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7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观后感 篇1

  今天,秋风凉爽。当我听说父母要带我去参观常州博物馆时,我高兴得跳了三英尺高。

  一大早,我们出发了。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哇!这个地方比我想象的要宏伟得多。可以想象,这个博物馆里一定有许多收藏品。简单参观了一下一楼的书画展览,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二楼,这是保利国宝展的展览场所。进入门厅,迎面而来的场景是一幅巨大的圆明园十二宫图。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当时的圆明园是一片壮丽繁荣的景象。白色大理石的扶手和十二个青铜动物头被放置在喷泉的两侧。每两个小时,从一个动物头的嘴里喷水,循环往复。黄道十二宫喷完之后,是二十四小时。这也是著名的“液压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英法为首的八国联盟入侵我们。他们来圆明园烧杀抢掠,带走无数金银财宝,导致大量国宝流失海外,包括十二生肖的兽头。后来有海外爱国人士高价买回七个兽头让他们回国,但还是少了五个兽头。看到这里,我气愤地说:“这些人真不讲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事。为什么要抢?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以后赚了很多钱,我就把其他的拿回来。”现在我们国家的动物头有:丑牛、阴虎、猫土、吴妈、神猴、狗、海猪。一想到美丽的花园已经变成一片狼藉,我就生气。但是,我也要感谢那些用钱买回这些兽头,让它们回归祖国的富有爱国人士。

  然后,我们参观了自然和动物展览,看到了一些美丽的蝴蝶和一些古老的动物化石。

  参观结束后,我觉得这次旅行很有意义,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增加了我的知识。

  博物馆观后感 篇2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由于没来过安阳一直对安阳文字博物馆很向往,今天我有幸去了哪里。

  刚到就看到“中国文字博物馆”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些大字上面是甲骨文中‘字“的模型。从大门口看博物馆主体那金玉辉煌的高大建筑,这座古式建筑真宏伟。外表刻画很多中国特有的各种图腾,散发着古老的中华气息。穿过大门通向主题馆的道路两旁,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它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代表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和一”思想的生动体现。走过碑林,金碧辉煌的屋檐红黑相间的柱子的主体馆已展现在眼前,主体馆地上四层、地下还有一层,高度32.5米,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博物馆的外形来源于象形文字“墉”,这是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富有哲理、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文字的“墉”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入馆内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甲骨文,这些文字是有我们的祖先按照实物形态所创造周末又到了,今天没事。我和室友一起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没事的时候在网上查过一的。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文字博物馆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可以说是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尽管这些文字已不再使用,但是它也为我们现在的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值得我们去回顾去留恋。

  在一楼展区,当看到“一片甲骨惊天下”展区,我不由的惊呆了。一排排展台和大厅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刻着甲骨文的甲骨、卜骨,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见证了中华大地悠久的历史和璀灿的文明,述说着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我从对甲骨文的人一无所知到了对甲骨文有了些许的了解,有次感到我国的文字也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那片片甲骨都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结晶。

  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它是商王占卜的纪录,刻在牛骨和龟甲上,也有少量的羊骨、猪骨和鹿骨等。

  商朝时期,生产力仍很低下,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要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祭祀的同时,商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贞人即主持占卜的人用甲骨进行占卜,向神灵询问吉凶。具体做法是在甲骨上面钻孔或凿孔,然后烧灼,在甲骨的背面就会出现裂纹,即兆纹,根据裂纹走向判断吉凶,最后将占卜内容及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的形成,它记录了商代社会繁荣景象。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蔡伦的活字印刷术的制作流程。它分为7步,沤竹、浸灰水、打浆、蒸煮、荡帘抄纸、焙纸、揭纸。这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工程。正是有了这个发明人们才很方便的携带书籍。

  在二楼,主要有钟鼎千秋、物以载文两个单元。这里展示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出土于墓葬青铜器,每件青铜器内都有铭文“爰”字,是商代某家族的“族徽”。长短不一、难以保存的竹简;造型小巧精致的铜印;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怎么不令我们为之叹服。

  殷墟出土作册兄鼎:高22.1厘米,口径15.7厘米,腹径16厘米。銘文为“乍册兄”三个字。这件铜器的造型非常奇特,从整体看,如三个象首相连,它的足如同象鼻。它的上下以连珠纹装饰,腹部装饰着三组兽面纹。

