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第1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预决算管理制度
第一条 单位预决算是国家财政预决算的组成部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第二条 主管部门按照全县统一的工作程序、编报规程和时间要求,组织实施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的编报工作。其职责主要是:
(一)组织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报表的布置与培训工作。
(二)组织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报表的收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三)组织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报表编制质量的核查工作。
第三条 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的编制要求,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结合本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统筹安排、合理编制部门预算。
第四条 单位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办法按<沛县县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沛财预[2003]4号)和<沛县县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沛财预[2003]5号)执行。
第五条 单位部门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如有突发*、政策*变化,确需调整预算的,由单位提出调整预算申请,财政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县*审批后按规定程序办理调整预算手续。
第六条 单位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根据财政部门决算编审要求,编制综合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管理状况的财务决算。
第七条 单位在编制决算前应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及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及时清理收支账目、往来款项、核实资产。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应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应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做到账*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八条 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统一下发的报表格式、编制说明及时间要求,认真、及时编制决算,做到表内项目之间、表与表之间、本期数据与上期数据之间相互衔接。
决算报表应经单位负责人审查、签字并盖章,保*财务决算报表真实、完整。
第九条 主管部门应做好决算的审核工作,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核编制范围是否全面,是否有漏报和重复编报现象。
(二)审核编制方法是否符合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的编制要求。
(三)审核编制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审核单位账簿与报表是否相符、金额单位是否正确,有无漏报、重报项目以及虚报和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
(四)审核报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衔接一致,包括表间数据、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报表数据与计算机录入数据、本年数据与上年数据资料是否衔接一致。
第十条 单位应按照财务管理关系或预算管理级次,采取自下而上方式,按时汇总上报。主管部门应对所属单位上报的财务决算报表、部门本级财务决算报表和本级代编决算报表进行汇总,形成本部门汇总财务决算报表。
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条 单位应按照<中华*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更会计凭*、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条 有下属行政事业单位(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实行部门会计集中核算。采劝集中管理、直接收付、单一帐户、分户核算"的方式,集中统一办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第三条 帐簿设置。单位应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帐簿。
(一)单位只能建立一套帐。行政单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既有行政经费又有事业经费的单位,应以主要经费来源为依据,并参照自身行政职能,相应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实行部门会计集中核算的基层单位,根据管理需要,相应设置指标、资产、债权、债务等台帐。
第四条 填制凭*。要求内容齐全、审批手续齐全。
(一)原始凭*的内容必须具备:凭*的名称;填制凭*的日期;填制凭*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二)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盖章。自制原始凭*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
(三)职工公出借款凭*,必须附在记帐凭*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另开收据或者退还借据副本,不得退还原借款收据。
(四)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附件。如果批准文件需要单独存档的,应当在凭*上注明批准机关名称、日期和文件字号。
(五)记帐凭*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的日期;凭*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张数;填制凭*人员、稽核人员、记帐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五条 登记帐簿。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登记会计帐簿,做到书写规范、讲求规则、日清月结。
(一)单位应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资金、有价*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帐*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帐工作除特殊规定外每月应进行一次;
(二)单位应按照规定定期(按月)结帐;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帐、明细帐应定期打樱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第六条 会计核算。单位应以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所有资金和财产均要纳入单位的会计核算,全面记录和反映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条 单位发生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款项和有价*券的收付;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四)资本、基金的增减;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在做好单位收入支出、债权债务和资金缴拨会计核算的同时要加强下列会计事项的核算。
(一)材料核算
凡批量购进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均要进行材料成本核算。按照会计制度要求的计价方法和出入库保管方式,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
(二)固定资产核算
凡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单位因购建、调拨、捐赠、融资租入、改建、扩建、出售、转让、报废、毁损等引起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必须进行会计核算。
(三)项目资金核算
项目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单位要根据专项支出的不同项目,分别建立专项支出明细帐,单独核算并反映资金收支余等情况。
对已完工的项目,资金如有结余,一律按财政部门验收报告意见处理。年内未完工的项目,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基建资金核算
