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关于歇后语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欢迎阅读!

  1、徐庶进曹营——心不在焉;一言不发

  2、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3、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

  4、曹操背时遇蒋于,胡豆背时遇稀饭——倒霉透了;

  5、曹操的人马——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6、曹操杀蔡瑁——上当受骗;操之过急

  7、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8、曹操用计——又尖又滑

  9、曹操遇关公——喜不自喜

  10、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11、华容道上放曹操——不忘旧情

  12、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己

  13、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14、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15、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16、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17、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18、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19、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20、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21、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22、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23、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24、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25、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26、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27、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8、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29、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30、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31、跟诸葛亮学本事——能掐会算

  32、孔明会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33、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34、孔明夸诸葛——自夸

  35、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36、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37、战地诸葛亮会——集思广益

  38、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39、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40、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41、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42、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43、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44、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45、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46、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计上心头

  47、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48、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49、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50、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51、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52、蔡辐迎刘备——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53、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54、甘露寺里的刘备——安然无恙

  55、刘备编草鞋——内行

  56、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57、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58、刘备遇诸葛——无话不说

  59、刘备有舅子——孙权

  60、刘备的兄弟——红的红,黑的黑

  6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62、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63、关云长剖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64、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65、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66、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67、关云长刮骨疗疮——苦无其事

  68、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69、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70、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71、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72、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73、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74、黄飞虎战关云长——刀对刀

  75、长板坡上的赵子龙——单枪匹马

  76、对着赵云摔阿斗——收买人心

  77、赵云大战长板坡——大显神威

  78、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79、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单枪匹马

  80、阿斗的江山——白送

  拓展: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用以比喻不善言谈或是惜语如金的人。

  一、关于“徐庶进曹营”的故事

  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程昱还告诉曹操徐庶才能比他高了许多,并向曹操献策争取徐庶入曹。原来,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家中只有老母,而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奉养;程昱于是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赚至许昌,然后命其写书信招徐庶来归。为此,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投入了曹营。然而,曹操虽然得到了徐庶,徐庶却从不为他出谋划策。原因一是徐庶笃于对刘备的情义,回到曹营不是出于本心;二是其回到曹营之后,真相大白,老母愤而自缢。徐庶自知被骗,故而深恨曹操,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计谋。这就是著名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

  二、关于这则故事想到的一切

  徐庶,字元直,原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长社县人。三国时蜀汉人物,后归曹魏。徐庶本名福,是姓单人家的孩子,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曹操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在刘备几乎屡战屡败之时,初聘为军师,便用计杀二吕,设伏反劫营,破解“八门金锁阵”,暗中取樊城。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临行前,徐庶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于是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同是徐庶,其智慧技能展现与否在刘备处和曹操处大相径庭,这是由徐庶所具备的忠诚品质所决定的。忠诚作为道德范畴,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使之所言所行与内心所想相一致。忠诚与思想、政治、法纪和心理等素质一样,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对人的其他素质如科技、文化等素质,起着驱动和控制的作用,支配着人的智力、技能和体力,调节控制着人的智力、技能和体力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徐庶的才华不容置疑,但这才华(智力、技能、知识等)皆由徐庶的忠诚所控制。于是便呈现出徐庶的才华在刘备处能甘愿施展、而在曹操处就自抑不扬的现象。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夏明翰忠诚于“主义真”而勇于献身、刘胡兰不叛党而慷慨赴难。正是由于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守信,才有了先烈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忠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沿传的伦理道德规范。但共产党人讲的忠诚是以坚实的科学为基础,以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为内容的,不是剥削阶级和私利集团所倡导的“愚忠”。共产党人这种忠诚以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底蕴,这和徐庶的忠诚底蕴在于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同。方志敏甘愿清贫、被捕后宁死也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完全因为这种忠诚有着坚定的科学信仰为基础。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以科学信仰为底蕴的忠诚,才是最深厚的忠诚。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本质联系一旦割断,军队就会失去人民军队的性质。基于此,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培养官兵对党的忠诚品质至关重要。理论上的认同是官兵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当前特别需要教育、引导官兵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含义领会深了、把握准了,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了,才会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念,强化对党忠诚的自觉意识。这种培养还要靠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牢记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军存在和发展壮大的生命之源,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官兵对党忠诚的思想感情根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