  云几鼎:这件圆鼎内侧有两个铭文。第一个字是一个族徽。第二个字是自己的“己”字。商代青铜器上的金文字数普遍很少。当时的贵族常常把自己名字或家族的族徽铸造在上面。这件青铜器纹饰精美,正面是殷商时期常见的兽面纹。

  金文是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重在纪念和流传,商周时期同样重要。先秦时期政府公文、文化典籍、民间契约、书信往来等等书写在竹、木简或丝帛上面。

  先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册”与“典”两个字,“册”明显是一个象形字,为用两根绳子编联的若干根竹简。而“典”则是在“册”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为单手或双手捧册。单就甲骨文金文中“册”字的出现,就足以说明商朝时期人们已在简牍上书写。

  在三楼,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开设了“民族文字大家庭展厅”,主要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字。这里展示了我国的许多民族的文字。比如: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等这些在我国少数民族使用最为广泛,在这里还有在我国沿用时间极短的文字,虽然极短,但是对于了解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十分重要。

  我国从古至今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的产生年代和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新创与改进民族文字等类别。这个展厅分为古代民族文字、传统民族文字、创新民族文字三个单元。

  三楼第四展厅中有小篆,小篆是秦朝是统一使用的文字,它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看到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陈列着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名家真迹。

  进入三楼第五展厅主要展示从印刷术到资讯化,分为印刷术起源、雕版印刷、活字演变、汉字进入电脑,展现了从印刷术到信息化,将纵览汉字从雕版印刷到计算机时代的历程。

  观看了文字博物馆以后,我了解了我国文字的发展历程。这些文字的创作耗费了我们祖先多少心血啊!我被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正是有了这些文字才使得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才是我们的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它们。并且完完整整的将它们传给下一代。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但是我们不能废弃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产。我们要将它们传承下去。我们应将它发扬光大,让世界人都知道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笔伟大的财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光彩。

  博物馆观后感 篇3

  暑假里,我去了许多地方,其中第一次去了恐龙化石博物馆。恐龙耶!化石哦!好多神奇的东西啊!幸亏我今年参加了夏令营活动,才有这样一个参观的好机会。虽然说只是参观一下这种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庞然大物的化石而已,但我在外面排队的时候,心里仿佛就像藏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一样,蹦啊蹦的,似乎就要蹦出来似的。

  我们走进了恐龙化石博物馆,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鱼龙的化石,这种两亿年前的生物,约长十六米呢!看到它那么庞大,我以前似乎浮现出它们在《侏罗纪公园》里霸称一方的形象,我不禁拍了拍胸口,心想:幸好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然的话,我个子那么矮小,可能还不够它们塞牙缝呢!

  然后我看见了海百合的化石,海百合的样子好像植物,其实是动物。那海百合长在水底,嘴一张一合,专等微生物来了,它张口就吃。时间长了,眼睛就退化了,真是个懒惰的家伙,我可不喜欢它!

  我还看见了齿头龙、周氏墨鱼龙、海龙等远古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形态各异,而且越古老的化石,样子就越简单。这些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博物馆里的化石又多又奇妙,真是多姿多彩啊!

  博物馆观后感 篇4

  这学期,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预备年级以及部分老师一起到中国武术博物馆参观。当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准备近武术博物馆的大门时,我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一走进风采馆,就看到了一根巍然屹立着的柱子,讲解员在一旁有声有色的做介绍:“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武魂柱。”接着把我们引到武魂柱的后面,只听到前面的同学到了转角处都哗然一片,我惊奇地想是什么让他们那样惊讶,当我也来到了武魂柱的后面,只见一个全是兵器的展厅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三节棍、大刀、复合剑……“好漂亮!”我不由发自内心的赞叹起来。展厅的后面是一个立体影院,通过3D短片让我们知道了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对武术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我们又来到了博物馆的地下一层——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区域。瞧!那里有几个人在一个神秘的红棕色屋子里嬉笑着,走过去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在玩“听声辨位”的游戏。

