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作者简介

七子之歌的作者简介

  导语:你听过《七子之歌》吗?它的作者是谁?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子之歌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七子之歌的作者是:闻一多。  1、内容简介: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诗歌原文:  引言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译文:《诗经·邶风》中记载七子的母亲有外心,七个孩子就自责自己有过失,希望母亲回心转意。诗人作《凯风》的诗来怜悯,中国自尼布楚条约到旅顺大连的向外国租让,先后丧失的土地,离开了祖国的养育,受外国人的虐待,考虑他们的悲哀之情,要比《凯风》中描写的七子还要厉害,为此,就选择了和中华关系最亲切的七块地,各写了一首诗歌,借此来替他们抒发有孤独的苦而无处告诉的感情,缅怀祖国的哀痛,也以此激励全国人民的兴奋感情。国土丧失,日子已经很久了,全国人民漠然地对待。你没有看见法兰西的阿尔萨斯-洛林吗?“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真要是这样的话,我中华的“七子”的归来大概就在朝夕之间了!)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现代改编为歌曲《七子之歌》,歌词见后文“衍生歌曲”)

  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现代改编为歌曲《七子之歌·台湾》

  七子之歌·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广州湾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现广东湛江市,曾为法国殖民地。”东海和硇州“,即东海岛和硇洲岛。现代改编为歌曲《七子之歌·广州湾》)

  七子之歌·九龙岛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2、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huá),号友三,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赶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青岛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3、主要作品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

  《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