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范文(通用20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范文(通用2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征文打过交道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话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父母也从小这样教育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条小道扔小石头。虽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见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并教育我道:“怎么能这样子呢?”“怎么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气,但又委屈地说。“你这样可能会让骑车的人摔倒,这等于是在陷害别人!”爸爸激动地说着,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到我好像意识到了错误,爸爸的口气缓和下来了,继续说:“儿子,你应该还记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骑车摔倒比那样还痛!”我下意识地捂了捂左手,那道伤,令我难忘。这时,爸爸变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捡起来吧。”“好!”

  一个教训,让我知道,我应该小心地做每一个细节,我生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伤害到他人。

  当人,做人还要守时,虽然妈妈没有给我讲这个道理,但却总是用行动告诉我这个道理。每次,和别人约定出行时间时,妈妈总是要提早几分钟到达。她说,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等我们。有一次,我还戏谑道“宁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学着妈妈,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父母的一些举动,总能影响孩子。优秀的品质,就是从中培养起来的。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扬!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2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3

  家风伴我从懵懂无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阶梯上踏上脚印,是它塑造我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记忆中,妈妈教我懂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等。品质方面严格把关。

  时间不紧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发生。外面闪耀的阳光直直的射进了窗户,我们家的争议声又一次直逼耳际:

  “你说你都多大了,干什么都干不好。瞧瞧,让你给你倒杯水,干嘛倒那么满,撒的到处都是。”一向宠爱我的妈妈一边擦着桌上的水,一边又开始唠叨了。虽然说,妈妈的“话匣子”有点烦人,但勉强算得上是“音乐”。就听下去吧。原来今天早上我家来了位做客的阿姨,妈妈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给阿姨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满了。有点不小心,不过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后,妈妈的“低音小喇叭”开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稳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得改正。

  “那么大了,连点规矩都不懂,客人来了也不知道打声招呼,只顾忙自己的。”妈妈一送走客人,回来就又“赠”了我一句。我怎么这么倒霉,长篇大论过后,妈妈竟然一点点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别人,得有礼貌。”从此以后,家里来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声“阿姨好,”右一声“叔叔好。”

  我在妈妈的话匣子里学到懂礼貌,尊重他人,做事专心……我伴着岁月,年龄不断增长,妈妈却毫不松懈。告诉我:“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响你的成长。”我的家风由我的妈妈培养出来,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没错,无形中好的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只要家风好了,国风才会好。

  我们家的家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不辍的改进之风飘在中华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愿我的家庭会因它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4

  家和万事兴,是我们家的家风。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个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万事兴”是事业、家庭、生活等样样美好。可以说,“万事兴”是建立在“家和”基础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妈妈都要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做年夜饭。吃着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来做年糕和饽饽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工作都越来越顺利。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简单,我不一会儿就做好几个。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做饽饽。饽饽分为“大元宝”和大枣饽饽两种。其实,饽饽就是馒头,只不过奶奶家都叫饽饽而已。“大元宝”就是做的像元宝的饽饽。把面揉成圆柱体,再把两边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宝”当然是祝福我们新的一年发大财喽!还有,在元宝饽饽做完后,一定不要忘记插枣喔!插枣时,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问奶奶这是为什么,奶奶告诉我,这样可以生个“双眼皮”,双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宝”,我和奶奶就开始做大枣饽饽。大枣饽饽上插着许多枣,一色的红,可漂亮!或许就是祝我们来年红红火火吧!

  做完饽饽后,就可以包饺子。爸爸擀皮,我和妈妈包。奶奶就没活儿干,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我们包饺子,我们包得更卖力。一个个雪白的饺子服服帖帖地排着队,等待着跳进锅里好好地洗一个热水澡呢!

  当最后一道菜上桌后,年夜饭就开始。和家人一起,吃着饺子,看着春晚。窗外,天空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这是多么幸福啊!

  家和万事兴,是多么普通而又与众不同的家风啊,因为它饱含着我们对家人的祝福和对祖国的希望!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5

  优良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做好家风家教的宣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在新的历史时期,这项工作也面临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的蔓延和渗透,家庭结构变化导致的传统家风家教资源流失,我国成年人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电子产品对家庭日常交流时间的挤压等挑战。因此,倡导和培育优良的家风,让千家万户的日子越过越好,是最深层次的民生

  今天,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

  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城乡文明建设带动家风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长教育。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要放在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要运用各种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制度。

  只有把城市的良好风气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脉中,不断地规范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法,良好家风才能坚实并历经风雨传承下来。只有让一座城市的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生共长,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6

  良好的“家教”之于良好的“家风”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之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睦、和谐、文明、进步也是不可或缺,这个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说它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根,也毫不为过。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是很丰富的,家训、家教、家风就是极具价值的一个系列。《大学》里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正是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点。每个人都是由“家”走入社会的。毫无疑问,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标准、操守品行,乃至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社会由个人组成,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基础。