  突然,从不远处又传来一阵阵笑声,闻声而去,只见几个人在一个个木桩上走路,红灯亮到哪里就要走哪里,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不从木桩上摔下来,原来这是“梅花桩”。我也马上向那些一个个红灯“宣战”。游戏开始了,前面的木桩的红灯亮了,我迅速往前方走去,可是忽然红灯又出现在了我的右后方,这下我可着急了,赶快转个身,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只能试着伸出左脚,想去碰后面的那个木桩,但一个没踩稳,就败下阵来。还有“神拳无敌”、“眼疾手快”……有趣的体验活动让我大开眼界。

  这次中国武术博物馆之行,让我明白了武术不仅能锻炼人们强壮的体魄还能锻炼人们坚强的意志!

  博物馆观后感 篇5

  因为事先知道要去首都博物馆,所以我提前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我点开首页,“降龙诞凤添人丁”几个字眼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主要研究“它”。

  我在乘大巴车的路上。透过窗外,看见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的细雨,掉落在我的手上,我没有不高兴却增添了兴奋与激动。

  到了那里后,讲解员带着我们来到了“降龙诞凤添人丁”的展厅,因此我非常幸运且高兴地带着好奇心等待着老师的讲解。老师介绍着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孩子出生三天时,家里要举行“洗三”意识,意义是洗去婴儿前世的污垢,期望今生平安、快乐、幸福、吉祥。当然,在其礼仪之外,洗三还具备洁身防病的作用。”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一边记着笔记一边琢磨着老师的话语,一边回忆着,无形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除“洗三”之外,令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压岁钱”的来历,我仔细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古代为什么老人要给小孩压岁钱呢?因为有一种叫做岁的怪兽在孩子睡觉的时侯后伺机钻入孩子体内,所以大人在小孩睡觉的时候把压岁钱放到小孩的脑门上,让它无法进入。”这就是有趣的“压岁钱”的来历。

  怎么样,有意思吧!

  我们还参观了其他展厅,了解了很多古代的习俗、玉器、古玩等,知道了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践活动,使我知道了北京的一些传统民俗,了解了更多的古玩、玉器、瓷器,懂得了一些东西的由来。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做个讲解员,能懂得那么多的知识,多渊博啊!我坚信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快乐地去探索那些知识吧!

  博物馆观后感 篇6

  一感悟传统文化

  到了博物馆,刚走进大厅,一股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幽暗的灯光下,透着它的神秘。整个一楼大厅有各种陶器和石器,可以想象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用石器做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每一件物品都有独特的气质,更加体现了徐州作为两汉发源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上了二楼,则是汉室遗珍展厅,在其中摆放着各种陈列铜器、金银器、玉器和陶石器,有簸箕山出土的“宛胸侯”龟纽印、金腰带扣、金代钩、金虎头、金羊头、明光宫等。通过这些鎏金的宝物可以预见当时皇廷是何极的辉煌,它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大气,象征着汉代的强盛。往下走,一面古朴的大门映在眼前,荒古而厚重的暗红颜色,是火与血的交融,象征着汉王朝的权利与胜利。

  整个大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所蕴含的民族魂,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民族存在于何处?它存在于血液骨髓里,如果没有发掘出民族魂,那么这个民族的人必将会变得茫然、变得背叛。因为他们没有精神支柱。历史上,汉族曾经多少次被少数民族征服,但是作为汉民族却一直没有消亡,反而是征服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汉民族同化,这和汉文化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

  参观了二楼3厅,往里面走则是各种兵器、铠甲。其中一件是一位将军的铠甲,透过泛着寒光的铁衣,我感到了一股肃杀的气息,当年的他必定在沙场上驰骋飞扬吧。然后是“锁子钾”,用铁链结成,重十几斤,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战士穿着这种衣服是多么的辛苦。那铁衣上的裂痕显示了战争的残忍,正是因为有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他们从不退却,两汉的民族气节支撑着他们铮铮的铁骨。各种兵器排列在大厅的四周,有短刃匕首,有长枪铁戟,斑斑的铜锈遮不住它们的寒气,森森的寒光炫耀着它们曾经的倔强。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但他们无一不体现了汉民族应有的血性。这血性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决心;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绝;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

