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汉孟喜古文易的再探讨
关于西汉孟喜古文易的再探讨
《说文》引《易》曰:“虎视眈眈。”阜《易》、宋本、本同,《集解》“视”作“视”;“眈”伯2530作“(目冗)”、帛《易》作“沈”,则孟喜本古文《易》此处也作“虎视眈眈”也。
“童牛之牿”,“童”楚《易》、《说文》作“僮”,《释文》云:“《广》、《苍》作(牛童),刘云:童也。”“牿”,楚《易》作“(木旁上口下幸)”,帛《易》作“鞫”,《释文》言:“刘云:牿之言角也。陆云:牿当作角。九家作告,《说文》同,云:牛触角着横木,所以告人。”《说文》引《易》曰:“僮牛之告。”马衡先生言:“二四八 《易》校记,此在上《经》蒙至比五卦一石之阴,首行为大畜卦校记,‘童牛之告,’今本作‘童牛之牿。’细审告字下是点,必非梁丘氏之文,当是孟、施、京氏有作告者。《说文》告字下引《易》正作告,或如叙中所说《易》孟氏欤?”此校记残石为“四童牛之告·”可证孟喜本古文《易》此处作“僮牛之告”也.
“习坎”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习赣。《释文》言:“坎,苦感反,本亦作埳,京、刘作欿,险也,陷也。”《说文》引《易》曰:“入于坎窞。”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入于赣阎”。石经《校记》残字有“欿”字,则孟喜古文本《易》必作“坎”字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宋本、《集解》本“祇即平”,帛《易》作“塭即平”。《说文》“禔,安福也,从示,是声。《易》曰:‘禔既平’。”而另出“祇”字云:“地祇,提出万物者也。”即孟氏古文本《易》作“禔既平”也。
《说文》引《易》云:“突如其来如。”阜《易》此处有“九四其出如其来如焚如弃(157)”帛《易》作“出如来如纷如弃如”。此说明孟氏古文本《易》作“突如其来如”。
《说文》引《易》曰:“咸其脢”。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钦其股”。则孟氏古文本《易》作“咸其脢”。“颊”,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陕”。《释文》言:“兼叶反,孟作侠。”则孟氏古文本《易》作“侠”。
《说文》言“《易》榰恒凶”。“榰”《集解》本作“震”,宋本作“振”,帛《易》作“奂(大换目下攵)”。《释文》振,张作震。”则孟氏古文本《易》作“榰恒凶”。
《说文》引《易》曰:“有孚裕無咎。”宋本、《集解》本同作“罔孚裕无咎。”帛《易》作“悔亡复浴無咎”。而帛《易》“无咎”也有作“無咎”者,即孟氏古文本《易》作“有孚裕無咎”。
“用承”,宋本、《集解》本作“拯”,帛《易》作“撜”。《释文》言:“拯救之拯,注同。《说文》云:举也。郑云:承也。子夏作抍,《字林》云:抍,上举,音承。”《说文》言:“抍,上举也。从手,升声。《易》曰:‘抍马壮吉’,蒸上声。撜,抍或从登。”《说文》引《易》曰:“明夷于南狩。”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明夷夷于南狩。”即孟氏古文本《易》作“抍马壮吉”和“明夷于南狩”也。
睽卦“掣”,宋本同,楚《易》作(介攴)、阜《易》作絜、帛《易》作谍(木换止字)、《集解》本作觢。《说文》引《易》曰:“其牛觢。”《释文》言:“昌逝反,郑作觢(角换牛字)云:牛角皆踊(无力字)曰觢(角换牛字)。徐市制反,《说文》作觢,之世反,云:角一俯一仰,子夏作觢(角换卄),《传》云:一角仰也。荀作觭,刘本从《说文》解依郑。”《说文》引《易》曰:“天且劓。”大徐本作(臬刂)。即孟氏古文本《易》作“其牛觢”和“天且劓”也。
《说文》引《易》曰:“以事遄往”。《释文》巳本亦作以,虞作祀。遄,荀作颛。”则孟氏古文本《易》作“以事遄往”。
升卦,熹平石经有“允升”
:应届毕业生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字。《说文》言:“(上山下本右允),进也。允声,《易》曰:(上山下本右允)升大吉。”《说文》序称引《易》用孟氏。《汉上易传》云:“允,施氏作(上山下本右允),进也。”则石经《校记》当出“允”字之孟、施氏异文。龖案:由孟、施氏本《易》皆作“(上山下本右允)”,可知此为丁宽、田王孙所授《易》作“(上山下本右允)”;而熹平石经梁丘贺本作“允”乃是由(前)京房所传授也。《校勘记》言:“劓刖,石经、岳本、闽、监、毛本同。”《说文》小徐本“(执木)(臬出)不安也,《易》曰:劓(臬出)困于赤芾。”大徐本作:《易》曰: (执木)(臬出)。”龖案:《周礼·考工记·匠人》郑注云:“(执木)古文臬。”今本:劓省即今文臬字。则孟氏本存古文也。
《说文》引《易》曰::“巩用黄牛之革。” 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共享黄牛之勒。”即孟氏古文本《易》作“巩用黄牛之革”也。
《说文》鼏字下引:“《易》玉铉大吉。《易》谓之铉,《礼》谓之鼏。”宋本、《集解》本同作“铉”,帛书《二三子》作“贙”。则孟氏古文本《易》作“玉铉大吉”。
《说文》引《易》曰:“笑言哑哑。”《校勘记》言:“震来虩虩笑言哑哑,石经、岳本、闽、监、毛本同。言亦作语下同。石经初刻语后改言,下唯《象传》句漫灭不可识,余并改语为言。”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芺囗哑哑,”言字残损,由石经梁丘贺从竹字多从艹恢复碑参从帛《易》孟氏本。徐锴按言:《易》曰:“笑言呝呝。”此南唐时何本《易》呢?存此备考。《说文》引《易》曰:“不丧匕鬯。” 宋本、《集解》本同。帛《易》作“不亡(釒匕)觞。”即孟喜本作“不丧匕鬯”也。
《说文》引《易》曰:“艮其限。”宋本、《集解》本同,帛《易》此处残缺。“裂”晁氏曰:“列,孟、一行作裂。”夤,晁氏曰:“孟、京、一行作(月引)。”朱汉上云:“熏,子夏作熏,孟喜、京房、马融作熏。”则孟喜本《艮·九三》作“艮其限裂其(月引)厉熏心”也。
《释文》言:“以须,如字,待也。郑云:有才智之称,荀、陆作嬬,陆云:妾也。”晁氏曰:“子夏、孟、京作嬬,媵之妾也,古文作须。”《校勘记》言:“归妹以须,石经、岳本、闽、监、毛本同。”帛《易》作“嬬”;《释文》:几,荀作既。”龖案:石经梁丘贺本此处残存“既望吉”三字。恰合前说则孟氏古文本《易》此处作“嬬”、“月既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