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结构的演进与剖析

中国外贸结构的演进与剖析

  内容摘要:随着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及《信息技术协议》等协议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在全球范围内,贸易、投资、金融、信息及知识领域的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拟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包括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外贸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演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初级产品产业所占比重日益缩小,技术密集产业和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当前国际直接投资正在发生由主要投向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趋势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正处于新的调整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结构的演进中。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

  1、出口商品结构

  ⑴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加工深度不断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两个阶段。我国的出口商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改革开放之前,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占我国出口商品总值的比例一直在50%以上。如1953年为79.4%,1977年为53.6%,1980年为50.3%,2006年仅为5.5%。且初级产品主要以“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非食用的原料”两项为主,是出口的主导产品。从演变趋势上看,初级产品的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迅速超过初级产品,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比重从1977年的46.4%快速提高到1990年的74.42%,2000年的89.78%,2005年的93.5%,2006年增加到94.5%。工业制成品比重的提高意味着资源利用与加工深度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我国在获取经济利益所耗费的资源代价的降低,也是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性的提高。

  ⑵劳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并已占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优势,通过大力吸收外资推动了我国轻纺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使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步代替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主导地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出口商品中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比重呈上升趋势。劳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主要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两类产品之和所占比重为1980年的10.84%,1990年的15.01%,2000年达42.26%,2005年为50.93%,增长势头强劲。

  ⑶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不断提高,“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回落。改变中国商品出口低层次的状况,一直是商务部和企业努力的方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在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制成品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从1977年的3.9%上升到1999年的30.19%,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426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82.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8.64%;2006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6.7%和29%,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通过采取下调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征收出口关税等措施,使得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被抑制。如2005年未锻轧铝出口量由上半年的增长21.5%转为到下降21.7%;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增幅由上半年的2.6倍回落到16.7%;钢材出口量增幅由1.5倍回落到44.2%。经商务部努力,与美、欧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极大的改善了纺织品贸易环境,2005年纺织品出口1150.1亿美元,同比增长20.9%。2006年商务部外贸司还将20个类别75个税号的稀有金属商品列入2007年出口许可证管理目录。

  2、进口商品结构

  ⑴初级产品进口增幅加快,但已有放缓趋势。与出口产品构成中的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不同,中国进口产品构成中的初级产品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并且还略有提高,说明中国初级产品进口保持了与全部进口几乎相同的快速增长。2003年、2004年中国初级产品进口的年增幅分别为47.7%和61.2%,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制成品38.3%和30.6%的增长速度,初级产品占进口的比重从2002年的16.7%上升为17.6%和20.9%。由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因此,中国初级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增添了推动力量。但2005年初级产品进口增势有所回落,我国进口初级产品1477亿美元,增长26%,占进口总值的19.4%,增势回落了1.5个百分点。其中,铁矿砂进口2.8亿吨,增长32.9%;原油进口1.3亿吨,增长3.3%;原木和锯材进口增长9.3%;大豆进口2659万吨,增长31.4%。受矿业产品和矿物燃料需求增长和价格上涨的影响,2006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达1871.4亿美元,增长26.7%,占进口总值的23.6%,其中矿业产品进口1354.8亿美元,增长了32.2%;矿物燃料进口890亿美元,增长了39.2%。

  ⑵资源进口占全球贸易比重上升。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内需求的扩大带动了石油、铁矿砂、铜等资源产品进口的大量增长。如下表显示。2004年,中国进口了2亿吨铁矿砂,1.2亿吨原油。

  资料来源:Bloomberg;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4;《Steel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4》,International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World Metal Statistics。

  二、产业结构

  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五”期间,第二产业保持着最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0.3%;第三产业增速略低于GDP增长率,年均增长8.1%;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7%。2003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2.2%。工业结构内部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升级特征,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93年的不到10%,2002年已经超过20%。

  中国发挥低成本制造的比较优势,接受了大量出口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迅猛增长和初级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成为近年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显著变化。2004年中国出口产品中制成品比重高达93.2%。

  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将逐步上升,中国的比较优势将从简单的组装向更高附加价值的制造活动提升。但是,中国地域广阔,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落差明显,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把一些低附加价值的加工活动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2006年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的启动,其目的正在于此。

  为此,中国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在全国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压缩高耗能产业的投入,发展节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形成创建节能型社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并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二是尽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调整战略重点,在继续推进工业节能的同时,加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

  对外贸易是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过去20多年,通过吸收跨国产业转移,中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成品出口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未来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发展将立足于国内需求,需要不断提升国内消费需求,也就是说,与中国出口商品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进口也必然会相应增长,中国将继续为世界贸易的增长作巨大贡献。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对华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市场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的贸易政策与制度日益统一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之下。但在现阶段各国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贸易利益,其制定的贸易政策与制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依然广泛存在。目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伙伴虽已扩展到了220多个,但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经贸伙伴,我国绝大多数的对外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活动都是与这些国家(地区)进行的。

  2004年,欧盟东扩至25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美国),2006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272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其中中方顺差916.6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6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中方顺差1442.6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0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中方逆差240.8亿美元。东盟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6年双边贸易额为1608.4亿,同比增长23.4%。其中中方逆差182.2亿美元。2006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状况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总之,我国在世界贸易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越来越高,适时调整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对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和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极有必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