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何陋轩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1篇:王守仁《何陋轩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矱,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当时作者谪龙场驿丞。要绥,指边远地区。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羝服:羊皮作衣服。诸夏:指中原华夏地区。甫:章甫,古代的礼帽。掖:衣袖。折旋矩矱:遵守规则法度。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习类尚因其故因:因袭,沿袭。

b.莳之以卉*莳:栽种,种植。

c.就其地为轩以居予居:让……居住。

d.学士之来游者游:参观,游玩。

d。

【解析】游:交往,交游,来往。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就石穴而居之,又*以湿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夷之人乃不能此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

c.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d.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子路率尔而对曰

6.b。

【解析】前一个为副词,转接,却;后一个连词,顺接,就。a均为连词,表并列;c均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的**;d均为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7.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b.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c.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d.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7.a。

【解析】参考标点: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2分)

(2)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3分)

(3)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5分)

8.

(1)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1分),有什么简陋(闭塞落后)的呢(1分)?”。

(2)于是把它(轩)命名(1分)为““何陋(轩)”,来(1分)伸张(发扬)(1分)孔子的话。

(3)夷地(边远地区)的*,正如没有雕琢的璞玉(1分),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木材(1分),虽然粗朴固执(1分),可是还有待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1分),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粗陋愚昧)呢(1分)?

【解析】

(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2)因:于是,因此。名:给……命名(取名)。以:目的连词,来。信:通“伸”,伸张。

(3)方若:正如,正像是。绳:名词动用,用墨线量直。虽,虽然。施:施工,加工。安:怎么。陋:意动用法,认为……鄙陋。

9.“夷之民”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请结合文意,谈谈阳明与当时内地人们对“夷之民”的态度看法有什么不同。

答:

9.【*提示】

(1)内地人们特别是士大夫们怀着偏见和轻视的态度,认为他们“陋”,是化外之民,闭塞落后,愚昧野蛮。

(2)阳明则赞扬了他们质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认为他们保留着古朴的遗风,如“未琢之璞,未绳之木”,只是有待文明教化。

【参考译文】

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有着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那些当面说爱,背后说恨的,颠倒黑白,狡猾奸诈的人,外表忠厚,而内心像毒虫刺人,中原华夏地区的人们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质彬彬,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遵守规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吗?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情率真,淳朴,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暗潮湿。龙场的*,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第2篇: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

《何陋轩记》是明代王守仁(王*明)作品,选自《王文成公全书》,这篇文章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是一篇很出*的记文,很有借鉴意义。如下是小编找到的何陋轩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原文: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2],于今为要绥[3],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4],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5],无轩裳宫室之观[6],文仪揖让之缛[7],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8]。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9],浚奸穷黠[10],外良而中螫[11],诸夏盖不免焉[12]。若是而彬郁其容[13],宋甫鲁掖[14],折旋矩?[15],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16],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17];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18]。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19],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20]。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译文:

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第3篇:《明史王守仁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送吩簦?乐偃菸聪隆:崴?疲?偃菔记驳苤侔怖垂椋??衔?绞乇浮J厝仕晔状笳诺评郑?偃菪徘乙伞J厝蚀鸵越谖铮?杖胄弧V偃萋示攀??擞?坛。??砸允?巳脍恕J厝屎侵?眨骸叭艚晕崦瘢?陀谕猓?晌液酰俊毕ひ?胂榉???褚?持?T舸笙补???孀园病J厝柿糁偃莨鄣评帧U?*?沾笙恚??资坑诿牛?钤羧耄?源蜗で苈局?S嘣舯季帕?健I胶嶝ㄊ?倮铮?妇?豢晒ァD思蜃呈科*偃艘略粢拢?佳孪拢?粽兄?稀9倬??ィ?谕夂匣鳎?苷段抟拧?/p>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竞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益好言兵顾:重视

b.若皆吾民若:如果

c.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简:挑选

d.咸报寝寝:休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夷人:原指少数民族的一种。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后来夷人就引申为对*境内除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b.大张灯乐: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活动,常常附带一些民俗活动。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干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如贴春联(桃符、楹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等。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红楼梦》第*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中就有贾府隆重迎接元妃回家省亲的内容。“归”在古代指女子出嫁,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他在这少数民族杂居的无书可读的荒僻之地,复习以前所学,忽然悟到格物致知之学,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b.王守仁文武双全,有智谋。他在平定南州的涮头盗贼仲容时,先赐给他们节日礼物,打消他们的顾虑,引诱他们人城拜谢,事先在城门口埋伏了士兵,等盗贼入门,就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c.王守仁是东南平贼的真正功臣,这也是刚刚即位的世宗深知的,但王守仁却把功劳归于赏识他的才华的兵部尚书王琼,导致当时与王琼不和的大学士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王守仁的功劳。

d.王守仁因朝廷之争,不去任南京兵部尚书之职,而请求回家探亲。朝廷论功行赏,封他特进光禄大夫,他也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大臣的功劳。他还上疏祈求告老还乡,最后病死在归乡途中。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5分)

(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5分)

参考*

10.(3分)c【解析】a项,只是。b项,你们。d项,没有。

11.(3分)d【解析】d项不是道家,是儒家。

12.(3分)b【解析】b项不是南州的盗贼,是赣州的。也不是在入城拜谢时埋伏士兵。

13.(10分)翻译:

(1)(5分)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王守仁居住。(“因”“率”“栖”每点1分,句意2分)

(2)(5分)当时,奸邪的坏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王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叵”“微”“殆”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上奏章企图解救,刘瑾大怒,把王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王守仁居住。刘瑾被诛杀,衡量王守仁的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王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十一年八月擢拔他做右佥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到了以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敌营,俘虏、斩获七千多敌人。回到赣州,商议征讨?送返猎簦?挥兄偃菝槐还ハ隆:崴?还テ埔院笾偃莶排傻艿苤侔怖垂榻担?矗ㄍ低档兀┙裘鼙刚健M跏厝试谛麓菏贝笳牌旃牡卣诺平岵剩?侔煊槔只疃??偃萁?沤?伞M跏厝蚀透??墙谌绽裎铮??账?侨氤前菪弧V偃萋柿炀攀??嗽诮坛“灿??约捍?旒父鋈巳氤前葳恕M跏厝屎浅馑?撬担骸澳忝嵌际俏夜芟降陌傩眨?奂?谕饷妫?训朗腔骋晌衣穑俊卑阉?且黄鹨?胂榉???煤玫赜镁剖痴写??恰5猎粝渤鐾?猓??臃判摹M跏厝是胫偃萘粝鹿凵偷评帧U?*?站侔焓⒋笱缦??跏厝试诔敲趴诼穹?伺?资勘??猎羧朊牛?鸵灰磺芑癫⑸绷怂?恰F渌?牡猎籼拥骄帕?健I胶嶝?赴倮铮?盖途?ⅲ?薹üタ恕S谑蔷吞粞×似*俑鲎呈看┥锨康恋囊路??艿缴窖孪拢?康琳泻羲?巧先ァ9倬??ィ?镉ν夂瞎セ鳎?侥谜妒酌挥幸怕??/p>

当时,奸邪的坏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王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世宗深知此事。刚刚即位,就立刻召王守仁入朝受封。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和,王守仁铲平盗贼,都把功劳归于王琼,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他的功劳。因此就让王守仁做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不去任职,请求回家省亲。不久,论功行赏,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王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生不同常人。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讲论朱子格物之学的大意。从九华山游历归来,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时,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只好天天思索旧日已得的知识。一天,忽然悟到格物致知,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能去向事物求索,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当世学者翕然听从,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