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论文2023字(精选6篇)

大学德育论文2000字(精选6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德育论文2000字(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德育论文 篇1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德育教育含有一定的艺术气息,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因人而异,实现多种方式和策略的转化、并存。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都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德育教育也要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改进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策略,要符合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价值观。

  1、德育教育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形成能力,学习知识的引导者。高中时期,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时刻注意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高中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的特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包容学生。德育教育是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的,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各科目的学习进度、效果、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从学生的态度和现状出发,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也能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单一地进行德育教育讲解。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对事情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但是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生活,学生的环境比较单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占很大比例。学生这种实际的情况使得他们会经常犯错误,班主任要有耐心和包容心。要理解学生犯错的行为,并且要采用认真的态度,与学生沟通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学生犯错后,如果不问缘由武断地下决定、指责,学生的负面情绪会非常大,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并且会影响到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整个班级的德育工作的展开。

  在了解学生问题的具体情况后,班主任要采用有效的多种方式和策略,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使学生的态度向积极的方向改变。德育教育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会适得其反。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执行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留下很深的印记,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在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都有其独特且独立的个性。学生在高中时期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行为处事的方式,他们已经基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还需要提高和完善,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在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修正思维和行为方式。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差异非常重要,班主任要尊重差异性的存在,不能按照统一固定模式和标准来要求学生。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和策略或是多种方法的混合。下面以一个住宿学生的情况为例。这个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正常。在某天上午一节课中缺课,最后在运动场上找了回来。几天之内这种情况并未再次出现,但是几天之后,学生再次缺课。这个时候不能再次直接把学生找回到班级,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运动场上学生结束活动后,班主任根据情况进行沟通,学生保证不会在上课时间缺课。高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对是非对错有了基本的认识,有些道理他们是明白的,班主任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提醒,以合理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2、不断地探索研究使德育价值充分实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摒弃传统封闭式的德育方式。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和策略要与时俱进,时时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并且运用于实践当中,再优化和完善。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可以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究新方法。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以身作则。单一的说服教育已经不能在德育教育中有明显的效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会把自己佩服的老师当作自己模仿的对象,班主任要系统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德育素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起到班主任的模范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3、总结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有新的要求和目标。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是根本出发点,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使得德育教育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班主任以身作则,转变传统的封闭式的德育观念,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大学德育论文 篇2

  一、我在大学里形成的道德观

  一般我们说的道德观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我个人认为大学是一个准社会,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所,磨练自己的各个方面。道德观在我的心中是从小开始慢慢形成的。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可以指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起码的生活公共准则。在我国,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基本的社会公德。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拥有这些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我们现在是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这并不是全部,一个人的德行比这些更重要。这些都是我从小就形成的,我想也是我一生都应该遵守的公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大学里可能这方面涉及到的不是很多,但是这却是人生的一大课程。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我们要开始工作。其实在大学四年里,我一直在规范自己,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有用之才。在大学里,我看到老师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他们的职业道德。他们让我在潜移默化里学习着。今后不论是从事哪种事业,我都会遵守职业道德的。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和睦的家庭。不知道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在大学里时间的飞逝,我越来越尊敬我的父母亲,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的父母亲对儿女的家庭教育就非常的严格,这也让我更深刻的懂得了家庭的重要性。

  二、我的法律和纪律观念

  虽然在大学里,我们是以学生的身份,但是我们已经成人,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时候我会从一些媒体上看到有关大学生抢劫,犯罪,也会和同宿舍的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其实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就没有想到严重的后果,也是法律淡泊。虽然我不是学习法律专业,但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还是要知道的。在大学里,我们有大量的时间来阅读相关的知识,我也看了一些。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的纪律是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遵守的。在大学四年里,我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考试不作弊,不无故旷课早退,按时完成课程作业。

  三、心理素质问题

  (一)心理健康

  在北京理工大学,上级领导特别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记得刚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还参加了心理健康的社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其实现在大学生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因为经常会听到有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了心理压力而选择了轻生的。我当然是不会这么想的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也办得非常好,在大学四年期间我听了很多有关报告,受益颇多。

  (二)同学关系和人际交往

  我的性格是属于那种慢热型的,脾气很好,很容易和人相处。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我在同学的投票选举之下当选为班长,同学们都喜欢我的性格,平时有什么事情的话总会找我,当然班里同学们的关系也非常的融洽。我倒是觉得自己也并没有什么,倒是我们的班非常的团结,在各个评比中,我们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大学里,我也参加了学生会,社团等活动,结识了很多的朋友,也认识了很多的老师。我觉得他们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认识了很多的人,他们会时不时的提醒我该怎么做,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与人相处,尤其是与不是很熟的人相处。

