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10篇

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小编分享了10篇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腊八节的寓意 篇一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八,寓意是祈福、祈求丰收、祭祀先祖等。

腊八节,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汉应劭《风俗通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的传统习俗 篇二

喝腊八粥

在中国,腊八节当天要喝腊八粥,而腊八粥也称为七宝五味粥。喝腊八粥这个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中最早起源于宋代,在腊八节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而到了清朝,喝腊八粥更是盛行的习俗了,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

祭祀

腊八节这一天原本就是祭祀的日子,即使到了现在,还有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其中腊八节的祭祀对象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制腊八豆腐

腊八节的其中一个习俗是制腊八豆腐,这一习俗主要在安徽黔县盛行,制腊八豆腐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其中做法是: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而“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

吃冰

吃冰也是腊八节的一个习俗。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泡制腊八蒜

腊八节的习俗也有泡制腊八蒜,在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

吃腊八面

在腊八节这一天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

腊八节前后,正是传统的大扫除的时候。洒扫庭院、清扫、整理所有的屋宇,将一年中积存的杂物归置好,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这个习俗,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让家居环境焕然一新,不吉之气息一扫而去,腊八节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多利祈福。

腊八节的来历 篇三

一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他看到芸芸众生深受生老病死的。痛苦折磨,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于是舍弃王位,出家修道。他苦苦修行六年,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六年间,释迦摩尼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经受的苦难,于是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解放前,各地佛寺于腊月初八,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吃了这种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二说,相传在上古的时候,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他的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迷信,害怕鬼神,他们认为大人孩子中风得病、身体不适都是由于恶鬼作祟。而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三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而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离家路途遥远,粮食不能及时送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于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四说,当年岳飞率部抗击金兵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百姓闻知,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千家粥”,精神倍增,大获全胜。这天正是腊月初八,人民怀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以纪念抗金英雄岳飞,终成习俗。

五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贫穷,他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路过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把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朱元璋冷饿交加,饥肠辘辘,他在房子里到处寻找能充饥的东西,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为了纪念受难时“吃粥”的日子,便把农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那天吃的五谷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六说,相传很久以前有户农家,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度日。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早出晚归,精耕细作,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瓜棚遮天,鸡鸭成群,一家三口,不愁吃不愁穿。老俩口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了,常常拿些五谷杂粮接济人家。老人一再教育儿子“只有勤俭持家,才会一辈子不受穷”。可是儿子不听劝,父母死后,他仍然游手好闲,结果饿死在破草房里。人们给他收尸时,从他家的草房中扒出半碗五谷杂粮粥,此日正是农历腊月初八,为了不忘老人“勤俭持家”的教导,从此乡亲们就把五谷杂粮粥叫做“腊八粥”。

腊八节不能做什么 篇四

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一年之中总有几天时间,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说是忌讳,是有讲究的。

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另外一种说法:“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吃腊八粥不过午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年味”日渐浓郁起来。

在我国,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已流传千年之久,但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还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腊月不搬家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这听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学道理的。

但是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旺旺人气。之所以有“腊月不能搬家”的说法无非是顾忌人住进去会手脚冰冷,对身体不利,而现在对于拥有家居暖气的人们来说,这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腊八节的意义与价值 篇五

腊八节植根于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意义。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因为小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腊八粥的由来 篇六

腊八粥的由来,据说和释迦牟尼修道成佛有关。据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在他决定放弃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牧女,牧女给他呈献了乳糜,他喝了之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修成正果。为了纪念此事,佛教徒就在这一天举行法会,用米和一些果物煮成粥供佛。这个粥,就被叫做“五味粥”,又名“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就把粥送给门徒和善男善女们。到了宋代,民间就逐渐形成了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腊八节的风俗 篇七

1、腊八粥

腊八粥营养价值丰富,暖胃驱寒,所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是必须的。

2、腊八豆腐

安徽省有晒制腊八豆腐的习惯,这一天把小黄豆做成豆腐,切成块,中间挖洞放盐水,在太阳下烤晒,慢慢晒干,味道入口松软、味咸带甜,非常好吃。

3、腊八面

陕西省一带,用豆类、面做原料,面做成韭叶面,红豆提前一晚泡水,第二天熬汤把豆子煮熟,用中火煮面。面煮好后放葱花有泼面,这就叫腊八面。

4、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5、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6、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7、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腊八节的风俗 篇八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由来已久,最早始于宋代。每逢腊八,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繁多,争奇斗艳。最为讲究的是在白米中搀入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余种。

还有的人家,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放在锅中煮。最为有特色的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它是由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小狮子。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节是什么节日 篇九

腊八节是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在腊八节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增加很多的美食,因为各个地方的生活差异,所以美食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只要你去的地方多了,就能感受到。

腊八节的经典古诗词 篇十

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虞集 〔元代〕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

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赵万年 〔宋代〕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顾梦游 〔明代〕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

夏仁虎 〔清代〕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日夜直

曾国藩 〔清代〕

翻从官宿得闲时,仙掖深深昼掩帷。

静向古人书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浓饘说献宫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门外望,并阑冰合柳枯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编为大家分享的10篇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腊八节的风俗及寓意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