  良好家风的形成必须靠家教。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已经不自觉地将“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以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并没有将“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这种语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补课的同义词。这难道不让人担忧吗?曾国藩晚年在《与弟书》中写道:“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我们真应该三思其言。

  在传统中国,几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通常在汇聚族人祭祀祖先时,由族中长老领诵,敬谨恭读,这就让族中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这一优良传统曾经被我们自己摧毁并且遗忘;可喜的是,近年来,它已经在民间复苏并且复兴。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诲、训诫,又重新在子孙后代的耳畔响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种子。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不等同于教养,文化不等同于文明。教育必须体现为教养,文化必须落实为文明,才有真实的价值与意义,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都是令人怀疑的。从教养、文明的角度看,家训、家教、家风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7

  长辈不拿筷子,孩子更不能拿;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主动给长辈让座位,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传下来的不同的家风,他们都在代代相传。我的家也不例外,那就是勤俭节约!勤俭节约这四个词话中包括勤奋和节俭,我突然想起了发生在我家里的事来:

  那还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爷爷迎着刺骨的寒风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莫言全集》。回到家后,爷爷连外衣都没有脱下来,就走进了自己的书房,一页一页地,认认真真地阅读起了那本书来。我偷偷地站在一旁看看爷爷,隐约听到爷爷还能读出声音来,可想是多么地认真呀!其实,爷爷是非常的敬佩莫言的,就像他的粉丝一样!只要是莫言写的书,爷爷都会看上好几遍。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电脑或字典上面查找,查到后,就写在一张纸上保存了起来。

  又一次我放学回家后,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一进屋,我又看到爷爷手握《莫言全集》,一动不动的坐在沙发上小声阅读着,都快成了一个老书呆子了!后来,我又发现了一张写满文字的纸,那文字黑漆漆的一片,就像无数只蚂蚁在纸上乱爬一样。我离近一看,哦!原来是爷爷写的笔记呀!可我有些纳闷,纸已经写满了,他为什么不在重新换一张纸呢?于是我问了问爷爷,爷爷告诉我:“这叫节俭!”

  过了一周后,爷爷终于看完了这本书,那一张写满笔记的纸爷爷依然还在留着,好像又多了很多文字,爷爷把我叫到他的身边,对我说:“孩子,你知道么?咱们家有一个家风,是从很久以前就传下来的!现在我告诉你;那就是——勤俭持家!寝室勤奋,俭是节俭。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以前你的太爷爷也这样教育过我!你要学会这四个字,并告诉你的下一代,让他们也知道咱们家有这样一个家风,让他们也懂得勤俭节约和节俭!”从今往后,我也找爷爷说的做,直到现在,几乎也成为了习惯。

  “善美青春,出彩人生”——晒家风。我把我的家风介绍给大家!那你们的家风呢?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8

  好的家风,犹如一根顶梁柱,又仿佛是一阵阵春雨,不断地净化我们的心。

  父母不断用自己的行为感染着我们,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家风。“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这是十几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要听到的一句话。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上街,在路上,我们看到一双衣衫褴褛的夫妇坐在街头,他们跪在地上,任寒风在他们的脸上掠过,我见了,心想:看这双老夫妇四肢健全,一定是出来骗人的,还是快走吧。我想罢,刚踏出一步,爸爸便把我拉了回来,他对我说:“哲哲,你看这对老夫妇多可怜啊,在这样寒冷的冬天,他们跪在街头,该是多么的冷啊,你竟然掉头就走,我教你的,你都忘了吗?”我把爸爸拉到一边,指着那对夫妇说;“您教我的,我一直都铭记在心,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可是您看他们,虽然衣衫褴褛,但他们四肢健全,这不明摆着是在骗人嘛。”爸爸并没有因为我的话离开,他一脸严肃地对我说:“你把爸爸的话铭记在心,我很欣慰,可他们是实在没钱了才出来以乞讨为生的,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说罢,他便从钱包中拿出钱来,给了那对夫妇。我站在那里,久久地回味着爸爸的话,是啊,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人,这句话如同烙印一般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记得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同学们都走光了,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等待着爸爸妈妈,可是等了好久,他们还是没有来。妈妈的话再一次在耳边萦绕,望着外面的倾盆大雨,我鼓起勇气,拿着雨伞向家走去。回到家,妈妈笑着对我说:“哲哲你真棒,你身后的一个个脚印,都是你成功的见证,你学会了独立、坚强,妈妈为你骄傲。”我望着身后的脚印,仿佛听到了雨点在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助人为乐,是善之美;独立自强,是奋发向上之美,父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塑造了良好的家风,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9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崇尚的风格。我们家的家风是勤俭。

  勤就是勤劳。俗话说“多一分耕耘就多一分收获,只要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妈妈就是这样,每天从早到晚的工作,下班之后还要做家务。就连休息日也这样。这个星期六,妈妈已经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脸上一副困倦的样子,显得很累,甚至连扯嘴皮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可是她还要扫地、拖地、做饭……我见了,立刻起身帮妈妈干。我边干边问妈妈:“你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干这些家务活呀?”妈妈笑眯眯地说:“为了你,爸爸,和妈妈幸福的家呀!”

