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教学论文的主要内容  前言

  前言首先要说明写此篇文章的背景或说明写作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此问题的重要性。

  材料方法

  主要叙述研究的方法与过程,要求选用的材料要真实可信。材料有缺欠或方法有误,工作结果便可以被别人一举推翻,因此取材要严格,方法要规范化。写此部分并不需要什么技巧,而是要严肃认真,交代清楚。

  结果

  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每个论点均要立论有据。结论要观点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交代清楚。

  讨论

  讨论是作者对本研究的思考,要结合主题重点讨论,可提出自己在本研究中的反思,或通过本次研究后对本问题的现状及其今后发展的动态进行的探讨。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论文中,要理论结合实际,以教学案例分析为例证。切忌通篇理论的说教式结构和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与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探究,也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主要教学问题。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的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

  当前,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中,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及时的进行角色的转变,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不但可以缓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紧张情绪,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之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现今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设的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力与接受力都有所不同。有效的情境创设与利用,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年龄及学习心理特点,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完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创设悬念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冲突式情境等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关注学习情境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会数学课程中的相关概念与原理知识。因此,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在新知然就中,创设操作情境

  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需要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时间活动中,参与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探究活动,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可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之一。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传创设实践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对于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研究中发现,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有利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促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及原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相对紧张的关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也极易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不断的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师应积极的探究如何在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哦策略,有计划的实施教学方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进程有序推进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的相关活动,对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平台,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薛小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新课程导学,2013,(16)。

  [2]齐洪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5)。

  [3]王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4]宋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新课标改革之后,要求教师上课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什么是体验式学习及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数学教学;应用效果

  随着新课标在全日制教育中的逐步实施,教师日渐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学校教师和教育领导一致认为体验式学习对学生主动学习有很大帮助,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信地学习,学习兴趣被激发。体验式学习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能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正是新课标的要求,是现代教育中值得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1、什么是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授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教师在课堂上教的知识点反复巩固练习,每位学生得出自己的总结和反思。体验式学习有四个特点:

  第一情境性,虽然小学数学理论知识很少,但是知识点比较难,教师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创设情境,一个丰富和真实的情境能够有好的预期结果。学生在丰富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会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

  第二亲历性,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全程参与,是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学习理论之后,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实践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主动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第四情感性,传统学习重视的是教师的传道授业,学生被动接受,体验式学习重视的是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感情培养,尊重学生情感表达。

  2、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界一点动静都会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上课很难注意力集中,小学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书本上知识点比较繁杂,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思维能力不强,遇到难题容易退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对学习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通过创建学习情境,如给学生钱让学生去商店买文具,通过买文具的数量和价格学习简单的加减乘除,这样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实践中提高积极性。

  (2)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重要内容,小学教材随之发上变化,在探究性教学中应用到体验式学习。学习完每一章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小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主动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有一道探究问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固定一个被减数,然后使用十几减这个被减数,小组学生计算答案并分析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停思考、验证、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3)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进行行动是思维不断发展的前提,是实践经验的结果,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完善,因此,要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例如学习圆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画一个圆,然后剪切下来进行折叠,在折叠实践中认识到圆的半径、直径、圆的周长,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学生能迅速掌握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3、结语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很有成效,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重视实践,将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学习印象,便于记住课本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项仲萍。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13(22):42。

  [2]刘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4):206。

  [3]曾艳妮,陈兰,邢婧,等。“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思想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85—186,19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近些年来,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仅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也可以让他们去探究知识的根本并准确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以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辅助教学。今天我们就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和意义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一、什么是数学建模

  既然说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它指的是通过用数学的思维来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的结果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二、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条件

  建模的思想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应该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创建教学的情境,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给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首先我们的教学要与实际生活进行关联。众所周知,数学的思想本来就是从我们的具体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数学起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生活的实际进行关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举例而言:在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进行一个统计,然后计算出总和,再除以人数得出平均数,平均身高为1.31,平均体重为30KG,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进行思考“咱们班的平均身高是1.31米,那是每个学生都是1.31米么,平均体重是30KG,那么每个学生都是30KG么”,学生们肯定会进行否定,那么咱们班的平均身高1.31米说明什么呢?说明有的人是高于这个数,有的人低于这个数,他们的平均数就是1.31.在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再趁热打铁,咱们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是2800块,那是所有的教师都是2800块么?这个2800代表的是什么呢?是平均的工资水平。这种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具体生活的情境中对知识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让他们知道在对总体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构建数学的模型

  在我们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带领学生去进行探究,而是让学生去进行死记硬背,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构建数学模型是不利的,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去积极地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的模型呢?首先,在学习一些定理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探究,这条定理是怎么得来的,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举例而言: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学生们肯定会说还是把几个面的面积进行加和啊,也就是两个底面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两个底面是园,面积好算,侧面的面积怎么算呢?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把侧面展开侧面就是一个矩形,它的宽是多少,它的长又是多少,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进行了探究、讨论、验证、计算,这不就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建模思想么。

  (三)引导学生使用严格的语言去进行描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说话没有逻辑,在说着A现象的时候会突然转到B现象,中间没有过渡,也没有依据,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就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进行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和推断过程,例如:小明同学有10块钱,小红同学有8块钱,因为他们拥有的总金额是18块钱,一共是两个人,所以可以得到他们的平均金额为18/2=9。这就是依据有着逻辑的语言,有数据的初始状态和计算过程,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运用这样的形式去进行描述,这样数学建模思想才会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去感受到了知识的起源,自然记忆起来比教师灌输给自己的那些知识要更加牢固,数学的成绩自然也就突飞猛进;其次,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以前的时候学生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想到用数学的思维去进行解决,例如“一个圆柱形的水桶可以容下多少水”这样的问题,以前学生们都会想到拿着水桶称一下重然后再盛满水称一下重,这种形式比较繁琐而且一旦水洒出来一点就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先计算一下水桶的体积,它的体积不也就是能够装下的水的体积么,帮助学生切实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