  一件件兵器象征着一个个英魂,也许没有他们的名字,也许他们不曾流芳百世;但这种“血性”确是他们传承后人的,这血性不是“冲冠一怒,流血千里”的莽夫,而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他们遇到过困难,他们失败过,但他们最终都战胜了困难,为黎民百姓搏得一个太平盛世。

  正如刘邦项羽争天下,刘邦败了多少次?不重要!因为他最终胜利了。历史对刘邦褒贬不一,因为项羽太强大了,强大到让所有人佩服。他可以背水一战,可以力能扛鼎,可以一夫当开万夫莫开。但他终究是败了,败给了刘邦更败给了他自己,因为他输不起。而刘邦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坚持失败就是最大的成功。

  正如俞洪敏先生所说:作为一颗草,人们可以随意的'践踏你,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根本就无视你的存在。只有像树一样不屈不挠的成长,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远方的地方人们才能看到你,走进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荫,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精神,也是两汉文化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最后看到的是“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是王侯的葬衣,据史书记载玉衣以玉为福,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玉为机,长一尺,二寸半为柙,下至足,迹缝以黄金缕。通过这介绍,我们了解了金缕玉衣的由来,看着这套金缕玉衣仿佛是一位王者躺在那里,不怒自威。

  时至今日,许多人崇洋媚外。诚然,国外的许多国家比中国发展的好。但是“我们”被放在哪里?民族文化被放在哪里?假设我们不从世界、国家的大角度看,仅从徐州来看的话,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了。它用这种方式激励后人,让过去的先辈教会我们不屈的精神,掀起一个波澜起伏的时代。通过这跨越历史的文化与精神传承,让现代的徐州人再次发出历史的辉煌之光,让徐州这座古城增光添彩。

  不得不承认,徐州这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的古城已经落后于其他城市了,在巨变的三十年里,徐州进步太小了,不说与上海、深圳等沿海新生城市相比,就是周边城市都有超越徐州的趋势了。也许是时代束缚了我们的脚步,但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越过古老的街道,聆听着圣贤的教诲,细数汉家之往事,弘扬汉家文化与精神。在这个古朴的藏馆里,我向宣誓“怒向刀从觅小诗,我以我血荐轩辕”!

  博物馆观后感 篇7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馆。一下车,博物馆门前八尊气势恢宏的汉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博物馆由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组成,分为四层,各层有各层的特色,第一层是青铜器馆,第二层是陶瓷馆,第三层是书画馆,第四层是货币馆。

  我们随着井然有序的参观队伍进入博物馆大厅,先来到青铜器馆。里面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大克鼎、牺尊、黄觥等青铜器历史悠久。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的古人就能创造出这么造型奇伟,花纹精致的青铜器,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参观完青铜器馆,我们来到了陶瓷馆。我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瓷器。一个叫汝窑盘,它是北宋时期的茶壶,质地非常坚硬,到现在一点磨损的痕迹也没有,完好如初。我想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镂空高柄杯轻薄易碎,杯壁仅一毫米厚,因此被称作“蛋壳陶”。

  看了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画着青色的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张牙舞爪,好像在找谁比试;有的两条龙缠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奋力往天空飞去,仿佛要去摘太阳……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龙,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

  一天一晃而过,转眼就要离开博物馆了。我回头凝望身后的博物馆,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一个个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书画沉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到骄傲!

  博物馆观后感 篇8

  二月十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上海博物馆。那天天空下着雨,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终于到达了博物馆大门前,我看到博物馆的外形,就像一个古代大鼎,我想里面一定很好看。

  博物馆共有4层建筑,里面拥有很多精品馆藏,汇集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尤其以古代青铜器、书法、绘画更具特色,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堪称镇馆之宝。

  馆内一楼为古代青铜馆,二楼为古代陶瓷馆,三楼为古代书法绘画玺印馆,四楼为古代玉器、钱币、明清家具馆。整幢楼气势磅礴,上圆下方的形状寓意为“天圆地方”,我们从四楼到一楼依次参观。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代钱币馆,我从中了解到钱币的起源,从最开始海贝到刀币、铜钱、银锭等金属钱币,它们形式多样、造型奇特,有的像武器形状的刀币、外圆内方的开元通宝、各种制作钱币的陶范,还有让我震惊的钱树……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很认真地欣赏着每件藏品,我想这些宝贝不仅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它们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博物馆观后感 篇9

