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井的民间故事
第1篇:神井的民间故事
古时候,深山坞里有座庙,庙里有口井,井口由一圈石头砌成,上面还盖着木盖,井里的水终年碧清。木盖上面有锁,轻易不开,因为据说,这是一口神井,人只要往井沿上一站,井水里便会映出你的前世或来生。
这消息传啊传,传到一位总兵的耳朵里,他连忙骑马直奔寺庙,先是点烛*香拜过菩萨,然后跟老和尚说明来意,想从神井里看看自己的前生。老和尚领他来到井边,先磕头跪拜,又进行祷告,接着*掀井盖。
总兵低头一看,只见井水里映出一位白发老人,衣衫褴褛,肩上扛一块木板,正向一间低矮的破茅舍走去。总兵觉得奇怪:“这就是我的前生?”
老和尚点点头:“正是。原来你前生是个孤苦的老人,他家门口有条小溪,溪上没有桥,过往行人都得脱鞋涉水,很不方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就把家里的床板搬出来,架在溪上给大家当桥,晚上再扛回去自己打铺睡觉,长年累月,乐此不疲。上苍为了奖赏他的善心,便在他死后让他转世当了总兵。这就是你的前生。”
总兵一听,心里很得意,告别住持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一路上他老想:我前生只是用一块木板让人踩着过溪,这么点小事居然就得到如此厚报,如果我今生出钱造一座桥,那来生不做皇帝也可当宰相了。于是,他回到家就立刻派人去请一位远近闻名的老石匠。
老石匠是个老实人,虽然能对付各种各样的石头,但从未和官府打过交道,一听总兵找他,当下就吓得两腿酥软,差点迈不开步子。可有啥办法呢,只得硬着头皮来总兵府。
进了衙门,上了大堂,只见总兵端坐*,两旁站立着许多兵丁,不是拿*就是佩剑,那气派,吓得老石匠急忙跪下,心想:死活只能听天由命了。
总兵倒也干脆,开门见山给老石匠五百两银子,要他在河上造一座石桥,三个月之内必须完工。老石匠一听就懵了,他只会打石头,从没造过桥呀!但他知道,在总兵面前要是推三推四,弄不好就会脑袋搬家,所以只得咬咬牙应承下来。
从那一天开始,老石匠便开始造桥。他没日没夜地干不说,谁知桥还没造好,五百两银子却已经用完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壮着胆子去向总兵要求追加银两。总兵一听还要银子就火了,给他一顿臭骂:“当初不是讲定了的吗,怎么现在倒说不够了?你分明是想敲诈本官不成。我告诉你,你别想再从我这里拿到一两银子!桥你得按期给我完工,不然我要你脑袋!”
老石匠被总兵这么一唬,哪敢说半个“不”字,吓得屁滚尿流逃出府来。没有办法,他只得变卖家产,典妻卖子,最后才把桥建成。
新桥建成后,总兵着人在桥上张灯结*,还杀猪宰羊放鞭*,然后自己便迫不及待地骑马上山来到庙里,要老和尚打开井盖给他看看,他的来生究竟有多么辉煌。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井水里映出的却是一头瘦得皮包骨头、而且还没有尾巴的老黄牛。总兵急得一把抓住老和尚,问道:“这……这是怎么回事?”
老和尚朝井里一看,说:“你前生虽然只有一块床板供人过河,可对你来说已是倾其所有,而且你压根就没想到要图回报,那是全心全意的与人为善,自然会得到好报。可如今,虽说你出资造桥也算是做了好事,可这五百两银子对你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远远比不上那一块床板的价值。而且你行善是假,图报才是真,况且还害得人家老石匠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这哪里是在行善,简直是作恶啊!没有罚你下世做*,已经算是对你非常宽容了。你还是赶紧回去吧,闭门思过,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阿弥陀佛!”
总兵听了老和尚这番话吓坏了,回去后马上派人找到老石匠,并花了许多银两帮他赎回妻儿,为他重建家园。做完这一切,总兵第三次走进寺庙,求老和尚再开一次井盖,给他看看自己的来生,是不是有改变。
老和尚微微一笑,陪他来到神井旁,把木盖上的锁打了开来。
总兵探头朝井里一看,哪知水中映出的依然是一头牛,只是多了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他大吃一惊:“我花了那么多银两,怎么只买了一条尾巴?”
老和尚说:“大人,你别小看一条尾巴,这对牛的用处可大呢,可以用这摆来甩去地拍打牛虻和苍蝇,以解除皮肉之苦呀!”
