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5篇)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掌握“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揭题激趣
1、开展画手印的游戏。老师谈话:“小朋友爱画画吗?上课前,老师先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美丽 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鼓励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
二、阅读探究,感悟理解
1、初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2)读后反馈,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 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
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朋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称这 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3)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2、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3、讨论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系课前游戏说一说,然后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4、讨论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加画画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句段,进行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些动物为了保持体内温度,开始了长时间“睡觉”,这就是动物的冬眠。常见冬眠的动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课堂总结,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思考”。
2、教学生字。
1读对生字;
2记一记“蛙、睡”;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月()儿()同()我()力()
用()几()洞()成()为()
四、教学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 为什么?
小鸡图-------------- 竹叶(图)
小狗图-------------- 梅花(图)
小鸭图-------------- 枫叶(图)
小马图-------------- 月牙(图)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2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二首》之中的一首,诗人语言朴实,写出了农民的辛苦,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一直受到 广大人民的喜爱。全诗四句,却描绘了丰富的内容。前两句形象逼真地描述了农民锄禾的真实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午,烈日当空,农民还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汗珠滴落在禾苗的泥土中。两句联系紧密,把握了农民田间劳动的特点,最能启发人们的想象。使人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劳累。后两句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愿望 :有谁知道碗里的饭 ,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啊 !“粒粒皆辛苦”,成为人人传诵的名句,代代相传。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爱惜每一粒粮食,本课要求掌握的一类字有6个"当、汗盘、粒、辛、苦";二类字有4个"锄、餐、谁、知"。通过学习,掌握6个一类字的 音、形、义、读准4个二类字并理解字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2、写字。
教学难点: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示范法
设计意图: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因为现代的多数学生根本从未见过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的情景,更别说是体会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滋味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吟诵的形式,在学生各种形式吟诵的基础上,看插图、课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一定学过《锄禾》这首诗吧?咱们喊一名同学背一背。指名一生背诵古诗。交流:你能说说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明白什么吗?(初步交流,了解孩子对古诗的理解)
2、今天咱们要以古人的方式走进《锄禾》,品味一下古诗的韵味,这就是------吟诵(齐读两遍)
二、初读吟诵,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后,圈出四个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指名学生读古诗,读准字音。
3、过渡:古人吟诗可不像我们这样读出来。他是有调调,有情有境的。咱们怎么吟呢?先来介绍一下基本规则“平长仄短”
①标出古诗的声调符号
②介绍一二声调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③师生共同画出平声和仄声
④一二声长,三四声短而重
⑤师生吟出长短字
⑥指出诗中的入声字“日”“滴”“粒粒”,入声字为仄声。
⑦师生按照平长仄短来诵古诗
三、理解诗题,练习吟诵
㈠吟诵理解第一句诗
1、“日”为什么吟的短而重?结合图。“太阳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哪看出”这就是“日当午”指名学生吟一吟,注意手势。
2、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像要将万物烤熟,此时的我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3、教师吟诵“汗滴禾下土”,是谁在滴汗?他为什么会滴汗?(他在农田里锄草、松土)这就是“锄禾”的意思。“滴”短而重,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这汗珠怎样?是呀,真的很热呀!那为什么在中午的时候锄草呢?(联系生活设实际谈谈,教师也可以告知)
4、现在咱们将诗句连起来,看看诗,想想农民伯伯满头大汗锄草的图,吟一吟。自由吟,指名吟,教师适时评价(我感受到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我仿佛看到老爷爷额头上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不好——听了你的吟诵,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吟得再热一点吗?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吟?等)
5、这是我们看到的情景,多么让人感动呀!板书:看 你想说些什么?农民伯伯除了在地里给庄稼锄草,还要干些什么?
