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打水下一句歇后语

第1篇:竹篮打水下一句歇后语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那么,竹篮打水下一句歇后语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竹篮打水--一场空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希望和努力全部落空。

读书和竹篮打水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祖孙二人居住在山区庄园里,爷爷每天清晨都坚持读书,孙子受爷爷的影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阅读书籍。

有一天,他问爷爷:“我也每天读书,可我不能真正地理解它,那读书有什么用呢?”爷爷拿来一个装煤的竹篮,让孙子去打水,一趟,两趟,三趟……孙子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可竹篮总是空空如也。“竹篮是不能打到水的。”孙子说,可爷爷让他仔细看看篮子:原来黑乎乎、脏兮兮的竹篮变得洁净如新了。“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是的,竹篮是打不上来水的,但并不是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一次次的打水,让竹篮一次次浸到水里,使竹篮一次比一次干净了。

读书其实也和竹篮打水一样,留不住其形,却留得住其神,知识不可能让我们吃饱穿暖,但它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宁静明洁,不会浮躁,天长日久可让人的灵魂得到净化。

“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句话足见阅读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其实推广开来,一个人真正的学习也正是从阅读开始的。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阅读即阅世”,这些名言形象的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基础途径。因为只有善于阅读的学生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吸取各种信息和精神养料,才能拓展视野,全面的认识社会和历史,快速的成长起来。语文老师如果能把他的学生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读书人,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不再是一个遥远而朦胧的目标了。

让我们一起来引领学生读书吧,一起读好书!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途径。

一、自己的读书引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都是在讲读书积累的好处。我自认为在书的海洋中获得了丰富的学养。工作、学习中也特别爱读书,也喜欢把读到的好文章介绍给学生。这样,我们师生一起走在读书的路上,奇文共欣赏,美言相与析。我觉得自己的读书活动带动了学生的读书行动,那种引领的幸福无法言喻。新课程标准要求开拓学生读书的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用书籍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伟大的灵魂在交流,说的就是读书对人的这种心境提升的效用。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老师,兴趣是先导,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个体主动*和积极*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在相比小学更为繁重的中学学习中,学生因为科目多、课业负担重,而且十几岁的孩子生*好玩,一般不会主动坚持读书的行动。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精悍短小的诗歌、散,入手,逐步形成孩子阅读大篇幅文章的兴趣和能力。教学中我坚持的古诗词积累活动、间周一次的阅读课、不定期的朗读比赛,还有读、写结合的作文比赛,辩论比赛等等,都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拓宽阅读渠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一切可以借助的渠道来营造学生阅读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读书活动。

1.调动学生的力量,开办班内图书角。

设立图书管理员,进行有序读书;发出倡议进行图书共享。每人至少一本名著,多多益善,各个不同,由图书管理员管理并督促同学们的读书行动。这样,图书的所有权归自己,使用却是共享的,大大的扩展了图书的利用率,学生的读书活动也可形成规模。事实*,班级图书角的设立功在当前,利在长远。学生的读书活动通过交流图书得到有效地促进。

2.不定期进入学校图书馆,发挥校内图书开阔视野的作用。

由于学生的读书活动在幼年时期的后天中断,家庭教育不利、社会诱惑繁多乃至学生天*中偷懒、贪玩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很多学生的读书视野变得狭窄。进入学校图书馆,在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的海洋中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惊喜的发现:除了教科书,原来还有那么多好的东西可以读!

3.不时的关注周边书店图书的新动向,及时引领学生的“逛书店”行动。

周边书店的图书是又一可利用的巨大资源,有意识的关注他们新近图书的种类,及时介绍新书,引领学生自主读书、购书,会是学生读书个*化形成的重要一环。

四、加强阅读指导

学生的读书一开始肯定是盲目无序甚至是无效的,这很正常,千万不可急功近利的指责、批评甚至打击、讽刺。要有耐心,要允许学生的过失,更要从自己的读书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地发展、调整自己的读书行为,找到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总之,阅读是一项时效*很长的活动,切忌急功近利,这项活动中充满着艰*也倾注着心血,当然还拥有着非读书人所体验不到的幸福。只要长此以往的推进学生读书活动深入开展,相信“竹篮打水”一定不空!

第2篇:竹篮打水歇后语

平时我们被太多的思维定式所束缚,就如一提刘阿斗,我们就想到他是没有本事的人,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不得而知。再比如小编一说竹篮打水,大家肯定会抢着回答,但真相一定是这样吗?又有多少人再去重新思考呢?

竹篮打水——一场空;枉费功

一、正解

【出处】

唐·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梁斌《红旗谱》:“咳,这一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解释】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相关歇后语】

二、逆袭

【竹篮打水未必空】

一位老师带学生到河边春游,将学生分成四组,比赛“竹篮打水”。要求每组同学采取接力的方法,用竹篮从河里打水到岸上10米外的桶里。

许多学生习惯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阐释,认定了此举的徒劳,不知老师用意何在。但哨声响起时,大家还是忙碌起来。

10分钟后,比赛结束,老师作出了结论;

第一组的同学舀水很用力,所以篮子洗得格外干净——获净化奖。正如看书,尽管初时有许多不解之处,看似白看,但看得多了,心灵就会被净化。

第二组的同学跑得特别快,并且每次都很细心地把篮子上滴答落下的水尽量地抖入桶中,水竟然积了3厘米高——获勤奋奖。正如奋斗。尽管有时看似无望。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所收获。

第三组的同学用竹篮打水时捞上了一个饮料瓶和一些漂浮的垃圾——获环保奖。正如奉献。尽管自己一无所获,但对别人也许是莫大的帮助。

第四组的同学居然捞到了小鱼小虾——获意外奖。正如人生,尽管难免失败,但只要坚持不懈,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原来胜负没有定式,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收益。

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

第3篇:竹篮打水一场空歇后语

竹篮打水一场空歇后语,此歇后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比喻做了一件事结果却是白做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歇后语:一场空;枉费功

解释:一场空,成语,又做竹篮打水,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

出处:唐·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梁斌《红旗谱》:“咳,这一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英译:drawwaterwithabamboobasket;allinvai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