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第1篇:《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这本书是《被讨厌的勇气》的续集,上本书强调的是人生课题的分离及自我接纳,信赖他人和贡献感的重要*,本书更多地说了教育中的“赏罚”,人生的“自立”和“爱”。爱的课题,交友课题和工作课题是人生三大课题。爱的勇气就是幸福的勇气。
课代表:老师,我们在宿舍谈论老师,说到你的时候,觉着你适合做朋友。
我:我不是来跟你们做朋友的。
听完她的话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认为我不适合做老师吗?我当然不再怀疑自己做老师的能力,虽然还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我也曾遇到同样与书中的青年同样的烦恼——学生不怕我,课堂纪律松散。后来网友的一句留言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网友说:“你是皇上吗?”
我当然不是。我原来陷在“学生不怕我,就不会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会有好成绩”的逻辑里。我一错在想靠学生的恐惧来提升学习的动力,二错在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不听我的话,他自己想学好且方法得当,加上行动,也是能学好的。
用阿德拉心理学的话说,我是没尊重学生,没把学生放在与我平等的位置上。阿德勒说,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去认可“真实的那个人”,这就是最好的尊重。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在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这一章节里,说了一个阿德勒诊治重度精神病患者的故事。阿德勒把她当成朋友,注意不是像朋友一样,就是朋友,任她拍打自己。一直不开口说话的女生,在心理咨询了30天之后,开始说话。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也不赞成赏罚教育。因为那是以*控为目的基于纵向关系的教育,而不是以学生的自立为目的基于平等的横向关系的教育。
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因为爱是两个人的课题,我们通过爱将人生的主语从“我”到“我们”,从两个人的“我们”到整个共同体的我们。“自立既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就业方面的问题,而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今后你也一定会下定决心去爱某个人,那个时候就能告别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的自立。因为,我们通过爱他人能渐渐成熟起来。”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关于“爱的课题”的主旨句就是: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总而言之,阿德勒心理学是具有建设*和科学*并基于对人的尊重的一种理解人*的心理学。在具体的心理咨询时,进行咨询的人往往谴责可恶的他人或倾诉可怜的自己,但因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过去”,所以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以后怎么做”。人际关系是一切不幸和幸福的起源,尊重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入口,也是教育的入口,尊重就是信赖,基于信赖的关系就是交友关系,“真正的信赖是彻彻底底的能动行为”,避免一味地说教。爱是认识课题的最终关口,理解阿德勒思想的重要阶梯。爱是决心,决断和约定。不存在命中注定的人,只有你下定决心去爱的人。
第2篇:勇气读后感
我读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写的《勇气》这本书,使我增加了不少勇气。
勇气有很多种。比如,当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这需要勇气;当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下一块到第二天再吃,这需要勇气;自己一个人不开灯就能上床睡觉,这需要勇气;小草从*雪下破土而出,这需要勇气;当你**苦苦在沙滩上做好的城堡被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从头开始,这也需要勇气……,还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更需要勇气。
爸爸妈妈说,在我七岁的时候,就让我一个人睡在我的小房间了,我很高兴自己能有一个房间,那样我就可以自由使用了。可是,等我过了七岁生日时,我怎么也不愿意一个人睡,心里害怕。读了《勇气》这本书,我想,七岁我就是一个男子汉了,应该更加有勇气了。*睡觉也是需要勇气的,我想我会很快战胜害怕,获得勇气的。
《勇气》这本书真好看,我想我以后会更加有勇气的。我也要读更多的书,从书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拥有知识,就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感动小学生的50个人物》的书。其中《勇气》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在19世纪英国的一所学校里,一次有一名强悍的高年级男生命令新生替自己做事,被新生拒绝后就开始殴打新生。这时候边上的学生要么畏惧地逃避,要么幸灾乐祸地观看,只有一名学生勇敢地挺身而出,大喊:“住手!你到底要打多少下才肯罢休!”这个勇敢的学生就是后来扬名世界的英国大诗人拜伦。
我不禁想起了我二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次是在一次放学后,我在校门口看到几名高年级的学生堵住了一名低年级的学生,想让他给大伙儿买吃的。低年级的学生不愿意。
我看到了他在四下里张望,我知道,他是想寻求帮助呢。可是,我当时的念头是:“那些大孩子可比我高出一个头呢!可千万别找上我!”于是,我连忙退后一步,躲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看了小拜伦的故事,我真为自己当时的行为感到羞愧,明知道那些大孩子的行为不对,却没有想任何阻止他们的办法,而是“灰溜溜”地躲避了。
其实,我们也可以像小拜伦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勇敢地维护正义。我们欣赏勇气,因为它是一种毫无畏惧的气魄。勇气是让生活顺利前进的风帆,勇气是让我们成为强者的支柱。只要充满勇气,我们大家都能成为人人称赞的小小男子汉!
