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防范策略

利益冲突的表现、原因及其防范策略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根据这一精神,2023年**的《廉政准则》提出了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中防止利益冲突的要求。这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的系统*和有效*。

一、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所谓利益冲突,是指*官员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利益、个人声誉等等。利益冲突走向极端,就会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导致*发生。

公职人员发生利益冲突时,其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合理解决,任其发展,就会产生*现象。实践*,*案件中,有不少是由利益冲突引起的。就是说,先有了利益冲突,然后就容易导致*现象的发生。在危害程度上,*比利益冲突显得更为严重,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也更大。换言之,有利益冲突不一定有*行为,而*过程则或多或少夹杂着利益冲突,它是利益冲突的严重后果。

利益冲突最容易发生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交界处,可以梳理为交易型、影响型、复合型、集体型四种类型利益冲突。

交易型利益冲突。就是官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接从利益关联者那里收取私人利益。比如一些官员对房地产行业有管理审批权,以超低价从房产商那里买房或直接受贿;对矿产资源开发有管理审批权的官员入股煤矿、投干股等等。

影响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自己或亲友的私人利益。如利用职权打招呼、递条子,给亲属安排工作,介绍工程给老乡、战友等。

复合型利益冲突。即公职人员具有公私双重角*,利用公共权力的影响力,在公务过程中以公共角*的身份参与私人事务,从而为自己、亲属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人利益。典型的有自己开公司、兼职,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为私营企业老板谋取利益提供方便,离职或退休后,接受照顾过的私营企业或中介机构的高薪聘任,曲线敛财。

集体型利益冲突。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前期,党政机关、政法机关、*队武*部队经商办企业之风,以及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行业垄断、单位私设“小金库”等。

二、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

1、体制机制因素:权力相对集中和透明度不高。权力部门拥有决策权、行*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各种权力。由于权力相对集中,一些权力行使不规范、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环节上,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少数领导干部因个人私欲膨胀、暗箱*作,为自己、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提供方便。从近年来我们查处的每一起案件中,都可以

发现权力*纵资源配臵和利益冲突的影子。

2、法规制度因素:法规制度不完善以及执行不力。2000年的《不准在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个人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的活动》首次提到“利益冲突”问题。其后,在具体的廉政建设中,*和*对防止利益冲突做了一些具体规定,如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主管行业的部门和行政机构的领导干部,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分管上述部门和行政机构的领导干部,其配偶、子女不准在该领导干部管辖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与该领导干部管辖的行业业务相同的经商办企业活动??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对利益冲突问题的重视。尽管制定了这些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制度,但从立法角度看,还很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这些制度规定散见在各种准则、条例、报告之中,很不系统;二是制度规定约束的对象各不相同,原则、尺度很难统一;三是根据某一阶段中心工作制定的许多“不准”,具有时效*和局限*,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过时”现象;四是个别制度规定设计不科学,难以起到防止利益冲突的作用;五是大多数规定没有相应的惩罚*条款,缺乏可*作*。由于种种弊端的存在,以至防止利益冲突方面的制度规定执行效果并不好。

3、传统观念因素:传统价值观和利益观根深蒂固。从文化传承来看,“学而优则仕”一直是公认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官员们是利益的支配者、施与者、甚至是享用

者,而作为利益真正创造者的民众,许多情况下则成为利益的奉献者、企望者、受施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利”是“官”的附属品,“官”是“利”的代名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本*始终难以改变。尽管《*》申明,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时强调,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但就是有少数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出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抵触、冲突和侵害。

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人情味”和潜规则。由于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延续,*是一个十分讲究人情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是靠亲情、乡情等人情关系维系的。大家需要办什么事、或碰到什么困难了,都会很自然的想到找人、找关系来帮忙。正是浓厚的人情关系和潜规则,使一些公职人员模糊了是非标准,这种人情和私利不恰当地影响到他们履行公共职责,他们就存在现实的利益冲突了。

5、干部自身因素:少数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淡薄和自律不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少数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放松思想改造,理想信念滑坡,法纪观念淡薄,经受不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发生扭曲,他们往往当其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私人利益两者发生冲突时,会选择牺

