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龙《见梅》原文译文及赏析

第1篇:何应龙《见梅》原文译文及赏析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霜不是春。

何应龙,字子翔,杭州钱塘(今浙*杭州)人。嘉泰进士。曾知汉州,有《桔潭诗稿》。

【参考译文】:

白云绕着山冈,溪水绕着山村,忽然惊喜,空谷中有位佳人。天寒日暮,微风吹去芳香,到处都是*霜,无处寻春。

赏析:

梅在*文化中是君子的形象,咏梅之作大都赞其傲霜斗雪,自强不息,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此诗亦属这一类咏作,但全从周围写去,写尽环境的艰苦以反衬梅花的品质。“空谷”二字写其寂寞孤独,更表现其遗世*。“佳人”喻梅花,亦喻才志美好的理想人格。后两句略含愁怨,似有生不逢时之叹,故于诗中表现出缠绵凄婉之情。

此诗情景交融,颇具兴象。赞梅是表象,其所喻极为明显:抱负既不能伸展,唯有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而已。

第2篇:梅花落原文翻译及赏析

《梅花落·梅岭花初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翻译】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鉴赏】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开花”,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第3篇:雪梅香原文翻译及赏析

《雪梅香·景萧索》作者为宋朝诗人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景萧索,危楼*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聊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前言】

《雪梅香·景萧索》为北宋词人柳永所作。作者浪迹楚天,秋风萧瑟之时,通过对登高望远之所见的描写,展示其触景伤感,愁肠百转,怀乡恋情。

【注释】

①“动悲秋”二句:宋玉《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后人常将悲秋情绪与宋玉相联系。

②镇敛眉峰:双眉紧锁的样子。

③雨迹云踪:男女欢爱。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④无聊:又作“无憀”

⑤分付征鸿:托付给征鸿,即凭书信相互问候。

【翻译】

在景*萧索的秋天里,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万里晴空。俯瞰四野,苍凉的大地深深的触动了我悲秋的情怀,这和当年宋玉因悲秋而写《九辩》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秋天的渔市是那样冷落寂寥碧*袅袅;水村残存的叶子在风霜中猎猎发红。楚天分外辽阔一望无际,*水浸泡着尚未落尽的夕阳,浪打浪波涛翻滚。

凭栏临风,我想起来远方的佳人,离别的时日多了,想她亦是愁容满面,久锁双眉了吧。可惜当初,我们突然匆匆别离,有如雨云消散,天各一方。当初种种的美好情态,万般的和睦欢乐如今形同流水落花东飘西散,遥守天涯一方,望眼欲穿。难耐此恨无穷无尽,绵绵的相思萦绕在心间,我愿把这份相思托付给远行的大雁。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感,怀乡恋情之作。作者浪迹楚天,秋风萧瑟之时,登高望远,愁肠百转。词的上片写景悲秋,秋愁的气氛渲染强烈。

“景萧索,危楼*面晴空。”萧索,萧条冷落。首句景象的萧索衰败,隐含着秋意,为全词奠下了伤悲的基调。*淹《恨赋》:“秋日萧条,浮云无光。”词的第一句脱口而出,直接点出秋景的萧瑟。危楼,高楼,词人独自登上高楼仰望着万里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次句是全词的立足处,下文均是诗人*高楼面对晴朗的秋空时所见所感。登楼望远,往往会触动人的愁绪,这是古老*上人传统的普遍的“情结”;何况,此刻诗人是一个人“*”着,更添一丝孤独无依的悲凉。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后于屈原,或称屈原弟子,曾事顷裹王。《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多亡佚。流传作品为《九辩》。叙述他在*上不得志的悲伤,流露出他抑郁不满的情绪,多为悲秋之感。这句意思是“当年宋玉悲秋时的思想情感与我现在的悲凉心情相同吧”。

“渔市孤*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两句极美的对句,是精炼的词的语言。这两句写秋风中渔市、水村的冷落、凄寒。虽是碧*红叶也是秋凉的感觉。袅,缭绕的*雾。碧,*的颜*。红:秋天树叶经霜而红。诗人举目所见,渔乡村市上面的寒冷碧空中,一股炊*袅袅上升;临水村边的枫树落叶,在秋风中旋舞着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末韵三句气象极开阔而壮美。*水托着未落的斜阳。溶溶,水流动的样子。杜牧《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里说*水一泻千里,波浪浩荡。末韵连上文第三韵展现出一幅带有动态的古老*水村晚秋画面:远景是兰天孤*,中景闪着金光的溶溶水波,近景则是水村错落的红叶。

下片见景动情,想念佳人,思绪无限。流露出作者怀念风尘女子真挚的情怀。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镇,长久的意思。敛,收敛。愁眉紧锁。别后,她一定满脸愁颜,深锁眉头,心中痛苦不堪。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顿乖,突然离开。“雨迹云踪”是暗中化用宋玉《高唐畎》典故,“云雨”指男女幽会。雨迹云踪,雨散云消,突然匆匆离别,各奔东西,互不见踪迹。这里柳永是指自己和“佳丽”的欢会。大概他俩情意相投,是客观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分离。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她是如此美丽动人、温柔体贴,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欢悦,谁知忽然像落花流水那样各自西东了。这两句是七言对句,“正”和“忽”两个虚字,生动地写出了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意的矛盾。前一句如胶似漆,后一句东分西散无法复回;形成强烈的反差,加重了抒情的力度。

“无聊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无聊,烦闷,潦倒失意,心情无所寄托,这就点明了自己无聊的怨恨和对佳丽的情思情意,离别的恨是那样愁闷,无所事事,难忍难耐。征鸿,远飞的鸿雁。“征鸿”为高楼所望见,这与开头“危楼*”遥遥呼应,“尽分付”三字表示涛人想竭力摆脱悲秋情绪所带来的种种烦闷与苦痛。把这种相思情,分给远去的鸿雁,带给心爱的人,让她知晓我的相思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