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第1篇: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于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伤仲永》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整个乡的秀才观赏。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能作诗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求仲永题诗。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泯然众人矣。
译:完全变成了普通人了。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聪明是从先天得到的,远远超过有才能的人。但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达到要求。
7.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就为止了吗?
《木兰诗》
1.愿为市鞍马。
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到东南西北各处街市去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战具。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们的铁*。
5.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和壮士征战了很多年,经历了很多场战争,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了。
6.开我东*门,坐我西*床。
译:打开每间屋子的门,到每间屋子的床上坐坐。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
《孙权劝学》
1.蒙辞以*中多务。
译:吕蒙用*中多事务来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历史罢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了解事情这么晚啊?
5.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你说事务多,谁像我?
《口技》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中抚尺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在这个时候,妇人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间一起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6.于是宾客无不变*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短文两篇》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就像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正午时热得就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就是近的热而远得凉吗?
3.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狼》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正想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图要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桃花源记》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有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核舟记》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神态。
译: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膝相互靠着,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佛印很像弥勒佛,袒露胸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
6.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应当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所以人们不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要使老年人能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
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有归宿。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人们)憎恶货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憎恶那种在公共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所以,就不会有人搞*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答谢中书书》
1.两岸石壁,五*交辉。
译:两岸的石壁**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了。
《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院子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湖心亭看雪》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与朱元思书》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的小船)随着*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产生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五柳先生传》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译: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之后就回家去,竟不会舍不得离开。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译:简陋的房屋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的样子。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马说》
第2篇: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
例如:
(五)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贱息舒祺,虽少,愿未及填沟壑而委之。(《战国策》)
(六)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慧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养竹记》白居易)
古人一般情况下,讳病讳死,所以不直接说出“死”这个字眼,而且根据死者的地位,又有许多“等级”的表述。这种“委婉”的说法我们今天也使用,只是没有古人那么繁文缛节,那么等级鲜明。这类“委婉”,我们翻译时一般均可以直接地译成“死”的意思。
(七)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有带*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万人事君也。(《国语》)
古人在下对上(臣对君、晚辈对长辈、妻对夫等)的对话中,在涉及违背道德的事情上,在外交辞令的交流时,往往大量地使用委婉语言。画线的内容意思是“有全副武装的兵士五千人,如果将他们致于死地,那么一个就可以顶上两个,这样就等于用一万名战士来同你作战了”。这样说,在外交辞令上既坚持强硬有理的尊严,又显得委婉恰当。高中课文《秦晋殽之战》较多地出现“委婉”的用法。这类“委婉”,我们翻译时要把“真情”直接翻译出来,使得整个句子的含义通顺、清楚。
委婉的方法较多地运用于人物的语言中。由于说话人身份的不同,说话人之间地位的不同,说话时环境场合的不同,以及礼节、习俗的不同,委婉语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翻译时一定要把委婉的“豪华”外衣脱去,把文意的“真情”翻译出来。
翻译“委婉”语,以“准确”、“清楚”为遵循的准则。
文言文中涉及到的修辞以及文化,往往是与作者所在的特定的历史条件相吻合的,所以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文章(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
切记:修辞、文化、历史一个也不能少。
第3篇: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计]
1、本课以学法指导和能力训练为重点,帮助学生归纳系统的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直译),并指导其应用。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 三字翻译目标和[翻译六字诀"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这些技巧的可*作*,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本设计重在让学生易于掌握,便于利用,注重实用*和可*作*。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1、 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 _____、 _____ 。(信 达 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
(?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
?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
?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
二( 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
(一)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四步 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第五步: 调整至答卷
(二)分步解析:
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告诉学生,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这一步是关键,因为挑出来让学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另外,每一位学生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在这一步中,要让学生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下面的方法:
1、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如:缧绁)
2、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词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如:公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其中[择"字的解释可以结合句意,参照下文的[除"字来翻。)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告诉学生,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主谓倒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
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
第五步: 调整至答卷
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
总结规律:?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一)[留"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
师生归纳该句翻译特点: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马。
(二)[换"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参考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三)[删"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的特点: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课堂练习:
?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
?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四)[补"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
?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如?句;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如?句;
课堂练习:
?<书>曰:[谦受益,满招损。"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然( )是说也,余犹疑之。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 )行矣。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荆州之民附*者,逼( )兵势耳。
(五)[调"字诀
?指定学生翻译下面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
