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俗成的出处及故事

第1篇:约定俗成的出处及故事

【释义】“约定俗成”比喻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形式或某种社会习俗。

【出处】此典出自《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正名》一文,是荀况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阐明“名”“实”关系的重要文章。

他批判了孔子提出的“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的正名思想,提出了由“实”决定“名”,“名”是“实”的反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荀况指出:事物的名称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根据人们的共同意向而制定的,因此被人们所承认和遵守。

第2篇:人杰地灵的出处及故事

【释义】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灵:特别美好的意思。

杰出人物在哪里出生或曾到过哪里,哪里就成了名胜之地。

【出处】唐·王勃《滕王*序》。

闻名中外的滕王*于公元663年重阳节落成。

当时的洪州阎都督遍邀当地名士共赴庆贺大宴。

当时只有十四岁的王勃也应邀入席。

侍从见他还是个小孩,就把他安置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

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

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候当众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际,阎都督站起来说:“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欢聚一堂,不可无文章记下这次盛会。

各位都是当今名流,请写赋为序,使滕王*与妙文同垂千古!”话毕,侍候的人将纸笔放在众人面前。

但是大家推来推去,没有一个人动笔。

后来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将纸笔收下,低头沉思。

过了一会儿,王勃卷起袖口,挥毫疾书。

阎都督见是一个少年动笔,不大高兴,走出大厅,凭栏眺望*景,并嘱咐侍从将王勃写的句子随时抄给他看。

才过一会儿,侍从抄来《滕王*序》的开头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这四句的意思是:滕王*所在之处过去属南昌郡治,现在归你洪州府。

它的上空有翼、轸两星,地面连接衡山、庐山两山。

阎都督看了,认为这不过是老生常谈,谁都会写,一笑置之。

其实,这十六个字把南昌的历史和地理的概况都交代清楚了,纵横交错,起笔不凡。

接着,侍从又抄来了两句:“襟三*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阎都督看了有些吃惊。

他想,这少年以三*(指荆*、湘*和浙*)为衣襟,又将五湖(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为飘带,既控制着南方辽阔的楚地,又接引着东方肥美的越地,大有举足轻重、扭动乾坤之气。

写出这样有气魄的句子,非大胸襟、大手笔不能使然。

侍从接着又抄上来几句,更使阎都督吃惊:“物华天宝,龙光*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原来,王勃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

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天上二*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

意思是说洪州有奇宝。

后一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与太守陈蕃是好朋友。

陈蕃特地设一只榻,专供接待徐孺之用。

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阎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钦佩,连声称赞“妙!妙!妙文难得!”再也不敢让女婿把预先写好的序文拿出来了。

王勃写完后,走到阎都督面前,谦逊地说:“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

”阎都督高兴地说:“你真是当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阎都督把王勃奉为上宾,并亲自陪坐。

第3篇:鹤亦败道的出处及故事

【释义】故弄玄虚,自夸诞妄,与众不同,以为仙道。结果是当众出丑。

【出处】此典出自《冷斋夜话》:“渊材迂阔好怪,尝畜两鹤。客至,指以夸曰:‘此仙禽也。凡禽卵生,而此胎生。’语未卒,园丁报曰:‘此鹤夜产一卵,大如梨!’渊材面发赤,诃曰:‘敢谤鹤也!’卒去,鹤辄两展其胫,伏地。渊材讶之,以杖惊使起,忽诞一卵。渊材嗟咨曰:‘鹤亦败道!’”这段话意思是说:刘渊材*情迂阔又喜欢怪诞,曾在家中养着两只鹤。每逢客人到来,他便指着鹤夸耀道:“这是只仙鸟呀!凡禽鸟都是卵生,而这只仙鸟却是胎生的'。”话音未落,园丁跑来报告说:“这只鹤夜里下了一个蛋,和梨子一般大!”刘渊材羞得满脸通红,大声呵斥园丁说:“你竟敢诋毁仙鹤呀!”最后,他们就一同去观看,鹤就展开它的双腿,趴在地上。刘渊材觉得很奇怪,用拐杖去吓它,想叫它站起来,这时鹤忽然又生下一只蛋。刘渊材长叹一声,说道:“唉,仙鹤也败坏仙道呀!”

【鹤亦败道的出处及故事】相关文章:

1.不翼而飞的出处及故事

2.*寓言故事及出处

3.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出处

4.五尺之童的出处及故事

5.寓言故事的成语出处

6.阳春白雪的出处及故事

7.成语寓言故事出处

8.人取我与的意思出处及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