  俭就是节约,不浪费。俗话说“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因妈妈的勤俭,给家里节省了许多物资和财富。记得有一次,一个被子破了好几处,爸爸说扔掉。妈妈却说:“这是我们结婚时的被子,有纪念价值,扔了怪可惜的,我把它改成小被子吧!”于是妈妈就忙碌起来。不久,一个漂亮的小被子面世了。我非常喜欢,就占为己有。妈妈可真厉害,还能变废为宝呢!

  在我家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还有利用价值就要充分利用,有些东西家里用不上就不买回家。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和爸爸也成了勤俭的人:我使的本子正反面都用完了才放到废纸堆里等着卖废品;我有衣服穿,就不要新的……爸爸说在这方面以我为榜样。

  每天我和爸爸都会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妈妈常说:“我们只要不懒惰,不浪费,家庭和睦,我们家的小日子就会过的红红火火,幸福美满!”是呀,妈妈说的话,不就是我家的根基吗?

  我一直在想,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那么咱们的社会风气会更加纯洁,人民生活会更好,国家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0

  古人说过:“俭以养德,德由俭来”,这句话把勤俭节约作为培养良好家风的行为准则,也是很准确的。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正是我家的家风。勤以养家,俭以美德之说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品质,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家从爷爷那辈就有着节俭的习惯,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这一辈了,所以父母就一直教导着我,让我把节俭这种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小时候,我就有着一个坏习惯—铺张浪费。那一次,我和妈妈一大早来到集镇上赶集,到了街上,我拿着过年时妈妈给的压岁钱走进了超市,我从货架上拿了许多自己喜欢的零食,花了四十多元钱。买好了东西,我走出了超市,等到妈妈做完该做的事以后,就和她一起回到家里。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刚刚在超市里买的零食,这包还没吃到一半,就觉得不好吃,随手丢在了桌子下面,妈妈看见了,走到我跟前,捡起我扔的零食,对我说:“我们家一向都是以节俭为主,你怎么能这样浪费东西呢?赶紧给我把这些剩下的收拾好,想吃时就拿出来吃。”,听了妈妈的话,我很不情愿的把扔了的零食收拾好,放在袋子里。而嘴里还小声的说:“妈妈真小气。”,可是,我刚说完就被妈妈听见了,妈妈对我说:“儿子,妈妈这并不是小气,妈妈是为了你好呀!你从小就应该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使自己认识到劳动价值所在,使自己具备很多良好的品行,更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

  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无比的惭愧。从那以后,我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节俭,不浪费食物和学习用品等,衣服、袜子等能穿就行。我终于改掉了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这就是我家的好家风——勤俭节约。我将把节俭之风放在灵魂中,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努力做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把优良传统继承下去,传播开来。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1

  我每次去老家———富阳区大源镇蒋家村,爸爸总是会带我去看望一个终年躺在床上的阿太,看见阿太躺床上,我总是会问:“爸爸,阿太为什么要躺床上啊?”可爸爸总是说:“阿太的脚不好了。”“脚为什么不好啊?”我问。爸爸总是不说,可这次,爸爸终于跟我说明白了。

  20年前,爸爸的小奶奶,也就是我的阿太,在一次下楼时,一不小心,脚底一滑,从楼梯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腿脚。这一摔,阿太就在床上硬生生地躺了20年,以后的吃喝拉撒睡就都在了这张床上。从那以后,阿太的体重也从以前的150斤降到了现在的50斤。

  在这20年里,自从我的阿太摔断腿后,爸爸的小爷爷也就是我的男阿太就再也没有出远门过,即使要出去也是当天去当天回,因为女阿太身边离不开人,他必须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照顾她。我的阿太有4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当时4个女儿都嫁人了,儿子在杭州读书。所以家里的一切都要男阿太关心照顾。为此,阿太的三女儿虽然嫁在了里山,但她却带着一家人住在了娘家,工作也找在了大源,两个孩子也在大源读书,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帮助男阿太照顾女阿太。在每一次过年时,阿太的三女儿也就是我的姑婆一家是要回里山去的,但是姑婆总是早早地准备好年夜饭,跟阿太们一起吃年夜饭,然后再回里山,而姑丈也没有一丁点怨言并且非常支持。阿太的其他几个女儿平时也总是会回来看看,帮着搞卫生,帮着洗晒衣物棉被什么的,所以每一次走进女阿太的房间里,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病人的房间,因为里面很清爽很干净,一点异味也没有。尽管女阿太现在耳朵不大好使,但是男阿太、姑婆、小爷爷和姑丈们都会大声跟女阿太聊聊天,而小辈们也就是我的姑姑们和叔叔们也会在女阿太的房间里聊天玩耍,多陪陪女阿太的。