  四、思想素质问题

  什么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在德育课上,老师教了我们很多。我也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我们应该树立自觉的科学的世界观。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我觉得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社会中,脱离了这个集体,个体将无法生存。在中学的时候,我们知道,到了大学,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理解。成果单靠一个人是很难搞出来的,除非你是非常非常聪明的大科学家(但是那毕竟是少数)。我们需要集体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在一个大集体中我们要学会谦虚,学会勤劳。我们应该热爱集体。在大学中,我所在的班集体就是一个非常团结的班集体,我热爱这个集体,大家同样也是这样,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会做得非常好。

  五、政治观念

  我所学的专业是军工专业,我非常地热爱国防事业,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校内国防生的选拔,并且很幸运的是,我被选上了。从此,我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国防生。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国防事业的强大,毕业后我要先在一个军级研究单位工作,锻炼自己。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把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当中去,发挥一下自己的一点力量。

  我信仰共产主义,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入党介绍人的介绍下,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从此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党员的标准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自己的德行方面。我也总怕自己做的不够好,我一直在努力着。

  早知道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但是真正的体会到还是到了大学以后。我们班里有不少是少数民族的。从我们这个小集体中的那种互相帮助,想出融洽的关系中,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是多么的团结。我曾经参加过彝族自己的节日——彝族年,那是在彝族同学的介绍下去的。我非常地开心,彝族人也非常地好客,我们看彝族歌舞,吃彝族饭,看彝族服饰,看彝族画展。那次,我学到了很多,实际体会到的真的是感觉不一样。

  六、文化素质

  说到底,我们还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业。在这大学四年里,我一直没有在这方面松懈。我觉得自己在高中时候打下的基础还是不错的,所以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感到有太多的压力,但是由于大学上课的时候速度比较快,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所以课后必须得多看书。我特别喜欢去图书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也非常地不错,馆藏的书还是比较全的。在这四年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里的前茅,最后还被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往往会忽略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就不是特别的好。仔细察看一下自己在图书馆所借的书,几乎很难找到几本是有关文化素养的,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高中的时候我读了很多的名著,很多的诗歌。那时候也需要积累这些。到了大学后,由于课业觉得有些多,课余时间又想多多的参加一下社会实践,所以看文学书籍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今后应该多多补补了。

  我的业余爱好还是挺多,喜欢打羽毛球,喜欢看电影,等等。平时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活动我都积极地参加,我觉得这些都很锻炼人的,并且也开阔了眼界。

  大学德育论文 篇3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美妙的音乐,奇妙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音响是体现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由此,更验证了“音乐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现今很多大学均已开设了音乐选秀课程,通过让学生们欣赏一些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作品,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道德品质。由此可见,了解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高校音乐教育”并不是以音乐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开展的教学活动,而是专指以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传播音乐知识与文化、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而开展的相关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校园音乐文化活动。音乐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还可以影响人的心灵,因此,可以把音乐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做一阐述:

  1、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音乐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充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能够得到广泛传唱,并被传承下来的音乐便是音乐的精华,它不仅反映了当代的特征,同时也是当代道德情感的升华,是美的体现。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优秀音乐作品的引导下,接受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洗礼,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音乐节奏慷慨激昂,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华儿女为扞卫祖国的完整与安全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走进新时代》描写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豪迈气概与大无畏精神;《我和你》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整首歌旋律简单、内涵丰富、曲风温暖、具有浓浓的中国味又体现了一定的国际范,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含蓄内敛,又体现了睦邻友善的外交原则。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渗透了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些音乐的所宣传的美好情感与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国家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对他们今天的思想与行为予以引导与教育,另一方面也激发大学生们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的热情,深深地陶冶着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使他们感受到并逐渐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2、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包括音乐欣赏与鉴赏课程,还包括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最常见的便是合唱比赛、乐器演奏、群体舞蹈表演等。可见,这些活动依靠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完成,而是需要集体合作、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的。以合唱比赛为例,在选曲时便要选择适合集体演唱的、积极向上的歌曲,同时,每个成员都要认真的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在编排的过程中,男生与女生之间、每个声部之间都要在节奏的把握方面、情感的表达方面协调统一,要有全局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切勿抱怨搞独立。只有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相互协作,合唱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团队意识的养成也推动了高校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的音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独特的积极作用,由此很多高校还专门设立了“12?9红歌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传承中华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3、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除了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创新能力也已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实践表明,高校音乐教育已成为了发掘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本身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元素,有研究表明,音乐能够促使人的左右脑相互合作,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与行动。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得来的”。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当今社会上(无论是教育家、科学家还是社会学家)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教导学生们赏鉴音乐作品的方法,创造音乐鉴赏的机会,来提高学生们的洞察力,高校音乐教育也可通过鼓励学生们创作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参加音乐创新和音乐艺术实践来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音乐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4、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康。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一下子挣脱了家长、教师以及沉重的学业的束缚,进入一个相对而言完全自由的环境中,由于缺少主见,没有一定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很多学生都会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的迷茫,大部分孩子开始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变得颓废不堪。

