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志·魏书·李典传》原文及翻译

第1篇:关于《三国志·魏书·李典传》原文及翻译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令,为中郎将,将整*,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绍破,以典为裨将*,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少*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苤?1敢坏┥胀腿ィ??手罹?坊髦??湓唬骸霸粑薰释耍?杀赜蟹?D系老琳??菽旧睿?豢勺*病!??惶??胗诮?分??淞羰亍??裙?朐舴?铮?讲焕??渫?龋?竿??戎粒?松⑼恕4游и???ǎ?肜纸?Ц吒捎诤?兀?鞴艹杏诔す悖?云浦?Gú堵步???舛纪ず睢?/p>

典宗族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自*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余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祯嗣。文帝践阼,谥典曰愍侯。

译文:

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钜野人。李典的叔父叫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聚合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间,带领众人追随太祖,在寿张击败黄巾*,又跟随太祖打击袁术,征讨徐州。吕布作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劳当地各县。吕布手下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让他一起叛乱,李乾没有听从,他们就杀了李乾。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兵马,与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跟随太祖平定兖州各县立了功,慢慢地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县令,任中郎将,带领李整的*队,后升任离狐太守。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垒,李典率领宗族和部下向太祖*中输送粮食布匹。袁绍被打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副将*,驻*于安民。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让李典和程昱等人率领宗族和部下用船运送*粮。适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兵驻扎在黄河上游,断绝了李典程昱运粮的水道,太祖命令李典和程昱:“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船从陆路运送。”李典与将领们商议说:“高蕃的*队铠*少却依仗占据着水道,他们心理懈怠,攻打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应该尽快攻打他们。”程昱也认为正确。于是,李典率*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道因此恢复畅通。刘表让刘备向北扩张,刘备到了叶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挚顾?恰A醣敢惶煸绯可栈儆?乩肴ィ?暮???旄鞑孔坊髁醣福?畹渌担骸霸羧宋薰释巳矗?骋伤?且欢ㄓ新穹?D媳叩缆废琳??菽旧畛ぃ?荒茏钒!毕暮??惶??胗诮?黄鹱坊髁醣福?畹淞羰鼐??O暮??热斯?幌萑氲腥说姆?魅Γ?髡讲焕??畹渎示?巴?仍??醣竿??苑降木缺?搅耍?沤馍??Ю肴ァ@畹渌嫣?嫖Чペ?牵??瞧蕉ê螅?肜纸?黄鹪诤?*?Я烁吒桑?诔す愎ゴ蚬艹校?即虬芰硕苑健I?尾堵步???舛纪ず睢?/p>

李典的宗族和部下三千多户人家,都居住在乘氏,他自己请求将宗族和部下家属迁往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恩说:“我驽笨怯懦,功劳微薄,但是蒙受的恩宠和封赏过于丰厚,实在应该让全宗族人都出力;再说征伐之事还没有平息,应该充实都城,以便(随太祖)控制天下,不是郊仿耿纯。”于是把宗族和部下一万三千多人移居到邺城。太祖嘉奖他,提拔他任破虏将*。他同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众包围了他们,张辽想领命出战。乐进、李典、张辽平时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答应,李典慷慨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将*的计谋是怎样的,我怎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忘了国家大义呢!”带领部众与张辽一起打退了孙权。于是他又获得一百户的封地,连同以往的,共三百户。

李典喜好学问,尊重有学问的人,不跟其他将领争功。尊敬有才能的士大夫,小心翼翼得犹如自己不如别人,因此*中人都称他是忠厚的人。他三十六岁时逝世,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文帝登基后,追加李典的谥号为愍侯。

第2篇:关于三国志《李丰传》原文及翻译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东闻*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译文:

李丰,字安国,是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任职被征召随*。起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在邺下品*纯洁,善于品评人物,得到全国人的一致称赞,没有人不留意他。后来随*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兴盛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早早出名),就叫他闭门读书,命他断绝跟宾客来往。起初,明帝是太子时,李丰还在研习学问。等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后来,他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他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很少得到重用。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借口生病(不上班)。按照当时台省的制度,生病达一百天就要解除官职。李丰生病不到几十天,就会突然病愈,然后又卧病在床,像这样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好多年,都做到郡守的职务,李丰曾经在别人面前特别告诫过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担任太守,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依仗宠幸。

