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过年风俗

第1篇:回族过年风俗

回族是少数名族之一。下面小编收集了回族过年风俗,供大家参考!

第一、回族是一个很有朝气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对于生活充满热爱,所以在过年的时候,回族的舞蹈是必须可少的一项活动,回族的过年舞十分精*,大家有时间旅游的时候可以看看。

第二、回族人过年的时候,会开始放声歌唱,回族人的歌声别有一番滋味,说实话过年时候听到回族朋友们嘹亮的歌喉,绝对叫你觉得很有过年的味道,回族的过年歌声,真叫人难于忘怀。

第三、回族的春节和我们的时间完全不一样,因为回族人的春节是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这个月也是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只要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大家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这个习俗就是白天不进饮食。

第四、回族朋友们经过一个月的斋戒之后,就会迎来斋月最后一天看月,这一天是一个大日子,也是回族人一个重要的仪式日,见月后斋戒才可以完成,第二天起为开斋节,庆祝活动开始。

第五、开斋节回族的朋友们要进行沐浴净身,然后换上洁净而漂亮的民族男女的衣服,这时候大家开始在家中炸油香和馓子,这些食品都是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尝一尝。

第六、上午的时候回族朋友们要到*寺参加会礼,结束之后寺庙会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同时请阿訇为已故的亲人走坟,表示对逝去的亲人的一种怀念和纪念。

第七、回族的人们在节日里面会和汉族一样,男女老少穿上盛装去串亲访友,当然回族也会相互的赠送礼品,这个礼品主要是互送油香,邻居们也相互拜贺,大家一起度过这个开心和虔诚的节日。

第2篇:藏族的过年风俗

随着藏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临近,走在拉萨的街上,逐渐可以感受到越来越浓郁的年味儿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开始忙活着置办年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藏族的过年风俗,欢迎阅读。

藏族过年的习俗

制作“切玛”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绘有**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另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二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制作“卡赛”

临近节日,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妇女则精心制作“卡赛”,一种酥油炸成的面食,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赛”的品种花*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打扫、装饰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许多人家在大门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绘出“八瑞相”(即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和“雍仲”(即?e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有的人家还在房梁上点很多白的粉点,表示人丁兴旺、粮食满仓。

除夕这天,要给窗户门相换上新布帘,在房顶*上簇新的经幡,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的粉画上十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

吃古突

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是面糊羹的意思。一般每家都会做九个包有不同东西的“古突”,家庭主妇在煮饭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等物品。谁吃到这些东西必须当众吐出来,预兆此人的命运和心地。石头代表心*,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预示财运亨通。

驱鬼

全家用糌粑捏制一个魔女和两个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头等残渣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由一个妇女捧着魔女和残羹剩饭跑步扔到室外,一个男人点燃一团干草紧紧相随,口里念着:“魔鬼出来,魔鬼出来!”让干草与魔女和残羹剩饭一起烧成灰烬。同时,孩子们放起鞭*,算是驱走恶魔,迎来了吉祥的新年。

跳神会

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

抢水

大年初一这天,家庭主妇起得最早。五点钟左右就要煮一锅“羌枯”,即放有糟巴、红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给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窝里喝完“羌枯”,继续蒙头睡觉。主妇则坐在窗前等待日出,当东方晨曦初露的时节,匆匆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这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

煨桑仪式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

拜年

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毕,晚辈就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开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在牧区,主妇按照家庭成员的数目煮好羊头,用食案捧到年龄最长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长幼的次序分发给每人一只羊头,一把小*。大家到着火炉一面剥羊头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

串门拜年

大年初一这天,一般都闭门谢客。大街冷清,人们只在家里举行庆祝和佛事活动。元月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开始串门拜年。客人登门必道“洛萨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贝捧起”切玛“到门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巴、几粒青棵抛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棵送进自己嘴里,感谢主人的盛情。然后入坐饮酒聊天。这天起,民间艺人也四出活动,演唱藏戏和”折嘎“。

第3篇:水族过年的风俗

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总人口近30万,主要聚居在都柳*、龙*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的春节过得十分的有意义,那么在春节这天会有什么样的习俗呢?下面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水族的春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荔波、都匀、独山等县,广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云南水族分布在富源、彝良,是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识别出来的。

云南的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由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与贵州三都的水族长族脱离,语言、习俗等已不尽相同,而与邻近的布依族、壮族、苗族、彝族都相仿。

水族春节习俗: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

春节期间*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主要聚居在沧源、西盟两县,双*、孟连、澜沧、镇康等县亦有分布。佤族的先民在先泰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称为“望蛮”、“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称为“古刺”、“哈刺”;清初称为“卡佤”等。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文言。

佤族春节习俗: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