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砚台介绍
第1篇:古代砚台介绍
端石嘉庆御赏长方砚
端石嘉庆御赏长方砚,长16.4cm,宽11cm,厚3.3cm。
砚端石质地,呈青紫*,温润细腻,呵之即显湿气。砚为圆角长方形,流淌式砚池,落潮处雕方形螭纹图案,边框环饰缠枝莲纹。砚背*刻篆书“嘉庆御赏”四字。
此砚石材精良,造型规整浑朴,雕刻尤显精细飘逸,其工艺特*是清代中期的作品所具有的,因此在年代的鉴定上,应将“嘉庆御赏”的题款视为此砚制作年代的下限。
白鹤山人端石长方砚
白鹤山人端石长方砚,明,长21cm,宽14cm,厚3.6cm。
砚端石制,长方形,石质黝黑润泽,呵气生津。砚面平滑,砚池深凹宽绰。背面刻有篆书“白鹤山人”方印。砚一侧*刻“龙津”二字,另一侧银线纹理直通砚底,为石肌本身所生。砚虽有剥蚀,但石质精良。
端石长方砚
端石长方砚,明隆庆,长9.8cm,宽9.5cm,厚2.5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成,长方形,*青紫黑,砚面有青花、焦叶白及火捺纹。砚左侧镌刻*文楷书“隆庆*未(隆庆五年,1571年)孟冬识”,其下署一阳文篆书印。砚右侧镌阳文楷书:“划石骨出云腴,供吾翰墨,砺我廉隅。”下署“弇州山人”四字。砚背面镌*文隶书“直以方,虚能受墨,动如静,静则寿”,且署“彭年”篆书方印。
此砚与墨两锭、笔两支、铜水丞、铜勺共装于一紫檀木匣内,组合成套。砚石为旧坑端石,细腻莹润,且具确切年款,极为少见。
端石高空悬月抄手砚
端石高空悬月抄手砚,明,长19.1cm,宽11.2cm,厚6.9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石质黝黑细腻,石品纹理明显,为旧坑端石。砚为长方形抄手砚式,砚池深凹,池上圆形石眼宛如高空悬月,妙趣天成。砚首侧壁镌刻清乾隆皇帝御制铭:
一月悬高空,有形惟映水。著物则不然,可悟虚实旨。
是砚出旧坑,*白而侧理。鸲眼阔于眉,相映方池里。
其下柱近百,柱柱眼堪指。是为一印千,禅机示些子。
乾隆*卯御题。
并“比德”篆书小印。砚背面密布大小石柱眼,又称“鸲眼”,巧作成76柱。砚底上首镌刻“眉山苏轼”方印。
此砚因材施艺,成悬月之雅意。砚底石柱眼之多亦颇为罕见。
端石鼓式砚
端石鼓式砚,清乾隆,直径10.3cm,厚2.5cm。清宫旧藏。
砚端石制,石质细腻润泽,石*紫而深沉。圆鼓式,腰饰凸起的鼓钉。圆形砚堂显蕉叶白石品纹理,恰似池中一轮圆月,皎洁生辉。砚面周遭深凹成圆形渠,作砚池用,可贮水,便于磨墨点砚。砚背面光素无纹。砚随形配有紫檀木盒,为清代宫廷造办处所制。
端石瓜田砚
端石瓜田砚,长18.3cm,宽13.5cm。
砚紫*端石制。巧做天然石子为缠枝瓜瓞形。砚面受墨处颇细腻,雕作一瓜,瓜蒂上方深处为墨池。自然石纹作叶蔓萦绕砚背。
砚面右方刻有隶书题铭“瓜田半亩”四字,砚背刻有篆书题铭“緜绵瓜瓞”四字,署款“鹿原”二字。又“石室”下署“诵先人之清*”一长方印。
此砚石属明端石老坑,石质较好。清初人制,题款。
第2篇:古代服装介绍
一、清代皇后凤袍
清代皇后服饰——皇后常服样式,与满族贵妇服饰基本相似,圆领、大襟,衣领、衣袖及衣襟边缘,都饰有宽花边,只是图案有所不同。本图展示的服装纹样为凤穿牡丹。整件服装在鲜艳的蓝*缎地上,绣八只*凤,*凤中间,穿*数朵牡丹。牡丹的颜*处理得净穆而素雅,**变化惟妙,具有传统的山水画特点。与此相反,凤的颜*比较浓重,红绿对比度极为强烈,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时代特*。此图为皇后所穿的凤袍展示图。
