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观念的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大学生家庭观念的调查报告范文

*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求孝道的国家,子孙满堂,合家欢乐是我们所追求的。而西方人却与我们不尽相同,他们是以锻炼自理能力为主,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并不是很近。但现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处处都有种西方的味道。*的那种传统家庭观念也是否被西化了呢?对此,我们针对引领*文化的大学生展开了调查。

此次调查以9号楼和4号楼为样本,随机抽取九个宿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72份问卷回收66份,回收率91.67%。报告从回收问卷中随机抽取了20份作为样本来分析,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一、调查中学生的自身经历与家庭评价状况

1、从总体上来看,分布比较均匀,学生*生活的能力较高,有自信。在对大学生“你是否时第一次住校,是否因为想家而情绪低落”的调查中,有59%的人选择了是,但态度是积极的,34%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适应,不自信,7%感到失落;2、家庭收入情况。“中等水平”以35%排在首位;3、大学生心态较轻松。45%的人感觉压力一般;4、学生的日常主要消费集中在饮食方面,这一选项高达47%。

二、大学生在学习思想上的状况

基本良好,不再父母的监督下仍能都认真学习的,占26%。

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同学关系比较健康。60%的同学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听朋友意见。

四、大学生的情感的状况:同学间以友谊为重

学生能够处理好男女关系的占53%

存在的问题是:大一新生能够马上适应环境的占是43%,不会合理安排业余时间,上网或打游戏的占34%;谈恋爱占47%;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的有25%;打发无聊的时光占28%;家中有兄弟姐妹只有13%,独生子占多数;在遇到不适时,会告知父母的占67%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有这样几点想法:

1、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多开展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提高素质。

2、树立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增强责任意识

3、多培养、鼓励学生参加些关爱活动。

4、学院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应多提供一些条件,比如图书资料

5、对大学生应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

本次调查充分反映了以青岛农业大学07级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的问题。为学校了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也使我们增长了实践的经验,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为我们以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象这样锻炼我们的机会,使我们不断历练自己,不断进步!此次活动的目的以较好达到,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此向07同学表示衷心感谢!

第2篇:有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以往的“天之骄子”们在沦为“普通劳动力”后不得不试着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在就业这场没有**却异常惨烈的战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为以后就业工作作好准备,在暑假期间,我们通过就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作了相关调查。

一、就业观念现状

1、首要目标是实现就业。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不求自己对工作喜不喜欢或对不对口,只要可以实现就业就已经觉得不易了。根据网上社科院的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从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2、继续深造,缓解就业压力。当就业成为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继续深造作为缓兵之计,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成倍数的增加,大家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在调查中,有38。46%的人选择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2—3年,也就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如果没有如愿考上,就意味着要以求职经验上的劣势加入到就业大*中来。

3、先就业再择业,也就是为了积累经验,**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自卑观念,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业途径多样化:通过报纸广告应征、网上求职。通过报纸广告应征是目前求职的主要途径,成功的概率约为50%以上。根据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显示有近2%的人则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就业,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择业对于大部分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还不能大规模地推广,尚有一些技术、设备条件和信息上的限制。通过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调查显示有近20%的成功毕业生是通过人才市场或参加各企、事业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达成意向、获得职业的。这是一种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职途径,15%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职业介绍所谋得现有职位,职业介绍所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就业机会。直接与企业联系等非公开就业途径。他们主要通过学校推荐、亲朋好友或者家长及社会关系的直接介绍,有的是根据自己的*特点了解到目前需要他们的企业后,直接写信、打电话前去应征,甚至有的是通过直接登门拜访企业的老总或者人事部经理而最终获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就业方式及途径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了择机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许多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各种手段和途径被应用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目前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众所周知的,那么,现实中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会出这种“就业难,难就业”的情况呢?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业难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学生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增长。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到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在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待业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严峻考验。

2.薪水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平,从而对一些企业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张;而那些从*校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正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不太一样。所以即使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这毕竟只是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3.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4.扎堆现象。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热计算机,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认,这些*至今仍然是热门*,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那么社会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地区扎堆现象,像*、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人们认为既然是发达地区,就业岗位自然就多,因此纷纷到这些地方就业。但是人一多,可供企业选择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原因,如*别,就资料显示,女*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毕业生就业率低6、4%;还有城乡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三、解决就业难困境,寻找应当策略

事实情况如此,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那么,又该如何着手解决这种困难,不让大学生面临“毕业=失业”的问题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转变,二是外界(包括学校、社会的态度方式的转变、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自我心理的转变。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分强调*对口,学以致用,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仅仅是就业心理转化是远远不够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灵活*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的转变,实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措施,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目前,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担负主要的指导服务工作。以法学*为例来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指导活动。我们认为学校应该结合上述几点来增加我校法学*同学的就业竞争力:

1、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开展了学习交流会,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基地的,组织制定大学学习规划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要注意的是,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2、在二、三年级学生中除了加强对*基地的参观和实习外,还应该进行考研动员,开设了四,六级英语,考研辅导班,同时,结合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级考*,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通过这些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和*素养。

