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厄尔尼诺现象

第1篇:说明文阅读训练:厄尔尼诺现象

①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与赤道流(暧流)相遇,形成了世办上著名的渔场。这里的鱼产量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近几十年来,约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②厄尔尼诺出现时,不仅秘鲁沿岸的气候突然变化,其他许多地方的气候也一反常态: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便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洪涝成灾。这是什么原因?

③原来厄尔尼诺来临是,海洋温度会变得异常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打破了大气环流中热量、水流等动态平衡分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它的规律。20世纪以来,它出现了17次,每次都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来了个改变。如1972年厄尔尼诺出现时,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方就经历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国东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温气候,造成粮食减产。1982年、1983年,厄尔尼诺再次来临,这次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最高达6°c9°c,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害频频发生,如印度出现特大干旱,秘鲁发生雪崩。这一次,厄尔尼诺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更是频频光顾,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④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

1、第②段划线部分主要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产生影响(1分)

2、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2分)

3、这篇文章采取了逻辑顺序,具体说是。(1分)

4、第2自然段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文章结构上起作用。(1分)

5、请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分)

6、第4自然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2分)

7、第4自然段中带点的大约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8、厄尔尼诺频频光顾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该如何面对呢?(2分)

参考*:

1.厄尔尼诺对世界气候会产生反常影响。(1分)

2.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2分)

3.从现象到本质(1分)

4.承上启下(1分)

5.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规律。(2分)

6.举例子、列数字。(2分)

7.不能删去。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当时死亡1500人的数目不是精确数字,至少表示估计的最底损失数是100亿美元,表示损失非常惨重,体现了说明的客观真实*,如果删去了,就过于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分)

8.围绕提高环保意识和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概括说也可,具体回答举措有两点亦可。(2分)

第2篇:厄尔尼诺现代诗

信风加快的脚步,摇摆

赤道锁不住的狂暴,蔓延

*云泛滥的姿情,纣虐

你,以圣婴的名字诞生时

变幻莫测,狂风肆虐

就已席卷了昔日温暖的家园

/

摇篮里的梦幻喘息

网格里编织的爱情涌上街头

搁浅的命运无可厚非

而兴风作浪

推波助澜的意念一旦产生

瞬间跌入暗流也难逃厄运

/

生命,在悲喜交集中嬗变

道德,在污水横流中腐朽

扭曲的栏杆

捋不直一条大河

心灵的堤岸

难承是非的漩涡

/

不要高估山脉的伟岸

那一道道深壑的回响

是填不满的欲望

是被风雨侵蚀得千疮百孔的铁*

春和景明,云淡风清

不过是点缀人类梦境的樱花

/

短暂的慰藉

掩饰不了泪雨滂沱的伤悲

情感的走向

以厄尔尼诺现象命名

怪异,嚣张,反常

都不足以形容一个人的表情

/

历史的走向

以圣婴的表情为参照

则太平洋的脸谱

会以冷热交替的规律左右你我

你我则是泛起的沉渣

阻塞,沉积在历史的洪荒之中

/

抑或,你我就是左冲右突的鱼儿

未来,不是一场自由的旅行

而是一个走向死亡的探索之路

生,是厄尔尼诺

死,亦是厄尔尼诺

弥漫宇宙的只不过是水深火热.......

第3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海-气作用下形成的沃克环流,并了解沃克环流异常时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2.结合景观图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可能影响及减轻危害的途径。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读图、地理图表分析,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

2.讨论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

3.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料信息的提取,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合作探究,提出应对策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系统的观点、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等观念,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规律的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对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忧患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进行辩*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沃克环流的成因和变化

2.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

【教学方法】

图表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二、教学过程

【预习篇】

1.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驱使着赤道暖流自向流。在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同时,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较。在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称为。

2.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主要原因。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岸海水现象消失,(洋流)增强,东部气候由原来的变为,引发;本部气候由原来的变为,引发。

3.,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发生时它增强,现象发生时它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引发的水旱灾害比拉尼娜现象发生相对。

【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知道海洋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和“大气的水源地”,这是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测并发现全球气候异常与海洋表层水温出现异常有很强的相关*的原因。海—气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下面我们要学习的这种大气环流与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有着重要的联系,就是“沃克环流”。

【讲授新课】

(一)沃克环流

1.让学生讨论回答,在其成长的经历中,切实感受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自主学习】读图4.5(p41),并归纳。

(1)区域选择:赤道附近及其以南(约0°~5°s之间)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东部和西部;

(2)结合图例读出以上三大洋东、西部海水温度的数值,并加以对比。

3.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机理和过程,同时由学生尝试画出以上三大洋东、西部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4.名词解释:[沃克环流]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接近东西方向的热力环流。

5.【归纳小结】结合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内容的阅读,归纳“沃克环流”的形成机理,并完整表达。

6.设问承转:

由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稳定,所以形成了“沃克环流”,那么

(1)若东、西部温差变为0,沃克环流是否还能存在呢?

(2)若东部的海水温度大于西部的,沃克环流将是怎样的呢?

(3)若东、西部温差变小时,又将怎样变化呢?

(二)厄尔尼诺现象

1.【自主学习】引导读图4.7(p42),并归纳。

(1)区域选择:

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0°~5°s、80°~120°w

b: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0°~5°s、140°~160°e

(2)比较a、b两区域的温度距平值

a:温度距平值大(正值),温度升高

b:温度距平值小(甚至负数),温度降低

结论: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差异减小,沃克环流减弱。

【合作探究】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差异为何减小?中东部海区温度异常升高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播放《厄尔尼诺》影音资料。

(1)分析原因

(2)讨论影响

2.设疑承转:

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时,沃克环流将会增强。那么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什么呢?它又会有何影响呢?

(三)拉尼娜现象

【自主学习】并由学生结合学案归纳。

(1)拉尼娜现象的含义

(2)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和影响

【合作探究】

(1)思考: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都会引发水旱灾害,哪个影响更大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