6、有感情地吟诵。
是呀,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①夏天,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依旧-----吟
②渴了就喝一口凉水,热了就擦一擦汗珠,每天都这样辛苦----吟
③为了使庄稼有好的收成,农民们每天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着----吟
7、过渡:大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的画面后,也和我们一样想了很多 板书:想
㈡吟诵理解第二句诗
1、试着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吟一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指名学生交流。“盘中餐”就是什么?“粒粒”为何吟如此重?一粒米等于一滴汗—吟。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伯伯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啊!---吟
3、再次指名学生吟,男生和女生比赛吟,集体齐吟,评价。真是“皆辛苦”
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据老师观察,农民一天的劳动何止十个小时呀!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齐吟(重点吟好“辛苦”,要吟到心里面去)
4、细心的孩子不知有没有发现,咱学校食堂的墙上就有这首诗的一句,是那句呢?说一说。为什么要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贴在墙上?知道今后怎样对待粮食吗?说说看。集体齐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我们的身上一切都是来得那么容易,要什么就有什么,你可知道身边的一支粉笔、一块橡皮、一件衣服、一本作业本是怎么来的?
㈢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四、拓展阅读
农民们就是这样的辛劳。可是他们还是被活活饿死了。不是他们不勤劳,那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在课后读一读李绅的《悯农》,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去了解当时的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读好书,还要把字写好。认读生字“禾”、“午”、“辛”、“苦”。
2、怎样记住它们呢?可以联系教过的字来记忆。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禾”(“木”字加一撇)、“午”(“干”字加一撇)也可用“减一减”的方法记“禾”(“和”字减去口字旁,把点变成捺)、“午”(“许”字减去言字旁)
(2)用部件法记“辛”(立了十个小时)、“苦”(草字头加上“古”,故,姑)
3、在习字册上各描红一个生字,注意姿势。
4、“禾”、“午”:
注意第一笔撇的不同之处:“禾”第一笔是平撇,而“午”的第一笔是斜撇。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指导“辛”、“苦”:
当中最长的一横要写得足够长。
师范写时,学生书空。然后把这两个字各临写一个。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关于农民的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附板书:
锄禾
锄禾日当午,
看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想 来之不易
粒粒皆辛苦。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3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质”等重0个生字,会写“册”等重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教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二、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三、分组议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除了书晒纳感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四、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师随即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厚厚的 岩石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波浪
二、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
三、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3、书写字的笔顺,边指导边书写。
4、学生写字,师随即指导组织评议。
五、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
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就被小桃树拦住了。
“你能干什么?’”燕子问“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
“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语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
六、课堂作业
重、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换,订证。
2、书面补充句子: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它还能告诉我们。
3、读“我知道”中的小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七、本课小结: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声调的音。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新课教学:
1.出示插图,这个阿姨在干ü绕口令,牙齿对齐iii。
2.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3.再出示卡片,i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ī,小汽车上坡二声í,小汽车拐弯三声ǐ,小汽车下坡四声ì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i,学生凌空跟着老师写,然后请学生自己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5.u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乌鸦在窝里,提问:这是什么鸟?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说出了是乌鸦。那它的窝象什么呢,学生回答象字母u,出示卡片u。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6.学习u的四个声调,还是用“小汽车平走一声ū,小汽车上坡二声ú,小汽车拐弯三声ǔ,小汽车下坡四声ù”的儿歌。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7.在黑板上范写u,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8.ü的教学:出示图片,一只小鱼,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一只小鱼,插入口诀,一只金鱼ü。
9.齐读,分小组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纠正学生发音。
10.再出示卡片,ü的四个声调,尤其要注意第二声的教学。
插入绕口令:小汽车平走一声ǖ,小汽车上坡二声ǘ,小汽车拐弯三声ǚ,小汽车下坡四声ǜ。
11.在黑板上范写ü,请同学们仔细看,再让学生在书本上写一个,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i、ü及四个声调。
2.读i、ü的四声,齐读,个别读。
