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

第1篇:《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

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

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情感:

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

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探究讨论,适度引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点燃*

欣赏美好生活的画面,结合《桃花源记》中的*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走进古人的理想境界,学习《大道之行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1、出示目标:

知识:

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

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情感:

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

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3、指导朗读,熟悉内容

(出示朗读提示)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

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

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e.“是故”承上作结一顿;

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同桌交流疑难,结合注释,解决问题。

关键字词:

亲:以……为亲,动词。

归:女子出嫁。

谋:奸诈之心。

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

乱:*。

贼:害人

(3)小组共同疏通文意。

5、学生自读课文,围绕学习目标提出疑问。

①什么是大同社会?什么是大道?

②大同社会和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之处?

③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同桌讨论不懂的问题,无法解决的提交小组。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每个小组向老师提供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参考*:

1、大同即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2、安定和平幸福等

3、人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言之有理即可。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夺冠。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贼,指害人。作,兴起。

2、小组展示课文翻译,集体评议

五、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畅所欲言:你渴望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在那样一个生活环境中你会怎么做?

课堂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本课知识体系

1.字词

亲矜分归谋外户乱贼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2篇:大道之行也课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矜(guān)分(fèn)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齐背课文

第3篇:《大道之行也》课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矜(guān)分(fèn)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推选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第一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加深对的理解,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再如,从“往来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是一个“男有分,女有归”的理想社会。第二题从正面设问,引导学生挖掘当前社会的积极健康因素,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五、齐背课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