牲公共利益而获取私人利益。

6、法纪执行因素:对利益冲突产生的*行为惩处不力。利益冲突有时处在法律制裁的边缘,即使被发现,公务员也不会受到刑事处罚和经济制裁,至多是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利益冲突不仅成本低,而且行为安全,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公务员涉入利益冲突的心理期望。

三、防止利益冲突的对策

任何社会都存在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难免的,关键是要防止利益冲突恶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

一要加强从政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是提高公务员伦理能力和廉洁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应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把廉政教育和伦理培训、个人信仰教育与平时的修为作为官员的重要培训内容,帮助公务员加强对利益冲突问题的认识和对伦理法规的把握,帮助他们从心灵上按照自己的信仰行事,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精神和服务意识,促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廉洁要求,防止思想变质,从根本上解决官员寻租制度的各种行为,才能有效地解决利益冲突等相关问题。

二要落实财产申报制度。通过财产申报来防止利益冲突是*社会的通行做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止和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官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起到早期*报的作用。当前,应把申报主体扩大至全部公务员,特别是高

包括不动产、动产、有价*券、债权、债务以及无形财产权及与职位有联系的个人和团体所赠礼品等;申报资料应由法定刊物公开;申报期限应与公务员整个职业过程相联系,包括就职申报、现职申报、离职申报;加强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尽早进行国家立法。

三要创新利益回避制度。利益回避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正义的程序保障。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从公务回避、利益回避、职务回避、特定关系人回避等多个方面,就具体回避情况作出具有可*作*的明确规定。国家公职人员不仅要回避直系亲属和姻亲的利益,而且要回避商业合作伙伴、亲朋好友以及特定关系人的利益。特别要切断送礼请吃中的利益关系、公务员任职中的血亲姻亲关系及公务员与所处理的公务之间的金钱利益关系;加强对公务员的兼职限制和辞职退休后的从业限制等。为此,有必要吸收世界各国关于公务员经商、兼职等活动进行管理的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全面而统一的《国家廉政法》和《公务员从政伦理法》。

四要加大监督处理力度。要紧密结合巡视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利益冲突情况的监督检查;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举报领导干部发生的利益冲突问题;通过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免职、责令辞职等多种形式,及时对发生的利益冲突问题作出处理。当前,要坚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防止利益冲突的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配

偶子女经商办企业、公职人员参股投资、兼职取酬及离职后高薪应聘私企和外企等问题,建立健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分离的有效机制。

五要健全防止利益冲突保障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和严肃*。从公共资源配臵看,在*投资领域,应合理界定投资范围,健全项目决策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在企业投资领域,要严格执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从公共资产交易看,要完善交易制度支撑体系,推进交易市场整合,加强市场中介机构监管。从公*品生产看,要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公共部门行政执法。

第2篇: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形成演化及其实现论文

内容摘要:模块化生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概念,从*化、规模经济、需求的多样化和个*化、模块化设计和制造四个方面分析了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形成演化,从模块划分、基于功能模块的模块化设计、基于虚拟企业的模块化制造网络、基于多品种流水线的模块化装配四个方面探讨了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实现。模块化生产方式的研究对大规模定制的实现以及企业满足市场多样化、个*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关键词:模块化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形成演化

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使生产方式由单件小批生产、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向模块化生产演化。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促使企业不断寻求既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多样化、个*化需求,又能够低成本为顾客提供定制产品的新的生产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模块化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因此,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产生有其必然*。

(一)*化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前提条件

传统生产方式下,*化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交货期的缩短及顾客消费需求从数量消费、质量消费向个*化消费的转变,传统的*分工不再适应竞争的需要。模块化是在传统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各个细分部分按照功能原则重新聚合的过程,这种思想体现在模块化生产方式中就是:产品被分解成*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在不同的*化企业中*地被设计、制造,而这种“**”正好可以使各模块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强化。因此,*化使模块化生产方式具备了产生的可能*,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前提条件。

(二)规模经济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动力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是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但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化的市场环境下,满足顾客需求与实现规模经济往往是矛盾的,即要满足顾客多样化、个*化需求就难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模块化尤其是模块化设计的广泛应用是企业在技术、产品上的一大创新,模块化生产方式正是利用模块的标准化及通用化,通过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模块化装配,通过产品的多变*与零部件标准化的有效结合,通过模块的批量生产,在满足顾客定制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规模经济,降低了企业成本。因此,模块化生产方式是一种更能适应当今市场竞争的生产方式,是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有力手段。

