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第1篇: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框架。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因为,人是科学发展观的承载者,始终代表*最广大*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了人和*群众的利益需要,科学发展观既不能产生也没有价值。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2)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新的指导思想,也是发展理论史上的又一次飞跃;(3)科学发展观吸取*发展经验,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4)科学发展观正确地认清现实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制度环境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和人本效益;(5)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重要意义,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
七,坚持以人为本,把*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一切依靠*,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2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篇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以来,以胡*同志为*的党*,高举*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1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经济、*、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
2
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在全党全国*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在*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胡*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和坚定*,使科
3
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篇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内容提要:科学发展观,是*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标志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 键 词:科学发展观 内涵 精神实质
*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
4
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人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
1
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正如习主席所言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后,*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
和建设有*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路线。20世纪以来党*又制定了快速、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制定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注意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问题,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但是,各地在实践中大都还是把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2
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发展难题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如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针对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和紧迫*。党的*大提出将*特*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
6
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科学发展观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适应*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迫切的期待,党的*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经济发展从[黑猫白猫型"到[质量效益型",再到[环保质量型"。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要义。
3
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在新*成立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建立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等,然而这些好的做法却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有所流失。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一些新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对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社会领域的发展明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对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
7
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另外,过去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我们一定要走降低能源消耗的路子,靠高投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国家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长。党的*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
目标,一个是在**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然这些发展不是盲目的、无科学根据的。可以说,新的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4
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还体现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全球、对人类的负责态度。 三、认真把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8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党的*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这是符合时代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丰富
5
篇三:科学发展观内涵
9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解释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发展务必是科学发展,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礼貌、*礼貌、精神礼貌建设以及*社会建设整体推进的发展,是不断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经济、文化、*权益,不断提高*群众整体素质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相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和平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这*,科学发展观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作出了统一的安排。
科学发展观深刻解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是与人为本。强调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发展依靠*,发展成果由*共享。这就对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
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是*、经济、文化、社会有机联系,全面进步、协调推进的总体运动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
10
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天,经济发展了,如果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没有相应的发展,那么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强调全面发展,就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能以gdp代替一切。gdp是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gdp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gdp在计算上也有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和质量、不能反映人们实有的福利水平等缺点。因此,坚持全面发展,就需要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依法治国、机会平等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运筹、统筹兼顾的辩*法,坚持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共生。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现条件与路径
党的*报告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提出,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条件与路径。本文剖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分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条件及其路径。
*报告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和坚定
11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用心*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可见,*报告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的一个重要任务提出,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条件及其路径。
一、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内涵、本质、目的和基本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问题的社会发展理论。它涉及一系列重大的关于发展的理论问题,如什么是发展、为谁而发展、如何才能发展等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我国目前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礼貌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模式,是指导社会发展的具有普遍*、一般*的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指少数人,而是指广大*群众。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大多数人,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一样的时期由不一样的人群构成。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2
*群众包括参加、支持、拥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民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他阶层以及各*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以人为本中的本不是本源,而是根本。以人为本,就是把是否贴合*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求全面发展,拒绝片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对两点论和两手抓的继承和发展。*教导我们要:学会*钢琴。*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就不成调子了,十个指头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党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展开其他方面的工作。*在论述十大关系的每对矛盾时,都是在肯定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同时,个*是抓住那些常常被人们容易忽视或发生片面认识的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了充分重视和阐述。例如,*指出:你对发展重工业究竟是真想还是假想,想得厉害一点,还是差一点,你如果是假想,或者想得差一点,那就打击农业轻工业,对他们少投点资。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告诫我们,要处理好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辩*关系,使其全面发展。*同志提出的两手抓的方针,体现了社会主义礼貌全面
13
发展的思想。从广义来说,两手抓包含着多方面的意思。例如在两个基本点问题上,既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又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经济建设和*法制问题上,一手抓经济建设,
一手抓*法制建设;在改革开放和打击经济犯罪,惩治*问题上,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总的来说,就是一手抓物质礼貌建设,一手抓精神礼貌建设。胡*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时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其次,要求协调发展,拒绝失调发展。所谓协调,是指事物及其内部诸方面之间量的比例平衡关系或质的相互适应关系。与协调相对应的是失调,失调是指事物之间以及内部诸方面之间量的比例不平衡,质的关系不适应。协调发展就是对唯物辩*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其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分为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全力找出并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这是重点论。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非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方面,这就是两点论。那里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14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抓中心、抓关键并兼顾其他,要使重点和非重点持续量的比例平衡。胡*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时说: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再次,要求可持续发展,拒绝掠夺*开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潜力的发展。第一,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长远利益是由一个个眼前利益构成的,是透过一个个眼前利益来实现的,离开了一个个具体的眼前利益,就无所谓长远利益,实现长远利益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但是,眼前利益的实现要尊重长远利益,要在长远利益的指导下来实现,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损坏甚至牺牲长远利益。在现实中我们就应寻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点,我们只能做那些既贴合眼前利益又贴合长远利益的事情。第二,可持续发展还要求我们处理好当代利益和后代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照顾当代人的利益,又要兼顾后代人的利益,世界是我们的,更是子孙的。胡*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时
