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一座围城,轻而易举困住闯入的人儿。——题记

钱锺书先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写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畅销的成功之作。其中一句著名的语录广为人知:“婚姻就像围城,城内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句话是书名《围城》的由来,一句话又精辟地概括了全书内容。

主人公方鸿渐,一个曾经赴洋留学的学生,花钱买了一个博士学位来“应付”家里人的期望。作为一个民国时期已出过国留过学的“有见识的人”,却还带着封建时代的落后思想,这恐怕与他带有封建色彩的家庭教育和从小所受的传统教育有关。书中描写他还没看过国外的好书,思想还停留在《水浒传》时代,认为“女人如衣服”,他有了新衣服,还管什么那个相亲无戏的某小姐呢!然而,既然是留学生,竟还没有接受外国的先进思想,这不是很可笑很讽刺吗?瞧这些“留学生”,空顶个名号,在国外学了些什么!回国后却四处“炫耀”,讽刺意味不是很强吗?

但综合看来,方鸿渐对婚姻与爱情已经有了自由的思想。可是,他的软弱与妥协使他得罪了苏文纨,从而又错过了唐晓芙——他的“白月光”,最后不得不与孙柔嘉结为夫妻。这段摩擦不断的婚姻的结成,固然与方鸿渐自身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孙柔嘉充满心计的手段有关。然而,这段不匹配的婚姻,一开始就注定了会是悲剧:两人家庭背景的悬殊、观念的冲突,导致吵闹一次又一次升级,最终总爆发。结婚前只有一个人,烦恼痛苦只能一人承担;而结婚后,什么都可以往另一半身上倾泄。正是这种思想,让这对夫妇成为了彼此的围墙。愈痛苦,围城愈高;围城愈高,愈痛苦,只好发泄出来,兜转的死循环,使婚姻变成了困住闯入者的围城,城里的人因痛苦缠身想出逃,城外的人因望不见城内觉幸福美满想往里冲。此乃莫大嘲讽,的确可悲可叹。

敢问围城,修之者谁?围城,修之者千万。虽与主人公自身的软弱不堪有很大关系,但其根本材料来源于社会。新旧社会的转型浑水万丈,看似光明大好,实则内部深不可测的黑暗还待一一铲除。方鸿渐,是社会交替的混乱中的一个牺牲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