  午后的学校沐浴在太阳的光辉下,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拉着手,悠哉悠哉的向博物馆走去。一路上,秋风习习,我憧憬着博物馆的庞大和古物的丰富及历史的悠久。

  一进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高低不平的琴铜器,它们整齐地摆放在展示框里。共有12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每个青铜器背后都蕴藏着朝代的背景及文化礼仪。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青铜器是祭祀礼器——猪尊。它上面雕刻了许多精美的花纹和凹凸不平横纵交错的线条。它虽然只有腹部刻着引人注目的八卦图,但是它创造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猪尊高22.4厘米,长39厘米。也许卓文王和博学多才的姜子牙祭天神,拜地神的时候就是拿它来盛酒的。他们一边洒酒,一边向天发誓:“绝不助纣为虐,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见了精致的鸟尊。庞大的壶,在灯光下照耀出历史趣味的龙形弓和引人入目的酒杯。

  刚同学们一边漫步,一边向教室走去时。我脑海里浮现出西周时期那派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慵懒地扬起下巴脑海里幻想着男耕女织,老人小孩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情景。

  随心所欲的球风荡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树叶互相摩擦,簇簇作响。好像在说:“快点回到现实吧!同学们都回教室。”

  博物馆观后感 篇10

  上海博物馆总面积达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建筑以圆顶方体的基座象征着“天圆地方”,它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所得到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馆中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晴朗的冬日,我有幸与同学一同前往并参观了上海博物馆这座沉淀了华夏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的丰碑。怀着一份期待的心情去寻觅历代能工巧匠与文人墨客的足迹。

  展馆宽绰,光线暗淡,人影稀疏,寂静幽幽的。你可以静心、自由浏览,也允许拍照。这里,没有喧哗,人们墨守契约,用眼与心观察,平与静穆,品位历史文化艺术珍品,沐浴一种精神享受。

  整个博物馆设有青铜、陶瓷、书法、绘画、雕塑、印章、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十个固定陈列厅,另有国际交流书画展等。

  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他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在一件件的文物熏陶下,我们沉睡的感觉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我只能说,有一些文物,他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留下了痕迹……

  在陶瓷馆里,各种形态迥异的陶瓷作品中凝聚着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我不禁为古人的心灵手巧而赞叹;在青铜馆里,我见识了中国铸造艺术的博大精深;步入绘画与书法馆,我顿时被那一幅幅大气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话说字如其人,透过风格各异的作品对各位书画大家的性情可见一斑;在历代钱币馆里,我们领略了中国及波斯等文明古国的货币演化的历史;四楼的明清家具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发着檀木香的案几或是摇椅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感受其中的独特韵味。

  从一开始看到上博的标志性古代铜板建筑开始,我们就对我们的参观充满了期待。从一楼的雕塑馆与青铜器馆到四楼的少数民族工艺馆与中国古代货币馆,每个馆都展示了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所有馆共同构成了辉煌的中国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一种自豪感,一种作为中华儿女独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心中的感想:中国,我以你为豪。

  此一游让我收获颇丰,让我暂时从喧嚣的城市生活中解脱,让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与洗礼。

  博物馆观后感 篇11

  去安阳参观了殷墟历史博物馆有感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博物馆于20xx年3月动工,9.25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建成弥补了殷墟一直以来都没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个博物馆分为5个展厅向我们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厅2、青铜厅3、玉器厅4、文字厅5、特别展厅—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个博物馆只有两件是复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这次去安阳,看到了博物馆里的各种出土文物,使我开阔了眼界,历史悠久的古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物去研究,参观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遗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响,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同国家的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二是提醒参观者,这些流失到异国他乡的殷墟文物,仍需国人挂怀这件展品很遗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没看到盖。安阳,驻足殷墟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看着那些文物,似乎触到了他们的脉搏,听到了他们的呼吸。