15
说: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礼貌发展道路,保*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不能把它的各个部分孤立起来、分割开来理解,否则,在理解上就会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贯彻落实。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条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体系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用它来
指导我们的工作,把它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理论和实践是一对矛盾,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一切矛盾双方的转化一样,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实现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许多的条件,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条件,才能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具有方向*和自觉*,减少盲目*,有效地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潜力。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一般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好处,但是不一样行业、不一样部门、不一样单位有不一样的特点。所以,务必从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观的一般的理论与本部门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制定既贴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又贴合本部门特点的具体的发展方案。避免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16
2。制定既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又贴合本部门发展需要的工作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改变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现状,到达科学发展的目标,满足本部门发展的需要。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制定发展目标,而制定发展目标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本部门的实际状况与自我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使其既贴合客观的尺度又贴合主观的尺度。
3。探寻到达发展目标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制定了发展目标后,还要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方案,选定方法途径。比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但实际利用这种必然*,使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就务必有贴合各国具体国情的战略、方针和政策,采取正确的实践手段和方法。
4。采取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定*条件。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制定的目标再科学,计划方案和方法途径再合理,如果只是夸夸其谈,不付诸行动,也只是一纸空文。
5。把科学发展观让*群众认同,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保障。*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发展观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伟大的物质力量。
三、探索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潜力的路径
17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潜力包括的资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潜力包括多方面的资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潜力:
1。驾驭全局的潜力。全局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必须数量的相互联系的部分或要素所组成,并具有特定*质、功能的有机整体。驾驭全局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要充分思考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不能只见部分,不见全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列宁说: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他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
2。统筹兼顾的潜力。所谓统筹兼顾就是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带动全盘;看问题时要看主流,同时注意支流,在克服一种错误倾向时,也要注意可能掩盖着另一种错误倾向,防止思想上的片面*。
统筹兼顾要求在决策时遵循整体*原则,对工作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组合,使其良*互动,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整体*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也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系统都有它的构成要素在孤立的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整体功能。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合理的结构能增强系统的整体功能,新的适合需要的结构,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18
不合理的结构则削弱系统的整体功能,旧的、不适合需要的结构,则延缓事物的发展。
3。科学预见的潜力。所谓科学预见就是根据客观事实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推测*决定。科学预见潜力包括透过工作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其本质的潜力,透过超多的偶然*把握其必然*的潜力,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潜力。现象是多变的,而本质是较为稳定的,一个领导者决不能被令人眼花缭乱现象所迷惑,而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颠倒事物的本质;偶然*是事物发展中的不确定的趋势,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必然*是确定不移的趋势,领导者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要善于透过偶然*把握必然*。科学预见既不是主观臆断,也不是未知先卜,而是预见者在超多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它能在必须程度上避免人们认识和行动的盲目*,而这种结论务必在实践中作最终检验。
4。求实创新的潜力。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发展,发展包括新关系代替旧关系、新状态代替旧状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从实质和资料上说,发展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是新东西的产生和旧东西的灭亡。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只能使事物维持旧有的状态,甚至退化,不可能有发展。创新的前提是求实,创新不是单纯地脱离现实的求新求
19
异,只有在尊重已有事实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科学的创新,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正如马克思说的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一个领导干部不具备求实创新的潜力,就不能做出贴合科学发展观的决策。
5。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潜力。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交往中会构成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包括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部门与国家的关系
20
第3篇: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班级:给水排水二班
学号:090070216
姓名:吴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适合*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包括公民的*、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主动*和创造*。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我们从事的是建设*特*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一切为了*。我们党的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其首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是回答[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什么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发展。*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种客观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发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人类终究会发展,一切阻挡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发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种客观规律。正因为如此,发展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类实践的历史*课题。发展也是现代社会各国称雄竞争的时代*课题。就我国来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和说服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生活,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顶住霸权主义、强权*的压力以及维护国家*和*,离不开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之所以经得起*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各项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我国*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后,从长远一点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也都要靠发展。因此说,
*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
(三)科学发展观还要回答[发展什么"的问题。
这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既包括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全面发展就是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经济发展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城乡*的生活条件;社会发展既包括实现**、社会正义、司法公正、市场公平等,又包括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文化教育、从事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本领、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塑造等。强调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还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面向21世纪的发展,不是单一目标的发展,而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目标体系的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要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
这就是协调发展,基本内容主要是坚持[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就是促进有关发展各系统的协调,充分发挥各系统要素的优势和潜力,使每个发展要素满足其他发展要素的要求,完善整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出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良*互动;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缩小,人均公*品的占有趋于合理,享有的公共权益趋于均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特殊功能充分有效发挥;地区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便利;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和享受基本公*品与服务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地区之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地区之间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实现统筹规划和互动协调。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把社会全面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重要条件,着重解决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主要矛盾,不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求得暂时的经济繁荣,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互动。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就是要使人的生产行为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过程,加快技术进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趋利避害,坚持开放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推进国内发展时考虑*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时自觉地注重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实现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互动。