  四、总述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不是学生通过一朝一夕学习就能获得并进行应用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努力,去找出最好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数学知识真的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孙丹。浅谈小学数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策略与意义。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11)

  [2]陈立华。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吉林教育:综合,2012(4Z)

  作者:王爱新单位:长春市双阳区向阳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数学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历来具有“逻辑思维艺术”的美誉。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即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意识及方式方法,让学生具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与能力。倘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应用单一化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并片面认为教学是不具有趣味性与形象性的学科,从而在数学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感。虽然数学学科中抽象性与单调性是主要特点,但是要怎样消除这样的抽象性与单调性营造出数学教学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可将情境教学法巧妙融入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效。这是当前数学教学发展趋势。笔者依据自身多年以来在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作出如下初步论述。

  一、创设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具有天真活泼、生性好动的特点,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师直接指令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较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儿童自身具有的天性因势利导合理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时将数学知识较好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寓教于乐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部分小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达成各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在设计的小游戏当中融入部分竞技性元素,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所有学生都可向教师领取到相同数量的教具小棒,可由老师让每两个学生组成一个计算小组,教师出题给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计算正确次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奖励。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有趣,可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在寓教于乐当中快乐学习。而部分较活泼好动的学生对数学练习的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只要融合数学练习与游戏活动之后,即能有效转变这一状况。让小学生身心都沉浸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行着数学游戏,这样不但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而且可有效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时期,其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都较薄弱,作为一门抽象性与单调性的学科,对小学生而言感到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有充分结合,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汲取知识,从中增长阅历与经验。使学生较好地认知与理解数学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以此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学习圆形与椭圆形知识时,可从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发掘出相关实例,教学时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的圆形与椭圆形物体举例,教师在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与现实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使学生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使学生懂得所有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充分认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使学生懂得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客观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生活化”平台,使学生更具有学习主动性,对数学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快乐地学习。

  三、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思维活跃、动手实作能力较强,数学课上不少学生会出现“不安分”的行为,如会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折叠纸张。而这一些行为却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需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当中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出可供其实际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以此培养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当中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各种形式的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例如:学习分数大小时,可安排学生分橡皮泥,指导学生将一团平整的大橡皮泥均等地分成二等份,取用其中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四等份,再分取一份,将其再均等地分成八等份,让学生对这些橡皮泥学习和理解分数大小这一知识点。借助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增强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总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借助创设游戏学习、实践操作、现实生活等各种情境方式,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具有更多趣味性。另外,借助运用此种方法,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发展意识发展,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以此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义务教育时期的数学教育在理念上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被动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阻碍了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进行,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活跃在课堂上,所以,怎样在自主、合作和活跃的气氛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已然成了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新方向。就目前教育制度下被动的教学方式的问题,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新课程改革

  当今时代为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数学作为一种抽象化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小学生处于懵懂单纯的阶段,对万事万物都具有好奇心和无尽的想象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却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数学作为小学时期的重点学科,是一门以数字为主体的科目。学生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低,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重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然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而数学的抽象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程度并不高。由于老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学生对事物的形象化理解程度低,更加阻碍了学生学习和发展。

  二、导学式教学特点

  导学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只作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完成教学内容。利用‘导’与‘学’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更高效。以下为导学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导”与“学”相结合

  小学生处于淘气的阶段,喜欢轻松愉悦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使他们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环境联系起来,将知识熟练的应用到现实,同时要注重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二)强化学生思维方式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尚未发展成熟,这时候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让他们在正确的方向上自主学习合作,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

  (三)知识较规范

  在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培养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并分析所学知识的不同。同样在教学中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的行为,通过教导来说明道理。

  三、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情境导入

  由于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有对事物抽象化的思考能力,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对数学产生厌烦,而导学式教学法利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堂上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便对同学们说:首先我们以做游戏的方式来开始今天的课堂学习,同学们可以随意说出一个数字,老师无须笔算就可以判断你说的这个数是不是能够被2或5整除,我们可以来试一下。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在惊奇之余踊跃参加到这个游戏中,好胜心驱使他们积极发言以期驳倒老师的说法,然而老师却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回答出结果,同学们就会产生好奇心理,急于想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快速计算出结果,随后,学生们带着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轻松愉悦地进入到学习氛围中,带着充分的热情进行主动学习。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注意提出的问题或导入点要与课本教学内容紧密相连,问题或导入点要新颖、独特,且要控制好其难度,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情境教学导入

  作为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激发学生兴趣成了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提升和完善,小学生尚处于儿童时期,天性活泼好动,教育者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共有特性设计出相关的课堂游戏,让学生把学和玩有效结合起来,学习也会更轻松。教师可以参考小学数学课本中部分游戏设计,如:掷硬币、植树问题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课本内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小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三)行动导入教学

  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过渡阶段,将行动导入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准确全面规范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3+2的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理解,就可以采用行动导入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三本书,一部分放两本书,然后让他们把两部分书放在一起,数一下一共是几本书,以这种行动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加法的运算,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最大限度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对于相对较难的习题,若成绩较为平常的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就应进行相应的鼓励和肯定,鼓励大家向该学生学习,让其在老师与同学的肯定中获取自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关系,让学生从心底喜欢老师,主动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能真正体会知识内在的魅力,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过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快乐和自信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数学;乐趣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是是一个富有乐趣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现实,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才能对复杂的数学计算提起兴趣,保持那一份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数学知识,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价值和无穷魅力。

