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数学》读后感

第1篇:《印度数学》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书名《印度数学》,和封面上的小标题—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学课。我就在想,印度数学?它和我们学的数学有什么不一样么?数学还有不同的?“最神奇的数学”,为什么神奇?神奇在哪?难道不用加减乘除?带着满心的疑问,我翻开了书。

书里讲的也是加减乘除,那神奇在哪呢?它的神奇就在它算式的算法。咦?难道不是按个位,十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吗?没错,印度数学的计算方法还真不是这样,不信?我举个例子吧。比如两位数减两位数:92-43,它的计算方式是把92分成90+2,43分成50-7,再从高到低计算,整数相减,个位相加。

我最喜欢的是“结网计数”这篇,因为它完全是用画图来计数。

书里还有许多计算方法是我看不明白的,比如面积计算法,一元一次和两元一次的计算。

果然,印度数学的这些计算方法和我们学的很不同,但是真的很有趣。我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数学还有这样的啊。

第2篇:印度史读后感

实习生活已经走过大半,随着教学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于是尽己所能抽出课余时间来,阅读了一些相关历史书籍,希望能充实自身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阅读之中,我获益良多。就最近拜读的由赫尔曼库尔克与迪特马尔罗特蒙特合著的《印度史》而言,就向我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于以往教科书的学术观点。

在书中,作者所表述的观点一概传统史学上对印度史的定义,将莫卧儿帝国作为新印度史的开端,对印度历史分期你进行了重新规划:1526至1720年为莫卧儿帝国及其同代群体时期;1720年至1858年为印度帮过向殖民地体制的过渡时期;1858年至1947年为印度帝国和现代社会的开始;1947年至今为当代印度史演进的时期。

由突厥人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在印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又外来少数民族建立,第一次实现了印度的统一。传统意义上一般将莫卧儿帝国看作与我国清朝相似的封建社会晚期帝国,但在新印度史领域却将其看做现代早起帝国。

约翰理查兹曾对“规定现代早期世界”的六大独特且互补的过程做过明确阐述,即:全球*海上通道的建立;真正的世界经济的兴起;巨大而稳定的国家的成长;世界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新技术的扩散。从这些方面来审视,莫卧儿帝国的确可以称之为现代早期帝国。

而作为现代早期帝国,莫卧儿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即便是在英国完全建立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之后,它所应用的新体制也与莫卧儿体制存在着明显的连续*。两种体制的中心功能都是像印度东部地区农民征收赋税后用于*事领域。

这些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

读过这部《印度史》之后,对我的启发还是相当大的。但也需承认,一些观点如果要应用到教学之中不是很现实,较为抽象的解读,对高中生而言,很难理解。但在课堂上,我还是希望能够简单介绍一些类似于此的先进的史学理论,对于应试或许帮助不大,但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让他们看到史学的丰富多*,也许会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将来投身史学研究也未可知。

第3篇:《印度记》读后感

印度这个国家,我一直不是很了解,不过现在我读完了于坚写的印度记,我又更多的了解了印度。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印度的街道,那里的街道五颜六*,人山人海。大家挨挨挤挤,互不相让,大街一会儿是红*,一会又变成了黄*。大街两边全都是小摊、杂货铺、破旧的楼房。

印度的恒河,是他们的圣河。他们认为河里的水是圣水,印度的人们都会来到恒河边洗澡,人们主要用的水也来自于恒河。

可是,水那么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人喝这么脏的水,而且还是生水。虽然书里留给我的印象是脏乱差。可是,印度还是有美丽的地方,比如说泰姬陵。在书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泰姬陵的美,和建造它的不容易。

我去过十三陵,可是它绝对没有这个漂亮。建造这个泰姬陵用了22年,而且还花了差不多2万人。远看泰姬陵,就像一个大城堡,它全都是用白*的大理石造的。

每个石柱上的花纹,美得让人瞠目结舌!如果这是一个城堡,那我想进去住一住,可它却是一个陵墓,我可不想住到墓里去。

在印度人们是有分种姓的,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最低种姓的人就是贱民。这个世界还是很不公平的,有些人生下来,命运就被安排好了。

印度的人们,一般吃的东西都是以豆类为主的,他们是玉米、小麦,还有一种叫做恰巴的饼。在印度,有许多苦行僧,他们用残忍的方式来折磨自己。

他们认为,这样做了就能去到天堂的极乐世界。读完了印度记这本书,我对印度又增加了一点好感,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印度看一看,也许哪里,并没有我想的那么脏,那么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