3.复习小汽车的儿歌。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因为i和y的发音一样,所以可以花少量的时间,而且y没有四声的练习)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y,学生看,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写一个y,教师巡视。
3.出示整读音节yi,插入口令:整体认读yi。再请学生给yi找个朋友,学生自然说出衣服。出示yi的第一声,要求学生看清楚,标调是标在什么上面,告诉学生,我们称y为声母,声母是没有声调的。而我们把i叫单韵母,我们总共学过6个单韵母,分别是a、o、e、i、u、ü。
4.出示yi的另外三个声调,齐读,开火车读。
5.再出示另一张卡片,一只乌鸦,插入口诀,一只乌鸦w,告诉学生,w是我们学的另一个声母。
6.在黑板上范写w,学生先看,再写,教师巡视。
7.出示整体认读音节wu,插入口诀:整体认读wu,再给wu找个好朋友:乌鸦。出示第一声的wū,提问:这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标调标在哪里?学生回答。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y、w和两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以及四个声调。
2.读yi、wu的四声,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复习儿歌整体认读yi,和整体认读wu和四个声调。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卡片yu,插入儿歌:小ü见到声母y,擦掉两点还念ü。
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复习
出示yi、wu、yu的四个声调,将这几个整体认读音节打乱,请学生齐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生字本,要求书写端正,姿势正确。教师巡视。
iuü的教学反思
在iuü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比较顺利,但到了整体音节的时候发生了很多问题,学生始终记不住“yu”到底怎么读,即使他们的绕口令绕得非常顺利,但是独个放在黑板上,许多学生还是认不着,到最后只好一个一个学生地教。写的过程也发生了点问题,许多学生在写yu的时候ü总是忘了摘帽子。所以在教整体认读的时候花了不少的时间。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6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中国的京剧文化、三国中鼎鼎大名的关公已有了一定学生对程度的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的事物及相关故事的了解。同时生活、对自我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感悟,文中小主人公可爱调皮的形象和回忆往事之趣能深深引起学生共鸣。因此,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应是非常生动有趣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
3、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心理的方法,理解和感受作者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收集有关脸谱的信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视频激趣,交流脸谱信息
1、导入课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所爱。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作者冯骥才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有自己心爱的小物品,只是和大家不同的是,他的心爱之物是——花脸。
2、说说“花脸”,教师补充,课件出示。(组织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关于“脸谱”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补充: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内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月里,戏曲脸谱是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逐渐形成,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有 “生、旦、净、末丑”之分。“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脸谱中每种设色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赤胆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刚义;黄色表示武将骁勇善战、残暴,表示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
典型的几种脸谱:红脸——关羽; 黑脸——包拯;白脸——曹操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作者喜欢的是哪张脸谱。
(二) 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抽生轮读课文,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课件出示,正音正形
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 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qiàn 依靠y ī 偃yǎ 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气概 gài
教师补充:(多音字) s āi 塞到 y à 轧制 l ūn 抡起
s è 堵塞 zhá 轧钢 l ú n 抡动
s à i 边塞 g á 轧帐
(词语) 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形容很像。
凛然: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羡慕。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形容短时间。
克制:克服。
3、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
①详细复述,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②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作者小时侯在年三十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的故事。
(三) 精读感悟,捕捉人物心理
1、师问:通过复述,我们知道作者小时候喜欢戴花脸,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张花脸?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张脸谱,作者为什么喜欢它?
① 圈划、朗读描写花脸的语句: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 抓关键词语,概括这张花脸的特点:特别——毫不凶恶,却有股字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
③ 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2、师问:这张脸是不是很熟悉,是谁的脸谱?从文章哪里看出?
学生交流:这是关羽的脸谱。从下文卖花脸的小罗锅的话中知道,也可从与这个脸谱匹配的兵器上看出。
谁来读读小罗锅的话,从他的话中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会说话、会做生意,精明能干)
教师追问:这是怎样的兵器?
① 请学生齐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
② 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 学生欣赏课件,齐读体会。
3、师问:作者把这刀、这花脸称之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学生交流:把它们称之为“宝贝”,是因为作者很喜欢它们。
教师追问:文中哪些描写写出了作者将得到花脸与刀时的心情?