  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学业、就业、情感压力大,又不懂得心理的调节与舒缓,导致了身心疲惫、心理抑郁等现象。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撼动人的内心。经常处身于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慢慢的便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作用。通过奋发向上的音乐氛围唤醒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身边的人、对校园以及对社会的热爱,激发他们走出颓废,奋发向上。

  二、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1、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

  对于高校的领导而言,重视高校音乐教育,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高校音乐教育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教育教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要教会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要素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摒弃低俗音乐,爱上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都会得到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达到一定的德育功能。此外,音乐是无国界的,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可借鉴国外优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促进音乐德育功能更好的发挥。

  2、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推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而言,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并善于运用新鲜事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其次,要热爱音乐、热爱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再次,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有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才能保证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学校要尽可能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

  高校应鼓励音乐教师及校园社团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越过那十几平米空间的隔断、几十分钟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比如可以组织成立本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等等,每周定期组织训练,鼓励学生们参加比赛及大型演出,将音乐的魅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同时,学校社团应积极举办歌唱比赛,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德育洗礼、得到德育教育。学校团委也应积极组织学员的红歌合唱比赛,激发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其集体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学校相关社团可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联系音乐家,在本校定期举办音乐教育讲座。音乐教育讲座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主题开开展,邀请在音乐方面具有造诣的人士来参加校园的音乐讲座,通过讲述自己的音乐历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方法、音乐对自身的等方面内容,结合不同的主题来影响、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小结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可以陶冶情操、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传递积极向上的观念等,那么,高校的领导者要对高校音乐教育足够的重视,鼓励高校音乐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体会并挖掘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玉.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J].才智,2013(01).

  [2]包小兵.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渗透[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02).

  [3]卞春泉.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J].艺术教育,2012(11).

  大学德育论文 篇4

  摘要: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艺术家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艺术专业培养的成败,也会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产生影响。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把艺术类大学生培养成德艺双修的艺术人才,是现代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程度现状剖析

  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程度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在阅历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后,大多数是非问题上都有着较强的是非观,关于社会中呈现的丑陋现象有着明白的否认认识。而另一方面,也由于局部艺术类大学生也因性格、环境等要素在思想认识方面呈现单薄环节。以下对大学生思想方面较为消极的一面进行剖析。

  1、专业决议性格、理性的思想方式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本身所学专业的特殊性,请求其开阔思想、表现个性、因而养成其鲜明的个性。情感上,多以理性认识主导自我认识,在理性考虑方面略有缺乏。思想腾跃l生较强,可以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本身情感。乐于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专业上,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愿望,同时处事较为张扬,喜欢展现本身共同的个性,和艺术品位。生活中,追求个性的服饰来烘托本身的个性,以与众不同服饰搭配吸收别人眼球,展现自我。但是由于其自我认识侧重于情感认识,所以在处事方面容易感情用事,在面对物质利益和情感诱惑方面,容易偏信偏听,不可以全面的剖析事物,形成较为狭隘的世界观。同时易沉溺本身臆想当中去,对周边事物不够关怀,不关怀政治时势。

  2、自我认识较强,关于纪律较为逆反

  随同着艺术类大学的不时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艺术类学院。而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局部独生子女个人认识较强,与人相处才能较差,难于在团队中生存;有局部则自我管理才能较差,特别是分开家长,独立生活后,根本的生存才能并不能完整具备;有局部则是纪律观念较差,上课时经常随意迟到、旷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3、注重专业才能培育,轻视文化课程学习

  依据艺术类专业高考录取状况剖析,艺术类学生普遍呈现文化课程分数常常低于其他专业,有许多艺术类专业学生是由于高中文化课成果不好,为上大学而学习艺术专业的。所以许多学生较为偏好专业课程学习,而关于文化课则表现的掉以轻心。特别是进入大学之后,关于英语、政治、历史等文化课程则常常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经常呈现缺课、逃课的状况,成果也是一种六非常万岁的态势。而关于专业课的学习则抱有极大热情,倾注了较大地精神。