(五)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回答[怎样发展才能保持永续*"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要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互动,保*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也是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
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好统筹兼顾工作。统筹就是兼顾,实质是协调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各方面各领域各地区的各种重大关系。[统筹"的主体是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
现现代化,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在党和*的领导下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历史变革。统筹是对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总体工作布置的要求,而不是把什么都[统"起来,不是要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不该干预的事情。统筹兼顾,首先是做好[五个统筹"。统筹兼顾,就是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积极*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全体*逐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统筹兼顾,要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当前,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要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向再就业工程、西部大开发、加快中部地区发展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事业倾斜,向生态保护倾斜。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体现出鲜明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强调发展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强调各种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各方面发展的良*互动。三是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强调人口增加、生产扩大、消费升级都要适应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当代人发展要泽被子孙,建立长效机制。四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特*,不搞单一的发展模式。
二、需要正确把握和对待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看待发展与增长的关系,正确看待gdp不能把发展与增长混同起来。[发展"包括了[增长",发展要以增长为基础和必要条件,但[增长"并不能代表[发展"。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包括*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公平等更为广泛的方面。有人认为,应当把发展看作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提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观点。许多发展*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只有明显的量的增加,而没有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状况、*经济体制、科技等明显的进步和质量的提高,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社会不平等、*动荡。所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受到了普遍的批评。
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看待gdp。gdp是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加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gdp又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考虑gdp的增速和趋势等因素,决定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因此,gdp具有综合*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对它的重要作用必须加以肯定。但是,以gdp作为重要综合*经济指标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主要是难以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结构,难以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合理*和社会公正*,不能反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情况。因此,如果单纯用gdp来评估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果、考核领导班子的政绩,就容易导致一些地方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其质量、结构和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上述问题相联系,我们必须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不能忽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反对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理由,忽视和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和否定经济增长作用的倾向;又要反对用经济增长取代其他社会目标发展和实现的倾向。
(二)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转变。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三高"必然是低效率。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继续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在稳步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产品质量。加快企业的改革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社会环境。二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三是努力节约资源,积极保护环境。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节约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以机制转换为动力,加快体制创新。一方面,要通过改革,使企业成为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使用价格,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三)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经济循环模式,努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是指既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以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的新型生产方法,其实质是一种物耗和能耗量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中,同时,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友好型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清洁生产,将来还会进一步发展。发展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的全过程中,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这是一种在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基础上,强调自然资源也应该形成循环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减量化是在生产投入端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再使用是指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可循环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排放无害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而传统工业经济则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经济,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必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提上日程。为此,一要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利用一定的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改造。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工艺、技术和产品。二是尽快研究制定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完善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的、与配套法规、标准相协调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制定并实行强制*能效标准。大力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四是加强取水用水的定额管理,抓好废水资源化利用,搞好高耗水工业和水资源紧缺地区的水资源节约和代替工业。
(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支配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和保*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和前提。在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适应全面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既要大力搞好经济建设,又要积极促进社会进步;既要推动城市建设,又要*抓农村发展;既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又要让*群众得到实惠。适应协调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既要注重
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速度和结构的关系,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循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要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统筹兼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总之,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这本身就是更大的政绩。这样创造的政绩,才是党和*需要的政绩,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
(五)进一步转变*职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加快*职能转变。当前,*在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越位"、[缺位"现象。各级*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五个统筹"的思路,更好地履行职责。一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公*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人口和就业管理,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三是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市场监管。合理界定*和市场作用范围,减少和规范行*批程序,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协调和信息服务。改进宏观调控方式,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四是加强*、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觉地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5、校园环境的*
一所环境幽美的学校,就是一片育人的沃土。创造条件,进一步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强校园广播站、图书室、音乐室、文化橱窗、学报、板报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合唱、书画比赛、赛诗会、艺术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层次。让每一位同学随时都感到亲切、温馨、随和、自然。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要处处浸润平等、宽容、理解和鼓励;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以微笑、*、博爱去接受和欣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力争把学校变成现代文化、时代文明的发源地,创设美化、绿化、知识化、健康化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
6、[五育"的*发展
我国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受教育者应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的*发展是改变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单一追求智育的现状,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五育"的*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有专家指出,所谓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
[五育"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而是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整体效应。在增长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都能*共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奠基。
7、学生个*的全面*发展
*校园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个*素质的高低是评价*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个*的全面*发展是*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
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感受和经验体会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的多样化人才,使校园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的全面*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