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州官放火的哲理故事

第1篇:只许州官放火的哲理故事

宋朝年间,有个人名叫田登,新任州官。

他专横暴戾,欺压百姓,最忌讳别人直呼其名,甚至不准百姓在讲话和文章中用到和“登”同音的字,谁有触犯,毒打勿论。于是,举州*民只好把“点灯”说成“点火”。

这一年元宵节来临,城里照例要放*灯。田登为表示与民同乐,假惺惺地允许老百姓进城观灯,便吩咐下人在街上到处张贴布告,布告上书:“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为避忌讳,“放灯”统统写成“放火”。

百姓见了一片哗然,都气愤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是何世道!”

官民之间有着地位上不可逾越的鸿沟,封建统治阶级同*的阶级对立和等级差别是不可调和的,甚至在小小的“灯”与“火”两个字上面也如此鲜明地反映出来了。

第2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成语名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汉语拼音】zhǐxǔzhōuguānfànghuǒ,bùxǔbǎixìngdiǎndēng

【近义词】:*腐化

【反义词】:清正廉洁、宁可清贫,不作浊富

【成语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成语解释】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造句】旧社会阶级统治者都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欺压百姓。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故事】

田登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于是人们不得不把“灯”叫作“火”。正月十五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吏卒书写告示,公布在集市上:“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天。”所以就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来源于此。

第3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历史典故介绍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是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历史典故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蛮横,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

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大家纷纷收拾行李,争相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忿忿他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本文通过一则避讳的小故事,嘲讽了那些践踏百姓权益的封建统治者,将他们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历史典故介绍]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