  在爸爸讲的这个事情中,我看到了阿太一家人的相亲相爱,不离不弃,更看到了姑婆们的尊老和孝顺。

  这就是我身边的一个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2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家的家风家规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说一下我家的家风吧!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孝”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爸爸妈妈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每次吃饭时,我都是最后一个坐下,因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坐下后,我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坐下。有一次,家里留客人共进晚餐,当时我在外面玩得累了也饿了。于是回到家里也顾不上跟客人打招呼就去厨房吃了点东西,没有想到,客人走后,爸爸狠狠地批评了。

  介绍完我家的家风后,我再来介绍一下我家的家规吧,我们家的家规是:“事不过三”同样的事情不能重犯,也许是我每次出去玩时都超过了妈妈规定的时间,因为这缘故,我们家的家规就诞生了。

  有了家规家风,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3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们应该遵守这些家风,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在我家里,父母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名诚实、守本分的人,在我大爷爷之辈,家中很少认识字,那时社会正处于文盲的社会,当时的大爷也希望下一代能学到更好的知识,他把当时的田地都卖了,供子女上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把家里的孩子有的供到国外留学,当是爷爷奶奶也都学到了不少文化知识,在当地不少人夸他英明呢,孩子的教育是离不开家的风气。

  社会的风气也很重要,在我们杉洋的一个小镇上有个余先生,他不顾一切的努力为社会做了不少贡献。比如,他出资个人的资金,建设了蓝田书院留下朱熹的足迹和孔子的诗经,还请了老师免费开设国学班和武术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如《三字经》《诗经》《老子》等等。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4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开展了“家风、家规”调研活动。我本人认为,此活动开展的非常好!中央电视台新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风向标,这说明国家在抓道德规范,抓国风民风,抓法制法规。是啊,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风尚和道德规范;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约束;一个家族,也有一个本家族传承习惯和约定俗成的.家教、行为规范。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民族的传统风尚、门风;家规,是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传下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风是仁慈的、宽厚的;家规是严厉的、强制的。家教,是围绕本家族的家风和家规而采取的引导、教育、约束的方式方法。

  作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已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文明孝行的国风、民俗。

  作为我的家庭,虽几代人都没有总结、归纳、明确家风是什么,家规是什么,家教怎么做。但是,以我从记事到我现在五十多年的感染和体会,我总结认为,我们的家风就是:勤劳节俭;我们的家规就是:正道守法;我们的家教就是:孝老诚实。

  “勤劳俭朴”的家风。我的姥姥、姥爷早年带着我母亲姊妹五人(母亲姊妹六人,排行老四,一哥二姐一妹一弟,当时大姨十五岁嫁人未随行),从山东老家徒步逃荒要饭到东北、进而到朝鲜,在朝鲜定居多年,后来返回老家——山东沂蒙山区。他们深知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教育我们一生都非常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要把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都用得恰到好处!他们从小养成的非常勤劳和特别节俭的习惯也言传身教给了他们的子女们。

  “正道守法”的家规。祖辈们都一代要求一代走正道遵纪守法。偷鸡摸狗的行为决不允许;吃饭时吃再多不嫌,不到吃饭时,吃零嘴不许!对事业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诚守信、不甘落后。

  “孝老诚实”的家教。父亲常说,要孝敬长辈,父母生育子女很不容易,父母省吃俭用,一口饭、一把尿的照顾养育子女,把你们养大成人很不易,到老来,父母的经营能力降低了、身体条件变差了、精神状态欠佳了,这时的老人需要人照顾、需要人安慰、需要人陪伴,这些就要子女们自觉去做到。对老人要孝敬,做人要诚实友善。不能贪图别人的利益、好处,对他人不能有坏心,要用善良的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用付出的心善待他人;要身影正、品德良、心地善;要诚实守信,不说假话;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绝不得有害人之心!

