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瀚·林中观易罢翻译及赏析

第1篇:答李瀚·林中观易罢翻译及赏析

《答李瀚·林中观易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前言】

《答李瀚》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共三首,用平淡的口气写出了朋友间的真挚感情和对于远方朋友的牵挂。

【注释】

⑴海隅:指古泽薮名。

⑵马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后人遂称之为马卿。

⑶观易:详看《易经》。易:指《易经》。古称易象,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宰相李斯说是卜筮之书而幸免于毁,是一本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的经书,用*阳互动的现象来说明“常”与“变”的道理。

⑷溪上:指溪边。岸边曰上。

⑸鸥:鸟名,是一种捕鱼而食的水鸟,脚绿*有蹼,视力锐敏,行动矫捷。

⑹楚俗:楚地的风俗习气。楚:湖南、湖北两省的通称。

⑺饶:多。

⑻辞客:词人墨客,指擅长写文章的人。

⑼往还:指朋友间的交往互动情形。

【翻译】

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谁跟你最投契呢。

【赏析】

韦应物,十五岁担任内职,多次担任地方上的刺史。诗作中以山水田园诗为最。相传他对于诗的各种体裁都能运用自如,尤工五言诗。李浣,诗人的朋友,当时在楚地担任官职。楚地,即今天湖南湖北一带。这组诗中的第三首(“林中观易罢”)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这里就选择这首诗进行具体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平时就在林中读读周易,闲来无事到溪边看看水鸥。你任职的楚地,是个出文士的地方,我曾听说过许多善写文章歌赋的人就是来自楚地,他们中间哪一位是你欣赏的,你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相互问答呢?

白居易赞赏韦应物的五言,“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颇近兴讽在这首对朋友的答和诗里也似乎没有用到。不过字句之外有对楚地才子的欣赏。高雅之处,其实他作答诗本身就是一件雅事,问到楚地文士的情况,在趣致上也是雅趣。

这首诗运用了平淡的口气,但是心中对朋友还是牵挂与关心的。这首诗里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的道理。诗的开头告诉李浣自己的现状,意思应该是不让朋友牵碍;而后一句对朋友状况的问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友谊促使下的关怀。诗里其实也表示了希望李浣慎重交友,多多向楚地的文士学习的意思。这是善意的忠告。这里没有直白地讲明,曲意化应该是韦应物写诗的习惯使然。这首诗表达出的对朋友的忠诚是可贵的。

这首诗如此写法,也是切合答诗的用途与意义。如果只是为了写回信,这首作品可以被作为典范来学习了。

第2篇:李适之罢相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罢相??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注释:

(1)避贤:避位让贤,辞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

(2)乐圣:古人有以清酒为圣人,以浊酒为贤人的说法。此处指爱好喝酒。衔杯:喝酒。

译文:

我辞去相位而让给贤者,天天举着酒杯开怀畅饮。请问过去常来我家做客的人,今天有几个来看我?

背景:

李适之*情简率,不务苛细,待人随和,雅好宾客,“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又是一位分公私、别是非、宽严得当的长官。为相五年中,他与权奸李林甫“争权不协”,而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但他清醒了解朝廷尖锐复杂的*斗争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只自忠诚治理事务,不充诤臣,不为强者。因此,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他就“俱自不安,求为散职”。而在天宝五载,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遽命亲故欢会”,并写了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因事而写的讽刺诗。

李適之从天宝元年(742)至五载担任左相。他是皇室后裔,入相前长期担任刺史、都督的州职,是一位“以强干见称”的能臣干员。而他*情简率,不务苛细,待人随和,雅好宾客,“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又是一位分公私、别是非、宽严得当的长官。为相五年中,他与权奸李林甫“争权不协”,而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所以“时誉美之”。但他清醒了解朝廷尖锐复杂的*斗争和自己所处的地位,只自忠诚治理事务,不充诤臣,不为强者。因此,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他就“俱自不安,求为散职”。而在天宝五载,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遽命亲故欢会”,并写了这首诗。

