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铜柱故事的释义
第1篇:马援铜柱故事的释义
马援铜柱的故事【释义】“马援铜柱”表示将领征战边地建功立业。
【出处】此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征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
《后汉书·马援传》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立桐柱,为汉之极界也。
’”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拜马援为伏波将*,派遣他率*到交?郡平定征侧、征贰的叛乱。
两年后,直到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马援才传来捷报,斩杀了征侧、征贰。
马援率领大小战船两千多艘,战士两万多人,攻伐九真郡*者征侧的余党都羊等众。
从无功县到居风县斩杀和俘获了五千多人,岭南一带完全平定了。
马援到交?郡之后,就在边界上竖立两根铜柱,以作为汉与南方诸国的疆界标志。
第2篇:马援铜柱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后汉书·马援列传》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址,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水经注·温水注》引《林邑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两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释义用法汉伏波将*马援远征交址,在边界上树立铜柱,标志汉与外国的疆界。后用此典表示建立功业。
用典形式
【马柱】清·丘逢*:“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汉柱】宋·范成大:“摩挲汉柱怆分襟,邂逅吴船喜盍簪。”
【铜柱】唐·杜牧:“莫教铜柱北,空说马将*。”金·元好问:“谕蜀相如今老矣,不妨铜柱有新名。”
【马援柱】明·李梦阳:“君不见马援柱孔明碑,剥落黄蒿里。”
【汉将柱】明·陈子龙:“应题汉将柱,独上武王台。”
【云深铜柱】宋·范成大:“云深铜柱边声乐,月冷珠池海面平。”
【马援铜柱】明·李梦阳:“马援留铜柱,王褒祀碧鸡。”
【伏波铜柱】清·程可则:“伏波铜柱邈千岁,壮哉尔与同英声。”
【铜柱伏波】明·沈明臣:“再睹楼船横海出,更标铜柱伏波名。”
【铜柱勋高】唐·刘禹锡:“玉环庆远瞻台座,铜柱勋高压海门。”
【铁柱成千古】清·黄景仁:“谁标铁柱成千古,却笑金焦属下流。”
第3篇:老马识途故事释义
老马识途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