总兵一听愣愣地站着,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第2篇:龙神井民间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在今福建省泉州的一个小渔村里,有个叫王朝的渔夫,在他家后院有口祖传的老井。这王朝啊,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人也是老实巴交的那一类人。可最近,他家接连发生奇异的事,就是因为那口老井。
一天晚上,王朝把砍好的柴捆起来和把今天打好的鱼放过清一遍水,好准备第二天一起拿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当他到那口老井取水时,忽然见到神奇的一幕。满天乌云密布,口。那金光扎入水后,整个井反冲一道光直*上天。一下子,方圆百里的人都看到这条神秘又神奇的光柱。
此时的王朝在一旁看的惊呆了,以为神灵显威,一撒手扔掉手中自己**苦苦打的鱼,冲入屋子里背上腿有残疾的母亲就跑,连滚带爬的跑到村长家。到了第二天,王朝小心的回家查看了一下那口老井,见没什么事就带着母亲回家了。但大街小巷都传的神乎,说王家那口井住下了一条龙神。于是,那口老井从此多了个名字,叫“龙神井”。
自打有这龙神井后,怪事最神的莫过就是这件事。王朝的母亲不仅腿不好,加上眼睛也有疾病,如果不是有个孝顺的儿子,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说起也怪,王母一天早上竟能起床走路,再后来穿针连线不成问题。乡亲们都奇了怪,决定到王家一探究竟。这才发现原来王朝天天取“龙神井”的水来给王母煲茶。此后,谁家有什么小病大病就来这口“神井”取水医治,效果奇好,都说这王家神灵保佑。正因为这样,王朝收入也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充实。而王朝不贪多财,把剩的粮食和银两都分给穷人。
很快,人人都知道有一个叫王朝的大善人,更知道他家那口济世救人的龙神井。不知怎么着,这“龙神井”的消息落入县令耳中。这县令吴守信,是个出了名的贪老虎,就会欺压百姓与搜刮民脂民膏。一听到有这好宝贝,心里立马打起算盘来。
第二天一早,吴守信带着一队人马去到王家。王朝见县令来了,急忙放掉手中的活说:“县令大人,早上好啊,不知大人大驾光临寒舍,有什么事吗?”
“哦,早闻王公子是个大善人,今日一见果然是非同一般。令尊还好吗?”那县令摆了摆架子,客客气气说。
“先父早已不在,我母亲在家中,哦,我扶她出来向大人请安一下。”
“不必了,让令尊夫人好好休息。”县令招了招手说。接着,他们一同入到屋子里,那贪县令很快把话题撇到“龙神井”哪去。
一会谈论后,吴守信想用高价买王家那口“龙神井”。虽然嘴上说是高价收购,实际是想无偿占为己有。可这王朝不知道也不管这事,几经拒绝,说是这井是祖传的,不能卖。那贪财的县令没法,只能气急败坏的跺着脚打道回府。
回府后,这吴守信就开始行动,即时派人到王家,给王朝定了条“以下犯上”罪,说王朝这名字冒犯当今圣上,企图谋反,要发配充*。
王朝就这样被押入大牢,王母悲痛欲绝,大哭冤枉。那些乡亲们也大喊不公,但也无可奈何。这时,一个穿着舞狮服的人默默的扶起地上的王母......
这天晚上,得了“龙神井”的吴守信乐滋滋的,洗浴之后准备美美的睡一觉。正当他脱衣欲睡的时候,他不经意的瞅见外面,忽然看到一条长长的影子在外游舞,像极一条龙正在游动,还有两条长须和两只角。这吴守信胆子都吓毛了,连忙缩进书桌下。接着,外头又有一道道金光*进来,外面那不知什么,把整个头对着寝室的门,把吴守信吓得大叫来人,但也没见一个人。
“吴守信,你这贪婪的官员,敢抢我龙王的洞府,你可知罪。”外面那传来一阵用怪声说的话。
那吴守信一听,颤抖抖的爬出来,一个劲磕头求饶:“啊,龙王爷,小人知罪,求龙王爷饶命啊,饶过小人吧。”
“哼,你这贪婪的官员,欺压百姓和搜刮民脂民膏不止,还强抢我的洞府,抓我恩人,我今晚定要把你送到阎王那。”那怪声音说完,外面一个巨爪的影子移近过来。
那吴守信一看,裤子瞬间尿湿了,哭丧脸的磕头大叫:“龙王爷饶命啊,您只要饶了我的*命,明日小人把所以银两和金银珠宝分给穷人百姓,还有小人一定放了你的恩公,求大人饶了小人的*命吧。”
“吴守信,如果你守信,我便饶了你;但他日,如让本龙王发现你继续做伤天害理的事,我定诛之。”怪声一消失,金光一闪,有股*喷进来,吴守信晕倒在了地上。
次日,丫鬟要进房整理时,看见躺在地上的县令,惊得赶紧叫人来救醒了吴守信。醒来的吴守信,衣冠未整就去牢房客客气气的放了王朝,还叫上自己的师爷和几个下人来回跑钱庄,把这些年搜刮的不义之财全从自己的钱袋抽出来,广大老百姓乐不亦乎啊。