  1、在快乐中体验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而学生只有自己亲身参与体验才能真正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设计情景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情景互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课堂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大的时候,进行大脑的休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占主体地位的优势,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教师不再是所谓的“长者”,而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的知心朋友。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过度到采用新型的情景互动形式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游戏、竞赛,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其中并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在收获快乐的基础上收获知识。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竞赛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数学。首先教师要先准备好竞赛的题目,并将规则制定好,其次教师要公平监督,让竞赛得以有序地进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总结,亲身体验总结,并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再例如当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后结果却是3只猴子打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每只猴子分3只桃子,不够分,每只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会打起来。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有多少只桃子猴子才不会打起来,学生思考过后会回答:9只,12只……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了。在教师设置的情景或者竞赛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更高效率地学习。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

  课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更融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当然课堂的交流互动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授过程中多多创新方法,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为课堂主体的框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它们是否正确。例如,在讨论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时,学生对老师的答案产生了异议,此时老师应该耐心的听学生完整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后老师应该委婉的从侧面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到解答问题的正确思路上来。此时,教师不再是讲述者,而是倾听者。学生也从曾经的被动变成如今的主动,他们学习了新知识,二者互动的堪称完美。毋庸置疑,肢体语言在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直接受到它的影响。分组合作讨论,使得在小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数学体验,而且每个学生的想法得到展现,得到肯定的过程无疑为他们树立了自信。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知识讲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拿出提前准备的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接,看一看每个小组能拼成几种长方形,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又是多少,并对最后结果进行记录,之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如在讲授年月日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完结时,让学生同桌之间动手制作日历,制作日历的过程便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新知,而且还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学习

  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课堂只是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解答问题,讲解问题,学生完全体验不到数学的内在魅力,而学生学习到的只是解一道题的方法,而非一类题的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多多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而不是知识灌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进度,自己对数学进行预习,复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主动体验数学的过程。而且数学不是凭借记忆力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有逻辑性,有抽象思维并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而数学是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体验学习。例如,学习简单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数比同学家人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个人,同学家有7个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学家少3人。小学生天生爱动爱交流,所以这个计算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非常有吸引力,从而他们在不断地亲身参与并体验计算练习的过程中,计算准确率不断提升,这也证明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识。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科学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计算,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所以学习过程中的希望学到的知识与真正学到的知识的落差容易让小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此时教师需要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自信。而体验式教学恰好满足这一点,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做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真正体验数学内在的魅力,收获知识,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斌。浅谈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及提升其数学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1(1):56—58。

  [2]陶志侠。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上旬,2014(1):46—52。

  [3]黄丽环。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2(1):56—5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最有实践意义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在传统数学教育枯燥乏味的情况下,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有多种数学教学方式,还对小学生思维的培养有积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得到越来越多小学教师和学校的关注。

  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本文先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再提出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及。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呆板性,还拓展了小学生的思维。本文重点介绍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的与优势,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最后阐述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给小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

  一、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和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

  (一)当前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是小学生在学习上最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很多小学教师选择布置大量的作业题让小学生学习数学。用种方式学习数学不仅很枯燥呆板,减少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大量的数学作业也会限制小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小学生失去兴趣。大多数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时候,注重小学生对加减乘除等的使用。在解答运用题的时候,很多小学教师会选择将运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说明后给出数学公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

  (二)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的

  在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是以小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指导小学生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以小学教师讲解为主、小学生被动接受的数学教学方式。小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的情况下,才能将所学的内容进行运用,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二、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的内容虽然较为复杂和枯燥,但是使用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会使数学课充满乐趣。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游戏化数学、数学故事、翻转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导学式、电子书包等多种方式。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小学教师可教小学生辨认小学生所买文具中的三角尺,教小学生拼三角尺并沿三角尺的边沿画直线和图形。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可大量地使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如果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启发式教学上而没有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会耽误小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小学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

  三、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影响及其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还使得小学生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采用提问的方式,情景创设的方法,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例如,某节课上小学教师提出一个游戏。游戏内容是小学教师站在中间,小学生围成一个圈,手拉手围着小学教师向右转,当小学教师说出数字“3”的时候,需要有三名同学牵手,牵手的人数超过3则犯规,小学教师可进行简单处罚,牵手的人数不足3,则不需进行处罚。小学生立即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班的小学生都主动参加。

  (二)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并对教师进行提问

  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以小学生为主体,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便于小学生理解。在小学生主动思考数学教学内容时,小学教师鼓励小学生对自己进行提问,能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内容。小学生能够勇敢地向小学教师提问,这在小学生未来的学习中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某节课上,小学教师说到同学们早上来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坐公交车的?如果公交车停车的时候,车上原来有4个人,后来又上来了6个人,公交车到了下一站的时候,又上来了3个人下去了2个人,请问同学们,这个时候公交车上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也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积极性。

  (三)发散小学生的思维

  传统数学教学不仅教学形式呆板,还固定了小学生的思维,传统数学教学中繁重的作业,加重小学生的烦恼的同时,也将小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可运用数学教学道具,例如正方体,粉笔等,不仅帮助小学生理解和学习,也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例如,小学教师讲到这样一个例子。树上有10只鸟,猎人用枪打死了1只,请问还剩多少只鸟。这时就会有小学生回答0和9。小学教师对回答的小学生进行表扬,并告诉小学生按理说10减1等于9,但是猎人的枪声把小鸟惊飞了。9虽然不是正确的答案,但是这道题却可让小学生的思维发散。

  四、结语

  如何提高本班本学校的数学教学水平是每个小学教师和学校都头疼的问题。如若在教育方式上,学校鼓励小学教师采用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注意使用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这不仅能发散小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小学生对当前乃至于以后的数学学习都充满兴趣。

  