(三)需求的多样化与个*化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必要条件

大规模定制是当前满足顾客多样化、个*化需求的一种方式,当在单个企业内部实施大规模定制会造成企业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因此,应用模块化生产方式,通过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模块化装配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高效、低成本生产。首先,通过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功能模块划分,利用模块的相似*来减少产品结构和制造结构的变化,最终借助模块的选择和模块间的组合达到在保持产品多样*的同时控制产品成本的目的;其次,通过将顾客的个*化需求渗透到产品的设计阶段,从开始的设计阶段到最后的交付阶段,整个生产过程都体现了顾客的个*化需求,大大提高了顾客满意度;最后,模块化制造、模块化装配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因此,快速满足顾客多样化、个*化的需求是模块化生产方式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必要条件。

(四)模块化设计、制造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充分条件

产品的设计、制造方式决定着产品装*式,从而决定着产品的生产方式。模块化设计、制造超越了传统的设计、制造方式,通过将产品划分为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将生产对象由传统零部件转变到模块上来,再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装配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模块的标准化、通用化,导致以模块为生产对象的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的产生,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引起产品装*式由传统装配向模块化装配的转变,从而导致生产方式向模块化生产方式的转变。因此,模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促进了模块化生产方式的产生,是模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充分条件。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实现

(一)合理的模块划分是实现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关键

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前提,而模块化设计是实现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基础,因此,模块划分是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关键环节。模块划分的粒度对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模块划分粒度越细,越有利于客户参与产品定制设计,但由于组成产品的模块数增多,使得装配接口增多,装配时间加长,装配精度下降的可能*增加,从而使交货期延长;模块划分粒度越粗,越有利于产品装配,但客户的需求又较难满足,因为客户一点小小的要求,则可能导致整个模块的重新设计,从而增加成本及生产周期,交货期延长,客户满意度下降。针对模块化生产方式的特点,在考虑顾客个*化需求的前提下,以功能为基础,以结构为载体,根据产品的物理、几何特征,进行面向制造、面向装配的模块划分,简化模块化制造、装配过程,减少运输、等待时间。

(二)基于功能模块的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模块化生产的价值核心,也是企业最大价值所在。企业在接到顾客的订单后,首先确定现有产品及模块的重新组合能否满足顾客需求,以现有产品或模块的重新组合即可快速、可靠地向顾客提供所需的产品,不必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否则,通过采取现有模块改进、专用模块设计及其接口设计来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

现有模块改进。分析顾客的个*化需求后,先从模块库中找到相似的模块,再对该相似模块采取改变或替代某些要素,添加某些要素,改变某些接口以及局部功能更新,提高模块*能等措施,争取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尽可能满足顾客需求。现有模块的改进较模块的重新设计经济有效,周期短,更容易为企业所接受和采纳。

专用模块设计。当标准模块或通用模块库中没有与所要求模块相似的标准模块,无法进行现有模块改进时,就需要采用专用模块设计。专用模块化设计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考虑经济*原理,即在设计中考虑通用化、系列化等因素,以便实现专用模块向通用模块的转型。

接口设计。接口的作用是传递功能。为扩大模块通用*,接口设计必须解决其互换*和兼容*问题。模块的接口分为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内部接口主要实现模块内部的互联,它是一种专用接口,而外部接口主要是实现模块间的连接。因而,充分考虑各类产品的接口结构,使设计的模块具有多种接口,以实现不同产品的互连,即要扩大接口的兼容*,兼容*是解决模块更新、加大模块重复使用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必要的兼容,对较复杂的接口,可设计接口模块。