学生回答:“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4、再问:这种心情在买好花脸和刀后有没有变化?试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 归途中,戴上花脸,执刀而立,引来羡慕的眼光,“使我快活之极”。(快活之极)
② 听舅舅讲关公的故事后,“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
(骄傲之至)
③ 到家后人见人夸,照着镜子,感觉“是个大关公”,一直戴着不肯摘。(想做关公)
④ 大年初一,“威风”十足,憋着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想成为真正的关公)
5、师问:为什么作者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关键因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关键在于他从舅舅那里知道了关公的英雄事迹。
播放《温酒斩华雄》与《过五关斩六将》的flash,并请看过《三国演义》的学生讲述故事。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作者在舅舅那里也知道了这两个故事,知道关羽是个大英雄,因此与其说喜欢关羽,想成为关羽,不如说是崇尚英雄、渴慕成为一位英雄。
6、师问:作者得到“宝贝”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演花脸惹祸并受到了惩罚)
这些故事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汇报并朗读。
①“我”的调皮可爱。如:“这天我就故意躲在楼上……效果会更响亮!”“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哗啦啦粉粉碎。”“妈妈对我丢了个眼色……狼狈而逃。”“我躲在自己屋里……而是个可怜虫了”等。
② 亲人们对“我”的爱。如:“妈妈给我换上了只有拜祖宗……另眼看待了。”“就在这生死关头……看你耍大刀哪!”等。
③ 语言生动,富有童趣。如:“再看爸爸……梳得油光光的头发里。”“我因为和妹妹争吃糖瓜……大花脸也撕成碎片片”等。
④ “我”悟到的“祖传的经验”(文章的最后一段),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从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教训。
(四) 布置作业,积累拓展迁移
1、小作文:写写你的心爱之物,三百字左右。
2、推荐阅读冯骥才的另一篇小说——《珍珠鸟》,了解作者其人。
3、积累词语与句子。
4、 画一副脸谱。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8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妨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2.理解重点句。
(1)不需要任何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2)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3)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上了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三)德育渗透点
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关键处处理: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4)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9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0
导入:
自小我们就读到唐代李绅《悯农》作品之《锄禾日当午》,大家还记得吗?好,大家一起背下来。很好,你们从这首诗中感受到农间耕作的辛劳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样一篇描写农夫劳作的诗歌——《观刈麦》。(板书课题)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与“元稹zhěn”齐名,世称“元白”。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首讽喻诗,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大家看题目中“刈”字。左边是“乂”,意为右手;右边是“刂”旁,联合起来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镰刀收割庄稼。所以刈麦就是什么?观刈麦就是什么?
听读古诗,检测字词。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正音。
2、听课文录音。
分析诗歌
1、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农人挥汗如雨割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
教师:割麦、拾麦分别是哪几句?
教师:因此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
教师:
先看题目中的“麦”,诗的开头哪些句子写到了麦?麦子什么颜色?什么情态?
明确:“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黄色。覆盖着田垄。
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南风呢?
明确:刮风会下雨。
2、古有谚语“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割麦时得抢收,抢收不及时麦子遭雨淋之后,不出三天全部发芽,不能食用,之前的一切辛苦将全部白费。农人得接天连夜地干,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才能松口气,所以诗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
倍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交代了时间是——五月,地点是——田间
教师:在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的是那两个字?
(少、倍)
再看题目中的“刈”字。刈麦的人是谁呢?在哪里割麦?他们的家人有些谁?在干什么?
明确:丁壮;南冈。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妇姑指谁?“荷”何意?“携”何意?
“荷”与“携”的位置能否互换?妇女儿童提上汤水,担上食物全家出动去干什么?