  [1]单燕红。游戏化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刘玉成,闵凡余。浅析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3]李辉。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将生活情境运用在教学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有所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数学学科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教学工作中,从而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于以上内容,教师需要将教学工作和生活建立更多联系,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便可以对抽象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理解,而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运用可以对学生创新及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下面我将就运用方面教学工作进行分析。

  一、将生活情境运用于例题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通常会通过例题向学生讲授知识点,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例题中,从而使学生对例题题意更容易理解,并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对“比一比”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将全部的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组的学生按照身高顺序进行排队。通过这种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教师可以将知识的内容更好地进行表述;再例如,教师在对“认识物体和图形”进行讲解时,可以事先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球以及圆柱体形状的多种商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让学生扮演店员及顾客等角色,教师为学生下达命令。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购买球类商品,学生便去挑选皮球、篮球等商品,教师要求学生购买圆柱体类商品,学生便可以去挑选铅笔等圆柱物体。教师运用“购买商品”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对各类物体图形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并且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有更多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运用生活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及在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二、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导入教学

  若想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做好教学的导入,基于以上要求,我国小学教师已经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从而使学生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通常情况下,教师将生活情境运用到教学的导入环节,学生便可以在教学工作伊始便对本节课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并对知识产生更多熟悉和亲切感。第一印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同样重要,而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来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便会扭转对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认识,从而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多兴趣。例如,教师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将生活中“过生日切蛋糕”的情境向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请四位学生来到讲台,让学生把蛋糕进行切分,学生不知该如何切才比较公平,这时教师沿着蛋糕(圆形的)的两个垂直对称轴将其平均的分成四份分给学生。通过此类生活情境,教师便可以对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导入,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点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课堂开始时便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将生活情境运用于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

  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应将方法教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可以将教授的内容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培养工作产生足够重视,从而实现新时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思维教学及方法教学工作中,从而使学生可以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更好地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题目:如何将本班的40名学生分成8组?每个小组由几人组成?教师在对此类问题进行讲解时,学生往往无法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实际解题过程中更是漏洞百出;然而教师可能发现了一种有趣的场景,在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游戏时,需要将学生分成8组,这时学生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学生进行分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对以上情况进行思考,发现学生未能将该类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未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转换思维式思考,将数学学科和生活独立开来进行理解,未能形成数学思维。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将游戏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之间建立联系,辅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从而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总之,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自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掌握利用数学知识点解决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方法,达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就生活情境的运用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对生活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的导入教学、思维培养以及例题讲解等几个模块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帮助,更好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对教育的重视,使得许多中国学生的学习压力空前增大,不仅是高中生、初中生,连小学生也有所波及,对此,很多人深有体会。如何能让小学生快乐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界主要的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的专家进行了长期而不懈的努力,经过学习国外的教育经验,然后结合中国的教育特点,最终决定,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是最好的方法。

  游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游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认知方式。比如,大人之间的喝酒划拳,青少年之间的打篮球,小孩子之间的丢沙包等等。对于小学生,游戏可以给她们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幅和谐的画面。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去观察,去体验,然后经过反思,领悟到在今天的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便是游戏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自从我国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正在不断地改革创新,现在国家重视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包括学生的素质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种大的趋势下,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创新培养正在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便是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简单的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课堂气氛很严肃,换句话说,可以形容传统教学课堂很压抑,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反应灵敏度相当差,学习效率很低,完全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上面认真的讲课,而学生全部都无精打采,感觉很压抑,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虽然老师很努力,但结果却是徒劳的。我们提倡在课堂上做一些数学小游戏,比如,对于小学的加减乘除法,如果仅仅让小学生去死记硬背,去做一些很无聊的题目,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的心态,但是如果假设一个做生意找零钱的游戏,让学生们都去参加,每个学生手里一共多少钱,然后假设一些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们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后结账,让学生们自己去算,一共用多少钱,应该找零多少钱,就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了出来。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增强了,那么她们的学习效率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游戏,它还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看过动物世界的人们都知道,动物们从出生就开始做各种游戏,从这些游戏中,它们学习到了如何去和同伴相处,如何去捕猎,如何去在困境中谋取生存,这些游戏使它们后来的生活中受益非浅。我们人类也是一样,从小就对游戏情有独钟,学生们从各种游戏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还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大多数游戏中充满了对智力的考验,而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又是天生的,在游戏中,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如果将游戏贯穿在数学的学习中,就会提高学习数学的动机,更好的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游戏也锻炼了小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就比如买东西,学生们彼此之间要进行交流沟通,去搞价还价,争取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游戏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卸下了精神“包袱”,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下那样产生厌学情绪,而是去努力的通过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发展了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以虚拟的小游戏,锻炼了它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应对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动机

  数学学习的过程,更主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不流畅甚至中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多加以引导,把抽象的数学公式游戏化,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保证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会出现阻塞。而数学游戏恰恰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为过于抽象化的概念而是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心态,这就显现出来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把学习过程游戏化,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的积极,以合作或竞争的方式使学生们爱上数学。比如讲几何图形时,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去剪,比比看谁剪的比较好,对其进行一些口头上的夸奖,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解与模型展示,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把同学们进行分组,然后给他们留一些任务,看看哪一组先完成,哪一组完成的质量好,不仅促进了学生们之间情感的交流,更加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四、结语

  当然,教育游戏本身有它的局限性,在小学教学学科中有其自己的原则,总的说要适当,应该在合适的时间适度的引入一些游戏。教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快乐地学习,体验学习中的乐趣,只有适当的运用游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完成。最后希望,小学生们快快乐乐的学习,健健康康的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一、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好奇心和求胜心较强的心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兴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巧妙设置悬念,营造良好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了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后,提问学生:如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与底不相等,那么,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结论还能成立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不同等底和等高的情况下不存在一半或两倍的关系。但如果两者之间的面积与高或者底一定,那么三角形的底或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的几倍。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