二、楚国男子服饰
楚国男子的曲裾深衣戴高冠、穿长袍的贵族男子(湖南长沙子*库楚墓出土帛画)。画面绘一有须男子,侧身而立,手执缰绳,作驭龙状。龙纹绘成舟形,上有舆盖,下有游鱼,表示龙在水中急驰。驭龙男子处于中心位置,神态自若,气宇轩昂,似墓主人形象。尽管画面内容带有神话**,但人物服饰的处理还是比较接近现实:头戴峨峨搞冠,冠带系于颌下,身穿大袖袍服,衣襟盘曲而下,形成曲裾,是典型的深衣样式。在同时期的木俑、铜人身上,也能见到同样的服饰。可见这个时期男子穿着深衣已成普遍现象。
楚国男子的曲裾深衣左1、2图为穿曲裾、绕襟、*绣深衣的男子(*绘木俑,传世实物,原件现分别藏于何兰莱登博物馆及美国大都会美术馆)。左3、4、5、6图为穿曲裾、绕襟深衣的战国男子(湖南长沙出土文木俑)。右图穿大袖绕襟深衣的仆人(河北平山三汲出土托灯铜人)。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三、宋代士人服饰
宋代士人服饰——宋代士人服饰,以襕衫为尚,形制为白*细布,下有一横襕,腰缀襞积。另有紫衫、凉帽衫等。紫衫本为*校服饰,因穿着比较简便,成为士大夫的常用服装,以后成为文武官员的便服。凉衫,形制如紫衫,亦称白衫,先是官庶便服,后来成了丧服。帽服,帽以乌纱,衫以皂罗,为士大夫交际常服。士人服装除圆领之外,大多为大袖交领。也有对襟的。本图为扎巾、穿交领衫子的士人。(宋人《松*论道图》局部)
四、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黑*长裤,出门喜欢背“筒帕”和“户撒*”。未婚妇女一般穿短衣、长裤,将辫发盘于头顶。已婚妇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并用黑布或蓝布缠成高达尺许的包头,戴各种银饰。也有穿对襟窄袖衫的裙子的。阿昌族男女均喜欢把鲜花*在头上。
五、清代大襟马*
清代满族妇女服饰——马*,或叫“背心”、“坎肩”或“半臂”。清代满族妇女所穿的旗装长袍外面常加罩一件马*,这是满族妇女十分喜爱的装束。这种马*与男式马*一样,也有大襟、一字襟、对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长度多到腰际,并缀有花边。本图为大襟马*(传世实物)。
第3篇:古代玉印介绍
从文献中记载,可知篆刻艺术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盛于秦汉,凝滞于隋唐,复兴于明清二代。文字有秦篆、*骨文、金文等十数种。余数十年来集藏古代玉印数方,现介绍如下。
图1印文为“楚司马印”,*刻,应为西楚霸王项羽管理*务之官印。白玉质,正方形,高1厘米,边宽1.3厘米,纽部钻一小孔。
图2为“楚营司空”印,*刻,亦为西楚霸王项羽所属管理工程之官印。白玉质,长方梯形,纽部钻一小孔。高1厘米,边宽1.3×1.1厘米。
图3为白玉印,正方形梯形平头纽,纽上对钻一孔,印原以朱砂描绘,年久脱落。
图4为汉代私印,印文“留□伴印”。墨玉质,正方形,高2厘米,边宽2.2厘米,瓦纽。这种纽形是鼻纽的一种发展,纽孔较大,形如瓦筒,瓦纽跨度大与印边相接,从秦汉官印、私印一直延用到明清。
以上玉印四方,因水平有限,如断代有误,敬请方家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