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郎》人物关系解读论文

《王六郎》人物关系解读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六郎》人物关系解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王六郎》是《聊斋志异》中写男鬼的重要篇什,具有深远的民间故事渊源。《王六郎》人物设置简单,故事情节也相对简单,但却是蒲松龄“有意作文”的典型代表。笔者尝试从王六郎与渔夫的关系入手,探讨《王六郎》中王六郎与渔夫的君子之交及其蕴含的深意。

  关键词:

  《聊斋志异》;蒲松龄;《王六郎》;人物关系

  一、引言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经过数十年的走访调查,进行记录,收集整理之后的再创作所做的短篇文言小说集。小说通过神仙、鬼怪、狐妖等与人类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广泛的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很多故事表现了当时的主要社会问题,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态度。《聊斋》中大多为鬼狐与人类的爱情故事,但是其中也不乏《王六郎》这样,描述人与水鬼之间的友情,描绘人情世故的作品。《王六郎》是《聊斋志异》卷一的第十二篇,与《聊斋志异》的其他作品相比,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设置也较为清晰,但是所反映的却是与其他故事不同的深层含义。《王六郎》的故事原型来自于“水鬼渔夫”的民间故事。该故事原型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最初渔夫的身份尚不固定,随着此类故事的逐渐成熟,渔夫身份也相对固定。虽然《王六郎》的故事类型有着深意的民间故事渊源,情节也大致相同,但经过蒲氏再度创作的“水鬼渔夫”类故事《王六郎》,其内涵已经与民间文学中的“水鬼渔夫”故事有了较大不同。

  二、《王六郎》人物关系

  友朋关系――王六郎与许姓渔夫

  朋友关系虽居五伦之末,但古人却对朋友十分重视。在《王六郎》中首先最为重要的,也是作者重点呈现的,是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友情。小说中王六郎经历了水鬼到土地神的身份转变,但渔夫依然是渔夫。值得注意的是,二人的友情并未因王六郎身份的变化而变淡,相反,却因渔夫坚守诺言而使友情更笃。

  在小说角色设置中,王六郎本为男鬼,而许姓渔夫为人。人鬼殊途,一般而言,人鬼之间应不会轻易产生友情。但王六郎与许姓渔夫之间的故事,却缘于二人共同的爱好,即喝酒。文中一出场,便写出了二人相识的缘由:“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何上,饮且渔。饮则酹地,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这本是渔夫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是却无意之间感动了身为水鬼的王六郎。

  原来,王六郎生前“素嗜酒,沉醉溺死”。为报渔夫的“酹奠”之意,为之驱鱼。因此才出现,“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的情形。但在王六郎现身之前,渔夫对此可谓一无所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王六郎现身之前,王六郎在水下,渔夫在岸边,二者同饮酒但并无感情的交流。二者的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友情。毕竟,渔夫的“酹奠”,更多的是出自于对河水及河中溺鬼的恐惧,或者是自然崇拜的外化。直到水鬼王六郎现身,“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渔夫以打渔为生,王六郎有能力驱鱼,而二者有共同的`爱好饮酒,因此在“饮酒驱鱼”中,二人互惠互利。但正是在这种模式的相处中,二人产生了诚挚的友情。

  王六郎在自己将要转世的之前,告之渔夫实情,渔夫也真心的为他高兴。但同时二人也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而伤心。当面对王六郎因为善良而丧失了投胎转世的机会时,渔夫也安慰他会被上天垂怜,“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后来果真被渔夫言中了。在王六郎成为土地神之后,还相约二人相见,虽然人神不能相见,但是二人都信守当日诺言,斩断阻隔,在渔夫梦中相见。杨六郎化为风与渔夫相见相送,欻有羊角风起,随行十余里。许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劳远涉。君心仁爱,自能造福一方,无庸故人嘱也。”风盘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讶而返。许归,家稍裕,遂不复渔。后见招远人问之,其灵应如响云。