  二、提供说数学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大胆去做、去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征数学的重要途径。面对抽象的数学逻辑知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更准确的掌握数学理论与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说数学就是在做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强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数学比做数学更加重要,因为说数学是让学生超越生活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刘举出一些数,并且告诉学生像5、7、11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而像4、9、12、24这些数就叫做合数,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大胆的讲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有些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因数个数是2个的就是质数。也有的学生说: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的数就是质数。还有的学生说: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

  看到同学们踊跃发言,教师要多给予掌声,不管学生的想法和表述是否正确,都应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互相比较,是否能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完善准确,经过交流讨论最后同学们给出了最后的结论,一致认为最准确的描述是: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归纳出来的概念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为了使学习效果更好,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过程以及体验和心得,做到及时反思总结,在不断尝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

  三、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

  1.亲近数学

  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

  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因为嘴馋先后吃掉猴哥八戒沙师弟的西瓜,分别设问题还剩几块西瓜、八戒吃掉几块西瓜等,提问中,老师还可以自己或者找一个扮演八戒的同学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小学生在无限乐趣中轻松学会加减法的简单运算,总的来说,就是学生想听故事,老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继而轻松愉快地在听故事中学到新知识。

  3.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稍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活泼烂漫的年纪,多动是通病,在课堂上的专心听课时间必然少之又少,十来分钟想必是不错的表现了。因而,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得小学生对于更会使其转移注意力的数学课堂更加专心一些,从而更易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游戏中接受新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游戏,从而欢快地讨论了解学习内容,老师再做出最后总结,更加巩固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必须明确其意义所在,合理选取情境材料,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包含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如此一来,才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现存问题的频频上演。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满活力地发挥才智,真真正正体现出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际功能和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一、关于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整天研究如何教,不是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学习的各种问题层出必穷,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就能明了、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有时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想象得很好,表达不一定很好,也就是说运算的好不等于说的就好。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明白计算就可以了,教师一定把时间放在学生的表达上;学生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教师不突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强化训练,训练是可以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里就得不偿失了。有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质上就是感觉枯燥的说理没有意思,学生说理能力是理解问题之后逐渐形成的,学生能解答问题逐渐就能说出道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一定边做边说,促进学生的良性循环。不当的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安排教学过程的一切,教师准备上课需要的一切,学生处于接收器的位置。

  例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介绍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比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面对新的问题想象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讲授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向学生介绍如何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然后整合它们就可以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让课堂真正发挥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关于对策措施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学生一定适应新时代的形势,学会生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教学的任务,自己的责任,注重传授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既要育人,又要教书,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把自己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上好每一节课。彻底摒弃旧的知识体系,不能为了考试成绩高而教学,不能让学生为老师教学服务,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发脾气,必须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2、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否决定着教学改革。教师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树立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切的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研读新课程理论,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程度,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教师一定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存,走在学生的前列,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树立以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基础教育尽绵薄之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一、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升学用的,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和公式原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授课的时候列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讲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个教学模块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观察,可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请同学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找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圆柱或是圆锥的,同时做好记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了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通过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最终,说出了很多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事例,我观察我妈妈的化妆品纸盒是圆柱形的我观察了我们家的水杯也是圆柱形的我知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圆锥形的教师在讲到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就能轻易的理解圆柱和圆锥性质不同的原理了,并且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材中给的数据计算出平方数值。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加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生活中的数》的时候,采取了分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首先将全班的学生分为N个个体,一个人代表一个数,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记住自己表示的数字,然后我随机说出一个数,代表那个数字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准确率最高的同学获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的准备当中,十几分钟后老师提问,有的同学说:我是3我代表10老师我是40这样富有情趣的数学课堂,能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学技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探索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数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当然,构建高校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广大教育人员的共同努力,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绽放光芒。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一、师生互动

  (一)用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比起枯燥呆板、千篇一律的解答,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它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陈景润读中学时,他的数学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道闻名世界的数学难题。老师格外强调了难题诞生的背景,这让陈景润记住了那个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数学巨擘哥德巴赫,以及他留下的1+1的谜团。试想如果没有那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证明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的规律被一语带过,也许数学天才陈景润的创造力还在仰望这颗自然科学皇冠上的宝石。

  (二)鼓励学生编题

  鼓励学生自己出找规律的题型,可以考察学生对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又能找到学习中的盲点。根据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师,需要真正的放权。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老师绝不干预。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互为老师,交换题目来做。每个人熟悉的规律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编题的习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发散思维

  (一)万变不离其宗

  找规律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不能找到规律要看学生的思维够不够发散。单纯局限于数字或图形本身的表述肯定不能碰到规律的触角。学生需要在数字、图形里透漏的信息寻找解题的线索。有些信息是为了干扰学生的正常判断,造成复杂的假象。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在找到规律的注脚,思考规律可能触及到的方面,自然能够扫除雷区,一马平川。

  (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原是精神病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近代心理学上被广泛运用,是形容创造性思维奔发的情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上运用头脑风暴,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把找规律的题型汇总起来。学生自由畅谈解题过程,分享发现规律的心得和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一般性问题分成几个方面剖析。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积极活跃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可以穿插一些智力游戏,如猜谜、脑筋急转弯等。