话说,那天晚上到底是谁让吴守信守信了?当然,不是那真龙王,而是一个舞龙团的师傅。原来,这舞龙团的师傅本是外地的人。他的团队在路过王朝所在的小渔村时用尽盘缠,大家都没饭吃和没住处。幸好王朝好心让他们在家住了一宿,王母也好生他们弄吃弄喝。在舞龙团走后,王朝还给了那师傅足够的盘缠继续上路。作为舞龙团的领班,那师傅当然感激不尽,誓要报恩。而那天见到王母坐在地上,得知原委,便想报恩。于是与自己的几个伙计在吴守信家装了个神,并用迷*把吴府上下熟睡的人迷昏,听不到吴守信叫声。而且到了最后也迷倒了这胆小的贪婪的官员。
第3篇:双照井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同在杭城*书院读书三年。山伯生来忠厚老实,虽然与英台同桌共读、同房共眠,三年来情同手足,形影不离,但是一点没有觉察出英台是个女儿身。因此,博得英台的深情相爱,但她又不敢向山伯当面表白自己内心的情意。
这年春三月,英台收到家书,催她回转家乡。两人离别,依依不舍。山伯送祝英台到十里长亭。告别时,英台心想:这是一个表白自己心意的好机会。于是,在十里送别路上,她看见牡丹,就把自己比作红牡丹,把山伯比作衬托牡丹的绿叶;看见鸳鸯,就把自己比作雌鸳鸯,把山伯比作雄鸳鸯;看见土地堂,就把自己比作土地婆婆,把梁山伯比作土地公公,要在土地堂上来拜堂。处处暗示山伯自己是个女儿身,表示要与山伯结成百年之好。谁知,山伯生*厚道憨直,一心读书求学,不仅不理解英台的各种暗喻,反而责怪她太女儿痴情,胡言乱语。
山伯送英台,不觉来到草桥门外的一口古井旁。英台已走得身疲力倦,便在井旁石凳上坐下,对山伯说:“梁兄,小弟走不动了,请在此小憩片刻。”山伯说:“好。”也坐在一旁。
英台望着古井,触景生情,想起三年前,两人来杭城求学时,也曾路过此地,在井旁,休息时同饮过井中清冽的泉水。这时,她感到口渴,随身取出一只碗,到井栏旁想舀水解渴。谁知到井边一看,井水已经干枯。英台感到十分惋惜,“唉”地叹了口气,右脚一蹬,说也奇怪,只听得古井内哗哗地响起了流水声,一下子清清的井水,便涨到井栏啦。英台高兴地舀了一碗清清的井水,喝了一口,觉得清冽甘甜,便请山伯喝,并说道:“有如此好水,待我在这里梳洗一番,再上路吧!”说着,脱下书生巾帽,解开发髻,披着乌油油的一头长发,便临井梳洗起来。
当英台在清清的井水中,照见自己年轻美貌的容颜时,不禁又想起自己的心事,便回转身来,对山伯说:“梁兄,请过来,你看井中是什么?”山伯以为英台在井中看到什么鱼虾之类,便走了过来,站在英台身旁,探头向井中一望,看不见井中有东西,只见清清的井水,明澈如镜,照见英台披着满头乌油油的长发和一双水灵灵的明眸,含情脉脉地在向他发笑。便说道:“井中只有贤弟之影,并无他物?”英台又“唉”地叹了一声,说,岂止小弟身影,你且听我吟来:
古井喜逢春,兄弟双照影。
一男并一女,和合天配成。
山伯一听英台又说出糊涂话,轻轻地责怪她道:“唉,你我兄弟都是读书明理之人,你又在胡扯些什么啊!”英台仍脉脉多情地说道:“梁兄有所不知,刚才井中双双照影,使小弟想起在三年前在祝家庄河边为梁兄续诗的小妹来了,她长得和小弟相貌一样,因此,触景生情,想想梁兄和我家小妹真是天生一对,地成一双哩!”山伯脸上露出一副憨笑,答道:“喔,原来如此,是啊,刚才我在井中一看,开始也误以为是你家那淘气的洗衣姑娘呢!你们兄妹俩真生得一模一样,年轻美貌。”英台忙说:“是啊!梁兄如不嫌弃,小弟愿为我家小妹作主,不知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回答道:“多谢贤弟大媒,这样我们就亲上加亲啦!”古井作*,英台把自己的终身亲自许配给山伯,这才放下了一桩心事。不过,她怕这次父母催她回家,要给她另许婚姻,最后又叹了一声气,对山伯说:“既然梁兄愿意,那就请梁兄在‘一加三、三加一、一二三五再加十一’之内,前来我家提亲吧!”山伯当时没有领会,后来误了订婚期。但古井从此留下了美好的传说。
草桥门外的这口古井,因为山伯与英台双双在此照过身影,杭城父老就叫它为“双照井”。民间传说,那清清的井水中,常常会隐现出一对青年男女的身影,这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这里建造了一座海潮寺,双照井就成为“海潮八景”之一。海潮寺也因为有了双照井,香火更旺。每年正月初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海潮寺来烧香,都要到双照井来照一照。人们说,老年夫妻照一照,会越活越年轻;青年男女照一照,会夫妻和睦,白头到老。因此,杭城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若要夫妻同到老,双照井中照一照。”现在,海潮寺遗址已建起杭州橡胶厂,据说这口双照井,却一直保留至今哩。(何采弟讲述莫高搜集整理流传于浙*杭州一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