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 古代感恩的名人励志故事

    推荐度:

  • 中国名人励志小故事

    推荐度:

  • 名人励志故事(25个)

    推荐度:

  • 古代诚实守信的故事

    推荐度:

  • 古代家风家训的故事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四篇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精选:蒲松龄

  蒲松龄早年就有文名,为村里人所称赞。当地一个姓石的乡绅十分嫉妒,一心想找个机会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学”。

  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不远处被塌落的砖墙砸死的一只小鸡,信口诌道:“细羽家禽砖后死。”念罢,他又得意洋洋地要蒲松龄来对。

  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为难地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既然先生非要我学着对不可。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试着对对吧!”

  石乡绅信以为真,便点头同意了。

  蒲松龄又说:“不过,还得请先生帮我记记,要不然,对完后面的,前面的也就忘了。”

  石乡绅更得意了,心想,这一回准能看上这个小家伙的笑话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好,好,你说我记!”

  蒲松龄扳着指头,一字一字地对开了:“粗可对细,毛能对羽,有家必有野,有禽还有兽,石同砖成对,先与后可联,生死相对,自不必说。总算都凑上了,请先生连起来看看怎么样?”

  石乡绅照蒲松龄对的字一念,脸色“刷”地变得猪血般紫红。原来这七个字连起来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蒲松龄和小伙伴们齐声喊着这个对句,连蹦带跳地跑了。这个捞了一顶“粗毛野兽”桂冠的石乡绅,只好自认晦气。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精选:吴承恩练字

  到江苏淮阴旅游的人,大都忘不了参观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故居——射阳簃。据那一带的老人们讲,吴承恩小时候家里挺穷,常常连买纸张的钱也挤不出来。

  吴承恩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为了教孩子读书写字,可没少花了心血。有一天,他从湖边经过,发现一堆被农民扔掉的蒲根,便拾了几根带回家,先是洗净,晒干,然后把它剥开,铺平,叫小承恩在上面写字。

  吴承恩撅起小嘴,不高兴地说:“在蒲根上写字,多难受啊!”

  父亲见承恩老是不想动笔,便心平气和地说:“你还记得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故事吗?他小的'时候,家境比咱更难,连笔墨都买不起。他母亲就叫他用芦柴棒子在地上学着写字。还有抗金英雄岳飞,小时候也是用树枝在沙上练字的。现在,你能用笔墨在蒲根上写字,难道还不该满足吗?”

  听了父亲的话,吴承恩深受感动,当即惭愧地承认了错误。从此,他一有空儿就到湖边抱回一堆蒲根,学着父亲的办法整理好,然后在根片上一笔一画地写啊,写啊,不知不觉,用过的蒲根就堆了一人多高。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承恩通过勤学苦练,不但把字儿练得超群出众,而且练出了一手人人叹服的好文章。他成年后,还创作成功了妇幼皆知的不朽名著《西游记》呢!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精选:辛弃疾的童年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座酒席。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洋洋,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僮来了。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开心助兴!”说罢,便挥剑起舞。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

  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仆们赶忙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出话来:“舞得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精选:李白续诗

  唐代大文学家李白少年时期,曾一度贪图玩耍,不爱学习。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用铁杵磨针,深受启发。从此发奋学习,学业大进,闻名乡里。后来,经乡里文人举荐,十六岁的李白到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衙门里当了一名文书小吏。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五月,涪江暴涨,淹没了大片良田,冲毁了许多民房。可昏庸的彰明县令不但不设法救灾,反而硬拉着衙门里的人去观赏水景。

  他们来到江边,只见黄水滔滔,急流似箭,浊浪中,卷杂着破板烂席、残枝败叶。忽然,有人惊叫起来:“死人!”众人随他手指方向仔细一瞧,果然有一具女尸从上游漂下,猛地一个大浪,尸体被冲到岸边,在芦苇丛中转了几转,一会儿又不见了。

  面对被溺死的女子,脑满肠肥的县令却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唱起来:“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只作出这几句,他就吭吭吃吃接不下去了。

  被迫随行的李白早就心中有气,眼下看到昏庸的县令竟以死尸寻欢作乐,更是火顶脑门,于是满怀疾愤之情,续了四句:“绿发随波改,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怨秋胡。”诗中,李白辛辣地讽刺县令就象春秋时代行为不轨、玩弄妇女的秋胡,应该让被吴王夫差冤杀的伍子胥化作怒潮淹死。

  县令一听,脸色顿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白料定县令必将寻机报复,便收拾行装,弃职回家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