  三、总结

  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侧重对找规律题型的训练,有利于在学生心智发展阶段思维、逻辑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堂情景模拟,师生互动,发散思维等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相信,这不仅是对找规律题型的教学研究,更是对启迪人类创造力的崭新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一、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思维敏捷的学生举手解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根本没来得及仔细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只能附和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听别人答题,不动脑思索,失去了思维想象的信心,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这部分人占学生总数一半之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组织讨论合作,不能见到问题就讨论,瞬间就回答。只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有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导入新课的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借题发挥,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圆的认识时,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关于圆同学们都熟悉,你们有哪些问题想问呢?学生立即回答,有的说圆如何画呀?有的说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呀?有的说圆有哪些特点呀?有的说圆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呀?这样,借题发挥,让学生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自主学习的提问。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学习,提出问题要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价值。例如讲授年、月、日时,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实质,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然后说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可以吗?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发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为何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有的学生说如何计算一年的天数?为何一年有闰年和平年的划分?有的学生说为何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呀?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讲授重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计算、释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1、领会编书出题者的意图,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科书每一知识的讲授都有相关的例题,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授学习例题的方法,学生自学例题,获取知识。例如每道例题教材的讲解不是一步到位,还有一些解答环节,还有一些解题过程,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按照解题思路把相关的步骤写出来,例题中原来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原理、定义、法则、概念写出来,让学生弄懂这些问题的实质,根据编写者的意图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学习掌握数学思维想象的过程。

  2、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前后知识密切相连,几乎每一新知识点都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师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讲授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指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

  四、自主探究,注重实践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教学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观察、测量、比较,提出问题:剪拼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图形长与宽一样吗?一到学生最后得出结论:S平行四边形=底高。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6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

  以为教师在讲认识对称图形时,本来可以选择如圆形、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来引导学生对对称的现象加以了解和认识,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新颖选择一些联系不紧密、不容易让学生联想的图形来创设一个情境。这就使得学生不容易明白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而且更容易迷惑。

  2、教师课堂控制力变弱

  数学常被人们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新课改之后,为了迎合新课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神,一些教师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和发言,原来沉闷的课堂如今已变得热闹非凡。这种现状就造成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变弱,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或事件影响教学的进度,进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讨论和发言外,还有一些教师常采用物质奖励、不精准评价或者是过多的表扬等行为让学生有非常好的自我感觉,甚至对于一些犯了错误、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行为,教师也不敢对学生加以批评。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应该让学生从内心对数学感受兴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师对课本钻研程度不够

  备课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只有有了充分的课前转变,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地游刃有余,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一次备课受用终身,而且教案是在上课之前临时准备的,有时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教案的惯例,许多教师会选择相互之间抄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依据,匆忙的准备就使得教学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做到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针对以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掌控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做好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教师在备课中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对原有教案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在二度备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这就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课中的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时时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能够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讲课的语言、速度、内容和顺序等等;课后的二度备课则是教师对课后的及时反思和评价,从而对整个教案在内容、讲课方式和教案设计上有总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教案的整体提升。通过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做到对教材、教案、讲课内容以及学生有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了解与把握。

  2、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这也要求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讨和进修班来增加知识的储备,也可以到高校进行进修,只有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地知识,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做到精密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做好内容的安排和精心设计外,还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掌握的同新知识相关连的旧知识那么就越能顺利获取新知识,知识的正向迁移就越顺利。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7

  一、合作学习的随心所欲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真正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精神实质。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学常规和学习习惯,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突出思维质疑、认真倾听、标新立异习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精神实质。

  2、让学生亲身感悟良好学习习惯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只说不做,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亲身体验、感悟良好学习习惯是何等的重要,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需要。

  3、把握启发与引导的最佳时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正处于激烈搏击的时期,积累的数学经验、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策略杂乱无章,有待于静静的思考,仔细琢磨,融为一体,经过整顿,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教师一定把握启发与引导的最佳时机,否则恰得其反。

  二、探究学习时的畅所欲言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实践教学,一般经过是让学生主动探索、进行汇报交流程序,教师一定增加一个回忆活动过程,表达体会的环节,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推导公式教学片段: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哪一种图形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生:是用学过的图形吗?学生纷纷议论,都说用三角形。师:请同学们用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后惊奇看到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计算两个三角形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拼,学生顺理成章得出探究结果,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方式属于探究吗?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有些疑问,为什么老师已开始就就知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感觉茫然。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拼图并不陌生,以前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学习时已经掌握了拼图操作,探究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使探究更有意义。对策措施:

  1、研读新课标,吃透教材。教师一定注重教材的研究,吃透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探究教学内容、学习素材和蕴含着的数学思想。必须对教材详细地解读。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推敲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理解作者真正的编写意图,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

  2、掌握学情,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一名学生,掌握学情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学生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问题需要学生讨论?哪些知识学生学习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教学情境创设的多彩多样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思维的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它是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纽带。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情境创设越来越多种多样,花里胡哨,阻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时,多媒体课件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问学生:超市摆放了这么多物品,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教师就是想由物品的标价引导认识人民币。没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里众多的物品。学生看到商品真的会想到人民币吗?对策措施:

  1、明确创设教学情境做什么。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分析,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找到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

  2、创设有价值的学生需要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一定引起思维碰撞,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尽量不用绚丽多姿的画面,必须突出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

  3、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不能急于过多的解释与引导,必须提供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8

  一、直观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入学的学生识字量不大,直观教学和游戏的加入可以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

  根据小学生都喜欢图画的特点,教师可根据电子课件以动漫的形式和学生乐于助人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组成几或分解成几和几,这样就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他们无组织又散乱的思维集中起来,这样既能掌握所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又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二、举一反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学习知识是积累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新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倡多元化,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鱼缸里有2条红金鱼,6条黄金鱼,黄金鱼是红金鱼的几倍?”要求学生改变题里的问题,使它变成另一道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让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和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算法时,就有了设置多种问题和计算方法的思路。

  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既回顾了旧知识,又找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

  培养小学生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要从学生的思维入手。

  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方法,反应快慢都体现思维的敏捷程度。

  因此,在教学中开展一些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练说,可以快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棵,杏树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几棵?”全班比赛看谁能很快列出算式并说出理由?同桌之间互相商量,让他们在争辩中取长补短,加强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要想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就要求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心研究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9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最后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利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例子设计问题,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例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从实际活动中去感知人民币的各项功能。

  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跟着家长去逛一次商场或者去超市购物,并且记住所交易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是怎样购物的,并且再次模拟购物的过程,从实际当中感受到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及其用途,学会人民币运用和换算,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三、创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处巧设悬念,以疑激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经历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四、巧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贴、撕、装、拆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

  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动手操作,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学习兴趣以及动手能力。

  五、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因为成功会给学生产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地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

  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得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就能学好数学。

  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

  摘要:新课改,我们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那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呢?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彼此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朱桂莲,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探[J],考试周刊,2013年68期.