不能,小孩力气小,只能提,大人则能担。给田里劳动的丁壮送饭去。
哪一句运用正面描写生动体现刈麦者忙碌艰辛?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教师:先找找与“蒸”一样底部有四点的形似字吧。找找规律看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明确:煎、熬、熏、热、照等,都与火(气)有关。
教师:四点是热气上升的样子,割麦人受农历五月地面热气熏蒸。
脚下是热气的熏蒸,那背上受什么烘烤?
明确:农历五月炎热的阳光。
3、在“蒸”、“灼”下割麦人真是太热太苦太累了,已经筋疲力尽,但他们却怎样?
明确: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侧面描写)
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为什么?
明确:人们岂是不知累,岂是不知热,只不过是趁着天长,趁还没有下雨,要多干些活而已,更是为生活所逼,活命。其中一个“惜”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里,耐人寻味,令人心酸。
教师: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违背正常心里,归根到底是生活所逼,突出社会的黑暗。
教师: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苦、再热、再累、再痛也得忍着、挺着。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感情读诗中写刈麦人的这句话。
教师: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揭示了割麦者农民的艰辛的社会现象)
教师:在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这个全景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贫妇抱子挎篮拾麦”
全班齐读有关句子
这是一幅贫妇拾麦特写画面。从哪个字看出贫妇的穷?
明确:蔽
贫妇人手里拿的是什么?
明确:遗穗
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贫妇人真是太可怜了,导致她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得知?
赋税;“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教师:“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
农妇为了交租税把田地卖光了,只能拾麦穗充饥了。
教师:所谓“苛政猛于虎”啊
4、可想而知,贫妇人曾经也有田地,曾也是割麦人,但因为缴税沦落到拾麦的地步。只要繁重的赋税存在,今天的拾麦人曾经是……(昨天的割麦人);今天的割麦人也会成为……(明天的拾人,恶性循环,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想象一下,这样的季节还有麦子可拾,明天、后天、再后天,如果没有了麦子可拾,今日的拾麦人处境又将如何呢?
教师:请男生读刈麦的一段诗,要尽量读出刈麦的紧张忙碌,再苦、再累再热、再痛也忍着;请女生读拾麦的一段诗,要尽量读出悲凉、无奈,但还得活着。
教师:此八句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揭示了拾麦者赋税的繁重的社会现象)
教师:让我们再回到题目,看题目中的“观”字。作者白居易看到今天的割麦者和曾经的割麦者,有何感想?
明确:“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全班齐读议论部分
白居易写作这首诗时任什么官?
明确:周至县尉。
教师:县尉就是主管一县治安和催租的小官。所以他深切地了解人民的悲惨生活,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5、为此诗中写到“念此羞自愧”,你们知道作者因何而愧了吗?
明确:官吏不事农桑却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师: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情绪,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教师: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再读全诗,体会主题思想: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伸张在中国红旗下,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减轻农民的负担,我们这些农家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1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⑴ 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⑵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⑶ 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⑴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⑵ 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⑶ 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⑴ 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⑵ 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⑴ 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⑵ 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
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在上园地三时,才用当小老师的方法,同学互助,帮助理解困难的孩子学习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读读记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涨了,使我体会到应该多相信他们一点,多给他们一点微笑。这样,课堂才会更快乐。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的:
一、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就是认识合作很重要的过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写7个字。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初读课文,知道金丝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过程;在详细解读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并在读文中随文识字,认识新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巩固生字与新词,学会书写。分配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入体会合作精神的可贵与必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1、出示梅花鹿、金丝猴、小猫、公鸡的图片,逐个认识。
2、说说这些动物都会什么?
梅花鹿会(),金丝猴会(),小猫会(),公鸡会()。
3、老师:这些动物的本领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于是它们就进行了一场比赛。
4、板书课题:比本领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把稳重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比本领的最后的结果怎样?
2、按以上要求进行初读,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摘苹果做成的)认生字。
(2)小组接龙读课文,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大家说说比本领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三、读中感悟,深入体会。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
(2)学生汇报:“梅花鹿想……”“金丝猴想……”
2、老师:那真象它们想的那样吗?
