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的歇后语是什么
箭在弦上的歇后语是什么
箭在弦上是我国文化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的呢,下面为大家带来箭在弦上的歇后语是什么,快来看看吧!
箭在弦上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袁绍命陈琳作讨曹檄文,陈琳领命援笔立就。文章畅快淋漓,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览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头风立愈。后冀州城破,陈琳被捉见操,操问:"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箭在弦上的歇后语:不得不发 基本信息
拼音:jiàn zài xián shàng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语出: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示例: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中央和西南似乎~的'内战危机得以消除了。”
正音:弦;不能读作“xuán”。
辨形:箭;不能写作“剑”。
近义:不得不发 如箭在弦
用法:比喻情况危急;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一般作宾语。
结构:主谓式。
例句:这次行动酝酿了很久;到今天已是~;不得不发。
[英译] a point of no return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太平御览》。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原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袁绍的书记官,曾为袁绍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xí)豫州》。檄文历数曹操罪状,辱骂曹操祖宗三代。在曹败袁而陈琳已归顺曹后,曹操问陈琳原来为何如此辱骂自己。
陈琳回答:“那时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爱才,看到陈琳把问题讲清楚了,并承认了错误,就既往不咎并委以官职。“箭在弦上”比喻形势十分紧迫,已经到了不能不做的地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