床前过个特别的团圆年。床上支起了桌子,家里做好的十几道菜摆上了桌,家人们站在病床周围,吃着饭,聊着天,孙子孙女说着祝福的话,度过了别样的春节。鲁奶奶在医院住了25天,临终前录制了给孩子们的话,她说,“我亲爱的孩子们,今后你们的母亲不在了,希望你们团结友爱,希望你们好好地在一起”。
看完三集的片子,心里有点沉重。记得小时候,年迈的姥姥曾跟我说,世人就像韭菜一样,被一茬一茬的割去,现在快轮到他们这茬人了。记得当时看着姥姥花白的头发,心里颇为伤感,只盼时光能够停驻,使亲人永不分离。然而,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的长河里来来去去。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我们应该怎样告别世界,送走自己?
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临终关怀,记录的是我国在临终关怀方面的初步探索。片中的主人翁们在生命尽头,有的痛苦悲伤,有的乐观豁达,他们喜欢看过去的照片,喜欢回忆往事,怀念自己曾经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时光,然而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为临终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面照料,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够安宁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在一个老龄化加快发展的社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正视死亡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好地过好活着的每一天。正如影片中说的:如果你问活着的意义,*就在生命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