  以上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规和家教。我会身体力行继承和传承下去的,也期盼我们家族的人也都能做到并传承发扬下去。让我们的家风、家规和家教能留芳后世,为国家文明发展和民族进步做点滴贡献!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5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素质和教养,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它是一个家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的家风是什么?我开始追忆、思索。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是人类最朴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创建和睦家庭,进而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和母亲背奶奶上坟的情形总会不时浮现。那时我刚上小学,我们一家去给爷爷上坟,山有些陡,奶奶是小脚,加上她年近70,没法再爬山下坡,父亲和母亲就轮换着背奶奶,妈妈常年在家干农活,体力好,背奶奶的次数又多些。我上五年级时,奶奶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等你妈妈老了走不动时,你可要背你妈妈呀!”奶奶生育9个孩子,子女成家后,她独自生活,几个儿子共同赡养。在6个儿媳妇中,我母亲最孝奶奶,她穿的绣花鞋和系的围腰全是母亲做的。缝年过节或平时家里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奶奶一同吃。

  如今父亲和母亲也年过70,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给他们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丈夫就送他们去医院。我常想,父母年轻时不但要抚养我们成长,而且还搞家庭建设,吃了不少苦,现在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好晚年。我的儿子现在安徽读大学,每个星期都给外公、外婆打电话,放假回家,第一时间就是看望他们,乐得俩位老人心里甜蜜蜜的,夸孩子懂事、省心。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感恩使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我上小学在农村,那时家里穷,父亲的工资低,母亲一人在生产队“苦公分”,上有奶奶和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在抚养,加之还盖房子,真是苦够吃不够。盖房那会儿要请人,村民们很朴实,也体谅我们不收工钱,母亲过意不去,晚上帮人做针线活,比如绣花、做鞋、补衣服,有时帮人家写信来给予回报。

  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家里的日子有了好转,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支持和关心过我们的那些人,她常念叨:“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骡子帮驮瓦并且还资助我家大米……”这些年来,父母住在县城,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仍然进行着能力范围内的感恩,李大爷病了瘫痪在床,回村里看过几次;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六哥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回去祝贺……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村里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农历正月十五的龙灯盛会“闹花灯”,是我们密祉的传统佳节,父母每年都回村里支持这项公益活动,与当“灯头”的家庭一起筹备十五要出的龙灯和表演的节目。母亲参加各式彩灯的扎裱,父亲创作花灯节目,老俩个从早忙到晚,不亦乐乎。母亲说:“一村人就是一家人,虽然人家不望着我们感恩回报,但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自己就活得轻松,愉快、踏实。”是啊,其实感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父母、亲朋好友、老师、同事,还有更多的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求回报。

  “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是一种公认的好习惯,更是一种美德。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只有勤劳、节俭日子才能过得好,安逸享乐将一事无成。父亲在单位上班,母亲在农村,家里的所有农活都得母亲一人扛着。记得在生产队劳动时,母亲为了多增加公分,包挖过一亩多豆田。因豆田很硬,难挖,所以大多由壮年男子或耕牛来犁公分就高,可由于公分高,母亲一个女人家,天还没亮就去挖,直到天黑才回家。家里第一次盖房子时,部分石头是母亲利用生产队劳动之余的早晚到村后的石场背的,她能背的就背,背不了的请人抬。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母亲特别高兴,因自家的承包田,自己作主,不受制约,该种的种上,管理跟上,她种的庄稼年年丰收,从此家里就有了吃不完的粮食。

  “浪费无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饭、细水长流”是母亲时常讲的一些谚语。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和弟弟买,因多年来他们形成节俭习惯,认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干净就行,有时我们不穿的还拿去穿,说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床单、被套,母亲“改造”后继续用。一天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接着吃……我对父母说:如今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该是享受的时候,不要过多节约,该穿该吃的都不缺。但他们仍然很节俭。回想父母从30岁起到60岁,在农村老家盖过两次房子,县城买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劳、节俭,拿什么盖?

  父母勤俭的好习惯不仅影响我们姐弟,也让我们的下一代受益。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只用过两个书包,高中三年学校统一定制的校服就买过一套,毕业时我数数上衣的补丁共有三个,左右肩各一个,恰好是背书包的位置,袖子上一个,都是我用同色面料从里面添补上的。每月生活费约400元,钱不乱花,他的理由是:自己是到学校求学的,不是去比吃穿,再说,那用的可是父母的钱。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谦虚就是不自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也是品行和修养的重要体现。父母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话都说明了谦虚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谦虚才能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而能不断进步,骄傲自满只能停步不前。父亲是弥渡县花灯团退而不休的老职工,好学、敬业、能吃苦,一辈子酷爱他的音乐事业。至今,只要团里有大型节目参演,仍请他写音乐、作指挥,大型花灯表演剧《正月十五闹花灯》等剧目的音乐荣获省州文艺汇演音乐创作奖。目前,71岁的父亲,还忙于收集整理《弥渡县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工作。母亲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只读过两年书。但她从小喜爱刺绣,且一直努力自学,她绣的裹背、枕头、绣花鞋是我们家困难那个年头的生活来源之一。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不需要她再做绣品帮补了,但她仍坚持刺绣,她绣的《老寿仙》、《八仙》、古式裹背等先后获得了“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渗透在我和弟弟的生活和工作中。

  “和为贵、谐为美”。

  父母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们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那就给自己和他人都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记得小时候到县城找父亲,那时他住的是一幢瓦楼房,父亲住楼上,上下是木楼梯,如不小心走得重或者水弄在楼板上,父亲一定要批评,因会影响邻居。

