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倚玉树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明帝恨之,左迁为羽林监。”《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jianjia)倚玉树。’”
释义用法三国魏明帝时,夏侯玄进见,明帝让他与皇后弟毛曾坐在一处,夏侯玄很以为耻,面露不悦。当时人称为“蒹葭倚玉树”。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后以此典指两人相比,相去甚远;也以“倚玉”等自谦与别人共作某事。
用典形式
【倚玉】唐·韩愈:“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宋·曾巩:“倚玉讵应公论许,续貂还恐邑人非。”
【玉树连】唐·王维:“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
【身倚玉】唐·元稹:“何由身倚玉,空睹翰飞琼。”
【偎琼树】宋·周邦彦:“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琼树倚】唐·令狐楚:“静怀琼树倚,醉忆玉山颓。”
【蒹葭琼树】唐·白居易:“但恐持相并,蒹葭琼树枝。”
【寒葭思倚玉】宋·舒雅:“每见寒葭思倚玉,忽临秋水得双鱼。”
第2篇:蒹葭倚玉树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于*。明帝恨之,左迁为羽林监。”《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jianjia)倚玉树。’”
释义用法三国魏明帝时,夏侯玄进见,明帝让他与皇后弟毛曾坐在一处,夏侯玄很以为耻,面露不悦。当时人称为“蒹葭倚玉树”。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后以此典指两人相比,相去甚远;也以“倚玉”等自谦与别人共作某事。
用典形式
【倚玉】唐·韩愈:“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宋·曾巩:“倚玉讵应公论许,续貂还恐邑人非。”
【玉树连】唐·王维:“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
【身倚玉】唐·元稹:“何由身倚玉,空睹翰飞琼。”
【偎琼树】宋·周邦彦:“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琼树倚】唐·令狐楚:“静怀琼树倚,醉忆玉山颓。”
【蒹葭琼树】唐·白居易:“但恐持相并,蒹葭琼树枝。”
【寒葭思倚玉】宋·舒雅:“每见寒葭思倚玉,忽临秋水得双鱼。”
第3篇:《蒹葭》古诗词鉴赏
【原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p>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
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
④??:xī,干;
⑤湄:mé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
⑦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澹?ì,水边;
⑨右:引申为曲折;
⑩?b:zhǐ,水中的小洲。
【试题】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近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