(1)同桌共同学习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
(2)学生汇报:“没有。”“梅花鹿虽然跑得快,但是果树太高摘不到。”
“金丝猴虽然会爬树,可它过不了河。”
3、学习第三、四段。
(1)老师范读第三段。
(2)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请生说说。
(3)学生讨论发言。
(4)读一读,第四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读:
A 它俩一下子明白了。
B 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考: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
(3)学生汇报……
(4)老师小结……
五、课后思考题:
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课后反思:
上完这一课,本人通过反思,看到了这一课的成功点与不足之处。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课题时的设计,本人还是较为满意的。我认为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兴趣真正被调动了。再者,学习生字时,采用摘苹果认生字活动,学生兴致极高。在学习整体课文时,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观点。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本人隐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在教学中,过与教带,不够放开。今后还得注意把新课标的理论要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3
一、教材解读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在精读这篇课文时,要讲究文本与批注的对照,在比较中,指导学生习得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后,完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部分属于课内迁移运用环节,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要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认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谜、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
2.学习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读法,导入新课
1.回顾第9课《竹节人》中了解到的新的阅读策略。
2.师小结: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板书)。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学习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板书)。
(二)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PPT出示导语)快速阅读课前导语,从中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阅读目的。
1.生读导语。
2.交流本课的主要内容、阅读目的以及快速找到答案的方法(提取导语中的关键信息)。
这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的阅读目的是弄清“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三)带着任务,自主阅读
1.(PPT阅读任务)带着阅读任务去自主阅读,看看能否达到阅读目的。阅读时注意以下问题(PPT出示):
(1)在明确阅读任务后,你详细阅读了哪些内容?跳过了哪些内容?
(2)详细读的部分,为了达到阅读目的,你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如果读到了可能不准确的信息,你打算怎么处理?
2.汇报交流
预设:第1自然段与阅读目的没有关系,可跳过去。后面的部分需要细读。有些不影响理解内容的专业术语也可跳过去。发现了不太确定的信息,把它圈画出来,课后再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确认。
(四)借助旁批,梳理读法
1.阅读文中的旁批,看看这些批注对应的是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哪些阅读方法?并将自己刚才的阅读方法和批注中的方法进行对比。
2.交流、梳理
(1)(PPT出示批注1)
第一处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浏览课文的方法。(板书:浏览课文)浏览课文可以帮我们迅速找到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过滤掉不相关的内容,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2)(PPT出示批注2)
①第二处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板书:寻找中心句)中心句可以帮我们快速抓住这个自然段的意思,好让我们决定接下来是否需要细读这个部分。
②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阅读第2~9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可以尝试根据关键词或关键信息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自然段: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
第4自然段:水星等六大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自然段: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第6自然段:探测器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
第7自然段: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第8自然段: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第9自然段:陨石上的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师小结:这些段落的意思我们了解了,后面再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时就能快速决定哪些段落可以跳过去,哪些段落该细读了。
(3)(PPT出示批注3)
①第三处批注在第3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板书:圈画关键词)
②圈画第3自然段3的关键词。(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师小结:这几个关键词就理清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所以说,圈画关键词可以帮我们很快把握住整段话的意思,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4)(PPT出示批注4)
①第四处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板书:提取关键信息)
