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爱故事

第1篇:关于仁爱故事

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了孔子的*,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仁爱故事,欢迎阅读借鉴。

仁爱商人乔致庸

清朝末期,山西有一位颇具美名的商人,名叫乔致庸。乔家门前常年拴着三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借去使用一天;每年春节前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辆满载米、面、肉的板车,谁家缺吃的,只要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用。

有一年,年成不好,到处都在闹饥荒。所有的商户都紧闭大门,唯恐灾民闯进来抢了自己的粮食和钱财,而乔致庸却带着家丁搭粥棚,熬粥救济灾民。为了节约粮食,他们一家人也与灾民同锅喝粥。但即便如此,搭棚赠粥还是耗资巨大,差点让乔致庸倾家荡产。

当地的另一个大富商何员外则不同,他赚钱不择手段,豢养了一大群打手帮他经营*馆、*,坏事做尽,百姓们恨得牙痒痒,却拿他没办法。不过呢,这个做了无数缺德事,坑害了无数老百姓,攫取了无数不义之财的何员外也没过上舒心的日子——他的独生子在自家*馆里染上了毒瘾,拖垮了身子,疾病缠身,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留下何员外孤独终老。

而乔致庸呢,他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召集了许多铁杆伙计。无论是多么危难的时刻,这些伙计都不离不弃,和他们全家人一起经风历雨,出生入死,结成了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过着幸福而充实的日子。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第2篇:关于仁的故事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下是*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仁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狄仁杰是唐朝武则天时期一位很有威望、宅心仁厚的宰相。有一次,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有人说你办事有失公允,还说你不配做宰相,你想知道他是谁吗?”狄仁杰回复说:“如果我真的有哪些事情做的不对,还请陛下明察,臣愿意接受处分。但如果经您查*之后,臣并没有这位所说的错误,希望陛下您不要轻信谗言。鉴此,也不必追究那些话是谁说的了!”武则天听后对其赞叹有加。

两袖清风,胸怀大仁,行走世间,必然无碍。我们做人做事,都要以这样的仁人为榜样,只有这样,犯的错才会越来越少,道德品行才会日渐增长。

刘宽是东汉时期一位很有名望的丞相,以宽厚待人扬名于世,不仅对待同朝官员,就是对待一位陌生人、犯错误的人都不轻易发脾气。他和夫人刚成婚时,夫人想考验刘宽,看他是否真的宽厚无私,就安排家里的丫鬟在刘宽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端汤进房间,进门的一刹那故意失手将整碗汤撞在刘宽身上。汤水洒在刘宽整洁的官服上,丫鬟一边帮他擦拭,一边低头准备挨骂。然而刘宽没有说一句气话,反而问丫鬟是否被烫伤,丫鬟很受感动,夫人也深深的被他的涵养和德行感动。刘宽温和的*格、宽宏的气度,一度传为佳话。

培养自己宽厚仁爱的胸怀,既能增长自己的道德涵养,又能够拓宽自己的器量,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对别人、对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01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2亲尝汤*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第3篇:仁爱教育的故事

他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召集了许多铁杆伙计。无论是多么危难的时刻,这些伙计都不离不弃,和他们全家人一起经风历雨,出生入死,结成了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过着幸福而充实的日子。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仁爱教育的故事,欢迎参考!

仁爱商人乔致庸

清朝末期,山西有一位颇具美名的商人,名叫乔致庸。乔家门前常年拴着三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借去使用一天;每年春节前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辆满载米、面、肉的板车,谁家缺吃的,只要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用。

有一年,年成不好,到处都在闹饥荒。所有的商户都紧闭大门,唯恐灾民闯进来抢了自己的粮食和钱财,而乔致庸却带着家丁搭粥棚,熬粥救济灾民。为了节约粮食,他们一家人也与灾民同锅喝粥。但即便如此,搭棚赠粥还是耗资巨大,差点让乔致庸倾家荡产。

当地的另一个大富商何员外则不同,他赚钱不择手段,豢养了一大群打手帮他经营*馆、*,坏事做尽,百姓们恨得牙痒痒,却拿他没办法。不过呢,这个做了无数缺德事,坑害了无数老百姓,攫取了无数不义之财的何员外也没过上舒心的日子——他的独生子在自家*馆里染上了毒瘾,拖垮了身子,疾病缠身,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留下何员外孤独终老。

而乔致庸呢,他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召集了许多铁杆伙计。无论是多么危难的时刻,这些伙计都不离不弃,和他们全家人一起经风历雨,出生入死,结成了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过着幸福而充实的日子。

仁爱的炎帝

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少典氏娶于有峤氏的新娘任姒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而出,任姒猛抬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渐合,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么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产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为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炎帝。

炎帝

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乏,顿生忧患意识,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殖飞速的翅膀?一旦野生动植物食尽,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炎帝愁呵愁,想呵想,一直想了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终于豁然开朗:何不教民种植,用劳动的汗水来换取生存必需的资料呢?念才及此,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无数黍、稷、麻、麦、豆来。炎帝把这些谷种收集聚拢,命名为五谷,吩咐百姓季春时节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待其出苗,移栽于潮湿之地,再施肥滋养,拔除芜草,依此而行,必能获致丰收;后见耕作栽*十分*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令民间依式造用;井委任仙人赤松子为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众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

赤松子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神、商业神。他巡视四方,见百姓面多黄肿,有风湿之病,心中甚不安宁,当即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用赭鞭逐一抽打,*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质都会呈露出来。他就依据*草的不同赋*,给病人疗疾。

为了进一步辨识*物的*味和功能,便利于救死扶伤,炎帝又亲尝百草,以身试*。他先尝甘草,味甘*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生津且*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二次,幸亏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马上知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试毕百草**,将温、凉、寒、热的*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还辟市场,倡贸易,鼓励大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以提高生活质量,开了经商的先河。

炎帝的夫人系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谪降到长*流域,生下了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后土,乃土地之神。后上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后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