第3篇:《勇气》读后感
合上书,静静想: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我灵魂的摆渡人?
小说的封面只写了“摆渡人”这三个字以及一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简单的话,这样的信息不免提醒我这是一本玄幻的书,但慢慢读到后面,我发现这本小说不仅仅有关引渡灵魂,更多的是体现对幸福的一种无畏的追求。
迪伦在生前未获得的幸福在她死后却感受到了,这要感谢的是她的勇气。迪伦在生前是不快乐的,她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迂腐、世俗。以至于在她的引渡人崔斯坦告诉她其实已经死了的时候,她竟感到平静,内心毫无波澜。迪伦如此特别的行为深深地吸引了崔斯坦。在穿越那个连接着“现世”与“天堂”的荒原时,迪伦与崔斯坦从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相互依赖,到最终两人彼此相爱。
可又有谁说真正的爱是无需经过历练的呢?崔斯坦作为一个摆渡人,他的义务就是引导灵魂穿越荒原,这使得他自始至终就不相信自己能活动于除荒原外的世界。而迪伦呢,正好相反。作为一个“普通的已故的人”,要么去往天堂,要么就留在荒原中最终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不认得自己的恶鬼。迪伦与崔斯坦看似永远无法相伴。然而,迪伦与崔斯坦的勇气为他们赢得了美好的结局。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像那些一般的灵魂,在从自己的摆渡人那亲耳听到了自己已故的消息后,哭哭啼啼,留恋往事。失去了正视死亡的勇气,失去了战胜恶鬼去往天堂的勇气,甚至自我放弃,最终落得和恶鬼一样的下场——苟且、懦弱、贪婪。但是迪伦不一样,我从迪伦每一次的抵达“安全屋”的成功中看到了迪伦强大的内心,那种面对黑暗与魔鬼的强大的无畏之心!有这样一颗勇敢的心,无论眼前有多么漆黑,她的心中永远有一盏明灯,她的眼前永远有一丝希望!
如果每个人都安安静*等幸福来敲门,那全世界岂不都在等待?敢于敲门的人总是有机会赢得幸福的。是的,在寻找爱的旅途中,总会有困难与荆棘,也难免会存在分割荒原与天堂的无尽的玻璃墙——你站在墙的这边,我站在墙的那边,即使玻璃再透明却无法看见彼此。然后你被自己怯懦的心给打败,因为害怕回到荒原后再次面临危险。于是你装作自己无法回去是因为墙——上天的阻挡。其实,说白了,这堵墙不过是你心灵的一堵墙,你的害怕胜过你的爱,你的墙自然就高了,倘若你真的可以不顾生死,敢于一搏,那么那堵墙就根本不会存在。胆小的人终究得不到刻骨铭心的爱,他们的爱就好比是云,再厚,风一吹也就散了。
迪伦坚定的爱让任意一扇门后面都成了他的爱人所在的荒原,在迪伦转动把手后,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去。那一刻,我是真的佩服她的勇气,毕竟这一回去是无人给她做向导的,她将独自面对种种危险。
小说的结尾很圆满——迪伦与崔斯坦最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而正是这圆满的结局更让我相信了——一个人无论是生是死,他都需要勇气。我们可以安逸,但绝不应该在安逸中遗失勇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