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有人世人讥讽他道:“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炙热,太傅父子像残羹一样*凉,而李丰兄弟则像游光(传说中的恶鬼)一样作恶。”那意思就是李丰虽然表面上清净无为,但内地里图谋大事,跟游光很相似。等到司马宣王奏请皇上诛杀曹爽,将战车停驻在朝堂下。告知李丰后,李丰非常恐惧,精神立即萎靡,蜷伏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个职务不是特别显要,但想到自己与皇上联姻,想要依附皇上,就接受了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奏明皇上任用了他。

李丰担任中书二年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不知道谈论些什么。景王知道他们是在谈论自己,请求李丰告诉给他,李丰没有告诉实情,景王就杀了他。这件事是秘密处置的。

李丰前后做了两朝的官,他不把经营家产放在心上,只是依靠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经常约束告诫他不要有所侵占攫取,他不时会得到皇上赏赐的钱财布帛,总是施舍给外面的亲族;得到赏赐的宫人,也大多送给子弟。而李丰则把赏赐都送给了诸位外甥。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登记他家财产,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高考试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

b.及即尊位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告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

5.c6.d7.a

8.(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第3篇:《三国志·魏书》原文及译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成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国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纥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萨侯。民间数有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榴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旨至廷尉考竞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固,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竞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太祖:曹*。②鼓吹:*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奸吏数人,皆自引去引:避开,退去

b.狱无留滞狱:监狱

c.辟为丞相仓曹属辟:征召

d.息奸省讼讼:打官司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卒亡*/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b.士卒亡*/诚在珂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c.士卒亡*/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d.士卒亡*/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因高柔是高于的从弟,高干在并州叛变,曾想株连杀柔,但看高柔政绩不错以为令史,后征召他做了丞相仓曹属。

b.曹氏父子信赖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他的意见,鲍勋死后,才让其回官署。

c.高柔头脑灵活,善于保全自己,看袁绍大势已去,他归顺曹氏并竭尽忠心,使自己不但没被诛杀,还当了丞相仓曹属。

d.公孙晃事前多次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谏阻没有奏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旧法,*征士亡,考竞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参考*

4.b(案件)

5.c

6.b(“便即采纳”错)

7.(1)依旧法,*队出征而*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亡”“考竟”“妻子”“更”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我认为公孙晃确实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宽恕他的死罪;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信”“贷”“苟”“市”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人。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召高柔去,高柔带着族人跟从了他。太祖曹*平定袁氏,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县里的人都听说过高柔的大名,有几个行为不正的县吏,全都自动地离去。高柔教化说:“过去邴吉为政时,官吏曾经有过失,都还能够容忍他们。何况如今这几个官吏,对我并无过失!召他们回来复职。”(那些离去的县吏)又全回来了,都深为感激自觉改过,全成为好的县吏。

高干投降曹*后,不久又在并州反叛。高柔自己投归曹*,曹*想借故杀掉他,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高柔执法公允得当,官司中没有滞留的案件,曹*又征召他为丞相仓曹属。*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依旧法,*队出征而*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二个弟弟都被抓到官府,主管官员奏请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上奏说:“士卒逃离*队,实在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想法。如果按照原来的旧法,就已经断绝了他们回返的愿望,假如再加重刑罚,我唯恐如今在*中的兵士,看见一个人逃跑,害怕自己被株连,也会跟着一起逃走,以免同样遭到杀害。这样加重刑罚不是用来制止逃跑,而是助长了逃跑。”曹*说:“对!”立即停止处罚,没有杀宋金的母亲、弟弟,蒙受不杀而活下来的人很多。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给关内侯爵位。民间屡屡有的谣言,文帝非常痛恨,一有传谣言的人就杀,奖赏告发的人。高柔上书劝谏说:“如今传谣言的就杀,告发的就奖赏,这既使有过失错误的人没有改正自新的机会,又将使凶险狡诈之徒诬陷欺骗的恶习逐渐地滋长,这真不是用来消除奸伪、减少诉讼、清明社会风气的治国之道啊。臣以为应废除制裁谣言奖赏告发的法令,以发扬光大上天养育万物的仁德。”文帝没有立即听从,而相互诬告的人越来越多。文帝于是下诏书命令说:“有敢于告发别人有之言的人,以他告发人的罪名给他治罪。”此次(相互诬告的现象)就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