单位经批准用自筹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在[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核算;财政给予拨款的基本建设支出,其财政拨款部分,在有关专项收支科目核算。单位自筹与财政拨款形成的建设资金均应转存建设银行,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另行组织基建会计核算。零星土建工程在单位有关支出科目等会计科目中核算。
(五)内部成本核算
凡开展产品生产、劳务服务、批发零售、开发研究等具备内部成本核算条件的业务活动和辅助业务活动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均应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具备完全成本核算条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内部成本核算遵循推行经济责任制、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并区分业务活动和辅助业务活动与单位*职能的关联程度,正确使用事业收支、经营收支会计科目。
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成本项目的确定、成本分配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具有统一*和完整*,其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必须与事业支出科目相衔接。
第九条 财务报告。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等。
(一)财务报告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任何人不得篡改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篡改财务报告的有关数字。
(二)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供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分月报、季报和年报。
月报于次月3日前报送、季报于次月5日前报送、年报按财政决算布置时间报送。
(三)单位在报送月报、季报、年报的同时要编写报表说明书。报表说明书包括报表编制技术说明和报表分析说明。
报表技术说明主要包括: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事项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收支情况和结果的影响。
报表分析说明一般包括:基本情况,影响预算执行、资金活动的原因,经费支出、资金活动的趋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对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现金管理制度
第一条 现金指存放在单位并由出纳会计保管的现*,包括库存的**、各种外*。有价*券视同现金管理。
第二条 现金管理遵循严格范围、收入缴存、限额管理、强化监管、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三条 现金的使用范围:
(一) 尚未实行财政部门或单位委托银行代发的*、津补贴、奖金、福利费、离休费、退休费、退职费、抚恤金、遗属生活补助等个人报酬;
(二)在规定许可范围内,向不能转账结算的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或支付劳务报酬;
(三)出差人员预借的差旅费;
(四)结算起点(现行规定为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五)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 现金收入应于当日缴存国库单一账户,当日缴存确有困难的,最迟在次日缴存。收入的现金不得坐支,不得挪用挤占,不得公-款私存,不得保留账外现金。
第五条 库存现金限额,原则上以三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确定。
第六条 收付现金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否则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第七条 收入现金应向交款人开具合法*,并在记账联上加盖[现金收讫"戳记;支付现金应在付款的原始凭*上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签发支票向银行提取现金,应如实写明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套取现金。
在办理属于个人支出或借支现金时,应由领款人签字,出纳会计不得代领代签。
第八条 个人不得因私借公-款。因公借支的,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公务结束后一周内必须结清借款,逾期不结清的从其*中扣还。现金借出时,应以规范的凭*及时入账,严禁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
第九条 单位设专(兼)职出纳会计,非出纳会计不得经管现金。出纳会计应设置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逐日逐笔记载现金收支活动,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第十条 建立健全现金保管制度,完善保安措施,确保现金安全。单位现金存放处仅允许存放本单位的现金及支票、汇票等银行*。
第十一条 建立健全现金清查制度,防范和控制各种资金风险。应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现金进行盘点和清查。定期清查应按季进行,在分管领导主持下,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同出纳会计共同清查;不定期清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同出纳会计共同进行。清查应形成清查纪录。
结算管理制度
第一条 结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金融机构资金汇划系统,将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划拨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以及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各账户之间资金划拨的行为。
第二条 结算必须遵循财务管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安全高效运转的原则。
第三条 除按现金管理规定使用现金收付的业务外,单位资金往来均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账户构成按<县*关于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沛政发[2004]76号)执行。
第四条 单位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财政部门提出设立小额现金账户、特设专户等银行账户的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批,*银行核准后,在指定的金融机构开设银行账户。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开设、变更或撤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各个账户,不得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外开设账户。
第五条 结算使用的财务印鉴,是单位办理资金拨付的重要工具,不得随意更换。因机构调整或经办人员变动等确需更换印鉴的,应书面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办理预留印鉴更换手续。新印鉴一经启用,原印鉴需及时封存。
第六条 单位一律取消在金融机构开设的各收入过渡*账户,应缴的收入采取直接缴库或集中汇缴方式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具体收入划缴方式及程序按<沛县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暂行办法>(沛政办发[2004]32号)执行。
第七条 单位在办理资金支出时,除经财政部门批准采用授权支付方式外,所有支出均应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进行结算。具体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及程序按<沛县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八条 办理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结算业务的,应由付款单位提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由财政部门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办理内划手续,资金结算各方依据相关*处理业务。
第九条 单位*采购资金结算按<沛县县级*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试行办法>(沛财预[2004]6号)执行。
第十条 单位负责人应严格审核本单位各项结算业务的真实*和合法*,并对本单位的财务结算活动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