②第4自然段中,可以提取出哪些关键信息?(水星、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PPT出示批注5)
第五处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运用的是比对筛选的方法。(板书:比对筛选)因为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我们要善于通过比对筛选,去伪存真,避免走弯路。
(6)(PPT出示批注6)
第六处批注在第8自然段的旁边,这条批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课文中提到的最新证据也只是1975年的,距今已有40多年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搜集、查找资料,以获得更全面、更新鲜的信息,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目的(板书:查找资料)。
3.小结:这几处批注给我们提供了这几种阅读的方法,当然,阅读方法不仅仅只有这些,凡是能帮助我们达到阅读目的的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五)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这些阅读方法,去解决课后两个阅读任务,完成学习单(PPT出示任务、学习单):
学习单
请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需要关注的内容,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阅读方法得出结论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2.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阅读方法得出结论
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
第3~9自然段①判断哪些天体有生命存在时(圈画关键词);
②分析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时(提取关键信息);
③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时(提取关键信息);
④进一步考察其他星球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时(查找资料)。科学家是根据天体上存在生命的四个必备条件来判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
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第5~8自然段文中提到的探测和研究都是之前的成果,所以除了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外,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六)拓展延伸,巩固读法
1.总结:刚才大家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同,我们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拓展:请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要求,课后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和《少儿科普百科全书》,在阅读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七)识字写字,凸显策略
1.观察字形,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2.重点指导:“谜、倾、御”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部件本身就是一个合体字,要注意留出足够的位置。
七、板书设计
10宇宙生命之谜
浏览课文
找中心句
圈画关键词
阅读目的——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提取关键信息
比对筛选
查找资料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体会劳动的辛苦,培养劳动习惯。
2、识字15个,巩固学过的字,并进行渗透性识字,知道反犬旁、鸟字旁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会写8个生字。
3、用“愿意”口头造句。
4、熟读课文,并能创造性地表演。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5个。
2、体会劳动的辛苦,知道劳动是光荣的,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教具准备: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头饰、课件、录音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演唱歌曲,激情导课。
1毖莩歌曲导入:出示丁丁和冬冬唱歌图,问学生: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在唱歌呢,你想知道他(她)们在唱什么吗?(想)出示《劳动最光荣》你想唱吗?(学生唱歌)
2毖生自读歌词,读后谈知道了什么(学生谈:雄鸡唱歌叫醒花儿,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要*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
3苯淌既耄盒腋5纳活哪里来?要*劳动来创造,小动物们都爱劳动,小母鸡也很爱劳动,它在种稻子呢!(出示小母鸡种稻子图)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对课题质疑。(小母鸡在和谁种稻子?小母鸡怎样种稻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崩鲜Ψ抖痢缎∧讣值咀印房挝哪谌荩学生边听,边感知课文内容。
2毖生汇报自己知道了什么。
3备据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板画。(贴上小鸭、小猫、小猪图)
三、游戏识字、巩固运用。
(一)游戏识字。
1毖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标记生字。
2弊鲇蜗罚翰烧“聪明果”
教师课件显示“智慧树”,“树”上结了很多“聪明果”(果子覆盖着生字),“聪明果”有多种颜色,喜欢哪种颜色就摘哪一个。
师导: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有收获,下面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看哪个小组同学收获得“聪明果”最多。
3毙∽楹献餮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用自制的生字卡练习,可以通过听读、借助拼音等识字)
4弊鲇蜗罚翰烧“聪明果”
(采取小组比赛形式,各小组让别的小组挑一名同学参加比赛,看哪组取胜)
(二)练习巩固。
(1)说说哪些字带有下列部首
鸡、鸭、猫、猪、
(2)读一读,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小母鸡把稻谷种子种在地里。
我们还学过了哪些多音字?(学生回答,显示)
种 只 数
(3)读一读:小鸡小鸭小猪小猫她们自己明年愿意
(4)照样子说句子。
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锄草吗? 你愿意和我一起收稻子吗?
