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以少胜多的历史典故
以少胜多(yǐ shǎo shèng duō)指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的敌人。其出处为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古代三大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国的这些典故的详细内容。
火烧赤壁
东汉未年,曹操在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统一了中原之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又亲自统率20万大军,号称80万沿长江东进,企图夺取东吴的江南六郡,然后逼迫孙权投降,进而统一中国。
就在这个时候,屡屡失败的刘备被迫退守到长江南岸的樊口(湖北省鄂城西北);而孙吴国内的投降派占据上风。在此困境下,诸葛亮受刘备的委托,独身一人前往东吴柴桑(今江西九江)会见孙权。诸葛亮舌战群儒后,孙权坚定了与曹操决战的决心,孙权和刘备联兵5万,共同抗曹。208年,孙、刘的军队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由此双方拉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由于曹操的军队是从北方而来,因此不善水战,初次交锋失败,曹操随即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二人在江北训练水军,而周瑜利用曹操谋士蒋干游说的机会,巧施离间计,使曹操斩杀蔡瑁、张允。
北方的士兵不习惯坐船。江面上又时常刮大风, 小小的船只在江中摇曳,真叫人受不了。将军们、士兵们, 十有八九都晕船, 动不动就”哇哇”地直吐, 有的干脆连饭也吃不下,更别说在船上打仗了。曹操失去善于水战的指挥,一时愁眉不展。此时,有个叫庞统的名士献上“连环计”—将大船、小船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在一起,这样,大江之上,任凭风吹浪打,战船不再颠簸。
曹操正在得意, 没想到东吴的人已经看出了毛病。周瑜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暗喜,连环计正是他计划中的一环,决心用火攻打败曹军。但是,万事皆备,只欠东风!当时正值隆冬,长江之上多刮的是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了曹军,反而会烧到自己的战船,周瑜为此寝食难安。能知天文地理的诸葛亮看出周瑜的心思,早已预测冬至前后将会有一场很大的东南风出现,于是自告奋勇,筑神坛,要“借”一场东南大风给周瑜,好助他一臂之力。周瑜听后惊喜万分,同时又得大将黄盖以死相助,用“苦肉计”骗得曹操的信任。
一日,东南风起,江上白雾茫茫,曹操在长江北岸静候佳音。黄盖按照事先的部署驾着二十余只载满油料和硫磺等易燃物的干草战船(这种外有帷幕的船,即蒙冲斗舰),在帷幕和雾天的掩护下,迅速接近了曹操的战船。操知是黄盖船只,笑说:“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曹操和众将校正在观望,突然听黄盖一声令下,点燃干草,二十余艘火船在东南风的劲吹之下,直扑曹操的战船,火势借着风势迅速吞噬了曹操的水军战船和水寨。刹时间,江面上烟火冲天。曹操的战船连在一起,一船着火,几十只船跟着着火,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火从江面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岸边的曹营也变成了一片火海。操军烧死淹死的无数,余下的冒着烟火突围,四散奔逃。曹军正在哭爹喊娘,孙、刘联军同时乘势水陆并进,将曹操的大军全部消灭。曹操无奈之下从华容道侥幸逃得性命。
赤壁一战,为以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从这一战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作战中火攻的威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运用的好就可以轻而易举歼灭所有敌人。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夷陵之战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当时双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矛盾才暂时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
名师点评:文章很有说服力,也发人深思。从写作上来说,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主题凝炼、集中,议论深刻、有力,读起来深受教益。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语言华丽而不失韵味,行文流畅,将秋叶与黄昏人生巧妙的结合起来,作者借景抒情,托物咏志,很有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