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春节年俗抒情作文
第1篇:西安春节年俗抒情作文
春节是*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它凝聚着*人的情感,更由此诞生了很多民俗。春节期间陕西各地民俗也在西安亮相,包含剪纸、泥塑、戏曲、美食等。
过大年,看大戏”,对老陕来讲,能在自己村里听几次过瘾的秦腔才是过年中最幸福的事情。秦腔起于西周,成熟于秦,是*最古老的戏曲之一。春节期间老百姓最喜欢听的秦腔剧目是《龙凤呈祥》、《劈山救母》、《王宝钏》、《慈母泪》、《周仁回府》、《玉赏春》等。
凤翔泥塑鸡曾作为吉祥物亮相央视春晚。生肖泥塑是人们在新年期间非常喜爱的装饰品,拙朴的造型,鲜艳的**,非常有年的味道。大唐芙蓉园灯展中,有凤翔泥塑为元素设计的灯组,向游客展示陕西*的生活百态,带领游客深刻感受百姓生活幸福祥和。大唐不夜城的“现代唐人街”,一路逛来,你可以看到长安泥塑、剪纸、面花、木版画、草编、皮影等。
贺新年,敲锣打鼓是最传统,最热闹的欢庆方式。今年春节,你可以从“西安年·最*”的活动中看到具有陕西特*的锣鼓。其中有来自*腰鼓之乡安寨的腰鼓,还有洛川蹩鼓等。
在西安过年让我回味无穷,我喜欢西安!
第2篇:*西春节习俗_*西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是*的传统大节,那么在*西,春节有什么习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各地春节习俗,欢迎阅读!
南昌
腊月二十四,南昌人称之过小年。在小年的前一天即腊月二十三祀灶。有的地方百姓还敬上香烛供灶神菩萨。祀灶后,接着扫尘开始,经过一年*苦,扫除尘灰,一则是讲究卫生,欢欢乐乐过新年,二则在人们心理上,扫尘为驱除瘟邪,这种扫尘一直要忙到除夕之夜。
初一到初四,南昌近郊时兴踩高跷,舞龙灯,表演者走街串巷,市民以鸣鞭*迎之。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九*
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五接玉皇、腊月二十七八沐浴。
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头;最后多为一盘蜜枣,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还有吃枣意味着“春来早”;吃柿饼预示着“事事如意”;吃杏仁意思是“幸福人”,长辈吃长生果祝愿“长生不老”;晚辈吃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
景德镇
禁窑:农历腊月至次年三月,烧窑户联合起来,规定减少烧窑次数或提前歇手停工,叫禁窑或禁春窑。
除夕这天,家人开始“交鸡”;破鲤鱼取脏不去鳞;有钱人家杀猪后留下猪头,叫三牲福礼,还要在猪头或鸡鱼背上贴大红喜字。大年黄昏,男人在桌上摆上蜡烛香炉,清茶三杯,摆酒三盅,然后点香烛,烧黄表,鸣鞭*,行礼如仪,向祖宗辞岁。
叫化子年:为了表示对在外祖先的怀念,有的人象征*地在野外和祖先共同过年,有的全家人在野外砌地灶,将所有的菜肴做一锅,围着地灶,蹲着吃。
新余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鹰潭
正月初一,天刚见亮,各家各户由男主人起来,鸣放鞭*,意为“开门大吉”。
秆龙灯:由7-9个儿童组成的“秆龙灯”挨家挨户去跳,喝吉利的*,各家各户得到祝福后用果子、钱欢送。
一家人洗脸的水倒在一个桶内,意为“财水”。菜上桌后,主妇在香几上点上红烛,摆上供品,祭祀祖先。饭后,大人小孩欢天喜地去看灯。
赣州
守岁:除夕夜,长者通宵不眠。
凡到过定南,尝过定南小吃的朋友,都知道定南有一小吃叫灰水板,灰水板是纯绿*食品。每逢亲戚家办喜事,作为亲戚,都要做好灰水板配同其他礼物一起去恭贺。
从初一开始每日鸣放鞭*焰火,玩耍各式灯*,什么龙灯、鲤鱼灯、车子灯、跑蚤灯、抢泡龙、摆字灯,各*各样*灯昼夜玩耍,直至元宵节。十五日元宵节更是热闹,各*灯*、高跷、狮舞在各地街巷、村镇翩翩起舞,爆竹轰鸣,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宜春
打麻糍:把蒸好的糯米放入石臼里,一般三个人用大腿粗的木杵轮翻击打至烂熟为止。麻糍白似银圆黄似金,金银都有,*兆大吉。这是农民初一开始走亲戚的主要礼品。
宜春有“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的说法,除夕各家都烧一炉大火,全家围炉夜话,享尽天伦之乐,叫“守岁”。守岁时间愈长愈好。
初一开始耍龙灯,商家都愿接灯,龙来了吉利,灯来了火红。所以老板愿打爆竹接灯,给红包送灯。灯要到十五元宵达高潮,过了元宵就表示年已过完,要开始工作了。
上饶
买年货:年货代表作是“炒豆炒米炒花生”,孩子们听到锅里沙沙沙炒豆子的声音,年就近了。
