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说课稿范文
第1篇:《溶液的形成》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知识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本节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前面学生并不十分理解的溶液加以理解,而且对以后的有关*碱盐的一些知识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的某些知识点在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同时本节课又是进一步运用探究*学习手段来探究未知知识,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探究课。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和稳定*。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举和探究的意识,学会辩*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有关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液质和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微观认识。区分溶质和溶剂。
二、学情分析
基于新课程的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又是比较熟悉的,一些溶液、浊液是学生最常见的,学习起来略显轻松。同时学生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指导学生采取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采取自主学习、引导—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的模式。
2、学法指导本节课比较系统的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对溶液的形成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最喜欢什么“水”,学生异常兴奋,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要及时跟进这些是水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通过以上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刚才说到的这些并非水而是溶液,是我们平常接触很多的一类物质,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吗?
(板书:溶液的形成)
2、实验探究
(1)向20ml水中加入一*匙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后可进一步设疑:我们得到的糖水上下是否一样甜?此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①一样②不一样(下甜)据后一种结果,可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杯糖水选取一位学生代表让其品尝上下两部分的糖水比较甜度。该学生回答品尝结果并由学生总结出溶液的特征:均一*。
进一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杯糖水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何现象?若将此糖水密封外界条件不变糖会从中析出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后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成因。总结出溶液的第二个基本特征:稳定*。(板书: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2)实验9-2、9-3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及讨论交流得出:水可以溶解物质,它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也可溶解一些物质。也可作溶剂。
学生活动①说出上述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②列举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并说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汽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乙醇汽油(此时学生可能会对其中溶剂和溶质的判断出现争论,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举例论*)。
由以上问题引导讨论总结出:固体、液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它们是溶质,液体是溶剂,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若有水存在,无论量多少一般水为溶剂。
设疑:溶质a溶于溶剂b中请说出该溶液的名称(从此总结出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a的b溶液)出示几组溶质和溶剂让学生说出溶液的名称。
回顾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溶液的名称(*化*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水做溶剂的溶液名称中省去溶剂水,换句话说没有提到溶剂的溶液溶剂均为水。
4、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5、达标练习:
一杯食盐水中又加入了一些蔗糖并完全溶解掉,此事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6、作业:p331、2、3
第2篇:溶液的形成说课课件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2)深化对溶液微观形成的理解。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5)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6)探究溶液的奥秘:汽水中的气泡、淀粉*溶液褪*。
(7)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不同类型溶质所形成的溶液的奥秘,学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能技巧。
(3)学会记录、比较、分析、归纳信息,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实验*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心,激发探究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学会关注生活、生产和科技,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4)让学生爱护仪器、校准仪器,培养学生爱校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概念。
(2)认识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关系。
[环境资源]实验室和多媒体
[教学方法]促进认知问题法;比较、归纳、实验法
[教学用品]
cuso4kmno4fecl3nacl蔗糖品红、*、酒精、**铵、*氧化*
*、试管、密度计、烧杯、矿泉水瓶
【导课】本节带着大家旅览“人间仙境----九寨沟”。著名景区七*池里的水为什么是蓝*的?七*池中含有哪些成分?通过本节《溶液的形成》的学习将揭开这一谜团。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
【探究实验1】学生亲自体验、感受“七*池”的形成
1.*作步骤:试管架上的6支试管中,已分别装好盛有少量的cuso4kmno4fecl3nacl蔗糖品红等,请各小组任选两种*品,并向其中倒入半试管水,振荡,观察现象。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生实验后展示(指导学生液体*品的取用、倾倒)
【师】加水后的试管里,是不是纯净物?
【生】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师】试管里含有的物质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生】水;溶解其他物质。
【师】试管里除水以外还含有什么物质?
【生】被溶解的物质
副板书:蔗糖溶解在水里——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溶液)
nacl溶解在水里——*化*的水溶液(*化*溶液)
【师】哪位同学给溶液下定义?
【生】一种物质溶解(或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师说生做】将上述试管中的两种溶液混合,溶液里被溶解的物质是不是只是一种物质?
【生】被溶解的物质不是一种即一种或几种
知识点二:溶液的特征
【演示实验】验*均一*
将一瓶硫*铜溶液,分别倒入2支试管中,用密度计分别测密度,比较密度是否相同?
【生】相同
【师】溶液具有均一*,试管里溶液放置一段时间了,溶液是否分层或浑浊?
【生】没有分层也没有浑浊。
【师】溶液具有稳定*,请同学们再给溶液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生】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知识点三:溶液的组成
副板书:蔗糖溶解在水里——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溶液)
nacl溶解在水里——*化*的水溶液(*化*溶液)
溶质溶剂溶液命名
【师】*氧化*溶液、硫*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生】*氧化*、硫*;水
【师】回忆前几单元学过的溶液有哪些?生活中接触到的溶液有哪些?并说出溶质和溶剂。
【生】石灰水、过氧化*溶液、稀硫*、稀盐*;汽水等
【师】溶质:固、液、气溶剂:液(水)
【探究实验2】其他溶剂向盛*的2支试管中,分别倒入约2毫升水和2毫升无水酒精,观察现象。
【投影】溶液中的质量关系
知识点四:溶液的溶解过程(微观)
【师】固体放入水中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蔗糖水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食盐水中存在哪些粒子?