  渔夫通过坚守诺言,使之与王六郎二人的友情得以延续,也使二人的友情经历了人神殊途的考验。作者借由许氏渔夫妻子之口的陈述了去看王六郎的利害关系,妻子从某种角度所代表的是普通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妻子的笑并不是普通的笑,而是嘲笑,是不相信二人誓约的嘲笑,但是面对妻子的嘲笑,渔夫还是毅然决然的去了,这正是对于当日誓约的守信表现。许归,即欲冶装东下。妻笑曰:“此去数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语。”许不听,竟抵招远。王六郎对于渔夫信守诺言,前来探望非常感动:“远劳顾问,喜泪交并。但任微职,不便会面,咫尺河山,甚怆于怀。居人薄有所赠,聊酬夙好。归如有期,尚当走送。”结果王六郎以独特的方式,使好友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总之,小说通过渔夫与王六郎的友情,写出了王六郎的善良和重情重义。

  除了王六郎与渔夫的友情外,小说中还写到了王六郎与落水妇人之间的关系。本来二者是替代关系,妇人由人变为鬼,而王六郎则可因为妇人之死投胎转世为人。王六郎为了转世等待了许久,终于在凄苦漫长的等待之中,遇到了可以代替他的人,“兄于河畔视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但是那人却是――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为了王六郎能顺利投胎转世,渔夫对溺水的妇人并未施以援手,相反是王六郎动了恻隐之心放了妇人一条生路。王六郎心中的善念最后让“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冒着无法再转世投胎的危险,王六郎还是救了妇人。他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王六郎害怕因为自己一个人的转生,连累两个性命,放弃了转生,他的善念不仅仅拯救了妇人,更拯救了其怀中的婴儿。也正是因为王六郎的善良,才感动了天帝,最终让他成为了治理一方的土地神。

  三、《王六郎》人物关系所表现的深层含义

  一方面,正如蒲松龄自己所说的那样,“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余乡有林下者,家綦贫。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必相周顾。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始得归。其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念此可为一笑。”这世间真正难能可贵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蒲松龄明写人鬼的友情,实际上,就是为世人表现出何为真正的情谊。王六郎与渔夫二人本是志趣相投才能有机会深交,而两个人在同样的志趣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尤其是在情节的发展之中,两个人所面临着种种阻碍,人鬼殊途、人神不通、道阻且长这些都阻碍着两个人的相见与深交,但是事情恰恰相反,二人深情厚谊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愈发的让人佩服。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中国古代底层百姓的安贫乐道,在中国的鬼文化之中,不能转世投胎的鬼有两种,一种是有极大的冤屈或者怨恨的厉鬼,一种是其尸首无法得到安葬而自身死者的魂魄只能游荡在外,从文中所陈述的事实可以发现,王六郎有可能是一个无法得到安葬的孤魂野鬼,而在河中溺死却不能得到安葬,可以表现出王六郎生前所在并不一个富裕人家。这从他畏首畏尾,踟蹰不前的行为也可以看出。同时在二人相见之前,王六郎也念及渔夫多次请他喝酒的情分,数次为他驱赶鱼群,数次之后,才出现相认,这也正是在底层百姓间所流传的礼尚往来之情。作为平民子弟的王六郎在与渔夫相见之中,觅得了知音,二人饮酒谈天,很是快乐。在可以相聚的日子里王六郎与渔夫可以说摒弃了人鬼殊途,饮酒谈天,畅快非常。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著,越裔汉译.生活的艺术[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汉)司马迁撰,(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中华书局,2005

  [3](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中华书局,2005

  [4](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中华书局,2005

  [5](清)袁枚著,别曦注译.随园食单[M].三秦出版社,2005

  [6](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黎福清著.中国酒器文化[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8](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学苑出版社,2002

  [9]木东,杨晟盛点校,尚秉和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0]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