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隔壁房间的弟弟正在读《三字经》。我笑了笑,读了这么多年的《三字经》,最熟悉的也就是这一句吧!

但,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呢?我微微地皱了皱眉头,显然这句话是很有争议的。早在百家争鸣阶段,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善无恶论三种论证。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性善论的代表莫过于孟子!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良知良能,这是人的本能。

而告子却不这么想。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意思就是说:人性无分善恶,就如同水流动时无分东西一样,哪有沟就往流。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中的确存在恶的成分。他的情性观与早期儒家《性自命出》一派的思想有关。然而《性自命出》以“情”为天的观念引出的是自然主义、情感主义的生存论调。荀子没有沿着这一个路向发展,这是因为,他认为天然禀赋的性情是恶的。因而顺应他的发展,将引起人与人的争夺、贼杀,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是性恶论。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有点糊涂!孟子、告子、荀子的论证都站的住,那到底谁才是对的呢?

让我们看看性本恶的例子:1974年行为艺术家玛丽娜做过一个惊心动魄的心理学实验!

她先将自己麻醉,然后面向着观众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72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鞭子等危险物品)。观众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对她的身体进行任意摆布。而她不作任何反击。由于作品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玛丽娜承诺承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全部责任。

一开始,大家只是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见她毫无反应,慢慢地,有人胆大起来,开始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人给她的裸体拍照,并把照片塞进她的手里;有人用玫瑰花的刺扎她的肚子;还有人划破了她的皮肤。甚至,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好在最终被他人阻止。

难道世间都是恶吗?当然不是:一个人贩子,他拐了一个4岁的男孩儿,在火车上,男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他叔叔,并且求着叔叔讲故事给他听。孩子说,叔叔,你是不是也给你的儿子讲故事听他才睡觉?

这句话打动了他,他亦是为人夫为人父的人,也有一个5岁的女儿,每天缠着他讲故事。只一个瞬间,他决定把孩子送回去,因为孩子那双眼睛那么信任地看着他,把他当作朋友一样。

人贩子之所以把孩子送回去,是因为自己的人生中残存的那点善良救了他,是那一点善良让他明白,最狠毒的人,也会有一丝柔软的地方。

我认为:人之初,性本无。善不知恶不知,耳濡目染,养为本性。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后性本恶!人都有欲望,欲望本恶。有了约束才会收敛一点!人性其实是又善又恶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自控的内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