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论文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论文
生活化,是贯穿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的一条红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课”为“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课”,扩大学思想品德和用思想品德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想品德、运用思想品德”,再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德。
一、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1.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兴趣
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都会做得很好。我们在教学时,要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内容,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唤起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诱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带着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活动中。比如,播放歌曲《我是女生》,欢快的歌曲马上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老师设问:“每个人都懂得男生和女生之间是有诸多的不同,而且之间的相处也要注意很多礼节,那么男生女生到底怎样交往才算正常、合乎礼节呢?”从而导入教学主题——认识差异、展示风采。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会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2.赏识激励,给学生以动力
赏识激励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应赏识每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或进步的机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绩,要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如:你的想法很有道理;你的思维很活跃,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很多时候,也许就是教师那么一两句看似很简单的鼓励与赞许,却往往能够在孩子们的心田长久地泛起涟漪,甚至掀起波澜,使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出创造性思维。
3.联系实际,给学生以新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空洞的说教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我认为要更新教学方式,创设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教学模式。在七年级政治“我自信、我能行”中,我让学生作表演“自信、自满、自傲的人”,让学生在笑声中体会自信人的风采。如果学生表演不出自信人的姿态,我会引导他们想想每周国旗下的宣誓“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或想一下每天早晨的班级誓词,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4.注重实践,给学生以锻炼
真正而理想化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使教育变成“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例如,教学“天下父母心”时,我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每个人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长辈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使他们体验到父母长辈们的艰辛,以实际行动报答
父母对自己的养育和关爱之恩,为家庭增添乐趣的同时增进他们与家人的血肉情感,提高他们适应生活、参与生活、建设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促进教师发展
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实施生活化的课堂后,课堂才会较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老师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和蔼可亲,倾听学生的声音,共同探究,民主平等。教师们也认为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热爱所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树立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理念。真心诚意地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真心实意地交朋友,让他们相信你,尊敬你,与你无话不谈。师生之间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
三、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要紧跟时代的节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喜闻乐见,能引起共鸣。师生从这些生活中的素材着手,习得出现象的本质,再用掌握的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提升情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我曾在班里开展收集广告词和收看新闻联播活动。在班上提倡学生坚持收看每天的《新闻联播》,摘记新闻提要,定期评选收集能手,并于学习公开栏展示。学生们对投其所好的这种新鲜的作业,欣喜地接受了,而且兴趣盎然。持续一段时间后,“新闻”逐渐成为孩子们课余谈论得最多的话题。这样培养了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品质,让孩子更贴近社会,了解社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