  [2]吴素芳,演示法-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9年34期.

  [3]吕玉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年26期.

  [4]阎春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14年01期.

  [5]李豪,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旬),2014年04期.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1

  摘要:跟着数学被广泛使用,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也在发生着改动。新课程的调整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更主要的是在教育理念的改动上,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办法深受教育理念的影响。联系小学数学教育讲堂,剖析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的现状,并对现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处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状;战略;处理疑问

  处理疑问教育应从实践情况动身,教育内容是从学生日子的环境中动身,使用讲堂的解说,准确的剖析数学疑问,并使用到日子中去。在小学讲堂中,学习数学即是将日子中的疑问转化为数学疑问进行处理,来进步学生处理疑问的才能,构成处理疑问的思想逻辑。可是,成果却是差强人意,现在的小学数学讲堂中处理疑问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疑问,这篇文章就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的现状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的现状

  (1)讲堂教育不切实践,办法单一

  处理疑问教育办法即是培育学生将讲堂中学到的数学常识使用到实践日子中并处理所遇到数学疑问的才能,可是现在教育还是以播映幻灯片和牢记书上的公式为主。一般老师在进行处理疑问教育时,由于通常是使用幻灯片将疑问展示出来并进行处理,使得教育内容和教育办法变得单一,更有甚者有些教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践日子。在数学教育讲堂中,传统的教育办法是以老师教育为主,然后学生课后在进行强化训练,在这种办法下,学生对学习数学越来越不活泼,考虑越来越缓慢,使得教育不能有用进行。

  (2)传统的授课办法

  讲堂授课首要以幻灯片和老师解说为主,由于教育内容和教育办法的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爱好下降,乃至有些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强化训练,不仅如此,这种传统的授课办法还会致使学生学习办法化回忆,对讲义的回忆多停留在固定的公式上,不能有用地使用数学常识处理平时日子中的实践疑问。

  (3)解题思路的固定

  现在的讲堂首要以考试考题为主来进行教育,解题思路的固定致使学生处理疑问的办法对比死板,而且由于重视成果而疏忽了对学生处理疑问才能的培育,然后使得学生处理疑问的才能不足,考虑疑问不全面。教育的首要意图不是由于考高分而处理疑问,而是为了处理疑问而处理疑问,由此疏忽了教育中对学生解题战略和思路多元化的培育。

  二、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进程中的战略

  (1)讲堂常识与实习活动的联系

  现在的教育首要以讲义上的常识为主,与讲义相应的实习活动很少或许根本没有,这么学生就没办法将学到的常识运用到实践日子中,处理疑问也仅仅是依托讲义上的常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一朝一夕,学生运用数学常识来处理疑问的才能下降乃至没有。因此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实习活动的.组织,将讲义上学到的常识有用地运用到日子中。

  (2)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性

  现在的教育仍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讲堂的庸俗无聊直接致使了学生听课的功率,以及课后考虑疑问,这么按部就班的固定学生考虑疑问的办法,不使用学习功率的进步。老师在教育进程中应鼓舞学生多讲话以及多方位的考虑疑问,以这种讲堂办法来启示和推进学生的思想开展。数学处理疑问教育是进步学生处理实践疑问的主要途径,因此经过改善教育办法,进步学生处理疑问的才能,全方位地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学习功率。

  (3)具体疑问情形设定的必要性

  在小学教育进程中应设定相应的情形,使小学生自动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并处理疑问。学生在学习数学进程中应活泼答复老师的疑问,让数学讲堂不再沉闷,气氛可以活泼起来。新课程在对小学生的教育理念上,重视有关疑问情形的设定,疑问一定要合适小学生,这个教育理念首要是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然后进步学习数学的功率。老师可以在教育进程中,播映视频或许以讲故事的办法提出疑问,进步学生的听课功率。

  (4)老师在处理疑问教育办法下还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评论

  在处理疑问的进程中,对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有利于开拓学生考虑疑问的办法,构成处理疑问的立异办法,在培育学生处理疑问战略的一起进步处理日子疑问的才能。学生在交流中将疑问极好地处理,可以培育学生学习的趣味。总之,老师在教育进程中,应发起解题的多种办法,也要多提出一些立异性的疑问,学生可以从不同视点来考虑疑问,让学生经过一个从发现疑问到提出疑问再到处理疑问的思想进程。

  (5)考高分的一起对处理疑问才能的培育

  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学生需要把握考题的侧重点,而且可以熟练地把握有关的公式,这么的教育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用的进步学生成果,可是对学生处理疑问的才能上效果并不明显。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来讲,其首要的作业不应是将学生培育成一群只会考高分的机器,而疏忽对学生处理疑问才能的培育,一起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爱好,使得我国的小学生不在对数学感到恐惧,而是英勇的面临并处理。

  三、结语

  经过对教育理念的改善和传达,老师应改动传统的教育办法,大胆立异将讲义疑问转化为实践疑问进行处理,进步学生运用数学常识处理疑问的才能,一起培育学生考虑疑问的全面性和处理疑问的多样性。在实践的教育进程中,小学老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点去考虑疑问,而且鼓舞学生英勇的回答疑问。一起,还应多提出开放性的疑问,训练学生的思想逻辑,有针对性的将学生培育成具有立异和考虑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降伟岩.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的现状及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巩明.小学数学处理疑问教育研讨[D].聊城大学,2014.

