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娄安贫的典故

第1篇:黔娄安贫的典故

典源出处

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终身不屈。”汉·刘向《列女传》:“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墼(ji)席藁,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

释义用法

黔娄先生不受诸侯礼聘,甘隐于家。死时头枕着砖坯,铺的是席子,被子遮不住身体,他的妻子认为他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因贫贱而悲,不以富贵而喜,应谥为康。后以此典指贫寒的隐士。

用典形式

【黔娄】晋·陶渊明:“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唐·白居易:“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清·丁耀亢:“黔娄偕隐称良友,班女工文续汉书。”

【嫁黔娄】唐·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清·王士禛:“廿载无衣搜尽箧,不曾悔却嫁黔娄。”

【黔娄生】晋·张景阳:“取志於陵子,比足黔娄生。”

【黔娄衣】宋·苏轼:“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

【黔娄贫】唐·王维:“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黔娄衾】唐·皮日休:“既卧黔娄衾,空立陈

碑。”宋·陆游:“老妪哭子那可听,僵死不覆黔娄衾。”

【康子高才】宋·王安石:“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黔娄模样】明·余怀:“老子一生贫彻骨,不学黔娄模样。”

【有妇如康子】宋·黄庭坚:“但令有妇如康子,安用生儿似仲谋。”

第2篇:黔驴技穷的典故

【黔驴技穷的典故出处】(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黔驴技穷的典故释义】黔:地名,今天的贵州省;技:技能,本领;穷:尽,用完。贵州的驴子用尽了所有的本事。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黔驴技穷的历史典故】

相传,古时候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之人从外地买了一头毛驴,用船运到了贵州。贵州多为崎岖山地,此人一时也想不出毛驴能派上什么用场,所以就把它放在山脚下。贵州山中有老虎出没,老虎从来没见过毛驴,一天,它发现了这头毛驴,还以为毛驴是神,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不敢贸然靠近它。

老虎远远地躲在树林里,偷偷地观察毛驴的一举一动。过了一段时间,老虎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朝毛驴的方向挪动了几步,想弄清楚这个怪物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一点一点地靠近毛驴,可还没等老虎看清,毛驴突然大叫起来,声音大得响彻了山谷,回音不绝。毛驴的叫声着实把老虎吓了一大跳,以为它要来吃自己了,吓得急忙逃得远远的。

又过了几天,老虎仍不死心,又转来转去慢慢地靠近毛驴,反复地观察毛驴,再也没有发现这只驴子有什么特殊的动静,也没发现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好像它只会偶尔响亮地叫上几声罢了。

再后来,日子久了,老虎对毛驴的叫声也习惯了,觉得它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渐渐地就敢靠近毛驴了。于是,老虎向毛驴靠得更近些,在它面前转来转去,结果还是相安无事。后来,老虎靠毛驴更近了,甚至碰撞毛驴的身子,故意冒犯它,毛驴也只是一味躲闪。

有一次,老虎试着用爪子抓了毛驴一下,毛驴终于被惹怒了,就用蹄子猛踢了老虎一脚。老虎一点也不觉得疼,于是便很高兴地想:“原来这个怪物不过如此,只有这么一点本事啊!并不可怕嘛!”于是,老虎便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咬断了毛驴的喉咙,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成长心语】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其实只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往往并非是真正的强者,他们因为内心极度不安全,而被迫采用这样的方式,试图掩盖自己的弱点。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真相总会被揭穿的。外强中干,是一种最不可靠的本领,与其假装强大去吓唬别人,不如真正地做一个强者。其实,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胆怯的,因为只要尽力了,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人。

第3篇:贫典鹔鹴的典故

典源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着鹔鹴(sushuang)裘就市人阳昌贳(shi)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

释义用法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后,家中贫穷,司马相如把身上穿的鹔鹴(一作“鹔鹴”)裘脱掉换酒,来使文君高兴。后用此典形容饮酒的豪兴;也形容交谊深厚,不惜资财。

用典形式

【典征裘】清·黄景仁:“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典鹔鹴】清·黄景仁:“去冬途中敝黑貂,今秋*上典鹔鹴。”

【相如裘】清·黄景仁:“压篷大雪苦无饮,至今典却相如裘。”

【裘充货】宋·苏轼:“谁云坐无毡,尚有裘充货。”

【解肃】唐·李白:“投筋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鹔裘】宋·陆游:“有酒不换西凉州,无酒不典鹔鹴裘。”金·元好问:“不然典取鹔鹴裘,四壁相如堪白头。”清·程可则:“宿雨连云拥去舟,送君还典鹔鹴裘。”

【成都贳酒】清·袭自珍:“急须料理,成都贳酒,阳羡栽茶。”

【典千金裘】宋·陆游:“半年长斋废觥筹,兴来忽典千金裘。”

【贳酒成都】唐·骆宾王:“掷果河阳君有分,贳酒成都妾亦然。”

【贳酒杨昌】清·钱谦益:“贳酒杨昌何处典,*冠贡禹不堪招。”

【换鹔鹴裘】宋·刘筠:“鲁壁休分科斗字,蜀都且换鹔鹴裘。”

【免脱鹔鹴裘】唐·李白:“谢尚自能鸜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

【解困鹔鹴裘】明·陈子龙:“忧谗鹦鹉赋,解困鹔鹴裘。”

【鹔鹴换美酒】唐·李白:“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憔悴鹔鹴裘】清·陆葇:“凄凉鹦鹉赋,憔悴鹔鹴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