  4、意志力不够刚强,缺乏抗波折才能和锲而不舍的自信心

  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环境较好,未在社会中阅历过锤炼,因而有局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意志力不够刚强,缺乏抗波折才能。有的学生固然有着较为明白的斗争目的和远大的理想,但在实践的生活中却由于意志力不够刚强,缺乏吃苦耐劳的肉体。所以常常会做事虎头蛇尾,事半功倍。

  二、针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德育教育

  依据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程度做好艺术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既要肯定其性格特性之中的优点,也要针对其弱点,指出缺乏,同时发挥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对其进行实在有效的思想教育。

  1、注重正面引导教育,从实践动身,激起其客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心和自我培育的才能

  大禹治水以“导”为主,“高高低下,疏川导滞”最终水患消弭。大禹因势治水而获得胜利,其治水之道能够看作育人之道,思政教育也应注重因势利导。只要这样才干把学生引导入最能激起他们认识和开展的情形中去,完成“利导”。在思政工作中需顺应事务的开展规律,顺应学生的心里认识和趋向。发现学生的优点,擅长发掘后进生身上的发光点,不能抓住缺陷不放。因而请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从理解状况、把握规律着手,从大学生思想实践情况动身,寻觅与之匹配的目的、内容、办法、途径,深化控制大学生的个性差别,家庭背景,所处社区环境等要素。同时也需求整个社会多种要素的谐和配合,产生一种综合效应,而且要做到激起学生的主体性,一改正去强调灌输的做法,尊重受教育者,让其参与的教育中来,充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自主开展。

  2、进步教员本身德育程度,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为教育者,应时辰给于学生树立典范作用,用本身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就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工躬身共做,要学生学的学问,教职工躬身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工要躬身共守。”因而作为教员既要可以用本身的才能、学识去教育学生,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道德质量去感染学生。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特别是艺术类学生有较为理性,更需求教员注重构建本身道德情操,对学生发挥熏陶、暗示的作用影响引导学生品的个性的良好开展。

  3、以人为本,注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关心

  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即要处理大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的艰难和困惑,以学生为本、效劳学生,使其思想上可以得到一定的进步,还要表现人文关心,抓住道德情感。扮演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其人生道路上的指导者、引路人的身份,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同时做到尊重主体,了解置信学生,调动其客观能动性。特别是艺术类学生,常常个性较强,有一定的自卑感,大多数有为独生子女,但抗波折才能较差。因而在大学的剧烈竞争中容易惹起思想偏向。我们更应进一步深化心理关心,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心理安康方面的辅导,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艺术类大学生固然注重个人价值的表现推崇较为独立的生活方式,但从总体上来看具有较为积极上进的心态和较强的开辟认识。但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仍存在着多变性,心理特征不是太稳定。因而在大学生积极展现自我个性追求自我开展的同时,由于理性认识较浓,有时易产生对事物较为偏激的见地和个人主义颜色,需求进一步端正本身的治学态度。

  因而,应在青年学生心理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积极引导,同时明白其个人开展和社会进步相分离。引导学生在远大理想的感化下,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在进步本身专业技艺的同时,增强理论学问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社会进一步做出奉献。

  大学德育论文 篇5

  摘要: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学情感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体育游戏的特点,在体育游戏中把学生身心活动、游戏内容与游戏要求、意识动作、理论实践等结合起来,从渗透规则意识、团队意识、自信意识、诚信意识出发,寓德育于体育游戏之中,让学生既掌握技巧又明白事理。

  关键词:

  德育教育;体育游戏;规则;团队;自信;诚信;渗透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寓德育教育于各项体育活动之中。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竞争无处不在,小学生对体育游戏尤为喜欢,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愿意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规则、竞争、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把德育自然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潜移默化的功效。

  1.德育教育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

  1.1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成员的行为应该实行自我控制,实行自我调节,不能随心所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渗透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小学体育教学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练”,要正确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身心特征来进行体育教学,开发和创编体育游戏,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体育游戏规则性很强,学生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完成游戏,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游戏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规范体育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都有好玩好动、自制力差、没有形成遵守纪律的观念等现象,开展一些有角色、有情节的体育游戏,这种游戏来自生活的“教材”,摸得着,看得见,体会得深,比起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例如,进行“群象搬木头”的游戏,开始请好动、能力强、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当大象,能力弱、胆子小的孩子当小象,并提出大象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帮助小象越过障碍物,搬走木头。为了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应轮换角色。由于孩子都想被同伴推选为大象,而且他们也明白只有遵守纪律并出色地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就会被同学们认可和推举为大象,他们会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控制自己的言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利用体育游戏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体育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规则的限制、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就会在无形中给学生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悟。