  真为祖国,有这么璀璨的文化而骄傲,更为有幸亲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们的收获都是超长的频多。当我们置身于殷墟博物馆时,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还有历史尘埃,听到的不只是专业讲解,还有心潮起伏。设计者们用独特的心去感悟历史,感悟艺术,作为游客的我们则听到了来自先人的呼唤,内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袭上心头,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终究是一种绝世的惊艳,此刻,我们感觉同三千年前那个谜一样的时代贴得很近,很近,这便是殷墟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这次旅游,我也跟着你们再一次领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历史。

  博物馆观后感 篇12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这次社会实践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知识库储备更多的能量。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很乏味,现在细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对自然的新奇与渴望。

  参观博物馆实践活动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提供了很好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我们能更方便的学习自然,学习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是在增长中成长,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表现出了知识大量缺乏,只会书本运用而不会实践运用等。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自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知识的海洋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我回到家后会更加珍惜在家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为今后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博物馆观后感 篇13

  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我们走进博物馆中,首先参观古动物陈列室。一进门,只见大厅正中,摆着一具巨大的古动物骨骼模型。它很古怪,小而扁的头骨,细长的颈骨,足有八九米,庞大的躯体,有腰那么粗的大腿,他爪子伸得长长的,瞪着眼睛,好像要展开猛烈的攻势。我们看了都惊呆了,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什么动物啊"这时,讲解员走过来告诉我这是动物王国的巨人——河川马门溪恐龙的骨骼模型,科学家从它显示出中生代恐龙生活情况。然后我又参观了许多古动物。

  我们又走到了动物第一室。我边走边看,瞧,那三角脑袋,红脖颈,短尾巴,叫响尾蛇。那椭圆脑袋,身上有一道道白环,叫银环蛇。那条翘嘴的蛇,叫五步蛇……他们张开嘴,舌头伸得长长的,吓的我毛孔都竖起来了。然后又参观了许多海洋生物等等。

  我们又参观了动物第二室。兽类中有长着大犄角的牦牛,有的大熊猫黑眼圈,好像戴了太阳镜,有的大熊猫黑耳朵,好像戴了黑手套。有顽皮的猴子。鸟类中有美丽的孔雀,有善于学别人说话的八哥。

  这次参观,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使我更热爱大自然。

  博物馆观后感 篇14

  今天下午,爸爸带着我和弟弟还有妈妈去参观南京博物院。

  一开始我们去了历史馆,我们是从恐龙时代开始参观的,然后去看了旧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找到什么可以用的,就用什么东西,随后我们又去看了新石器时代,人已经会发明一些工具了,而且会烧制陶器了,想不到远古的人们也很聪明。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我看到了古代的乐器青铜编钟,真是伟大的发明啊!此后我还看到了汉代的金缕玉衣,是汉代的王侯死后穿在身上的,十分精致,他们的墓也规模很大,还有很多规矩。最后我们看到了很多漂亮的东西,都是中国古代辉煌时期的文物。

  从历史馆里出来后,我们去了数字馆,里面很好玩,里面有很多古代房子的模型,有动画和电影介绍古代的历史和风俗,十分有趣。

  正当我玩的很开心的时候,闭馆的时间到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我和爸爸讲好了:这次没有参观完,很快我就还想来。爸爸脸上带着微笑说:好。

  博物馆观后感 篇15

  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参观位于沈阳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听爸爸妈妈说: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对现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器件繁多,年代从商代至今,内容十分丰富。

  经过2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中国工业博物馆。远眺那造型独特的建筑物,就深深地感受到它的厚重感,“中国工业博物馆”七个黑亮的字体沐浴在阳光下,那一抹金色仿佛照进我的心里,感受到无比强大的吸引力,作为沈阳人心中那“自豪与骄傲”的情感油然而生。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描绘产业工人及机器的巨大浮雕,气势磅礴,宏伟壮观!通过博物馆的文字简介,我们了解到博物馆中有很多展馆,如:通史馆、机床馆、铸造馆、香港工业馆、汽车模型展厅、城市规划展厅、重装馆、机电馆等。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见识了博物馆的展物含有的多项“工业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径的铸管(直径2。2米)、最大的超高压断路器壳体(铝合金铸件、重2吨)、最大的立车横梁铸件(重115吨)、最薄的铸件(厚0。38毫米)。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等等。我们逐一参观了这些展馆,爸爸妈妈也为我做了一些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我了解到沈阳市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参观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次参观的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展馆还是通史馆。它从四个发展阶段详细讲述了工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展出各国工业工艺品,如大炮,铁轨,轮船,汽车模型等方式让我了解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看着过去机器与现代机器的对比,看着历史和现在的对比,看着中国和世界的对比,这一切告诉我们工业同样可以辉煌,同样可以让国人骄傲。背后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们都不能忘记,这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进取,把握时代潮流,紧跟世界脚步,运用智慧不断创新,为现代创新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当代小学生同样需要跟上时代脚步,脚踏实地把我们的基础知识学好,学牢。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知识,树立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信念,摆正学习态度,为中国现代工业的腾飞做出自己的贡献。