——愿意——? ……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笔ι共同学习“小母鸡找小鸭帮忙种稻子”一部分。
(1)指名读。
(2)学生汇报知道了什么,先板贴小母鸡种稻子图,后板书:(种、怕、弯腰)
(3)学生质疑。
(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评议。
(5)表演。
(6)总结学法:读、说、问、演
2、毖生自由学习其它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2)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汇报。(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方式学习。)
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后评议;
说:读后知道了什么?贴小母鸡锄草图、收稻子图,板书(手起泡、怕脏)。
问: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如果学生没问,可由教师问)(通过讨论,板书:种锄草收)
不怕弯腰→不怕手起泡→不怕脏、苦
演:让学生戴着头饰表演,其它学生评议。
3、贝丛煨员硌荩
又过了一年,这时小母鸡又要种稻子,她又找小鸭、小猫、小猪帮助她,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呢?小组内续编故事。并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二、、小结:
1、学生小结:结合板书从内容、思想、学习方法来说。
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劳动果实是*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劳动是光荣的,我们以后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布置作业:
发下卡纸,让学生回家在爸爸的帮助下一起订《劳动公约》。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5
教学目的
⒈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⒉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⒊揣摩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⒋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奥运会上,女排姑娘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五星红旗在高昂的国歌声中徐徐身升起,我们激动兴奋,我们为中国而骄傲,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同学可知道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夺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的桂冠;1982年夺得第九届世界杯女排锦标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再登冠军奖台,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宏愿。那时的女排令全国人民为之热血沸腾,女排的精神鼓舞着亿万探索前进的人们。女排的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女排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当时的女排队长孙晋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看看她究竟有什么法宝,让女排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长城。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及读不准的字及值得积累的词语)
一锤cuí定音从容不迫pò 化险为夷yí
眼花缭lióo乱梦寐mèi以求袅袅niǎo青烟
亲昵yī 婉wǎn转璀cuǐ璨càn 饶恕sù 暗礁jiōo 默契qì
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一句话把事情最后决定下来。
从容不迫:做事得心应手,不紧张,不忙乱。
化险为夷:
眼花缭乱:看到纷繁或新奇的东西而使眼睛发花,感到迷乱。
梦寐以求:睡梦中还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
袅袅青烟:回旋上升的青色烟气
璀璨:(珠玉等)光亮鲜明。
默契:形容彼此无需用语言表达,即可心灵相通。
饶恕:宽恕;该处罚而不给予处罚。
暗礁:比喻潜在的障碍或危险。
三、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感受:
㈠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记叙了女排队长孙晋芳的事迹,赞美了她刻苦训练,勇于拼搏的精神及率直、聪慧、胸怀宽广的个性。
㈡文中主要写了孙晋芳的哪些事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⒈雍容大将,技艺高超。
⒉苦练球技,挥洒自如。
⒊误会郎平,开阔心胸。
⒋了解队友,配合默契。㈢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孙晋芳怎样的体育精神?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
(同学交流、总结)
团结:与郎平消除误会;
拼搏奋进:走廊练球的场景
四、学生小节本课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
五、作业:
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㈠本文文词精美而富有哲理,精选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⒈原来漂亮蓬松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去了。运动衣衫得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
(生动的描写出孙晋芳训练时肯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⒉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边闪开,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
(通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晋芳的球技,形象衬托出她传球技艺高超。)
⒊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
(用比喻写出孙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
⒋孙晋芳恨自己心胸不宽阔,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决心继续磨炼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
(暗礁比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心。)
⒌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
(外貌描写中渗透出人们对孙晋芳的喜爱,可见抒情十记叙的文字更加感人,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⒍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就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
(形象地写出孙晋芳在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三、作者在文中对孙晋芳个人的作用如何作高度评价的
作者把孙晋芳比喻成连接珍珠的金线,这个比喻打的很好,形象生动的写出孙晋芳在女排中发挥的作用,类似的比喻你也能打两个吗?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部精彩的戏,那么孙晋芳
如果把女排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孙晋芳
四、每一份成就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奋斗,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也是全体队员拼搏的结果,而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给孙晋芳一半合适吗
(是她组织全队的进攻,为得每一分创造了必要得条件,如果没有她,女排便没有了灵魂,也就不会取得辉煌得成绩。)五、那么孙晋芳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五、“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是运动员恪守的体育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谈谈你的经历。
六、在各行各业中有许多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你知道的有哪些,讲给大家听听。
七、本课小结
八、作业
请描写你熟悉或喜欢的一位运动员顽强拼搏的镜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