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东汉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汉朝是一个风光的是的,但是每个朝代都免不了共改朝换代,下面就是东汉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黄巾起义:
发生在东汉末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组织形式的大规模起义,贫苦农民在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
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
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
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
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东汉衰败的原因:
1.统治阶级的腐化;东汉末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到灵帝时,公开卖官鬻爵,官员为了攀升,开始大肆搜刮,导致百姓难以生存下去。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后期皇帝几乎是幼年即位,皇帝身边的宦官外戚开始相互残杀,交替专权。
由于中央政府的常年混乱,地方豪强开始逐渐膨胀。
3.党锢之祸导致了言路闭塞,有识之士遭到终身排挤。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特点:
利用道教组织动员群众,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突出特点。
东汉衰落的真正原因是黄巾大乱吗
一般我们在说朝代衰败的原因的时候,总希望说是什么封建制度的原因,导致了官员盘剥百姓,土地兼并,到底民不聊生什么的。
以前我对此也深信不疑,可现在却觉得比较扯。
当然,也可能是我的认识浅薄。
就汉代末年来看,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只能造反以求生存呢?没有。
汉代末年,曾经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可是黄巾起义是因为老百姓活不下去吗?不是的。
参加起义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像张角一样,有手腕,有头脑的野心家,一种是在各地流窜的流民。
起义之前,曾经有官员建议朝廷要加强对流民的约束,擒拿匪首,自然可以把祸事在萌芽阶段扑灭。
可是朝廷没有采纳。
以至于起义爆发。
大凡起义,尤其是中国的农民起义,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压迫,对官员,对文化都有着深深的仇视,加上大都没有文化,更谈不上有什么起义的纲领,于是说到之处,烧光,杀光,抢光。
于是,历朝史书,包括野史演义,都对黄巾军评价急坏。
这是事实。
当然,最初的流民产生,以及起义爆发之后不能及时扑灭,都要归咎于朝廷的失政。
光武帝刘秀以豪强起家,称帝之后又纵容豪强,于是在汉代,渐渐形成豪门势力,以至于到三国两晋形成把持国政几百年的士族势力。
这些豪强大肆侵吞土地,而百姓为了躲避沉重的朝廷赋税,往往也主动把土地挂靠到士大夫门下,使得朝廷收入锐减。
而东汉皇帝多年幼,以至于朝廷的执政者大都是外戚势力或者宦官势力。
这些人毕生都忙着如何击垮政敌,免除死亡,哪里还有心思关心民生。
但是,我个人觉得汉末大乱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官员体制的弊端。
在东汉末年,看到四处兵戈,担任太常的刘焉别有用心的提出了一项建议,在各地设立州牧,以统管军政。
表面上刘焉是为了国家着想,为了改变刺史权力太轻,无法弹压民变,其实是刘焉自己想借此割据一方。
他曾经申请担任交趾牧,可是有人私下里告诉他益州有天子气,于是又改求益州牧。
之后果然在益州割据,死后儿子刘璋承袭益州,开启了汉代割据之门。
州牧的设立,犹如唐代的节度使,使得地方势力坐大,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刘焉是始作俑者。
而朝廷公卿的决策失误,也是一大原因。
袁绍建议何进引入董卓除宦官,以至董卓作乱;董卓死后,王允不听从赦免董卓旧部的建议,一直郭汜、李漼作乱。
而关东诸侯,以袁绍、袁术兄弟为首,倚仗自己四世三公的资历,或者另立,或者自立,都是得天下更加混乱。
各路诸侯为了生存,更为了扩大地盘,满足私欲,都置黎民于不顾,以至于百姓十存其一,死伤殆尽。
而汉献帝的悲剧呢,也是由于以上原因。
汉献帝少年登基,就被权臣控制。
一方面朝廷公卿徒有虚名,董卓、郭汜等人相继秉政;另一方面,各路诸侯倚仗权力,打着平定叛乱的名义扩充兵力,称霸一方。
而想皇甫嵩、朱隽等臣子有拘泥于所谓的君臣忠义,放弃了除掉董卓、郭汜等人的大好机会。
使得各路诸侯一步步坐大,最终无法挽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