  [3]张桂芳.小学数学处理疑问办法多元化的研讨[D].西南大学,201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2

  摘要:电教已经普及到了教育事业当中,这使得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由于小学生们刚接触书本,很多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晦涩难懂,因此电教给小学教学带来的便利尤为显著。但是如果小学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不恰当,那么电教也只会是教学过程中的累赘。

  关键词:电教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优化

  一、引言

  因为小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很弱,而数学课又偏向于抽象化,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没有外部辅助的情况下教学十分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将电教设施(多媒体等设备)和书本结合授课。而且利用电教设施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来将数学中的概念和抽象问题具体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电教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电教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它自出现之后就被各大行业所看重,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当像投影仪、幻灯片、计算机等电教设施被运用到教学中,受到的反响很大,对老师而言,教学更加便利;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抽象知识也相对简单了。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字应用中的入门基础教学,而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们只能对简单直观和可触可见可听的事物进行理解记忆,并且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缓慢构建中。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电教不恰当出现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时过度依赖电教设施,将所有将要教授的内容不假思索地加入幻灯片里面,没进行过修改,这样只会显得过于冗余,而且讲授的内容会无法突出重点。或者本该用幻灯片讲解效果会更好的却没有用,而该直接手写加口述会更简单方便时却用幻灯片繁琐的演示的现象。有时幻灯片里选取的内容太过呆板不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小学数学中关于时间问题的计算。当知道现在时间是十三点四十五分,求二十五分钟后的时间。教学时幻灯片里没有用时钟图片来将问题的抽象化变为具体化,相反却在幻灯片加入大量讲解过程,即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的概念,四十五分钟还差十五分钟达到一小时的简单减法运算,然后就是将二十五分钟分为十五分钟和十分钟的解法,最后就是得出的结论,十五分钟后,时间变成十四点,还剩十分钟,由此可以得出二十五分钟后时间是十四点十分。从根本来说这样和没用幻灯片是一样的效果,无法展现出电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

  四、正确运用电教手段,使电教充当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好帮手”

  (一)不盲目选择材料添加到电教中,巧用电教手段

  1、使用小学数学重要概念加上图片等信息的电教手段教学小学数学的概念一般比较重要,在以后的中学或大学时,都可能会用到。但是概念都是文字描述,十分抽象,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这时候就要使用合适的电教手段来教学了。例如,在三年级学习矩形面积概念时,矩形面积概念就是由长和宽围成的面,定义是长和宽相乘。这样手写或者口述都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最好的办法是选取两个矩形图片(长方形和正方形)插入幻灯片里面,红色标记长,蓝色标记宽,面积是什么,就由灰色阴影将矩形形成的面填充,而且为了便于理解,还可以选择较卡通的图片来加强小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2、删除数学教学中的不必要的内容,只进行重点的详述这一类电教手段大都选择应用在试题讲解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将整道题的算法都一股脑插入幻灯片里面,而是将对这道题的归纳性思想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在幻灯片里面表达出来。例如,有10颗糖果,分给小明3颗,小东4颗,剩下的给小红,求三人所得糖果占总数的多少。这时候老师用幻灯片展示的效果作用不大,毕竟解题步骤不算这道考题的重点,所以可以删除,只要在黑板上书写加老师口述即可,但是应该在幻灯片上写出这道考题考的是分数的概念,以及两张3个糖果一堆的图片,一张4个糖果一堆的图片,分数由分子和分母构成,并指出分子是整体的一部分,即3、3、3是分子,分母是整体的数量,即10是分母,以及整体是1,所有的分数相加就得到一个整体,和为1.这样的教学,既解了题,也突出了重点,复习了教学内容,同样可以添加一些趣味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使用相应电教手段助学

  1、小学数学抽象课题运用多种多样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们数学学得如何,关键是要看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大不大。只有激发了小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才能提高,但是如果单纯的口述加黑板上的手写,想要提起小孩的兴趣的可能性不大。这时候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让数学变得有趣。例如,一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妈妈给了小明80元钱,要求小明买2本3元钱的笔记本、24元钱的拖鞋和一辆30元钱的玩具车,小明可以用剩余的钱买一样下面商品中的哪一样商品,钱刚好花完。这时候可以在一张幻灯片上加载多个卡通或实物缩小版图片(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商品图片和其他商品图片隔开),图片下面标注相应的价格,然后让小学生来计算和选择。这样比简单的文字表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能够慢慢喜欢上数学。

  2、巧用电教手段使小学数学中的难点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很多相对较难的,这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幻灯片、声音、图像加文字等电教手段来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看到和听到的前提下,把数学知识理解透,这相当于把难点简化了从而有助于教学。适当的时候还可以用幻灯片添加其他方法解题,让学生在易理解的同时能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们思维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求半圆的周长。小学生可能只理解了整个圆的周长,而半圆的周长会求错。这时候可以在幻灯片里加入卡通半圆,再讲其求解,即圆的周长的一半加上平滑线段,即围成半圆的边界长度。这时候可以联想到半矩形的周长和半三角形的周长等求解问题。

  五、结束语

  合理并正确地运用电教手段,不过度地使用电教设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理解能力慢慢地向抽象思维转变。另外电教手段添加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们记忆和理解数学的那些偏向抽象性的概念和知识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