用心专一的缘故。
师生讨论归纳该句翻译特点: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课堂练习:
?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宾语后置)
? 公之视廉将*孰与秦王,(省略句)
译:你们看廉将*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 千古*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历史悠久的千古*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
四、教师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五、课堂演练:
1、将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齐国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2、将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3、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刘向<新序?杂事>)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6、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东坡志林>)
7、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也。昏与庸,可限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诗文集>)
参考译文
1、君子在品行上自我要求,有举动一定遵循道义,做事情一定踏实于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不通,君子也认为行得通;做事情不踏实于道义,有举动不遵循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得通,君子也认为行不通。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廩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廩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难跟他冻死,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 (原文节录自<吕氏春秋>)
2、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
3、屡次作战,*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4、唱歌的人不期求他的歌声好听,而可贵处在于合乎节拍;议论的人不期求他的言辞华丽,而务必要符合事实。声音动听但不懂得曲调宛转,不能算是会唱歌;言辞优美却不了解形势的变化,不能叫做会议论。
5、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成就。
6、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7、聪明与机敏是可倚赖又不可倚赖的;倚赖自己的聪明和机敏而不去学习,是自取失败的人。胡涂与平庸是能限制人而又不能限制人的;不受自己愚昧和平庸的限制而勤奋地致力于学习,那是自强不息的人啊。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学生用)
一、文言文翻译要领
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
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 _____、 _____ 。(信 达 雅)
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
(?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
?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对译法
?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替换法
?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调序法
?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删减法
?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增补法
?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
象。调序法
二、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
(一)总体分五步:
(二)分步解析:
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在这一步中,要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下面的方法:
1、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如:缧绁)
2、通过组词来解释词义。即以文言本字为核心,多组几个相关的词。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词义,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推知词义。(如:公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其中[择"字的解释可以结合句意,参照下文的[除"字来翻。)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主谓倒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
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第五步: 调整至答卷
总结规律:?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三、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四、课堂演练:
1、将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俗虽谓之穷,通也;行不诚义,动不缘义,俗虽谓之通,穷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齐国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2、将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
3、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刘向<新序?杂事>)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6、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东坡志林>)
7、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也。昏与庸,可限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诗文集>)
参考译文
1、君子在品行上自我要求,有举动一定遵循道义,做事情一定踏实于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不通,君子也认为行得通;做事情不踏实于道义,有举动不遵循道义,世俗即使认为这行得通,君子也认为行不通。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廩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廩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难跟他冻死,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 (原文节录自<吕氏春秋>)
2、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
3、屡次作战,*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4、唱歌的人不期求他的歌声好听,而可贵处在于合乎节拍;议论的人不期求他的言辞华丽,而务必要符合事实。声音动听但不懂得曲调宛转,不能算是会唱歌;言辞优美却不了解形势的变化,不能叫做会议论。
5、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成就。
6、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7、聪明与机敏是可倚赖又不可倚赖的;倚赖自己的聪明和机敏而不去学习,是自取失败的人。胡涂与平庸是能限制人而又不能限制人的;不受自己愚昧和平庸的限制而勤奋地致力于学习,那是自强不息的人啊。
加强练习:
1、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参考*]
?只有接触到它,才能了解它;只有亲自实践,才知道什么是艰难。?翻阅五岳画图,认为了解了山,还不如砍柴的人迈出去一步了解的多。
2、将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参考*
。?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行为。?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道义,那么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参考*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仲舒即使精神专注,有时也要松弛和休息。?存道以亡身:思考义理而达到忘我的程度。
5、翻译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画横线的句子。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召收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参考*
。?承蒙你来信想请我做老师。我修养不深,学业很浅,想想我的学问,没有什么可传授的。?世人果然纷纷认为他怪,聚在一起骂他,指指点点、互使眼*、拉拉扯扯地议论纷纷,此外制造出各种言辞诬加给他。
6、阅读下面-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刘向<新序?杂事>)
参考*
屡次作战,*就要疲困;屡次胜利,君主就容易骄傲。以骄傲的君主,统治疲困的*,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以所不睹不信于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也。 (汉?桓宽<盐铁论?刺相>
参考*
。唱歌的人不期求他的歌声好听,而可贵处在于合乎节拍;议论的人不期求他的言辞华丽,而务必要符合事实。声音动听但不懂得曲调宛转,不能算是会唱歌;言辞优美却不了解形势的变化,不能叫做会议论。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参考*
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获得)。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成就。
9、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选自<东坡志林>)
参考*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10、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也。昏与庸,可限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选自<白鹤堂诗文集>)
参考*
聪明与机敏是可倚赖又不可倚赖的;倚赖自己的聪明和机敏而不去学习,是自取失败的人。胡涂与平庸是能限制人而又不能限制人的;不受自己愚昧和平庸的限制而勤奋地致力于学习,那是自强不息的人啊。
1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昭侯曰:[非所谓学于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申平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
参考*
。?你曾经教导我要按照功劳的大小,安排相应的官职等级。现在你要我让你的堂兄做官,这样,我将听从哪一种意见呢,?申不害就退避一段距离,请求(昭侯)治罪,说:[君王真是(我理想中的)有道明君啊。"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以元揩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选自<贞观政要>)
参考*
?(赵元楷)又暗地里养了一百多只羊、几千条鱼,准备赠送给皇帝的亲属。?因为元楷在隋朝就是一个奸邪谄媚的人,所以太宗说这番话来*告他。
1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冯绲(gǔn)辩奸
范晔
冯绲父焕为幽州刺史,疾忌奸恶,数极致其罪。怨者乃诈作玺书谴责焕,赐以欧*。又下辽东都尉庞奋使行刑。奋即收焕,焕欲自杀。绲疑诏文有异,止焕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恶,实无他故,必是凶人妄诈,规肆奸恶,愿以事白上,甘罪无晚。"焕以其言,上书自讼,果诈者所为,追奋抵罪。绲由是知名。
参考*
。?非常反恨奸邪凶恶的人,对于他们的罪行总是穷追深究,一点也不宽恕。?大人在幽州当刺史,下决心要把恶人坏蛋除尽,确实没有别的问题。这必定是那帮匪徒挺而走险,胡蒙乱诈,暗中使坏,想把大人害死。希望大人把这句事报告皇帝,讲个明白,到那时再来甘心服罪,也不为晚。
1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参考*
?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俺)饯行。?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
15、翻译下面文段。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参考*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引用(0) 推荐(0) 评论(0)阅读(176) 上一篇:暗恋桃花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