【生】学生猜想。
【播放课件】*化*、蔗糖溶于水的微观过程,播放flas*。
【投影】分析水合过程的原因。
【师】蔗糖溶液里是否含有离子?
【生】不含有离子,蔗糖以分子形式扩散,含有蔗糖水合分子。
【投影】溶解过程分为
物理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化学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探究实验3】溶解过程的热效应
在2个小矿泉水瓶里分别加入**铵、*氧化*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水,振荡,用手触摸瓶外壁。
【现象结论】瓶壁发凉,说明**铵溶于水时温度降低;瓶壁发热,说明*氧化*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升高
【师】*化*溶于水时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将*化*溶于水时试管壁感觉到凉、热,还是不凉不热呢?
【生】不凉不热,说明*化*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物理过程——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化学过程——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温度升高——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温度降低——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温度不变——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知识点五浊液和乳化作用
【师】*化*溶于水,而*不溶于水;*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说明溶解与什么有关?
【生】溶质、溶剂*质有关。
【师】*不溶于水,没有形成溶液,属于悬浊液。菜汤上的油珠不溶于水,属于乳浊液。
【投影】悬浊液、乳浊液定义,区分动画。
【师】在家里碗里有油,如何洗去?
【生】洗洁精
【师】洗洁精为何能洗去油污?
【投影】解释乳化作用。
知识点六溶液应用
【探究实验4】验*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很快,缩短反应时间
硫*铜、*氧化*固体;溶液(试管里、矿泉水瓶里*品)反应对比快慢。
【投影】*化*溶液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融雪剂和防冻液
实验拓展:水溶液的*质
在500ml大烧杯中加入半杯碎*,再加入约40ml冷水,混合后又加入20g**钾制成冷冻混合液。采用如右图所示装置,将3支试管同时*入大烧杯中,观察现象,记录3支试管开始结*时的温度。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融雪剂
寒冷的冬季路上的积雪很难化去,在积雪上撒些盐可使*雪融化。这是因为*化*使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了。
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虽然这一类融雪剂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只适用于飞机场等地。
而另一类则是*盐类融雪剂,包括*化*、*化钙、*化镁、*化钾等,通常称作‘化*盐’。它的优点是便宜,价格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的1/10,但它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腐蚀是很严重的。
防冻的方法
冬天汽车内水箱中的水结*了,汽车无法开动,而且容易损坏水箱。向其中加入乙二醇,则可抗冻。原因是乙二醇加入后凝固点降低,不易结*。
一分钟反馈——学生反思
欢迎同学们填写。
第3篇:《溶液》说课稿范文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好象是一个*的单元知识体系。但是,究其实质,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其他单元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则是第三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四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后边的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关于*、碱、盐溶液的相关*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本单元内容由于学生实践经验的匮乏显得有些抽象,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所以这部分内容即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想在这个课题上有好的复习效果,必须针对学生现有的不足和以往教学中的弱点进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好的组织*与纪律*,且学习积极*较高,思维活跃。在复习本节课之前,大多数学生对溶液的最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具有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但并未构建知识体系。但对一些发散*思维要求高、逻辑思维要求严密又是实际应用*的问题上,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困难的。
设计意图:对于这种全新的概念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并掌握它,因此这节课复习课我主要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安排自己的学生活动,老师只是在发现问题时做一下指引。
首先:由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及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这些在平时的讲课以及练习中已经接触过,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补充一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遗漏。
其次: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设计了难度不同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最后: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及解题方法的印象并感受收获的喜悦。用。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溶液的特征、组成、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掌握溶液经转变后原溶液中各个量(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变化情况的定*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溶液各知识点的复习,构建溶液知识体系。
2.通过练习掌握利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溶液的一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实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及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溶液经转变后原溶液中各个量变化情况的定*判断方法。
2.通过对溶液各知识点的复习,初步认识构建溶液知识体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溶液经转变后原溶液中各个量变化情况的定*判断方法。
2.掌握利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3分钟)
【师】一杯白糖水我们化学里叫它什么?
【生】蔗糖溶液
【师】对,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我们叫它蔗糖溶液,同学们还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溶液?他们都有什么用途?
【生】举例回答
【师】恩,溶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学习了有关溶液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总结一下我们在这个单元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五分钟后由同学们选派代表给我们大家总结一下。(5分钟)
【师】好了,现在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
【生】生总结,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做最后补充。(7分)
【师】大家很聪明,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看一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讲解已经发下去的练习(25分钟)
【师】看来大家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单元的重要知识,并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的练习先做这么多,谁来给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知识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作业:学案的剩下部分为作业,再次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