就诗而论,表现曲折,但诗旨可知,含讥刺,有机趣,允称佳作。作者要求罢相,原为畏惧权奸,躲避斗争,远祸求安。而今如愿以偿,自感庆幸。倘使诗里直截把这样的心情写出来,势必更加得罪李林甫。所以作者设遁辞,用隐喻,曲折表达。“避贤”是成语,意思是给贤者让路。“乐圣”是双关语,“圣”即圣人,但这里兼用两个代称,一是唐人称皇帝为“圣人”,二是沿用曹*的臣僚的隐语,称清酒为“圣人”。所以“乐圣”的意思是说,使皇帝乐意,而自己也爱喝酒。诗的开头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显然,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也不失机智俏皮,但终究是弱者的讥刺,有难言的苦衷,针砭不力,反而示弱。所以作者在后两句机智地巧作加强。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这在结构上顺理成章,而用口语写问话,也生动有趣。但宴庆罢相,事已异常;所设理由,又属遁词;而实际处境,则是权奸弄权,恐怖高压。因此,尽管李適之平素“夜则宴赏”,天天请宾客喝酒,但“今朝几个来”,确乎是个问题。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x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倘使这二句真如字面意思,只是庆贺君臣皆乐的罢相,则亲故常客自然也乐意来喝这杯酒,主人无须顾虑来者不多而发这一问。所以这一问便突兀,显出异常,从而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由于使用反语、双关语和俚语,这诗蒙有*科打诨的打油诗格调,因而前人有嫌它过显不雅的,也有说它怨意不深的。总之是认为它并未见佳。但杜甫《饮中八仙歌》写到李適之时却特地称引此诗,有“衔杯乐圣称避贤”句,可算知音。而这诗得能传诵至今,更重要的原因在事不在诗。由于这诗,李適之在罢相后被认为与韦坚等相善,诬陷株连,被贬后自杀。因而这诗便更为著名。

第3篇:《答李澣三首》翻译及赏析

答李澣三首

韦应物

【其一】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其二】

马卿犹有壁,渔父自无家。

想子今何处,扁舟隐荻花。

【其三】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辞客,何人最往还。

《答李澣三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共三首,用平淡的口气写出了朋友间的真挚感情和对于远方朋友的牵挂。

【注释】

⑴海隅:指古泽薮名。

⑵马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后人遂称之为马卿。

⑶观易:详看《易经》。易:指《易经》。古称易象,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宰相李斯说是卜筮之书而幸免于毁,是一本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的经书,用*阳互动的现象来说明“常”与“变”的道理。

⑷溪上:指溪边。岸边曰上。

⑸鸥:鸟名,是一种捕鱼而食的水鸟,脚绿*有蹼,视力锐敏,行动矫捷。

⑹楚俗:楚地的风俗习气。楚:湖南、湖北两省的通称。

⑺饶:多。

⑻辞客:词人墨客,指擅长写文章的人。

⑼往还:指朋友间的交往互动情形。

【鉴赏】

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的第三首(“林中观易罢”)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大意是:在林子里看过一段穷究天人的《易经》之后,悠闲地来到溪边与鸥鸟相对。自古以来楚地就是词人墨客最多的地方,但是谁跟你最投契呢?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以简淡平和的语气与朋友聊家常,关心着对方的近况。前两句是对朋友个人生活的设想,后两句是问,问李浣在楚地和哪些诗人来往得最密切、最为合意。这说的虽然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淡淡几笔,却写出了朋友之间的亲切感情。

作者在回答好友李澣问候,读者虽然没有看到李澣的信,但是好友所关心的多半是对方生活起居,工作情况。所以在诗的前两句,诗人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告诉好友生活作息的情形。用林中观易,溪上对鸥,巧妙地表示他的生活平静而又闲适,工作也很顺利,否则不可能有心情观易对鸥。叙述完自己的近况后,诗人笔锋一转,他也关心好友的境遇,首先他以“楚俗饶辞客”来安慰好友来到楚地的乡愁,虽然离乡背井但是却能遇到一群气味相投的朋友,也就无憾了。最后用“何人最往还?”来表达他的关怀,并引导话题,让诗人与李澣之间话题不断,友谊也就不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