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读赏析

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读赏析

*语文网编辑整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本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2、怎样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本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又甜,*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是什么?

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⑵碧绿、光滑、高大、紫红。

⑶它们的共*都是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是什么?

⑴鸣蝉、叫天子、黄蜂。

⑵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

⑶写的都是动物。

4、请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5、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

⑴先写动物,后写植物。

⑵参考*: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如此精*?

⑴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⑵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⑶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⑷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①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②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琴。

③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

④有好吃的(味觉):有桑葚,有又*又甜的覆盆子。

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⑹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7、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说一段话。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这一段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来写鸟,把它们找出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并思考为什么要写捕鸟?

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2、请你也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王叔叔一双大手端着几十块蜂窝煤,迈着大步走进院子。只见他工作服上沾满了煤灰,脖子上还搭着一条抹黑了的*条毛巾。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喊:[李奶奶,煤来了!"说着,[蹬噔噔"几步走到窗前,弯下腰,轻轻把煤板放下,接着把煤一摞一摞地码在长凳上。就这样王叔叔一趟又一趟地搬着、码着,嘴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头不住地淌着汗水。

第2篇: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时大门前的那块小天地,我永远不能忘记。

不必说长得老高的香椿树,毛茸茸的*尾草,砖块上潮湿的苔藓,河道中的小苗;也不必说布谷鸟在树上“布谷——布谷——”的鸣叫,成群的蜜蜂飞舞在房檐下,鸣蝉在香椿上长吟。单是姑姑家房后的泥墙一带,就被有一番趣味。蚂蚁们在这里忙碌,蜈蚣在这里钻来钻去。要运气好,还能碰到一种条状的黑*昆虫,听说他是可以预测天气的,我于是常在地上画个圈,再把它翻过来,背脊朝下。把手放开,他通常会跳得老高。若是出了圈,明天就会下雨;要出不了,大概就是晴天了。他的寓言准不准,我早已不曾记得了,可它却常在我不留神时悄悄飞走,上我郁闷老半天。要是碰见一只刺猬,那也是不错的。可他一般在晚上出来,我只得把他扣在盆子里,剩下的,就得等妈妈收拾了。

第3篇: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拥有这些大名鼎鼎的头衔的地方;乌干菜,乌篷船,乌毡帽,拥有这些浓郁民俗特*的地方,你能猜到是哪里吗?

7月26日,我们经历了5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浙*省名城绍兴。第一站就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其实就是鲁迅的老师寿怀鉴家的书房,鲁迅和其他同学的桌椅尚在,但这个“早”字被一块厚厚的玻璃给罩上了,我只好想象这“早”字是什么样的,想象学生们是怎样对蝙和鹿行礼的,想象许多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一起读各种不一样的书时人声鼎沸的样子,还有鲁迅存下课时是怎样在花坛上爬上爬下去折花,寻找蝉蜕,还捉了苍蝇喂蚂蚁。鲁迅还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三味书屋是他启蒙的地方,他在那里学习和成长,老师对他们管教严格,在提出不该问的问题时,这位严格的老师怎样皱眉,仿佛在发火,吓得鲁迅落荒而逃。这些事都印在鲁迅脑袋里,令他长大*后还津津乐道,可见这片童年的乐土,给了他多么深刻的印象。

走出_一味书屋,窄窄的马路对面,就是周家大宅。鲁迅的爷爷本是一个进士,叫周福清。因科场行贿案发,下狱7年。从这场官司后,周家开始败落。鲁迅的父亲受牵连,被剥夺了应试资格,不久又患病,拖了几年,即驾鹤西去。鲁迅就是在家道中落这一时候看清了世相,明白了许多道理。后来,鲁迅就把这座宅子卖给了邻居朱家。朱家觉得这块地风水不好,所以不仅把房子拆了,还掘地三尺。现在的周家大院已经荡然无存。我们所见的真迹,只有鲁迅睡过的一张床。然而,我最向往的,还是百草园。可是,想象中那虫儿、植物和鲁迅的乐园,在哪儿?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在树叶里长吟的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的黄蜂,从草间直窜云霄的轻捷的云雀,你们在哪儿?现在,我满眼都是为了留下“到此一游”而在“百草园”的石碑前拍照的游客和稀稀疏疏为了装点门面的植物。

走出鲁迅故居,我想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小镇,可我却听到的全是小商铺的叫卖声和乌篷船夫的拉客声,我不禁感到一丝悲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