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初中诗歌鉴赏题

第1篇:送魏二初中诗歌鉴赏题

《送魏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楼橘柚香,*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

总结: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第2篇:《送魏二》王昌龄唐诗鉴赏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楼橘柚香,

*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诗鉴赏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从“橘柚香”见出)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饯宴设在临*的高楼上,空气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离别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含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醉”字,暗含“酒深情亦深”之意。

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悠然而至之感,恰切地表现出秋风秋雨的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宕开一笔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友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之上,那时风住雨收,一轮孤月高悬,环境如此凄清,友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此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勾勒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因此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的“长”字描摹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诗的前半部写实景,后半部为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

第3篇:唐诗送魏二赏析

作品介绍

《送魏二》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3卷。

原文

送魏二

作者:唐·王昌龄

醉别*楼橘柚香,*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释

①橘抽:秋熟的水果。橘抽飘香,言秋已深。

②潇湘月:全诗校:“一作湘山月。”月,全诗校:“一作上。”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宁丞,故世称王*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繁体对照

送魏二王昌?

醉?e*?情勹窒悖??L引雨入舟?觥?/p>

??君?在?t湘月,愁?清猿?粞Y?。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