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韵王巩》原文及赏析

第1篇:《九日次韵王巩》原文及赏析

原文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

九九重阳,朋友欢会,登高赏菊,把酒赋诗,难得一聚。今日黄花盛开,明日黄花凋零,时光不再,要尽情玩乐,不要忙着回去。

赏析

诗人赋蝴蝶以人情。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眼见菊花明日也将憔悴,无花可依,不禁犯愁。蝶愁实际是人愁,蝶都知愁人更愁。直说人愁太直露、太扫兴、煞风景。由蝶愁寓人愁,含蓄委婉诗意浓。秋天蝴蝶和菊花关系密切,让蝴蝶寓人愁最合情理。重阳赏菊,就地取材寓意于菊花蝴蝶,妙想天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弃疾并称苏*;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第2篇:《九日次韵王巩》原文及译文

《九日次韵王巩》原文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臼碌角嘀荨?/p>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九日次韵王巩》译文

九九重阳,朋友欢会,登高赏菊,把酒赋诗,难得一聚。今日黄花盛开,明日黄花凋零,时光不再,要尽情玩乐,不要忙着回去。

《九日次韵王巩》赏析

诗人赋蝴蝶以人情。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眼见菊花明日也将憔悴,无花可依,不禁犯愁。蝶愁实际是人愁,蝶都知愁人更愁。直说人愁太直露、太扫兴、煞风景。由蝶愁寓人愁,含蓄委婉诗意浓。秋天蝴蝶和菊花关系密切,让蝴蝶寓人愁最合情理。重阳赏菊,就地取材寓意于菊花蝴蝶,妙想天成。

《九日次韵王巩》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弃疾并称苏*;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第3篇: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翻译及赏析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前言】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七律。诗的首联点出项王戏马台的荒废,钟声中夕阳的西沉,是感喟的触媒。第三、四两联说老境将至,好景不常,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此诗清淡高致、内涵深蕴,是作者诗学杜甫的瘦劲浑厚之作。

【注释】

①次韵:用所和诗的韵作诗叫次韵。李节推:疑为李泌,时任节度推判官。南山:据《太平寰宇记》载,南山在徐州城南三里,又名云龙山。

②平林:平原上的树林。广野:广阔的原野。骑台:指戏马台。萧子显《齐书》:“宋武帝初为宋公,在彭城,九日出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旧准。”

③山寺:即云龙山上的台头寺。

④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自生:自然生发出。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怀远执意。

⑤寒花:指菊花。李煜诗:“鬓从近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杜甫诗:“寒花只暂香。”

⑥巾欹:头巾倾斜。

⑦语妙:《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石作肠:铁石心肠。这是用皮日休《桃花赋序》中评宋广平语。宋广平即唐玄宗时名相宋?,他为人耿介刚毅,而其《梅花赋》却极婉约妩媚之致,所以皮日休说他“疑其铁肠与石心,不解吐婉媚辞。然观其文而有《梅花赋》,清便富丽,得南朝徐庾体,殊不类其为人。”

⑧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⑨此日:重九节这一日。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

【翻译】

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作者从戏马台的荒废,夕阳晚照联想到老境将至,好景不常,自*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诗句中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时间,语意闲雅。戏马台有典故。东晋末年刘裕北伐归来为宋公,驻守彭城,曾因饯送孔令辞官还乡,大会宾僚于戏马台,一时文士如谢灵运、谢宣远都有诗咏。回首过往,往日的热闹更显现今的荒凉,首句的重点就在“荒”字上,有咏怀古迹之意,见出人事代谢之感。这一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平林”句见人事代谢之感,“山寺’’句则寓时节相催之意,这种象外之意,直透三、四两句,加强了诗句之间意趣的融合。

第三四两句抒情:“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时节易得,又是一年的重阳。每逢佳节,人们便有思亲之感;而菊花却依旧开放,还是和去年一样,送来阵阵的寒香。诗句中含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感慨。自然的规律,总是如此。

五六两句,记节日清游的情况:头巾被风吹得歪斜了,诗人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巾欹更觉霜侵鬓”这一句暗用了“孟嘉落帽”的故事。所谓暗用,就是表面上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清空无碍的叙事句,写的都像是当下即刻的事,但实际上已经暗用了某个典故。这方面杜甫做得很成功,陈师道学杜,也成功地吸取了他的这个方法。这里不但是暗用,而且是活用,也就是能从原典中翻出一种新意,别具一种风流。孟嘉落帽而不自觉,是其通脱忘怀之处,陈师道这里却“巾欹更觉霜侵鬓”,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老去的感受更强了,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从孟嘉的帽落不觉到陈师道的“巾欹更觉”,原典的意思完全被翻转过来。下句又用了“石作肠”的典故,诗歌的语言佳妙,也有“清便富丽”的高致,就像宋广平写《梅花赋》,措词婉媚,并不碍其铁石心肠一样。另外,此联用两个典故来暗写登高赋诗,妙在隐而不露。

结尾两句:“落木无边*不尽,此身此日更须*。”抒发游赏以后的感想。“落木”句用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汇滚滚来”句意,写傍晚登览所见的远近景象。“此身”句感叹节物如此可念,登临清赏的机会正不应放弃,而此日此身,还须忙于世务,很难得有时间,这又是十分可惜的。

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瘦劲浑厚、清淡高致、内涵深蕴。

应酬节物之意,从宋人的创作观念来看,是一种比较成熟和时俗的题材,所以欧、梅、苏、黄等大诗人多不经意于此,这大概也是宋诗人去熟忌俗之旨。但陈师道的重阳诗,扫除陈言熟语,着力翻新。于前贤未到之处立意取象,却能轧轧独出,于平淡中见奇峻,可以与王维、杜甫等大家的重阳节诗咏争一日之长,此亦*西诗派“以故为新”的一种表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