送灶神、除尘:送灶神是过年行事节目的开端,上饶人叫“送灶司公”,过去百姓家在腊月廿三都要行此祀事。所谓“送神早,接神迟”,越早越吉利。把灶中燃烧着的薪火取出放在炉里,称为新火(薪火),意喻一年之始一切都是新的,包括炉中之火。现在城里的灶是液化气灶,农村的灶是沼气灶,因此送灶司公的祀事早已不再,但大扫除的习俗仍保留下来,干干净净过个年。
吉安
正月初一凌晨、第一件事是男主人开“财门”。大门打开,放长鞭*,迎接财气涌进。接着朝日出方向走几步,口中念着“出行大吉、四方得利”,祈望一年事业有成,招财进宝。
开财门后,全家吃新年饭。饭是昨天剩下的,莱一般是4个素菜:一是芋头,寓意家有“余”财;一是芹菜,寓意“勤俭”发家;一为豆腐.寓意家庭“富裕”;一是青菜,又叫大菜,寓意新年发“大财”。
抚州
正月初一早餐不吃荤腥,以青菜豆腐芋头为主,青菜为芥菜,希望一年清清洁洁;芋头,希望日子愈来愈好。
初二开始拜年,一般按辈分顺序,再按近远亲疏,拜年从初二至十五上午进行,初三除外。拜年礼品也很讲究,要逢双数,过去为雪片膏、面条、饼、甘蔗等,蔗为“节节高”,饼为“平平安安”。
抚州人过年期间的禁忌:初三不拜年,因为初三专拜头年有亲人去世的亲戚家的年;正月初一不能向外倒水倒垃圾,忌倒了“财气”;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烧酒白酒要说“发酒”,吃肉有骨头不要说骨头,要说“元宝”,不能说“杀”,杀猪为“洗猪”,杀鸡鸭要说“顺鸡顺鸭”,东西打破了要说打“发”了等等。
第3篇:山西春节民俗文化作文
山西的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腊八一到,家家熬腊八粥,接着买皇历,麻粘儿,是山西民间特产,用芝麻与糖做成的,孩子们最爱吃。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山西春节民俗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山西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
山西的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腊八一到,家家熬腊八粥,接着买皇历,麻粘儿,是山西民间特产,用芝麻与糖做成的,孩子们最爱吃。
过了腊月二十,进入节前最忙的阶段,山西谚语:“二十三,打发灶君上青天;二十四,写呀么写对子,二十五,擦摸打扫笤卒;二十六,黑的白的蒸啊两不鹿;二十七,关住门门洗了局;二*,胡拾掇;二十九,提啊坛坛打酒酒;角儿(角儿就是饺子)捏啊三不鹿。”
小年到了,山西人传统要祭灶,祭灶多在黄昏之时举行,先把灶饼、芝麻糖等物品供奉在灶王爷像前,然后在像前点三柱香,一家老小要给灶王爷磕头,再把芝麻糖到火上烧成稀,糊住灶王爷的嘴,再把草料扔到厨房顶上喂“天马”。然后把灶王爷像揭下来,一边焚烧,一边祈祷。之后,燃放鞭*为灶王爷开路。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起来,吃起来酥脆香甜。
大年三十到了。炒冷荤,蒸扣碗,拌馅包饺子,都是要干的事情。男人们贴对子,门神,女人们摆供品,灯瓜瓜,也就是桌灯,大年的灯是通宵的,不能熄。
晚上,各处都是放鞭*与花*的,大人们放“大礼花”,一道金光冲上了天空,竟然变出了一颗颗红宝石,红宝石边上还壤着黄*,美丽极了,紧接的道道金光变成了五颜六*的花朵,有的像玫瑰花,有的像菊花,接着*仿佛如流星一样过来,孩子们一般放窜天猴,一下就飞上天的那种,还有小蜜蜂……接着又熬年守岁。
子时一到,钟声一响,第一件事情就是开门上香,据说这是旺香开门,谁家早点,谁家就预示一年兴旺,第二件事情则是上庙上香,越早越好,商号一般是掌柜的去,衣帽整齐。
大年忌讳多,语言上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饺子破了得说“绽了”。
初一不管男女老少都要给长辈磕头拜年,互赠礼品,还要祭祖拜神。
传统正月初五不出门,所谓破五。正月初七称为人节。
一直到正月十五,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家家户户吃元宵,元宵是一种甜而不腻、脍炙人口的民间小吃。尤其是孩子们,特别爱吃。
最重要的是还要挂花灯啊!从十四到十六,每晚都开,处处张灯结*,五颜六*,花灯样式很多,数不胜数。有动物的,有猜谜的,有宫灯,如意灯,飞机式的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异*纷呈。
孩子们与大人们都要放*花,毫不逊大年三十的*火。
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各村都要组织大大小小各种样式的汇演,有民间艺术,晋剧,有古老乐曲,有代表喜庆的演出,有代表幸福的演出,还有古老传说的。
一直到正月十七,春节结束了,但还留着浓浓的年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