  成家多年来,我谨记父亲的教导,如今我与邹家、赵家做邻居,几年来,我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只要有机会在一块都有讲不完的话,说不完的家事,十分开心。邹家在房顶上种了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菜,总是热情的送上门或让我去采摘。有时我从两家之间约1米高的隔墙上爬过去,把需要的菜采过来,绿色环保的菜味道就是不一般,吃着放心,然而更多的是暖心。

  在我们几家的大门前是一条6米宽的通道,用于停放车辆,没有清洁工来清扫,于是我们三家都“争”着打扫,数赵家最勤快,经常一大早就扫完,我家成了落后分子。我深深体会到能结为邻居是种缘份,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是社会和谐环境中的一朵鲜花,这朵鲜花需要大家浇水呵护,才能枝繁叶茂,连成大片花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美丽和谐、温馨。

  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我爱我家。然而,没有国哪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千万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国家就和谐稳定、蓬勃向上、国富民强。让我们重视家风、端正家风、涵养家风,共同创建社会文明新风。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6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教育已经给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更健康的成长,而我从小就沐浴着好的家风。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绊绊,但他们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记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还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馋,已经想吃了,拿起筷子准备夹菜,妈妈一把夺过我的筷子,并适时对我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现在我要感谢妈妈,是她让我明白了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妈妈经常教导我:“自古,中国人便十分重视餐桌礼仪,中国人的餐桌礼仪体现在礼、孝、德、让、教。讲宾客长幼之礼,尊敬长者的孝道,饮食谦让有度且不浪费粮食,像你这样,菜没上齐,客人没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礼仪。”

  现在我长大了,如果我吃饭只用一只手拿筷子,另一只手放在桌子下面, 妈妈依然就会批评我。她认为这样的仪态是不妥当的,他坚决表示有教导的必要。

  其实,懂不懂礼仪、会不会礼仪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双手如何摆放, 这些礼仪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更是“为他人着想”。试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当看到你不懂礼仪,他们的感受如何?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是一种信息的传达,或许身为当事人的我们并不在意,但这样的行为一方面体现一个人的内涵,另一方面传达出外在的素养。

  我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贪图名、利,也不去羡慕别人家多么有钱,有权势,只是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发生在一个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参加他的同学聚会。待我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后,看到爸爸,他还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衬衫。“爸爸,你不换衣服吗?”“不换了,穿那么好看干什么。” “哎呀,我们不要和别人比,我们只要过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在聚会时,爸爸遇到了一个和他曾经很要好的同学——张叔叔。张叔叔的儿子小时候成绩很差,长大了也不误正业,游手好闲。于是他们便聊起了家风、家教对儿女的影响。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不注重家教对孩子的影响了,只觉得孩子在学校学习就够了,自己却不管孩子,任由他们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怎么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说道。

  “说来也惭愧,我就是这样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关心着、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会怎么样。”张叔叔叹了口气说着。 “家庭中的家风、家教好,这个孩子才会茁壮成长,如果家风、家教不好,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爸爸对张叔叔说着。

  张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于不重视家教,最终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从反面证实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难怪在同一间教室里,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会有优劣之分!夫妻关系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会大相径庭!”

  现在我参加工作了,作为班主任,研究班里的学生发现,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生活在问题家庭中,不是父母离异了,就是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谐、美满、昌盛的法宝。 父母还经常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他们就是我们家里的一面镜子,从小就教育我要勤俭节约。他们说:“节约要从一滴水、一度电做起。”我们家的节电方法:床头灯、房厅吊灯都用的是白炽灯,并且加装了调光节电装置,父母经常说:“离开房间,随手关灯”;我们家的空调的温度设定都是恰当即可,在家用空调制冷时,爸爸说:“设定温度高2摄氏度,就可节电20%”;我们家还把淘米水用来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浇花,擦家具;洗衣机漂洗衣服洗涤水用来拖地、冲坐便器;妈妈经常嘱咐我说:“洗澡时掌握调节冷热水比例,不要将喷头始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用水,淋浴要抓紧时间,全身淋湿即关喷头,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冲洗干净”;爸爸经常说:“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看似唠叨的琐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个好习惯。是呀!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为人处世态度。