3、对法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主要进行技能培训,如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训,计算机*作的培训,以及面试的有关技巧和礼仪培训。举办就业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就业。请往届毕业生与同学座谈,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宣传就业政策,请心理专家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使学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多方面搜集就业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编辑就业指导报,制作就业信息网,以及学校向一些用人单位的整体宣传工作,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方便快捷的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4、重点加法学*强职业化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为法学*学生提供更多去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地方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并且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再次就是国家和社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并有所思考,做出相应的改变。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首先,*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的*,既有利于提高j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不是只关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的事,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靠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将就业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强专项技能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的过程逐步完成,相信*将顺利度过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需要历练,也需要经历风雨,目前的就业形势可以让大学生的头脑清醒,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变只是提供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更多的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去做。

第3篇:有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普遍关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以往的“天之骄子”们在沦为“普通劳动力”后不得不试着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在就业这场没有**却异常惨烈的战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为以后就业工作作好准备,在暑假期间,我们通过就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作了相关调查。

一、就业观念现状

1、首要目标是实现就业。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不求自己对工作喜不喜欢或对不对口,只要可以实现就业就已经觉得不易了。根据网上社科院的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38%,有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约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从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约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2、继续深造,缓解就业压力。当就业成为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继续深造作为缓兵之计,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成倍数的增加,大家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很多希望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在调查中,有38。46%的人选择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2—3年,也就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如果没有如愿考上,就意味着要以求职经验上的劣势加入到就业大*中来。

3、先就业再择业,也就是为了积累经验,**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并不会因此而产生自卑观念,反而会因为经验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业途径多样化:通过报纸广告应征、网上求职。通过报纸广告应征是目前求职的主要途径,成功的概率约为50%以上。根据在网上搜集的资料显示有近2%的人则是通过网上求职成功就业,但是就目前来讲,网上择业对于大部分的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还不能大规模地推广,尚有一些技术、设备条件和信息上的限制。通过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调查显示有近20%的成功毕业生是通过人才市场或参加各企、事业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达成意向、获得职业的。这是一种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职途径,15%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通过职业介绍所谋得现有职位,职业介绍所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和就业机会。直接与企业联系等非公开就业途径。他们主要通过学校推荐、亲朋好友或者家长及社会关系的直接介绍,有的是根据自己的*特点了解到目前需要他们的企业后,直接写信、打电话前去应征,甚至有的是通过直接登门拜访企业的老总或者人事部经理而最终获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就业方式及途径外,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呈现出了择机就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许多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各种手段和途径被应用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目前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众所周知的,那么,现实中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会出这种“就业难,难就业”的情况呢?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业难原因分析

1.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学生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继续增长。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到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在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待业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严峻考验。

2.薪水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平,从而对一些企业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像*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张;而那些从*校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正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不太一样。所以即使是高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这毕竟只是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3.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4.扎堆现象。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热计算机,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认,这些*至今仍然是热门*,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那么社会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地区扎堆现象,像*、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人们认为既然是发达地区,就业岗位自然就多,因此纷纷到这些地方就业。但是人一多,可供企业选择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些原因,如*别,就资料显示,女*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毕业生就业率低6、4%;还有城乡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三、解决就业难困境,寻找应当策略

事实情况如此,就业难的原因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那么,又该如何着手解决这种困难,不让大学生面临“毕业=失业”的问题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转变,二是外界(包括学校、社会的态度方式的转变、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自我心理的转变。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过分强调*对口,学以致用,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仅仅是就业心理转化是远远不够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灵活*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的转变,实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措施,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目前,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担负主要的指导服务工作。以法学*为例来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指导活动。我们认为学校应该结合上述几点来增加我校法学*同学的就业竞争力:

1、在低年级学生中主要开展了学习交流会,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基地的,组织制定大学学习规划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要注意的是,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2、在二、三年级学生中除了加强对*基地的参观和实习外,还应该进行考研动员,开设了四,六级英语,考研辅导班,同时,结合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级考*,不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通过这些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和*素养。

3、对法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主要进行技能培训,如英语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培训,计算机*作的培训,以及面试的有关技巧和礼仪培训。举办就业系列讲座,指导学生就业。请往届毕业生与同学座谈,请有关单位的领导宣传就业政策,请心理专家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使学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正视现实,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多方面搜集就业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编辑就业指导报,制作就业信息网,以及学校向一些用人单位的整体宣传工作,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方便快捷的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4、重点加法学*强职业化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为法学*学生提供更多去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地方见习或实习的机会。并且这种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大四实习阶段,而是应该从大一结束了基础课程转而进行*课程学习后就开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一些诸如旁听审判的活动,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就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更多的职业化培训。

再次就是国家和社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并有所思考,做出相应的改变。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社会共同努力,首先,*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既有利于提高j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不是只关乎一个学生、一个家庭的事,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靠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将就业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确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强专项技能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的过程逐步完成,相信*将顺利度过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需要历练,也需要经历风雨,目前的就业形势可以让大学生的头脑清醒,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变只是提供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更多的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去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