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中药易上火吗
夏天喝中药易上火吗
近来,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转热,在中医门诊又时常听到许许多多如夏天不能吃中药、吃中药上火、吃中药伤胃、夏天不能吃补药、夏天中药容易变质等等错误言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夏天喝中药易上火吗的知识,欢迎阅读。
辨证论治不对路 啥时服用都上火
夏天不能吃中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中药有寒、热、温、凉之分,有些药具有温热性,有些药具有清热性,有些药能泻下,有些药能平调阴阳等。而中医的最科学之处就在于辨证论治,有是证则用是药。临床有温法(用热性药祛寒)、清法(用凉性药清热)、补法、泻法等诸多治法。一切临床用药都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不经辨证用错了药,不只是夏天服错了中药可以上火,冬天用错了热性药也会上火。反之,夏天不恰当的应用了凉性药,一样可以患寒病,导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所以,中医治疗不分季节,重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选准药用对药,如果病人夏天患了寒病,也必须用热性药寒者热之。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准确,就不会出现吃中药上火的现象。
夏季进补 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还有一种说法,夏天天气炎热,服补药也易上火。专家指出,这也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没有阳虚,何来服补阳药一说?而误服补阳也就是热性药,不只在夏天,在严寒的冬季也一样会上火。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是指夏天天气炎热,是人体阳气最旺盛时,若人体素有阳虚内寒之疾,此时治疗正当其时,所用补阳散寒药物较之秋冬可大幅减少,而效果倍增。
另外,《黄帝内经》有“炅则气泄”的理论,“炅”字就是上面日晒,下面火烤,也就是说夏天天气炎热,暑热之邪最容易耗伤人体的正气,而出现伤暑、中暑等现象,如夏天多发的胃肠型感冒,中医称之为暑湿外感,发病时恶寒发热、头痛头重、胸膈满闷、脘腹疼痛、上吐下泻,服用中药“藿香正气水(丸、胶囊)”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再如湿疹、牛皮癣、带状疱疹、疮、疖、痈、荨麻疹等皮肤病,在夏日可见多发,中医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方法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临床论治讲究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有些病夏天治效果更好
夏天天气湿热,脾胃易被湿热所困,食欲下降,即所谓苦夏。此时人们大多不喜食油腻,爱吃些清凉之物,而较多的汤药口味苦涩,较难下咽,有些人对服药有抵触,不想喝也不愿喝汤药,所以,“夏天不能喝中药”大多数时候应该是“不想喝”。
专家说,在中医正确辨证论治指导下,炎炎盛夏也正是治病的良机,尤其是治疗寒冷性疾病,更是因时、因地、因人治疗的好时节。不应耽搁一些慢性病的连续治疗,一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证如肺胀、哮喘、咳嗽、关节冷痛僵硬、怕冷、慢性泄泻、体虚易感等,中医也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等治疗措施提升人体阳气,扶阳固本,振兴阳气,祛除体内沉积寒气,调整人体达到阴平阳秘,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某些疾病的发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天服中药的注意事项
夏季服用中药最好在饮食上有所节制,不要在服药期间吃烧烤,慎用辛热香料之物,如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等。同时,也要忌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冷饮要少喝。要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夹杂,病邪难愈。
对于夏天中药易变质一说,专家提醒,自己在家煎煮中药时,每天按常规煎一付药,放在阴凉处或冰箱内冷藏,服用时一定要烧开。服用医院用高压密封煎药机煎制的中药,在冰箱冷藏保鲜30天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什么季节,药液袋如出现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时,很可能已经变质,最好不要服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