  父母的教导,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再好也应以“俭”持家,因为俭以养德呀! 作为家庭一员的我,应当成为一个良好家风的传承者、发扬者,使良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无痕的传承,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教育。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7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而在我们家,也有家风,它就是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们家兄弟姐妹4个,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虽然条件好了,仍一直传承着母亲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我们全家人都信守“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勤俭的家庭主妇。七十年代初,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亲的工资收入,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4人有衣穿、有饭吃,母亲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多少个夜晚,一觉醒来,我们还看到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儿。当时我们穿的衣服可谓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完了给老二,老二穿完了给老三,衣服打着补丁,但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有时还能穿上新衣服,内面的衣服,母亲凭自己手艺裁剪;外面穿的衣服,就请裁缝师傅到家来做。我现在对裁缝师傅还有印象,他是上海人,也是单位的职工,文质彬彬的,有着裁缝好手艺,赶到休息的日子,在家里忙活一天,量身、裁剪、缝纫、熨烫,一件崭新的衣服就做成了。当时生活比较拮据,为了感谢师傅的辛勤劳动,母亲把家里省吃俭用的鸡蛋拿了出来,款待师傅。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母亲为了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的辛劳。

  那时候,家里比较穷,但母亲过日子会盘算,在母亲的倡导下,我们也开始帮家里做一些事。

  那时不像现在,燃气通到家里,又干净又方便,升炉做饭是每一个家庭每天必备的事。我们家有两个炉灶,一个是烧柴的,一个是烧煤的。我们住的附近,就是农民的村庄,有很多树,放学的时候,我们顺便去村庄捡一些树枝,打成捆,带回家里储存,作为燃料。记得烧柴的灶主要用来蒸馒头、贴饼的,都是用传统的发面方法制作的,是又软又好吃。那个时候,我们很少在外面买现成的面制品,节省了很多开支。煤必须要到煤场去购买,但我们也是想办法节省支出。我们一般不买成型的煤,价格高,我们买散煤,回家后自己做煤球;我们家附近有单位的公用澡堂,有两台小锅炉,当时锅炉的燃烧技术还不是很好,燃烧后的炉渣里含有大量未燃烬的焦炭,渣场就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常常是带去的篮子装得满满的,又可以解决一周的烧煤问题。

  小时候放暑假的时候,我们是很忙的,除了要完成暑假作业外,我们还要做一些补贴家里的事情。那时候不像现在担心禽流感,城镇是允许养鸡、鸭的,我们家里也养了一些,这样家里的鸡蛋、鸭蛋就不需要再买了,逢年过节还有肉吃,可以解解馋。我们的任务就是给鸡、鸭准备一些食物。清晨我们带着做好的工具去河里捞浮萍,河里的浮萍很多,很快就可以装满篮子。晚上在路灯下,我们又忙开了。那时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炎热的,由于家里没有空调,大人孩子在离路灯不远的地方乘凉聊天,看着满天的繁星。路灯下吸引了很多的虫子,有一种虫子我们那里称之谓蝼蝼狗的,又大又肥,是鸡、鸭的好饲料,一晚上我们可以抓满满一瓶,第二天鸡、鸭也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

  七十年代国内物资比较匮乏,粮油、豆制品、猪肉、布料等都是凭票据购买,除了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花钱外,我们家在其他方面的花费是很少的。母亲掌握着全家的财政大权,但从不乱花钱,家里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有时候周末还有肉吃。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定下了许多规矩,比如说,吃饭时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不剩一粒米。

  1981年,我考上了大学,从家乡来到武汉求学,由于从小在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除了在学习用品和书籍上需要花钱外,其他花销非常少,生活上一直非常节俭;再赶上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提供助学金,大学四年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现在日子好过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之道我们仍然保持着。我们家勤俭持家的内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比如,衣服旧了,把它变成收拾家务的工作服,废物再利用;有的衣服不时尚了,找裁缝改改,换个式样,可以继续穿;鞋子坏了,找修鞋师傅修修,换个底,打点蜡,照样穿得出去。在家注意节水节电,购买马桶我们会选择节水型的;购买冰箱、洗衣机我们会选择节能型的。早晨上班之前,一定会认真检查,把无用的电源关掉。

  不论时代怎么变迁,不论今后多么富有,“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品格一定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一定会发扬光大。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8

  我家的家风,只能用两个字来代替——严格。也正是这个家风,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让我终生受益。

  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句名言经常被妈妈当口头禅。每次写完作业拿给父母检查的时,若是由于自已的粗心做错了,必定会把我的耳朵听出老茧来才肯罢休。

  一天,表组她们来我家玩,妈妈临上班时交待我们打扫卫生——拖地和抹灰,一个小时后,干完了所有的活。我们各自干自已的事,我写作业,云云看电视,轩轩上网。下班后,妈妈把我、表姐全都叫到面前,当面检验。忽然,妈妈问道:“是谁抹的灰,是谁拖的地?”“是紫怡!”表姐静轩说道,刹那间,妈妈怒气冲天,大声说道:“‘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这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务,你看看,这就是你抹的灰,为什么书柜书下面没有抹?还有,为什么地上还有灰尘?”话音刚落,堂姐和表姐就捂住了嘴巴,不笑出声来,但却没有逃过妈妈的眼睛,妈妈不等我回答,又冲着她们使出了狮子吼:“轩轩、云云,你们怎么回事,妹妹没干好活,你们当姐姐的,居然干得比妹妹还离谱,瞧瞧,这茶几跟没擦一个样,轩轩你居然连被子都叠不好,你们还怎么当紫怡的榜样?……”唉!可怜我们三的耳朵。