  1.2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团队意识

  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支柱,也是新课标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在游戏中学生的一些作风、态度和品行都会充分展现,这就给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所以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更应该渗透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体育游戏一般是以集体或小团体的统一活动来实现,如球类比赛、拔河、接力等项目,应该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游戏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热爱集体、与人合作和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在游戏中给学生的讲解和组织直接关系到游戏对学生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讲解中侧重于小鸡的团结,就会形成小鸡斗老鹰脱离实际的场面,而是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强调小鸡的团结,不能离开集体,要及时渗透团结协作的教育,让小鸡在母鸡的保护下与老鹰进行周旋,尽可能地不让老鹰捉走。在游戏过程中,针对队尾的小鸡摔倒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和引导,让小鸡勇敢地站起来,迅速回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老鹰进行斗智斗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在一些游戏比赛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相互责备、单打独斗、违反规则、作弊等问题。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制止和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和团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遵守规则、诚信做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以及锻炼学生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队的力量、集体的强大,体会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游戏的快乐。

  1.3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自信意识

  “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不少孩子因体弱多病或被溺爱,变得孤独、胆小缺乏自信。对孩子的这些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用强制改正的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竞争的特性,让学生与同伴竞争、与自己竞争来获得成功,通过身体的竞争、心理的竞争,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游戏的设计中,要考虑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都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养成顽强、进取的优良品质。

  例如,在“南极探宝”游戏中,教师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请有胆有魄的孩子担任船长,担负起探险寻宝的重担,胆小软弱的孩子担任船员,协助船长完成任务。由于孩子在游戏中情绪放松,角色分配又符合孩子实际水平,所以孩子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例如,在游戏“跳一跳”中,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学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1.4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诚信意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当前公民诚信意识缺失,面对利益出现了很多诚信失范现象,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就应进行和渗透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诚信”走进课堂。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以体育游戏的规则为前提,积极挖掘体育游戏的诚信教育主题,通过明理教育渗透诚信、教学活动渗透诚信、游戏竞争渗透诚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诚信、体现诚信、张扬诚信。例如,《踩气球》游戏,要求学生一定要单脚把气球踩破,而不能用双脚,如果用双脚踩破就不算数。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的游戏,为了弘扬长征精神,要求学生应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最终把红旗插到目的地,学生就是凭着守信重承诺的决心,克服途中的种种艰难困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样的游戏,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将体育游戏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所要形成的思想融为一体。

  2.结语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游戏中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与教育融为一体,利用体育游戏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邢华国.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2(23).

  [2]冯咏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5).

  大学德育论文 篇6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英语教育教学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能够提升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德育教育的渗透意义,分析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方法,希望能够对高校德育教育提供帮助。

  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方法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意义

  1.加强德育渗透,是全方位育人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德育渗透,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义务,通过学校引导和个人实践,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程,通过这一课程,加强德育渗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路径,也是落实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2.加强德育渗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石。长期以来,高校一直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特别是高职院校,其培养目标直指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高校培养的是人才,要求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少德育这一内容,势必导致学生失去了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不再重视道德和规范的重要性,一个没有价值观、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近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里的诸如xx等一系列学生伤亡事件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的短板。因此,应站在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角度理解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3.加强德育渗透是高校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进行了认真研判,提出了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如同人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德育教育也体现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思想就是学生在家庭教育里学到的。高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首的方针,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育人”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贯彻落实高校育人目标就是要将德育融入到大学生各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而。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强调德育的渗透就是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1.大学英语课程本身的特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条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提到“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政策性依据。另外,大学英语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受众面广,课时量多,师生接触机会多,如果教师能利用这些课程特点,加强英语课堂的德育渗透,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德育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例如,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低,特别是当前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利,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也成为事实。另外,作为大学生德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也不理想。不能适应新形势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能很好研究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相脱离,不能很好回答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导致这一主渠道教育收效甚微。此外,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各类社会思潮涌动,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也受到较大影响,给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同程度存在于大学生当中。针对当前高校德育课程出现的问题,全方位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因此,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加强德育渗透,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机会。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办法

  1.发挥任课教师言传身教的优势,提高德育的渗透效果。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崇拜和模仿教师也是学生时期常见的行为。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本业,让学生学到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用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要对学生言传身教,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以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需要教师本人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展现一名人民教师的风范,在教书育人、待人接物等方面做出示范,逐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2.在英语教学写作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机会。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体现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文教学也是实现“文道结合”的综合训练过程,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写作教学的机会,加强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再加上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透过事物的表象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3.课外阅读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阅读是人生的好习惯。读书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还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德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要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使之在有意无意中接受。当然,还要注意认真研究和准确地把握英语学科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凤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

  [2]黄琪.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时代教育,2015(20).

  [3]陈慧.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6(0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