(三)基于虚拟企业制造网络的模块化制造

模块化生产方式将虚拟企业制造网络和模块化制造相结合,实施基于虚拟企业制造网络的模块化制造。基于虚拟企业制造网络实际上是核心成员企业在对新产品进行概念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并对每个模块的*能、参数等关键指标标准化之后,就每个模块在众多的*企业中挑选出最优合作伙伴。制造网络中,核心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产出需求和新市场的出现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成员企业根据其核心能力、优势资源承担相应模块的制造,因此,各成员企业作为组成虚拟企业制造网络的*的子系统,各自专注于自己专长的项目,每个成员企业仅仅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显示其外部功能。而各成员企业的内部功能,由各成员企业自身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减少资源在集成过程中由于各个成员企业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内耗,降低联盟内的交易费用,从而真正把各成员企业的专长、知识、信息、核心资源优势集中起来,以最短的反应时间、最少的投资、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化的需求;也使各个成员企业可以更好地集中自己所有的资源作自己所专长的工作,以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基于多品种流水线的模块化装配

模块化装配,即先通过零部件的组合装配出具有不同功能的模块,再根据产品的结构、功能选择满足要求的模块,通过模块的组合装配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因此,模块化装配的基本单元是*的模块。针对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个*化特征,模块化生产方式可采用多品种装配流水线,基于多品种流水线的模块化装配要求做到产量、品种、工时及生产负荷的均衡以实现生产平稳,产品结构转换迅速,设备调整时间短,快速响应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企业的装配线多是基于顾客订单的装配线,装配过程具有动态*。因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模块化生产方式下的模块化装配。

产品组合。模块化生产方式下,模块的宽度、深度决定了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进而影响产品装配的效率。模块化装配按照模块的相似*进行装配线的任务分配,实现模块的并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因此,对产品组合合理的分析、分类是进行产品的装配序列规划及生产线平衡的依据。

装配序列规划。模块化装配下,产品的装配分为模块的分装和产品的总装,模块的分装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及销售历史进行预测*装配,各模块在不同的装配线上实现并行装配,因此,不必考虑分装模块的装配序列规划;在产品的总装阶段,则必须考虑产品的结构特征、装配的工艺*、模块接口的特*等因素,根据组成产品的模块数量和类型最少、装*向、夹具变换次数最少、装配的层次化、并行化等模块装配序列规划原理,确定模块化生产方式下装配的装配序列。

装配线平衡。模块化装*式下多品种装配流水线上的节拍为各种产品的平均节拍,而各种产品在工序上的工作节拍因产品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不能按平均节拍来平衡线内各道工序的生产能力,而应以计划期为单位结合顾客订单的交货期及生产的提前期进行生产线的平衡。生产线平衡后即可以模块为单位,在坚持“构成产品的模块数量和类型最少”的原则下,进行产品的模块化装配。

结论

模块化生产方式是模块化理论渗透到制造领域形成的更具灵活*、适应*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下,企业不再需要把所有生产工序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将生产工序进行模块化分解,外包给其他经营单位,或者从市场上采购模块部件,因此,模块化生产适合于顾客需求多样化、个*化的大规模定制。当然,实施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是产品的可分解*,即该产品既能被分解成若干零部件又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失去原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苟昂,廖飞.基于组织模块化的价值网研究[j].*工业经济,2005(2)

2.余东华,芮明杰.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工业经济[j],2005(10)

3.朱文藻.模块化设计技术在大规模定制中的运用研究[j].技术经济,2005(4)

第3篇:《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读后感600字

时间的脚步已悄悄迈向20**年,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始终坚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最近,我翻看了一本今年的幼儿教育杂志,这是一本一线教师*实践的教育书籍,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里面的几个版块的内容非常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一本一线教师参考学习的好书籍。

在这本杂志中,我最喜欢的栏目内容是:“教育经验”、“点题征文”、“教养笔记”,等。其中,我细细品味地看了一篇“从孩子的行为反思冲突解决策略”的文章,此文以记录片《小人国》中的片段来反思教师对于幼儿的行为的解决策略,看了之后对我的启发很大,同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一线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和问题发生,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应对幼儿的行为?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育机智是相当重要的,文中的李老师从一个小细节反思,教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特别是处理孩子冲突时,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来解决冲突,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地解决策略。如:冲突本身不严重的话,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淡化的方式来处理,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总之,有时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时,也需要考虑照顾到当事人的情绪情感。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情绪情感和*格正在发展的幼儿,如果我们很教条地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可能会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对内心真实感受的尊重,那我们的教育又该如何让孩子们去追求“真善美”呢?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孩子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更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也更加能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