  博物馆观后感 篇16

  周末那天,爸爸带我和妹妹去东阳参观恐龙博物馆,据说现在东阳已经是恐龙的故乡了。

  我们一走进恐龙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巨大的恐龙和一只小的盔龙骨架。被命名为中国东阳恐龙是一种草食型恐龙,属晰脚类恐龙中的巨龙类。中国东阳龙和盔龙的骨架是根据在东阳发现的窟窿化石,按照生物学原理等比例复原装架而成的。中国东阳龙骨架全长16米,高5米。盔龙骨架长3.6米,高1.8米,中国东阳龙是在2007年发现于东阳市西路西岭头,盔龙在1981年发现于东阳白殿村胡公山。

  我们顺着人流向右拐进第一个房间,那里有一只很大的盔龙,那盔龙的头和前肢都会动,我们看了吓了一跳,以为是一只真恐龙,仔细上前一看才发现是一只仿真恐龙,我们还跟它亲密接触,照像留念呢。我们还看了许多恐龙蛋化石,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其它类型的许多恐龙:有三角龙,地震龙,铁头龙,快盗龙,暴龙,蛇颈龙等等。

  我们通过参观恐龙博物馆后知道了以前恐龙的生活情况。可由于地球气温的下降、环境的不断恶化等种种原因,使恐龙渐渐地灭绝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好地球的环境,不然的话,我们必定会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

  博物馆观后感 篇17

  星期天的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参观了坐落在汝阳县的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还没有进到园区,远远的就能听到恐龙的嘶吼声,这让我很是好奇,到底这些存在于许多亿年前的古生物是如何生存,又是如何灭亡,又被如何发现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这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

  一进园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高大又威猛的恐龙,有梁龙、霸王龙、迅猛龙等等,让人应接不暇。看吧,坐在迅猛龙上的我是不是显得很威风啊?顺着园区的主干道往里走,路的两旁隔着不远站立着各种各样的恐龙,不仅眼睛、尾巴会动,前肢也在不断的伸展,嘴巴也会不停的张合还发出了“嗷嗷、吼吼”的叫声,就像是在欢迎大家似的。我弟弟开始害怕起来,感觉这些恐龙像是真的似的,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侏罗纪的公园。

  往里继续走去,一个宏伟的博物馆就出现在眼前,拾阶而上,进入馆内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恐龙化石,在这个博物馆中存在的恐龙化石是发掘于本地的汝阳黄河巨龙化石和洛阳中原龙化石。下图两张照片中个头较大的是汝阳黄河巨龙化石,较小的是洛阳中原龙化石。

  中原龙体长5米,头骨长大于宽,尾椎末端没有尾锤构造,尾端较尖,身体背面披满形态不一的甲板,呈现出典型的结节龙甲龙特征,生活在距今1亿至8500万年的晚白垩纪早期,以植物为食。是目前我国唯一发现有确凿证据的大型结节龙类甲龙。

  巨型汝阳龙属于巨型蜥脚类恐龙,植食性,体长达38.1米,肩部离地面6米,头部离地面14.5米,体重130吨,相当于20头大象的重量。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粗壮最重的恐龙。

  我们除了认真参观并记录了恐龙的基本属性外还观看了反应恐龙生存灭绝之谜的电影,了解到恐龙在很多年前是由于地球环境变化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自然灭绝的。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通过这次恐龙博物馆之旅,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对我们的地球和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发掘、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