  做人,要诚实、诚信、知错就改。“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这句则是爸爸的口头禅。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不能撒谎。

  星期五,放学回来的我冲回家,打开书包,拿出笔和作业就努力奋斗,想快点写完作业好出去玩。可楼下不时传来的笑声使我写不下去,心想:“反正今天星期五,没写完还可以留到明天写,我还是下去玩吧。”就这样,我和楼下的小朋友去玩耍,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回来了,看见我在玩,没写作业,就把我拎回了家。一到家,妈妈就严厉的问我:“紫怡!你的作业写完了吗?拿来给我看。”“还……还没,今天是星期五,我明天写。”妈妈听了生气的说:“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有明的功课,明天何其多,你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行?现在立马去写。”我不敢怠慢,立马跑进房间……

  其实,严格只是我们小孩对大人的代名词,实质上蕴含了大人很多心酸。我们不爱学习,大人怎么办;我们有了判逆心态,大人怎么办……我原本不爱英语,爸爸坚持每天陪我在家早读,现在我的英语很好,经常在比赛中获奖。我的作文原先也不好,爸爸总是让我在作文网或报纸上投搞,开始写作时,爸帮我写好提纲,经常要修改好多次,才能过爸爸这关,慢慢地我的作文有质的提高,经常在作文网征文中获奖,报纸也多次刊登了我的习作,还有两篇习作入选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同步作文。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让我受严格的家教,受爱的呵护,受心灵的洗礼……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19

  古人云:“以人为镜,正人衣冠。”我却觉得做人不仅仅要以人为镜,更要以训诫为标尺,以良好风格为方向。

  以人为镜,可以认识不足,然后去改正;以训诫为标尺,可以衡量一切,把握是非善恶观;以良好风格为方向,可以步入光明阔途,直通向成功。

  正所谓:“恨铁不成钢。”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他们从小就会教育孩子,尽量为他们铺好未来的道路。 我的爸爸妈妈从小就会告诫我:“做人要正实、善良,又热心帮助他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受人尊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会主动出一份力;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会主动帮他走出困境;在别人急需某物时,我会主动给予他……总之一番下来,我的人缘就有了不少提升,与大家相处的融洽了,总是嘻嘻哈哈一起玩,从不缺少乐趣。可见其训诫作用之大。再者,对于别人提出的质疑,需要如实告知,而不是尔虞我诈,这样人与人之间将失去信任。在两难境况下,训诫也可以帮助你辨识一切,做出很好的抉择。例如我有坏消息不忍直接告诉他人时,我会撒一个善意的谎言帮助他人不受影响;与好朋友约定时自己有事不能去,便痛下决心说出实情,另择他日赴约。

  我的爸爸妈妈从小也告诉我:“人一辈子要活得精彩,微笑面对世界,遇到挫折不轻易放弃,勇敢去追求梦想。所以我摔倒在地时,我会默默爬起来,一声不吭,留给大家的是浅浅的微笑;当我遇到困难,停滞不前时,我会鼓励自己再加把劲,突破障碍,克服困难,将绊脚石踩在脚下;当我事事不顺心时,我会大声告诉自己,熬过今天将迎接美好的明天。

  一棵小草,经过狂风的摧残,始终坚守“遇挫不放弃”的训诫便可长成参天大树,纵使风雨交加,雷电齐鸣也奈它不得;一只幼鹰经过残酷的训练仍坚持“勇敢追求梦想”的信念,便可展翅高飞,冲出蓝天之外,傲视苍穹;一群大雁经过漫长的长途跋涉,始终坚持“团结”的风格便能越过高山,跨越大海,到达旅途的终点。

  一个人正是在贯彻自己内心的信念,并以训诫为标尺,以风行为方向,才能够步入光明阔途,一步步走向成功,留下不朽功名。可见训诫和风格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总之,这些年来爸爸妈妈的训诫和风格伴我一路走到现在,对我有过深刻影响,由衷致谢我的爸爸妈妈!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篇20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外公外婆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家风当然也不仅仅这些,还有诚实啦!这个家风也十分重要,就拿我们家来说吧。妈妈时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所以,我认为,我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谎。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了,我会说同学们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脱爸爸妈妈的训导。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我也曾经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谎,最后的结果就是被爸爸妈妈狠狠的打了一顿。有时候做错事情,爸爸妈妈反而不会打我,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要么给我讲道理,要么比较严厉的进行教育。还有一点,就是妈妈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说的一个词是“掷地有声”,就是告诉我,自己说出来的话要能够做到。妈妈说,我虽然是个女孩子,但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于承担。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